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又想要說什麽,就見沈爹道“長生過來也能跟壯壯做個伴,兩個孩子一塊兒說不準還學的更好些。爹,你看這行不?”


    想到小外甥那乖巧的樣子,又是先天有所不足,沈煊也開口道“壯壯一個人難免坐不住,有人陪著也是好的。”


    沈爺爺從剛才起便沒說話,聽到二人這麽說,便點了點頭。“送就送吧。我這把老骨頭也就隻能教這兩個了。”


    既然沈爺爺發話了,這事便就定下了。隻是張氏的臉色頗為不好。


    剛一回到屋裏,張氏便開口衝!著自家男人說道“咱爹娘也真是的,裏外都分不清了,這親孫子難道還不如外孫子。”


    沈大哥到不覺得有什麽“這一個兩個不都一樣教嗎?難不成爺爺還能偏著外人?”


    看到自家男人這副不在乎的樣子,張氏更是氣了“你也不看看咱爺爺多大歲數了,哪天不都是天大亮了才起身,中午又要睡上恁久,一天能有多少時間教壯壯,再來個人不是更沒精力了。”


    沈大哥聽到這裏也沉默了,不過最後還是對自家妹子的心疼占了上風,“大妹就這麽一個兒子,平日裏身子骨又不好,不讀書以後還能下地不成?壯壯隻要好好讀,他爺爺總歸是偏著他的。”


    想到小叔子,張氏的心氣才平了些,小叔子這人年紀雖小,但真是讓人不服不行。想當初那才幾歲的年紀,對自己就有那股子狠勁兒。她可是親眼看到的,好些次吃飯的時候那手都抖個不停。但第二天人家還是該練字的練字,該讀書的讀書,半點沒再耽擱的。


    從前她隻覺得稀奇,如今在看,怪不得人家能早早的考中呢,尋常小孩兒誰能做到?壯壯有這麽個叔叔,以後說不準能沾上多少光呢!想到今天她娘跟她說的,她可不能因為這些事情惹得小叔子不高興。想到這裏,張氏這才消停了。


    事情定下來之後,李氏第二天便早早的去找了沈瑤,自家女兒的性子李氏還能不知道,晚上幾天估計又要多想。


    果然沈瑤知道後高興的很,雖然知道她娘既然答應了,這事兒基本上就差不離了,但是這一天沒定下,心裏總免不了七上八下的。


    果然這天晚上,沈瑤兩口子便跟家裏提起了這事,出乎意料的是,王氏居然沒反對,也沒提要把長福也送過去的意思。這讓沈瑤心裏麵打了半天的草稿突然都沒了用武之地,不過心裏麵也是鬆了口氣,她弟妹這張嘴啊,她怕是再多的準備怕也說不過的。


    倒是周家老兩口著急道“那長福呢,親家不能一塊兒教了嗎?”


    !


    沒等沈瑤開口,王氏便道“沈家老太爺怕是年紀大了,教不了這些個人,唉,我們長福怕是沒有他哥那樣好的福氣了。”


    周家二老聽到這裏更是著急了,要知道體弱多病的大孫子雖然可人憐的緊,但活潑可愛的小孫子更是老兩口的心頭肉啊!但兩位和氣慣了的人,也難對兒媳婦說出什麽重話,更別提親家裏眼瞅著就要起來了。


    隻能滿臉焦急的問道“這就不能請親家通融一下嗎?”


    要是平常,一向孝順的兩口子見自家爹娘這副樣子,早該二話不說點頭應了,但是事關唯一兒子的前途,兩人都沉默著沒開口。


    “這親家這邊行不通那也是沒得辦法,總歸是長福沒有這運道。但長生既然以後都是讀書人了,總不能他弟弟連個字也識不得吧,以後還是有勞長生教教他可憐見的弟弟”


    想到兒子那身子骨,沈瑤兩口子還是有些猶豫,但事情也由不得他們了,這在不答應,恐怕爹娘這裏都過不了。


    兩人隻得點頭應是。


    見兩人答應了,王氏這才眉眼生笑道“那就先謝過大哥大嫂了,我跟長福他爹也不占這個便宜,以後長福這紙筆費我們也是要自個兒出的。”


    沈瑤跟周大郎兩人這才高興起來。這兒子以後要是去考試總是要銀子的,他們能多攢一筆錢真是再好不過了的。


    王氏則在心裏想到,反正兒子現在還小,大老遠的去別人家念書她們也是不放心的,就先跟他哥學兩年。要是有天分,她跟孩子他爹怎麽著也得把兒子送到私塾裏去。


    這次公中既然出了錢,以她兒子在老兩口那兒的受寵程度,還怕下次不給表示一些。再加上她們兩口子這些年來的積蓄,總能撐上個幾年的。


    再者,萬一以後那位真的出頭了,長生跟自家兒子關係好,以後有什麽好事,總不能忘了他親弟弟吧。


    第18章 龐舉人


    讀書之事在周家也算是定下了,小外甥周長生沒兩天便被她爹娘送了過來,不過沈煊跟他之間也是少有交集。除了常聽他娘說長生如何乖巧之類,卻是連麵都沒見過兩次的。


    這讓沈瑤兩口子遺憾不已,當初非要把兒子送過來除了要讀書之外,不就是想著跟他舅舅處好關係嗎,雖說是親外甥,但這有情分和沒情分能一樣嗎?


    但也是絲毫沒有辦法,畢竟沈煊也是一大早便要出發去鎮上的,往往他們過來的時候,小弟早已經走去好久了,等長生要走的時候,沈煊可還是沒回來呢。但讓長生早早過來,他們也是舍不得的,這孩子身子骨不好,哪裏能這般折騰呢?


    至於住在娘家,周家這可還好好的呢,這兩家又不遠,哪裏能讓自家孩子整日的住在外家,別說大嫂怕更是嫌棄了,在村子裏都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就算現在讓孩子響午在娘家吃,他們夫妻倆那也是備了孩子的口糧的。就這樣,都被那些個大嘴巴的婦人們暗地裏說三道四,雖然知道她們這是嫉妒,但這心裏哪裏又能不在意呢?


    沈煊他們也是沒多久便又回了私塾,畢竟夫子給的假期就那麽幾天,還是看在他們考試辛苦,一路上又是舟車勞頓的份上。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也是夫子時常勸誡他們的。沈煊自是不敢忘,即便在家這些天,他也沒敢真的放鬆學業。


    跑過長跑的人都知道,不休息你還可以繼續跑,但一旦停了下來,在次抬腳便要用上成倍的力氣,還有可能再也跑不動了。科舉之艱難隻會更甚,他怕哪怕隻幾天的安逸生活,都會摧毀了他科考的決心和意誌。


    這天,日常考教過後,徐夫子便開口問道“你們二人可要今年下場一試?”


    沈煊對這個早有想法便首先回答道“學生學識尚有不足,想要在等上兩年”


    “學生亦然”楊子修也道。


    徐夫子神色複雜地看著這兩位學生,少年得誌尚能如此穩的住,以後成就怕遠不止於此。要是洲兒有這二人一半,他便是立時沒了也能夠閉上眼睛了。


    想到徐洲,夫子的心裏又定了定,開口對二人道“如今你們的文章!章如今已經有些火候了,需要的便是更深層次的去理解聖賢之語,但夫子我的學問有限,很多方麵自己尚不清楚,更別提教導你們了。”夫子說到這裏頓了一下,又見二人麵無異色,感慨道當真是少年英才。


    複又麵色複雜道“夫子我少時有一龐姓好友,不比我時運不濟,好友如今已是舉人之身,在縣學任教諭一職,素日裏便喜提攜後輩。你們先拿著我的拜貼前去拜訪一番,日後若是學問上有了什麽疑難,也好上門討教。”又告訴了二人龐舉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及平日忌諱等。


    沈煊和楊子修雙雙對視一眼,均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喜意。又連忙起身拜謝夫子。又見夫子臉上已有疲色,便連忙告辭回去。


    這月休沐,沈煊二人便起身前去拜訪龐舉人。


    到了夫子說的地方,入眼便見到一座兩進的大宅院,正紅色朱漆大門上掛著個黑色匾額,上書“龐府”二字。一眼望去說不出的氣派威嚴。


    拿著夫子的拜貼,門房很快便放了二人就去,沈煊跟著下人走在通往書房的路上,一路上雖不敢多看,但也瞧的出,龐舉人家裏布置的極為精細。想到夫子所說,龐舉人幼時家境一般,若不是有個秀才鄰居看中了他的資質,極力勸說,連學費都不願意收,怕是連書都難讀,也因此科舉有成之後,頗喜提拔後輩。


    但看如今看這座府邸,哪裏還是家境一般?看來他當初的想法是對的,這個時代,果然隻有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若是做個商人,整日裏擔驚受怕,籍籍經營一輩子怕也未必能有如此財富地位。


    別說他俗,實在是俗人在俗世中可不就追求這些個“俗”嗎?古人還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呢?


    再是清高自詡的人,難道他還真能食清風飲朝露不成?隻要不以不義之道索取財富,自己奮鬥來的小錢錢難道它不香嗎?


    沈煊的想法沒持續多久,便被下人請進書房,入門便見一位中年文士正在提筆寫字,麵上端的是一片嚴肅。見到二人,頭也未抬便道“先坐著吧”。沈煊二人便找了就近的塌坐了上去。


    大概等了一刻鍾左右,隻見龐舉人放下筆後,抬起頭看向二人“你二人可!是子敬的弟子?”子敬便是夫子的字。


    二人連忙起身回到“是,聽夫子說起龐老爺學問精深,我二人特意前來拜見。”


    “如今可有了功名?”


    “我們師兄弟均是今年過的童生試。”


    二人聽到這裏均是大喜,想不到龐舉人居然如此大方,這房間裏的書光他們看到的都有好些以前從未見過。旁人藏著都來不及,哪裏會借出去給外人看。這龐舉人果然不負提攜後輩之名。


    回去的路上,小心的捧著那些稀有的書籍,沈煊心裏感慨道,這個時代雖有如“土包子兄”這般嫉妒賢能之輩,但也有如“鄰居秀才”龐舉人這般風清朗月的文人士子,不藏己私,才能使寒門士子一代代薪火相傳,而不至於在世家的絕對優勢下難以為繼。


    回到家裏,家裏人早知道沈煊今日要去拜訪一位舉人老爺,個個緊張的不行,那可是縣城裏的舉人老爺啊,聽著便覺得高不可攀,平日裏也聽說過這些老爺們如何威風,便是縣令大人等閑都不能對人家如何,那些個商戶們又是如何爭相巴結,卻連人家的門都進不去。現在,家裏有人居然要跟舉人老爺搭上關係,可不得緊張的很嗎?


    就連一向淡定的沈爹這會兒子也是坐立不安,雖然知道自家兒子一向聰明懂事有分寸,但這會子也怕兒子哪裏做的不合舉人老爺的意,犯了人家的忌諱。要知道那些個大人物,心思可不是他們這些個升鬥小民能猜破的。


    待看到寶貝兒子回來時抱著一堆東西,麵上也是少有的愉悅,心裏頭驀然鬆了一口氣。沒得罪人家就好。又想到兒子這般高興,便想去問問怎麽回事,還沒來的及開口,就見兒子已經被團團圍住。!。


    “這舉人老爺長什麽樣子啊,是不是跟傳說的那樣高大威風”沈大嫂張氏急忙問道。


    “高大威風”?沈煊汗了汗,想到龐舉人那幅清瘦俊逸的樣子,跟高大威猛這個詞……


    還沒等沈煊說話,他娘又趕緊問道,“這舉人老爺的家裏是不是特別富貴,吃東西的碗筷都是銀子做的”


    還是他爺爺比較靠譜,小心翼翼的摸著被他放在桌上的書籍,問道“這些怕是尋常店裏麵都買不到吧?”


    “是啊,這些都是龐舉人的珍藏,暫借我們一用,改日是要還回去的。”


    話音剛落,眾人目光便都轉到了那堆書上,雖然她們看不懂是什麽,但那可是舉人老爺的書啊,定是沾著貴氣兒的。


    他娘更是趕緊道“這麽些金貴玩意兒,你還敢隨便放桌上,還不趕緊好好收拾起來。”


    他爹居然還搭腔道“既然是人家的書,就得小心點用,萬不可折損了去。”


    我的親爹啊,您兒子您難道不了解,他什麽時候用書不愛惜了,前世上學的時候,用的人家的舊書,他還都好好的給包了書皮,除了筆記,他可是從不亂畫的。如今這書本更金貴了,他連一些心得都是專門用本子記的。


    看來他還是低估了舉人這兩個字的威力。


    無奈的看著家裏眾人恭送佛爺的表情,沈煊抱著這堆書回了房裏。把書小心的放在書桌上,沈煊從中拿出了一本《嘉明帝本紀》來。


    自從知道自己生在一個沒聽過的朝代後,自讀書以後,他便極力搜尋相關史書,最終知曉曆史便是從前朝便開始拐了個彎,但奈何事關前朝,就算有也是如通史一般,記錄不甚詳細,其中又多有些政治傾向在內,難辨真假。


    他在龐舉人家裏看到這本書時,便有些心癢難耐,如今一看,他幾乎所有的疑問都在這裏得到了解答。


    第19章 嘉明帝


    說起前朝皇帝嘉明帝,不得不說真是一代傳奇。


    晚唐時期,內敗,宦官當政,又有各地節度使虎視眈眈。


    先是憲宗於大明宮為宦官所殺,太子李桓繼位後又是各種荒淫無度,這時宦官便已將神策軍(唐代中央禁軍的名稱)收入囊中。在內把持朝政,操控黨爭,於外勾結各地豪強,致使民不聊生,叛亂四起。


    從盛唐的萬番來朝到唐末的易子而食也不過百來年而已。


    嘉明帝便生在這樣一個極度動亂的時代,出生時便被遺棄在寺廟門口,被一個念經的老和尚撿了回去。倘若你以為這是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故事,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嘉明帝在寺中的日子還是非常不錯的。


    說來也是好笑,盛唐時期佛教大興,及至唐末國勢衰微,影響最小的也偏偏是各地的寺廟僧侶。


    後世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鑒》中記載“京畿良田美利多歸僧寺”當時各地稍有規模的寺廟都坐擁頗多“佛田”,並雇傭許多佃戶為其勞作。


    甚至憲宗時期,皇帝為求長壽還曾以”千金迎佛骨”。更進一步擴大了佛教的影響力。


    身處其中,起碼可以說衣食無憂。


    據說明帝自幼聰慧異常,極得老和尚喜愛,在寺中也頗有些地位。但平素謙遜有禮,對歸附於寺廟的諸多佃戶也多有寬容,遇上個災年還會勸說寺中前輩減免租金,甚至會親自教一些農戶子念書識字,在當地極得人心。


    待到各地叛亂四起,嘉明帝順勢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揭竿而起,追隨者甚眾。且每每攻占一個城池,便嚴加約束軍士,不可有擾民之舉,違例者,必有重責。


    但到了世家豪強這裏,便沒有這般客氣了。建立“議罪台”,將素日裏欺壓民眾的各地豪強當眾宣判罪行。雖說初時受到許多阻礙,甚至嘉明帝本人幾度遇刺。但是最終成果斐然,畢竟這是亂世,像來是槍杆子出政權的。有兵有武器自然也就有了話語權。


    且嘉明帝本人也是極其大方,當時收繳的財務大多分予諸位將士,甚是連小兵卒也能偶得一二賞賜。所得田產也悉數分給貧民。


    可以說,除了地方豪強之外,他這一舉措可以說!說是邀盡人心。而嘉明帝仿佛天生精於政務,又得多位能人輔佐。其所轄之地,不出幾年,民眾的生活條件便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其仁義更是廣為百姓所稱頌。


    得民心者得天下,真不是隨便說說的。據說明嘉帝攻城之時,還有城內百姓偷開城門相迎,甚至還有些個兵將不戰而降。


    但這位卻又是極為穩的住的,在眾多藩王爭相對外擴張之時,反而守著其下的幾座城池,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其後更是許多流民百姓爭相來投,才順勢擴張領土。


    這樣緩慢的擴張之路也是持續了許多年。待到勢成之日,可以說是勢不可擋。最終在嘉明帝四十又五之時,建立華朝,完成了全國真正的大一統。避免了五代十國的亂像。


    嘉明帝在位期間,可以說是勵精圖治,極力發展農業,更是派遣船隊出海搜尋良種,數次後終於有所收獲。並在各地實驗後推廣,且在國庫豐裕後幾次減免賦稅,這些舉措更是使嘉明帝的威望到達了頂峰。


    其後進一步完善了科舉製度。更是大力扶持寒門子弟,在各地建立官學,且在其中設立藏書閣,供學子借閱。據說這位原本是想在各個府城設立藏書樓,以供天下學子,後來卻不知為何不了了之了。也是一大遺憾之處。


    但其對於佛門的做法,卻令人頗為詬病。按理來說,明帝幼時長於佛門,謀事之時也多得佛門幫助,上位後理應對其有所憂待。


    但事實正好相反,就如宋□□趙匡義,黃袍加身之後立馬便是杯酒釋兵權。登基之後更是對武將多番打壓,重文輕武的明明白白。及至最後,被外族欺辱至此也未嚐不是這個原因。


    同理,正因為嘉明帝長於佛寺,所以更清楚這佛門的能量及其盛行的弊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幺兒的科舉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開緩緩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開緩緩歸並收藏幺兒的科舉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