“我顧及的,額娘不需要顧及。況且這麽多年來,額娘和喬先生一道做的生意,不僅是讓額娘和喬先生富甲一方,更能帶動百姓的經濟。”胤禛這麽多年跟在明夷的身邊不是白跟的,一些事情所謂的利弊,胤禛全都一清二楚。
“國富民強,這個道理你得牢牢記住。百姓富則得以,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不要以為商人輕賤,更不要輕視商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經濟的繁榮,根本不可能支撐你打仗、修渠、發展各行各業。錢和糧都是支撐一切事業發展的基礎,你得牢牢記住。”有些道理,明夷很早就和胤禛說過,但是在這個時代,商人就是被人看不起的,回到精神日子久了,明夷若不點撥一二,胤禛未必不會被人帶到溝裏去。
胤禛的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回應道:“額娘放心,我知道。”
無論多少人看不起商人,胤禛卻親眼見證過,明夷和喬幽怎麽樣帶動一方的經濟,讓本來衣不能裹體,食不能果腹的百姓,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
經濟發展,有錢才能做更多的事。國家建設,朝廷俸祿,哪一樣不要錢,哪一樣離得了錢。
“蒙古的生意,你要是想分一杯羹,不妨說說看你能做什麽。”話題變得緩和了,明夷和胤禛各自吃起早點。明夷也在衡量胤禛現在對生意方麵究竟都有什麽樣的看法?
“這個……”胤禛一時不知如何接話,畢竟他的身份對於小商人來說是靠山,但對明夷可什麽用處都沒有。
明夷是別人的靠山,在她之上還有玄燁在,根本不需要別人成為她的靠山。對於別人來說胤禛的優勢在明夷麵前蕩然無存。
“看來你也就隻能當當別人的靠山,拿點零散的銀子。”一聽胤禛說不出話,明夷就知道胤禛打的什麽主意,正常這樣的想法沒什麽問題,可是大清非富即貴的人少了嗎?如果沒有特別之處讓別人非買你的商品不可,胤禛拿什麽跟別人爭?
感受到明夷對他的嫌棄,胤禛低下頭無可反駁。
明夷接著道:“你要學的東西多著,所以在這個時候不要企圖樣樣都懂。恰恰相反,你該樣樣都多看多學,蒙古的生意我可以讓你參與,喬幽那裏,我會讓她把細節告訴你,希望你能從中學到真正的本事。”
顯然在明夷看來,如今的胤禛並沒有多少實在的本事。
本以為自己已經很不錯,可是一和明夷交鋒,立馬露出馬腳,胤禛羞愧地低下頭,明夷得不到回應,以為胤禛不太樂意詢問地嗯了一聲。
沉浸在自己竟然如此沒用之中的胤禛,立刻意識到明夷在詢問自己,趕緊回答,“是,我一定和喬先生好好學。”
“皇上。”這時候帳外傳來一道聲音,玄燁三步並作兩步的走進來,臉色甚是不好,本意衝著明夷來,看到胤禛微微一頓。
明夷和胤禛這個時候都站起來,胤禛作揖道:“阿瑪。”
“皇上。”明夷福福身請安。
一眼看到明夷和胤禛正在用早膳,玄燁走過去,取起明夷那一份牛乳一飲而盡,想把心中的秘密平息下來,卻終究沒有效果,問起胤禛道:“你從京城來有沒有聽到關於太子的事?”
才剛來就想和明夷說起此事的胤禛眉頭一跳,並不知曉這等消息是誰傳到玄燁耳中的。不過明夷方才的告誡有理,因此胤禛道:“阿瑪,流言蜚語始終是流言蜚語,三人成虎,若無真憑實據,兒臣不敢胡言。”
尚且沒有確定玄燁動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麽,這個時候迫不及待的告胤礽的狀,非是明智之舉,況且明夷說得在情在理,縱然是尋常的人,如果沒有拿到真憑實據,都不讓隨便給人定罪,更何況是一國的太子。
玄燁微微一頓,顯然沒有想到胤禛會說出這般沉穩的話。
打量的目光落在胤禛的身上,玄燁才注意到幾個月不見,胤禛又長高了許多,都快到他的耳根了。
“這些日子你的差事辦得不錯。”玄燁想起教導胤禛的人對胤禛的誇讚,提及胤禛沉穩聰慧,稍加曆練,將來一定能夠成為國之棟梁。
雖然心中滿腹的怒火,玄燁依然在看到沉穩的胤禛時,想起臣子對胤禛的誇讚,給了胤禛該有的認可。
胤禛不自覺露出了笑容,“兒臣更應該多學習。”
高興是高興也得表現出謙虛來,要學習的東西還多著。
明夷在旁邊看著他們父子,不由自主的搖搖頭,胤禛微微一怔,想起明夷適才說過,他應該多曆練多學多看,手下的人為了奉承身為皇帝的玄燁,身為臣子的人,會把皇帝兒子的缺點輕易暴露在玄燁的麵前。
除非真想和胤禛結仇,否則縱然胤禛事情辦得再差,隻要不曾犯下大錯都會說胤禛的好話。
“知道應該多學是好事,你還年輕,凡事就得多聽多看,最忌諱輕易出手。”玄燁也趁機教導起胤禛,希望胤禛能夠牢牢記住他的叮囑。
話倒是和明夷說的沒什麽兩樣,胤禛的眼神看向明夷,似在無聲地詢問,父母兩人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一起叮囑他好好學。
明夷回以無聲的一笑,他們會一起商量怎麽教胤禛的事?
提醒了胤禛,不要忘記明夷和玄燁的關係,遠遠沒有他以為的那麽平和。從小到大玄燁和明夷什麽時候一起教導過胤禛?
玄燁有玄燁的教導方式,明夷也有自己的,兩人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最重要的是玄燁根本不會就教導胤禛的事情和明夷起爭執,明夷更加不會。
或者隻能說在讓胤禛多學習的這件事上,兩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都覺得胤禛應該多聽多看多想,最不需要的就是出手。
“是。兒臣都記下了。”胤禛收獲明夷的眼神,立刻意識到很多事完全是他想多了,老老實實的附和玄燁的話。
“既然來了暫時不要回京,隨我們一道回去吧。我也該帶你見見蒙古的諸位親王。”胤禛也算是大清和蒙古聯姻的血脈,既然胤禛來的正好,就應該讓所有人睜大眼睛好好的看一看,這是大清的四阿哥。
“為何如此?”胤禛立刻應下,沒想到明夷第一個提出反對。
玄燁和胤禛同時看向明夷,明夷的理由道來,“蒙古和大清的關係不再需要錦上添花,讓胤禛和蒙古親王走的太近,不妥當。”
一旦胤禛的身後靠山太多,而且太牢固,定然會引起皇帝和太子的不安,這一點現在玄燁沒有意識到,明夷得先一步點出來。
提出讓胤禛和蒙古各親王有往來的玄燁,意識到明夷話中的意思,解釋地道:“不至於此。”
“現在是不至於此,以後卻不一定。有些事情一開始就應該說清楚,規定好界限,誰也不能越過,自然就不會滋生不該有的野心。”明夷在玄燁的麵前自來沒有什麽不敢說,什麽不該說的。
現在說著不至於的玄燁,多年以後一旦生了疑心,難道他會記得此時此刻內心的想法?
絕對不會的。有些人的出生,有些人的身份從一開始就是個錯。明夷一個親身經曆過的人,比任何人都明白這一點。
玄燁難道不知道明夷沒有野心嗎?他比誰都清楚,明夷的心思從來不在皇後的位置上,但是明夷出生蒙古,出身科爾沁草原,姓博爾濟吉特氏,一旦明夷站在皇後的位置上,就會滋生蒙古這些人的野心。
有些路或許一開始不是你想走的,但到最後也由不得你決定走或不走。
明夷的提醒,玄燁能不當一回事嗎?
“身為晚輩,你當去拜見這些長輩,隻是去見一見。”雖然清楚明夷話中所指的什麽意思,玄燁卻不想在胤禛的麵前過多的暴露他那份帝王的心思。
胤禛的目光落在明夷的身上,相較於玄燁,不能否認胤禛更相信明夷。
“隻是晚輩拜見長輩,你要記得緊守規矩。”玄燁已經說到這個份上明夷如果再攔著不讓,倒顯得明夷做賊心虛。
心中無愧的明夷叮囑胤禛,順著玄燁的話說來,胤禛恭敬的應下一聲是。
玄燁顯得無奈地看向明夷,明夷道:“無論什麽時候,一個人懂得規矩,守得了規矩,皇上都會滿意不是嗎?”
一語道破玄燁的諸多心思,莫
要在這個時候因為一時的喜好,將來有一天卻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認定胤禛有問題。
防患於未然,身為皇帝,永遠都不會有錯,錯的人僅僅是手下的臣子,正是因為如此,身為臣子,兒子,都要時時刻刻的牢記這樣的本份。
玄燁完全說不出話來,想否認明夷說的都不是事實?
玄燁卻從心裏不禁的誇讚明夷,正是因為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越界,不強求那些不該求的東西,明夷才會一直自在肆意的活到現在。
她清楚的知道玄燁的底線在哪裏,兩人之間的情誼是一份基礎,卻也是因為多年來,明夷做的樁樁件件的事,於大局而言,都是利於大清,也利於玄燁的。
憑這一點,明夷不喜歡玄燁的靠近,不願意讓玄燁靠近,那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無傷大雅的事,僅僅是私利的事,玄燁不會同明夷計較,更不會為此與明夷有再多的爭執。
反過來,若是明夷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用手中的權勢,地位,不斷的危及玄燁,危及大清的江山,盡可瞧瞧玄燁會不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明夷?
作為帝王的人,最忌諱的就是想當然,最怕的同樣是把帝王一時的心血來潮,那些認為的好當成永恒,一但覺得在皇帝的心中你是獨一無二的那一個,很快,事實會狠狠的抽在你的臉上,讓你痛。
“明夷。”玄燁聽到明夷的話,縱然說的是事實,總是希望明夷可以不要再說了。
微微一笑,明夷福身道:“胤禛尚且年幼,皇上也說了,他該多聽多看,現在正是他應該牢牢記下本份兩字的時候。唯有如此,將來無論發生什麽事,他都不會越界,皇上不願意看到那樣的局麵?”
玄燁能違心的說起不願兩個字?他不會的,每一個人如果都能牢牢的記得自己的本份,不越雷池一步,對於大清,對於天下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再好不過的事。
“我帶胤禛去見人。”玄燁不想回應明夷,怎麽應都是錯,幹脆把胤禛帶走。
明夷自然不會阻攔的,胤禛吃得也差不多了,玄燁想把人帶到哪兒去,自帶去,她不會攔著。
不過,胤禛隨玄燁走出帳外,玄燁道:“往後別在你額娘的麵前提起朝中的事。”
明夷聰慧,熟讀史書,最懂人心,玄燁的權衡之術根本逃不過明夷的眼睛,玄燁不想讓胤禛同明夷之間說得太多,最後引起他與明夷的爭執,好不容易兩人才好一點。
“就算我不說,額娘也心裏有數。”明夷又不是真正身居宮中的人,對朝中的事,天下的事一無所知。
“朕同你額娘在一起的時候你別提。”玄燁一塞,最後換一個說法,分明是掩耳盜鈴。
胤禛也不是那麽好忽悠的,“今天的事分明是阿瑪自己提起的。”
提出帶胤禛去見蒙古諸親王,是玄燁自己提起來的,不是胤禛要求的。要不是玄燁的心思叫明夷猜透,玄燁需要這麽害怕和明夷說下去。
“總而言之,從今往後少在你額娘的麵前提起朝中的事。”縱然明夷對朝是一清二楚,但是能少提就少提,玄燁並不希望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明夷當著胤禛的麵道破所有心思。
帝王心術說不清道不明,玄燁也清楚自己的那點心思,真往外說,很多人都會有意見,可是身為帝王,總有許多身不由己。
大抵很多人擅長找的借口就是身不由己四個字,胤禛的目光落在玄燁的身上,好像在無聲的詢問著什麽。
玄燁察覺了,厲聲地道:“你是見不得朕和你額娘好?”
難怪今天胤禛意識到明夷和玄燁之間的氣氛有些不同。沒把玄燁的色厲內荏當回事,順勢的問道:“阿瑪和額娘和好了?”
玄燁要怎麽回答胤禛這個問題呢?不要說和明夷很好,的確是比起從前好多了。完全很好,也不算是。
“嗯。”思來想去,玄燁也不願意承認,到現在為止明夷依然不為他所動,因此輕聲的應了一聲。
胤禛想起今天看到明夷依然和從前沒什麽兩樣,就是對待玄燁的態度也沒有變化,反倒是玄燁滿臉的喜色,巴不得向所有人昭示他和明夷有所緩和。
“朕和你額娘的事,不是你能管的,最近的學問有沒有落下?”和胤禛討論明夷,玄燁一想又覺得不對,直接問起胤禛最近的學問,有沒有因為他不在沒有考較就落下了。
“並無,阿瑪可以隨時考較。”胤禛這麽多年被明夷規定好時間學習工作的習慣,在運用上可見效果,無論何時何地,任何情況,胤禛都會習慣的按照之前的規律。
讀書識字的事,是胤禛重中之重的大事,無論是明夷還是玄燁,都告訴過胤禛這一點,因此胤禛牢牢的記在心上。
玄燁一聽立刻考起胤禛來,接二連三問出不少的問題。
胤禛隨明夷回京之後,玄燁就特意考較過胤禛的學習進度,四書五經胤禛隻是讀了幾遍,更多明夷還是教胤禛讀史,其他的百家之言每一本明夷都給胤禛講解過,比起一味隻讀四書五經的那些兒子來,胤禛出色很多。
這些年玄燁讓南書房的先生著重教胤禛讀懂四書五經,不過南書房的幾位對胤禛的評價都挺高的,要說讀懂,胤禛已經讀懂了,現在隻是溫故而知新,其實完全可以教胤禛新知識。
親自考較胤禛的玄燁想到南書房的這些人,最後讓他們想教什麽,放手去教。自然也讓南書房的人意識到胤禛讀書之廣。
諸子百家,天文地理,每一樣胤禛都有涉及,而且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完全並不是淺淺讀過而已。
私底下這些人直犯嘀咕,但是又想起胤禛的母親是誰,那麽多年來江南的征知書院,名聲一點都不比京城的小。
尤其江南繁華似錦,多少名家大儒藏於其中,從前他們想拜見想探望的名家名儒,都出現在征知書院。
明夷幾乎每隔半年都會和征知書院的名家大儒探討一次半年所得,每一次這樣的交流會都開十天以上,天下多少讀書人都等著這十天的諸多交流傳出來,每回一讀,都會讓他們有意外的收獲。
傾天下名儒所教導出來的胤禛,又怎麽可能比皇宮內的阿哥們差。
正是因為如此,南書房的各位先生對胤禛的要求不再是讓胤禛讀書,而是讀懂讀透,溫故而知新,這些胤禛早就熟讀並且已經有了見解的書更應該多讀,想是明夷都提出的溫故而知新,胤禛應該不會否認先生的打算。
玄燁考完胤禛還是滿意胤禛並沒有因為學習政務而忘記他的本職更多是讀書識字,但是想起關於胤礽的消息,玄燁的臉可見的沉下來。
在玄燁在前線領兵浴血奮戰的時候,在後方鎮守朝廷的太子,竟然鬧出這樣的事來。若是傳到蒙古各親王的耳朵裏會演變成什麽樣子?
胤禛對於玄燁突然變臉也知道並不是因為自己,玄燁沒再提問,胤禛閉上嘴安靜的跟在玄燁的身後,多一句都不敢問。
“你回京這些年,那麽多兄弟裏,你最喜的是哪一個?”胤禛安靜,偏偏玄燁卻在這個時候問起這個問題。
“十三弟。”幾乎沒有一丁點的猶豫,胤禛回答。
玄燁本不以為這樣的問題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偏偏胤禛卻說出來,理所當然的麵對玄燁質疑的眼神,胤禛問,“阿瑪問最喜歡的是那一個,我不能答?”
“國富民強,這個道理你得牢牢記住。百姓富則得以,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不要以為商人輕賤,更不要輕視商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經濟的繁榮,根本不可能支撐你打仗、修渠、發展各行各業。錢和糧都是支撐一切事業發展的基礎,你得牢牢記住。”有些道理,明夷很早就和胤禛說過,但是在這個時代,商人就是被人看不起的,回到精神日子久了,明夷若不點撥一二,胤禛未必不會被人帶到溝裏去。
胤禛的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回應道:“額娘放心,我知道。”
無論多少人看不起商人,胤禛卻親眼見證過,明夷和喬幽怎麽樣帶動一方的經濟,讓本來衣不能裹體,食不能果腹的百姓,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
經濟發展,有錢才能做更多的事。國家建設,朝廷俸祿,哪一樣不要錢,哪一樣離得了錢。
“蒙古的生意,你要是想分一杯羹,不妨說說看你能做什麽。”話題變得緩和了,明夷和胤禛各自吃起早點。明夷也在衡量胤禛現在對生意方麵究竟都有什麽樣的看法?
“這個……”胤禛一時不知如何接話,畢竟他的身份對於小商人來說是靠山,但對明夷可什麽用處都沒有。
明夷是別人的靠山,在她之上還有玄燁在,根本不需要別人成為她的靠山。對於別人來說胤禛的優勢在明夷麵前蕩然無存。
“看來你也就隻能當當別人的靠山,拿點零散的銀子。”一聽胤禛說不出話,明夷就知道胤禛打的什麽主意,正常這樣的想法沒什麽問題,可是大清非富即貴的人少了嗎?如果沒有特別之處讓別人非買你的商品不可,胤禛拿什麽跟別人爭?
感受到明夷對他的嫌棄,胤禛低下頭無可反駁。
明夷接著道:“你要學的東西多著,所以在這個時候不要企圖樣樣都懂。恰恰相反,你該樣樣都多看多學,蒙古的生意我可以讓你參與,喬幽那裏,我會讓她把細節告訴你,希望你能從中學到真正的本事。”
顯然在明夷看來,如今的胤禛並沒有多少實在的本事。
本以為自己已經很不錯,可是一和明夷交鋒,立馬露出馬腳,胤禛羞愧地低下頭,明夷得不到回應,以為胤禛不太樂意詢問地嗯了一聲。
沉浸在自己竟然如此沒用之中的胤禛,立刻意識到明夷在詢問自己,趕緊回答,“是,我一定和喬先生好好學。”
“皇上。”這時候帳外傳來一道聲音,玄燁三步並作兩步的走進來,臉色甚是不好,本意衝著明夷來,看到胤禛微微一頓。
明夷和胤禛這個時候都站起來,胤禛作揖道:“阿瑪。”
“皇上。”明夷福福身請安。
一眼看到明夷和胤禛正在用早膳,玄燁走過去,取起明夷那一份牛乳一飲而盡,想把心中的秘密平息下來,卻終究沒有效果,問起胤禛道:“你從京城來有沒有聽到關於太子的事?”
才剛來就想和明夷說起此事的胤禛眉頭一跳,並不知曉這等消息是誰傳到玄燁耳中的。不過明夷方才的告誡有理,因此胤禛道:“阿瑪,流言蜚語始終是流言蜚語,三人成虎,若無真憑實據,兒臣不敢胡言。”
尚且沒有確定玄燁動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麽,這個時候迫不及待的告胤礽的狀,非是明智之舉,況且明夷說得在情在理,縱然是尋常的人,如果沒有拿到真憑實據,都不讓隨便給人定罪,更何況是一國的太子。
玄燁微微一頓,顯然沒有想到胤禛會說出這般沉穩的話。
打量的目光落在胤禛的身上,玄燁才注意到幾個月不見,胤禛又長高了許多,都快到他的耳根了。
“這些日子你的差事辦得不錯。”玄燁想起教導胤禛的人對胤禛的誇讚,提及胤禛沉穩聰慧,稍加曆練,將來一定能夠成為國之棟梁。
雖然心中滿腹的怒火,玄燁依然在看到沉穩的胤禛時,想起臣子對胤禛的誇讚,給了胤禛該有的認可。
胤禛不自覺露出了笑容,“兒臣更應該多學習。”
高興是高興也得表現出謙虛來,要學習的東西還多著。
明夷在旁邊看著他們父子,不由自主的搖搖頭,胤禛微微一怔,想起明夷適才說過,他應該多曆練多學多看,手下的人為了奉承身為皇帝的玄燁,身為臣子的人,會把皇帝兒子的缺點輕易暴露在玄燁的麵前。
除非真想和胤禛結仇,否則縱然胤禛事情辦得再差,隻要不曾犯下大錯都會說胤禛的好話。
“知道應該多學是好事,你還年輕,凡事就得多聽多看,最忌諱輕易出手。”玄燁也趁機教導起胤禛,希望胤禛能夠牢牢記住他的叮囑。
話倒是和明夷說的沒什麽兩樣,胤禛的眼神看向明夷,似在無聲地詢問,父母兩人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一起叮囑他好好學。
明夷回以無聲的一笑,他們會一起商量怎麽教胤禛的事?
提醒了胤禛,不要忘記明夷和玄燁的關係,遠遠沒有他以為的那麽平和。從小到大玄燁和明夷什麽時候一起教導過胤禛?
玄燁有玄燁的教導方式,明夷也有自己的,兩人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最重要的是玄燁根本不會就教導胤禛的事情和明夷起爭執,明夷更加不會。
或者隻能說在讓胤禛多學習的這件事上,兩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都覺得胤禛應該多聽多看多想,最不需要的就是出手。
“是。兒臣都記下了。”胤禛收獲明夷的眼神,立刻意識到很多事完全是他想多了,老老實實的附和玄燁的話。
“既然來了暫時不要回京,隨我們一道回去吧。我也該帶你見見蒙古的諸位親王。”胤禛也算是大清和蒙古聯姻的血脈,既然胤禛來的正好,就應該讓所有人睜大眼睛好好的看一看,這是大清的四阿哥。
“為何如此?”胤禛立刻應下,沒想到明夷第一個提出反對。
玄燁和胤禛同時看向明夷,明夷的理由道來,“蒙古和大清的關係不再需要錦上添花,讓胤禛和蒙古親王走的太近,不妥當。”
一旦胤禛的身後靠山太多,而且太牢固,定然會引起皇帝和太子的不安,這一點現在玄燁沒有意識到,明夷得先一步點出來。
提出讓胤禛和蒙古各親王有往來的玄燁,意識到明夷話中的意思,解釋地道:“不至於此。”
“現在是不至於此,以後卻不一定。有些事情一開始就應該說清楚,規定好界限,誰也不能越過,自然就不會滋生不該有的野心。”明夷在玄燁的麵前自來沒有什麽不敢說,什麽不該說的。
現在說著不至於的玄燁,多年以後一旦生了疑心,難道他會記得此時此刻內心的想法?
絕對不會的。有些人的出生,有些人的身份從一開始就是個錯。明夷一個親身經曆過的人,比任何人都明白這一點。
玄燁難道不知道明夷沒有野心嗎?他比誰都清楚,明夷的心思從來不在皇後的位置上,但是明夷出生蒙古,出身科爾沁草原,姓博爾濟吉特氏,一旦明夷站在皇後的位置上,就會滋生蒙古這些人的野心。
有些路或許一開始不是你想走的,但到最後也由不得你決定走或不走。
明夷的提醒,玄燁能不當一回事嗎?
“身為晚輩,你當去拜見這些長輩,隻是去見一見。”雖然清楚明夷話中所指的什麽意思,玄燁卻不想在胤禛的麵前過多的暴露他那份帝王的心思。
胤禛的目光落在明夷的身上,相較於玄燁,不能否認胤禛更相信明夷。
“隻是晚輩拜見長輩,你要記得緊守規矩。”玄燁已經說到這個份上明夷如果再攔著不讓,倒顯得明夷做賊心虛。
心中無愧的明夷叮囑胤禛,順著玄燁的話說來,胤禛恭敬的應下一聲是。
玄燁顯得無奈地看向明夷,明夷道:“無論什麽時候,一個人懂得規矩,守得了規矩,皇上都會滿意不是嗎?”
一語道破玄燁的諸多心思,莫
要在這個時候因為一時的喜好,將來有一天卻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認定胤禛有問題。
防患於未然,身為皇帝,永遠都不會有錯,錯的人僅僅是手下的臣子,正是因為如此,身為臣子,兒子,都要時時刻刻的牢記這樣的本份。
玄燁完全說不出話來,想否認明夷說的都不是事實?
玄燁卻從心裏不禁的誇讚明夷,正是因為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越界,不強求那些不該求的東西,明夷才會一直自在肆意的活到現在。
她清楚的知道玄燁的底線在哪裏,兩人之間的情誼是一份基礎,卻也是因為多年來,明夷做的樁樁件件的事,於大局而言,都是利於大清,也利於玄燁的。
憑這一點,明夷不喜歡玄燁的靠近,不願意讓玄燁靠近,那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無傷大雅的事,僅僅是私利的事,玄燁不會同明夷計較,更不會為此與明夷有再多的爭執。
反過來,若是明夷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用手中的權勢,地位,不斷的危及玄燁,危及大清的江山,盡可瞧瞧玄燁會不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明夷?
作為帝王的人,最忌諱的就是想當然,最怕的同樣是把帝王一時的心血來潮,那些認為的好當成永恒,一但覺得在皇帝的心中你是獨一無二的那一個,很快,事實會狠狠的抽在你的臉上,讓你痛。
“明夷。”玄燁聽到明夷的話,縱然說的是事實,總是希望明夷可以不要再說了。
微微一笑,明夷福身道:“胤禛尚且年幼,皇上也說了,他該多聽多看,現在正是他應該牢牢記下本份兩字的時候。唯有如此,將來無論發生什麽事,他都不會越界,皇上不願意看到那樣的局麵?”
玄燁能違心的說起不願兩個字?他不會的,每一個人如果都能牢牢的記得自己的本份,不越雷池一步,對於大清,對於天下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再好不過的事。
“我帶胤禛去見人。”玄燁不想回應明夷,怎麽應都是錯,幹脆把胤禛帶走。
明夷自然不會阻攔的,胤禛吃得也差不多了,玄燁想把人帶到哪兒去,自帶去,她不會攔著。
不過,胤禛隨玄燁走出帳外,玄燁道:“往後別在你額娘的麵前提起朝中的事。”
明夷聰慧,熟讀史書,最懂人心,玄燁的權衡之術根本逃不過明夷的眼睛,玄燁不想讓胤禛同明夷之間說得太多,最後引起他與明夷的爭執,好不容易兩人才好一點。
“就算我不說,額娘也心裏有數。”明夷又不是真正身居宮中的人,對朝中的事,天下的事一無所知。
“朕同你額娘在一起的時候你別提。”玄燁一塞,最後換一個說法,分明是掩耳盜鈴。
胤禛也不是那麽好忽悠的,“今天的事分明是阿瑪自己提起的。”
提出帶胤禛去見蒙古諸親王,是玄燁自己提起來的,不是胤禛要求的。要不是玄燁的心思叫明夷猜透,玄燁需要這麽害怕和明夷說下去。
“總而言之,從今往後少在你額娘的麵前提起朝中的事。”縱然明夷對朝是一清二楚,但是能少提就少提,玄燁並不希望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明夷當著胤禛的麵道破所有心思。
帝王心術說不清道不明,玄燁也清楚自己的那點心思,真往外說,很多人都會有意見,可是身為帝王,總有許多身不由己。
大抵很多人擅長找的借口就是身不由己四個字,胤禛的目光落在玄燁的身上,好像在無聲的詢問著什麽。
玄燁察覺了,厲聲地道:“你是見不得朕和你額娘好?”
難怪今天胤禛意識到明夷和玄燁之間的氣氛有些不同。沒把玄燁的色厲內荏當回事,順勢的問道:“阿瑪和額娘和好了?”
玄燁要怎麽回答胤禛這個問題呢?不要說和明夷很好,的確是比起從前好多了。完全很好,也不算是。
“嗯。”思來想去,玄燁也不願意承認,到現在為止明夷依然不為他所動,因此輕聲的應了一聲。
胤禛想起今天看到明夷依然和從前沒什麽兩樣,就是對待玄燁的態度也沒有變化,反倒是玄燁滿臉的喜色,巴不得向所有人昭示他和明夷有所緩和。
“朕和你額娘的事,不是你能管的,最近的學問有沒有落下?”和胤禛討論明夷,玄燁一想又覺得不對,直接問起胤禛最近的學問,有沒有因為他不在沒有考較就落下了。
“並無,阿瑪可以隨時考較。”胤禛這麽多年被明夷規定好時間學習工作的習慣,在運用上可見效果,無論何時何地,任何情況,胤禛都會習慣的按照之前的規律。
讀書識字的事,是胤禛重中之重的大事,無論是明夷還是玄燁,都告訴過胤禛這一點,因此胤禛牢牢的記在心上。
玄燁一聽立刻考起胤禛來,接二連三問出不少的問題。
胤禛隨明夷回京之後,玄燁就特意考較過胤禛的學習進度,四書五經胤禛隻是讀了幾遍,更多明夷還是教胤禛讀史,其他的百家之言每一本明夷都給胤禛講解過,比起一味隻讀四書五經的那些兒子來,胤禛出色很多。
這些年玄燁讓南書房的先生著重教胤禛讀懂四書五經,不過南書房的幾位對胤禛的評價都挺高的,要說讀懂,胤禛已經讀懂了,現在隻是溫故而知新,其實完全可以教胤禛新知識。
親自考較胤禛的玄燁想到南書房的這些人,最後讓他們想教什麽,放手去教。自然也讓南書房的人意識到胤禛讀書之廣。
諸子百家,天文地理,每一樣胤禛都有涉及,而且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完全並不是淺淺讀過而已。
私底下這些人直犯嘀咕,但是又想起胤禛的母親是誰,那麽多年來江南的征知書院,名聲一點都不比京城的小。
尤其江南繁華似錦,多少名家大儒藏於其中,從前他們想拜見想探望的名家名儒,都出現在征知書院。
明夷幾乎每隔半年都會和征知書院的名家大儒探討一次半年所得,每一次這樣的交流會都開十天以上,天下多少讀書人都等著這十天的諸多交流傳出來,每回一讀,都會讓他們有意外的收獲。
傾天下名儒所教導出來的胤禛,又怎麽可能比皇宮內的阿哥們差。
正是因為如此,南書房的各位先生對胤禛的要求不再是讓胤禛讀書,而是讀懂讀透,溫故而知新,這些胤禛早就熟讀並且已經有了見解的書更應該多讀,想是明夷都提出的溫故而知新,胤禛應該不會否認先生的打算。
玄燁考完胤禛還是滿意胤禛並沒有因為學習政務而忘記他的本職更多是讀書識字,但是想起關於胤礽的消息,玄燁的臉可見的沉下來。
在玄燁在前線領兵浴血奮戰的時候,在後方鎮守朝廷的太子,竟然鬧出這樣的事來。若是傳到蒙古各親王的耳朵裏會演變成什麽樣子?
胤禛對於玄燁突然變臉也知道並不是因為自己,玄燁沒再提問,胤禛閉上嘴安靜的跟在玄燁的身後,多一句都不敢問。
“你回京這些年,那麽多兄弟裏,你最喜的是哪一個?”胤禛安靜,偏偏玄燁卻在這個時候問起這個問題。
“十三弟。”幾乎沒有一丁點的猶豫,胤禛回答。
玄燁本不以為這樣的問題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偏偏胤禛卻說出來,理所當然的麵對玄燁質疑的眼神,胤禛問,“阿瑪問最喜歡的是那一個,我不能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