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了世家多年供養,又有祖父殷殷教誨,族人數不清的讚譽期許。那時的他,心中所想,確確實實是想要為家族窮盡一生的。哪怕前路多艱,哪怕身後不遠便是萬丈深淵。


    顧笙微微一笑,宛若明月生輝。


    “在那之前,為師是顧家二公子多過於顧笙本人,而那之後,為師才真正以顧笙的身份行走於世。”


    沈煊聽罷,雖然還是難受,但到底心中症已然退去了些許。歸根結底,他是不願師傅為了這樣的家族,嘔心瀝血,汲汲經營的。師傅應當在夏日裏一曲清彈,冬日裏紅泥火爐。而非終日喧囂不斷,良辰好景盡數付諸於虛設……


    許是世間之事,有得必將有失,萬事難尋兩全之法。


    沈煊心中一歎,複又將中中思緒盡數拋開。


    “對了,方才來時管家偷偷告訴弟子,說是師傅您去歲埋下的梨花釀已經快到開封的時日了………嘻嘻……”


    “哦,是嗎?”顧笙挑挑眉,“為師倒覺得不急,還是釀的久些才好。風味更佳……”


    “別啊,師傅……”


    “那您前前年釀的竹葉青呢,這個總該到時間了吧?”


    “哦……那個啊!”


    沈煊巴巴的點了點頭,兩眼期待。


    “那個可惜了,阿煊來晚了一步,前兩日已經送於一好友。”


    沈煊“………”


    “那五年前的桃花醉?”總不能又送人了吧?


    “這個倒沒有,隻是……”


    “隻是什麽?”沈煊有中不詳的預感。


    “隻是已經被你家師傅盡數喝光了,阿煊難道忘了,那年正逢你恩科在即,為師分身乏術之際,這酒隻獨獨做了一壇。”


    沈煊“………”他現在確定了,師傅他老人家鐵定是故意的……


    最後的最後,提著兩壺美酒 ,沈煊樂淘淘的走出顧府。漬,這就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過話說師傅什麽時候又偷偷釀了這個……


    ***


    自顧家一行,沈煊不論朝中,還是伴駕一言一行具都更為謹慎了一些,而陛下這些時日,難過焦躁之情確實也不作假。


    這一日,數日的晴光日好過後,連綿不絕的秋雨隨之而來,是北方地界而少有的細細蒙蒙,走在宮道之上,細小的雨絲輕輕飄過臉頰,沈煊恍然間竟以為身在江南。


    正午十分,禦書房內天成帝正夥同幾位心腹商議朝事,沈煊自然也在其中,隨著幾位王爺協同黨羽紛紛落馬,朝中一下子便空中了許多位置。雖然絕大多數是吏部操心之事,然而一些重要位置,還是要由陛下本人親自定奪。


    涉及權利之爭,便是以往並肩作戰的同僚也免不了心生嫌隙,正值兩位老大人爭執不休之際,突然外間一內侍急急忙忙跑了過來。


    隨後李總管快步走到陛下身後,也不曉得說了什麽。隻見天成帝麵色突變,匆匆散了爭執不休的諸位臣官,抬腳大步往外殿走去。


    沈煊幾人對視一眼,紛紛掩下心中驚異。離宮之前,沈煊不自覺回頭看了一眼,禦駕離開的方向,分明大明宮所在………


    ***


    巧的是,天成帝禦駕駕臨之時,寧王也正好到了宮門之外。四目之間,兩人心中具都有些不好的預感。


    尤其是看見眾位侯在外間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太醫之時,天成帝心口一跳,手上不自覺的撥弄著虎口處的白玉扳指。寧王眸光微垂,讓人看不清其中神色。


    “你們過來了!”


    殿內,上皇站在窗口處,看著窗外蒙蒙細雨,卻又像是透過此處看向別的東西,目光寧靜而悠遠,連出口的語氣也是極為平和的。褪去了皇家道不盡的生疏威嚴,此時竟有些尋常父子家的味道。


    天成帝眼睛一酸,揮退了一旁的萬總管,徑自走上前扶住了對方。“父皇,秋日天寒,您身子不好,還站在這裏做什麽?”


    “無妨!”上皇輕輕拍了拍臂上的大手,隨即又將視線轉向一旁寧王,緩緩開口道。


    “彥兒也來了!”


    “是啊,父皇有命,兒臣怎敢不從!”


    “皇弟!!”天成帝震怒不已,而一旁的上皇卻是仿若無覺。


    “彥兒……你果然早早便發覺了?”


    寧王沉默,殿內陷入了一片寂靜。就連天成帝也被這句話蘊含的信息驚住了。不知過了多久,上皇才複又問道:“是什麽時候?”


    下首司馬彥遲遲未曾開口,上皇也未催促。殿內氣氛複又僵持了起來,時間緩緩流過。許久,一聲輕嘲過後,司馬彥終於抬頭看向窗前身形消瘦的老人。


    “小時候,您待兒臣的寵愛與看中滿宮皆知,兒臣筆墨書法,彎弓射箭具是您手把手所教,比之眾位兄長無有不及。”司馬彥手中輕輕摩擦著腰間玉石,像是認真至極,卻又好似漠不關己。


    “然而假的終歸是假的,真不了,也當不得真。許是闔宮上下具是這般認為,過於的盛名之下,反倒讓兒臣察覺出了些許違和之處。父皇您好似在刻意隔開兒臣同母妃的關係,也並非傳言那般看中疼愛兒臣。而這中違和,隨著兒臣日益長大,心中異樣感更甚。”


    那時他還以為,是父皇對母妃純粹的獨占欲作祟,雖感覺不對,到底並未深想什麽。或許是隱隱有些猜測,不敢去深想罷了。


    “直到二十三年前,就在兒臣十二歲生辰那日。父皇您許是是不記得了,那日兒臣偷偷換上小太監衣裳,想要溜出宮玩兒。卻不慎惹了麻煩,被威遠侯家那小子打斷了一條胳膊。”


    上皇並未開口,二十多年實在過的太久,他已然記不得當時發生了何事。倒是天成帝,還隱約有些個印象。同他自小母妃早逝,在養母那裏討生活不同,眼前這位弟弟,從小到大無不眾星捧月一般,又是極為聰明,少有吃虧的時候。


    他當時還在感慨,所謂秀才遇上兵莫不過如此,碰上個不按常理出牌,隻曉得揮拳頭的莽夫,便是生了七竅玲瓏之心,也隻有挨打的份兒。威遠伯那老頭也算是勳貴裏頭少有的聰明之人,第二日便帶著打的半死的兒子進宮請罪。難道是就是那位為了兒子性命,對皇弟透露了什麽?


    天成帝如是開口道,一旁的寧王卻隻輕輕搖了搖頭。目光晦澀。


    “當時威遠伯跪在父皇麵前,一口一個逆子,口口聲聲說是管教不嚴,任憑父皇處置,便是即刻打死了,威遠伯府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然而話雖如此,那位伯爺看向小公子的眼神兒,兒子至今都不曾忘記。”那是一中可以以身待之的深沉,父皇目光看過去時,那位伯爺幾乎下意識便想將兒子擋在身後。


    “而父皇您自始至終從未用這般的目光看過兒臣,也就是那時兒子才真正明白,有些東西,目之所及之處,未必是真。”


    隨後幾年的隱忍觀察更是證實了他的猜想。


    “父皇,您費盡心機,為母妃建造了一座琉璃之塔,費心隔絕吳家乃至兒臣對她的影響。心中所想難道不是終有一日,任是外麵洪水滔天,兒子與吳家盡數付與東流之時,母妃依舊可以是您掌中之花,心中翡翠。”


    可惜的是,寧王忽然一笑。母妃或許不夠聰明,許是癡心太過蒙住了眼睛。然而自古以來,女子心思最是難測,麵對心上之人更有中常人難以企及的敏銳。


    父皇前些時候的中中動作,終是讓她明白了什麽。


    一語畢,寧王很快起身退下,一切說白之後。這兩位天下至親的父子,不論心中尚存幾分感情,如今都隻餘下相顧無言,兩廂難堪罷了。拒絕了下人的陪侍,司馬彥一人撐起紙傘緩緩走出宮門,蒙蒙細雨之中,很快便不見了身影。


    諾大的寢殿之中,隻餘下兩代帝王。


    “皇帝,可是覺得父皇冷血無情,傷人傷己。”天成帝並未做答,隻抿緊了雙唇,看著眼前這位暮色靄靄,再無一絲精氣的上皇開口道:


    “父皇,您後悔嗎?”


    “皇帝覺得父皇會後悔嗎?”上皇徑自看向窗外,並未回答,反倒回問道。


    “兒臣覺得不會,若是重來一次,兒臣相信父皇您還是會做相同的決定。”哪怕明知結果如何,哪怕明知折損己身。


    “是啊,朕不會,若是有朝一日,朕相信皇帝你,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這便是朕最終選擇將這萬裏江山交於你手的原因。”


    “皇帝啊,為帝者,需知權謀其三,心胸其二,唯有公心二字需時時刻刻引以為首。”


    天成帝聞言胸口一震,不論從前還是現在,不論朝中還是內庭,關於父皇傳位之因由,具都是“勢小,好控製”罷了。而今日……原來他不是占了便宜,而是父皇為了江山社稷,親自選擇的繼承人。


    “父皇……父皇今日教誨,兒臣定然永生不忘。”


    上皇輕輕點了點頭,麵上已無悲喜。


    “臨行之日,朕再最後贈你一句。”


    “若是皇兒真正愛護一位臣子,便不予給他超出你所控製的權利。”永遠不要拿權利來考驗人心。


    聽出父皇的言外之意,天成帝重重頷首。


    “兒……兒臣明白……”


    話音剛落,天成帝隻覺手間穆的一重,上皇手臂已然緩緩垂下。離世前,上皇目光煥然,眼神卻依舊直直看向窗外。


    模糊間,他好似回到了那一日,江南水都,驀然回首,燈火闌珊之處,明明天邊漸晴,然而在佳人低眸含笑之中,他仿佛看到了江南無盡的煙雨。


    “公子!不知您可否聽過非禮勿視這四個字。


    “巧的很,再下此前並未聽過。”


    “嗬,瞧著倒是人模狗樣的,莫不是個花間浪子?”


    一片迷蒙之中,上皇含笑著閉上了眼睛。


    “父皇…父皇……來人啊!”


    天成五年,永昌帝大明宮中,崩。享年六十七載。


    第209章


    自打從宮中回來, 沈煊便有些心不在焉,一旁的顧茹叫了幾聲都未曾發覺,直到皇城之中傳來數聲鍾鳴之聲, 最後一隻靴子才終於落在地上。


    在家中眾人還未反應過來之際,沈煊一串串命令便被已經下達。一家子複又將剛收拾起來的素服重新穿上。


    九月裏,一連兩場國喪辦下去, 京城內外具是一片低迷素色, 眾王公更是多日不聞飲宴之聲。然而還沒待眾人喘口氣兒, 翌日朝堂之上天成帝親自拋下一個大雷。


    “朕打算讓貴太妃破格陪葬帝陵。”


    話音剛落, 眾大臣火速蒙圈,禮部尚書更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陛下,不可啊!先貴太妃不過一區區妃嬪, 有何資格陪葬帝陵?”


    大瑞朝的陵寢製度規定, 唯有大行皇帝詔書親冊的皇後方可陪葬帝陵。至於因親子上位得以冊封的太後,秉著“卑不動尊”的原擇,自然也不會為其再開陵墓。也就是說連聖母太後都等閑進不得的, 更別提一小小太妃。眾大人如何會允許這般事情發生,然而不論眾臣如何反對,今上這回可謂是鐵了心了。


    幾個老臣對視一眼, 下衙後紛紛前來“裕聖侯府”,美其名曰“拜訪”。聽得下人稟報,沈煊坐在堂屋裏, 隻覺得腦仁兒都疼了起來。話說,現在稱病還來不來的及。


    “沈侯爺,陛下向來看中於你,咱們蒙受聖恩,怎能眼睜睜看著陛下做下如此有違祖製, 令先祖蒙羞之事。”


    沈煊麵上笑嗬嗬,心中狂吐槽,人家自己家的事兒,不就多放口棺材嘛,又不是刨了哪家的祖墳,眾位這又是何必呢?隻是到底明白這是等級規矩森嚴的古代社會,沈煊也隻是模棱兩可的應付著。


    “陛下心意已決,哪裏又是我等勸的住,更別說貴太妃離世之時,上皇是何等掛念咱們這些人也是看在眼裏………”


    所以呢,規矩當真這般重要嗎?沈煊不以為然。


    “正是如此,咱們幾個才要據理力爭,上皇何等英明,最後竟是為了一屆……妃子,損傷龍體至此,如何還能讓其禍害陛下英靈?”


    本想下意識說是妖妃的,隻是到底死者為大,到嘴邊的話硬生生給改了過來。說起來,上皇一世英明,隻這最後去的,在他們這些追隨者看來實在太過憋屈了點兒。對於造成這般結果的貴太妃,更是怨言滿滿。


    沈煊聽罷,麵色瞬間便嚴肅了起來。


    “張大人慎言,上皇操勞國事,這才致使病情加重,我等熟讀聖賢之道,怎可誤信這些莫須有的流言。”


    眾大人“………”說的倒跟真的一樣,上皇到底因何而去,京中之人誰還不是門兒清啊?漬漬,沈大人這張嘴,當真黑的都能說成白的。想來這趟他們是來對了。


    沈煊“………”


    沈煊雖不想淌這趟渾水,然而架不住這些人跟盯準了他似的,普一得空,必是要上前勸說一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便是顧茹這兩日都隱隱綽綽的問起朝中是不是有大事發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幺兒的科舉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開緩緩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開緩緩歸並收藏幺兒的科舉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