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衛峰沉思,沈知不知他是何意思,便又委婉道:「不過此舉存在一定的風險,若是錯過了這次攻城的最佳時機,日後要想再發起進攻,怕是會要難上一些。孤也隻是有此想法罷了,最終如何取捨,還全憑舅舅做主。」
*
那日經過良久的思慮後,衛峰終還是決定暫緩攻城,下令全軍留守原地,觀察幾日後再做打算。同時他還暗中派了一波人喬裝打扮潛進城去,四處探聽城裏的情況和尋找穆菱華的下落。
三日後,那其中一部分人撤了回來,竟還帶著穆菱華一同。沈知本還對如此輕易便尋得了穆菱華心存懷疑,但在聽完幾人敘述是如何找到她,又是如何將她帶回來的之後,沈知心中的疑心也幾乎是消掉了大半。
合情合理,毫無破綻,在這個情況下,沈知還是選擇相信一起並肩作戰了四月餘的大家。
沈知一方的人與穆菱華商量約定好許多事情,接下來的幾日便一直按照這個計劃按部就班。在這段時日裏,沈知會有意地觀察穆菱華的行為言行,但卻並未發現什麽異常,事情進展地愈發順利,她懸著的心也開始漸漸放了下來。
又兩日後,沈知本靜心在自己的營帳中翻閱兵書,可忽而間,那支她熟悉無比的飛鏢又帶著一張信紙準確地釘在了她旁邊不遠處的木柱上。
她走過去取下飛鏢,其上那張信紙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小心提防,恐有詐。
有詐?是說的穆菱華這事嗎?這下,沈知倒開始有些動搖了。
因為這飛鏢傳信,從她出征不久開始,便一直陪伴著她了。以往每次這飛鏢夾帶的信上,都會給她及時又有用的建議或者不小的啟發,雖然她未曾見過其背後的人究竟是誰,但是那人必定是一心為她好的,沈知心中也有些考量了。她也不是沒有懷疑過那人是柳書言,可是柳書言遠在京城,若是獨身一人跟在軍中,還能這麽及時地得知一些算是機密的情報,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再者說,柳書言字跡頗為清秀,但是這信紙上的字,並不算美觀,看起來也不像是她寫的。
至於為了幾個月過去了也沒見過飛鏢的主人,倒也不是沈知不想見,隻是她每每追出去時,外麵連人影都不剩一個,更別說能與她打照麵了。但是不管怎麽說,那人既然幫了她那麽多次,便不可能無緣無故給她傳遞這樣的幾個字,其中必定有什麽蹊蹺。
深思熟慮後,沈知將這件事告訴了杜沁寧,詢問她的意見。聽聞此事,杜沁寧一時也拿捏不定主意,商量一陣後,二人覺得暫時不必輕舉妄動,但是對穆菱華一事的警惕和提防亦不可鬆懈,日後要是有什麽可疑的地方,再行商量對策。
轉眼便到了兩方約定好的刺殺監軍的時日,由穆菱華提供城內的方位圖和防守信息,和沈知這邊的死衛一同潛入城中配合執行行動。
他們是清晨出發的,一整個上午,沈知都很是心神不寧。她擔心這萬一這是一場計謀,那幾個死衛豈不就是去白白送死;可是她又實在想不通,若是詭計,穆菱華又何必花的功夫就隻為取她幾個死衛的性命?
好在不過午後,那邊便傳來了消息,說是監軍死了,穆菱華也成功奪回了張掖城,沈知也放下了心來。城中的百姓聽聞穆菱華要獻關投降,又聞沈知向來仁愛,自也是高興不已,以至於三軍進城時,他們還紛紛出來夾道歡迎,場麵好不熱鬧。
沈知去時,元樺的屍首已被放了下來,安置在了靈堂上。可即便此事他已經換上了幹淨的衣裳,沈知還是隱約能看出他滿身的刀痕,似乎還能感受到他前幾日狼狽的模樣。周圍圍著他平日裏最心愛的幾個守將,過了這麽長的時日,他們看到元樺的屍首時,都還是眼眶通紅痛心不已;除此之外,元樺上至成人下至孩提的子女也跪在一旁,這番景象,讓人看了也不禁難過,怎麽也不像是裝出來的。
但是事關重大,沈知還是不敢掉以輕心,之後除了送元樺下葬之外,她便也沒有再與穆菱華有過多的接觸了。不過因為沈知受降後還是將張掖交給了穆菱華治理,接下來的幾日,穆菱華都一直在忙於處理城中這段時日耽擱下來的許多事情,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閑工夫做什麽可疑的事情,這不禁都讓沈知覺得這件事是不是自己多慮了。
酒泉這最後一仗,頗為重要,所以沈知決定讓將士們都駐紮在張掖好好休整一段時間,再一鼓作氣直搗黃龍。停留了半月,穆菱華不僅沒有什麽可疑的舉動,反倒是將張掖的諸事處理得僅僅有條,她和她手下的將士和百姓都待沈知一行人敬重有加,那人也沒有再與沈知飛鏢傳信說起此事了,她對穆菱華的戒心也便漸漸放了下來。
畢竟元樺死得慘烈不假,孩子和百姓是最不會演戲說謊的人,如今百姓安居樂業、免受戰亂之苦,穆菱華這樣愛民如此的人,也確實是沒有什麽必要再挑起事端的。就連衛峰也跟沈知說,他這段時日一直派人暗中調查元樺的死和穆菱華的行跡,並沒有發現異常,如今看來,他們確實是值得信的。
又過了幾日,攻打酒泉一事也被漸漸提上了日程。因著穆菱華曾和元樺一起在酒泉做過官,後來才被派到了張掖做守將,所以她對酒泉的城防還有一些了解。她憑著記憶中的東西,簡單地畫了一張城防圖給衛峰,不過說是簡單,但若是真的,還是能對攻城起到極大作用的。
*
那日經過良久的思慮後,衛峰終還是決定暫緩攻城,下令全軍留守原地,觀察幾日後再做打算。同時他還暗中派了一波人喬裝打扮潛進城去,四處探聽城裏的情況和尋找穆菱華的下落。
三日後,那其中一部分人撤了回來,竟還帶著穆菱華一同。沈知本還對如此輕易便尋得了穆菱華心存懷疑,但在聽完幾人敘述是如何找到她,又是如何將她帶回來的之後,沈知心中的疑心也幾乎是消掉了大半。
合情合理,毫無破綻,在這個情況下,沈知還是選擇相信一起並肩作戰了四月餘的大家。
沈知一方的人與穆菱華商量約定好許多事情,接下來的幾日便一直按照這個計劃按部就班。在這段時日裏,沈知會有意地觀察穆菱華的行為言行,但卻並未發現什麽異常,事情進展地愈發順利,她懸著的心也開始漸漸放了下來。
又兩日後,沈知本靜心在自己的營帳中翻閱兵書,可忽而間,那支她熟悉無比的飛鏢又帶著一張信紙準確地釘在了她旁邊不遠處的木柱上。
她走過去取下飛鏢,其上那張信紙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小心提防,恐有詐。
有詐?是說的穆菱華這事嗎?這下,沈知倒開始有些動搖了。
因為這飛鏢傳信,從她出征不久開始,便一直陪伴著她了。以往每次這飛鏢夾帶的信上,都會給她及時又有用的建議或者不小的啟發,雖然她未曾見過其背後的人究竟是誰,但是那人必定是一心為她好的,沈知心中也有些考量了。她也不是沒有懷疑過那人是柳書言,可是柳書言遠在京城,若是獨身一人跟在軍中,還能這麽及時地得知一些算是機密的情報,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再者說,柳書言字跡頗為清秀,但是這信紙上的字,並不算美觀,看起來也不像是她寫的。
至於為了幾個月過去了也沒見過飛鏢的主人,倒也不是沈知不想見,隻是她每每追出去時,外麵連人影都不剩一個,更別說能與她打照麵了。但是不管怎麽說,那人既然幫了她那麽多次,便不可能無緣無故給她傳遞這樣的幾個字,其中必定有什麽蹊蹺。
深思熟慮後,沈知將這件事告訴了杜沁寧,詢問她的意見。聽聞此事,杜沁寧一時也拿捏不定主意,商量一陣後,二人覺得暫時不必輕舉妄動,但是對穆菱華一事的警惕和提防亦不可鬆懈,日後要是有什麽可疑的地方,再行商量對策。
轉眼便到了兩方約定好的刺殺監軍的時日,由穆菱華提供城內的方位圖和防守信息,和沈知這邊的死衛一同潛入城中配合執行行動。
他們是清晨出發的,一整個上午,沈知都很是心神不寧。她擔心這萬一這是一場計謀,那幾個死衛豈不就是去白白送死;可是她又實在想不通,若是詭計,穆菱華又何必花的功夫就隻為取她幾個死衛的性命?
好在不過午後,那邊便傳來了消息,說是監軍死了,穆菱華也成功奪回了張掖城,沈知也放下了心來。城中的百姓聽聞穆菱華要獻關投降,又聞沈知向來仁愛,自也是高興不已,以至於三軍進城時,他們還紛紛出來夾道歡迎,場麵好不熱鬧。
沈知去時,元樺的屍首已被放了下來,安置在了靈堂上。可即便此事他已經換上了幹淨的衣裳,沈知還是隱約能看出他滿身的刀痕,似乎還能感受到他前幾日狼狽的模樣。周圍圍著他平日裏最心愛的幾個守將,過了這麽長的時日,他們看到元樺的屍首時,都還是眼眶通紅痛心不已;除此之外,元樺上至成人下至孩提的子女也跪在一旁,這番景象,讓人看了也不禁難過,怎麽也不像是裝出來的。
但是事關重大,沈知還是不敢掉以輕心,之後除了送元樺下葬之外,她便也沒有再與穆菱華有過多的接觸了。不過因為沈知受降後還是將張掖交給了穆菱華治理,接下來的幾日,穆菱華都一直在忙於處理城中這段時日耽擱下來的許多事情,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閑工夫做什麽可疑的事情,這不禁都讓沈知覺得這件事是不是自己多慮了。
酒泉這最後一仗,頗為重要,所以沈知決定讓將士們都駐紮在張掖好好休整一段時間,再一鼓作氣直搗黃龍。停留了半月,穆菱華不僅沒有什麽可疑的舉動,反倒是將張掖的諸事處理得僅僅有條,她和她手下的將士和百姓都待沈知一行人敬重有加,那人也沒有再與沈知飛鏢傳信說起此事了,她對穆菱華的戒心也便漸漸放了下來。
畢竟元樺死得慘烈不假,孩子和百姓是最不會演戲說謊的人,如今百姓安居樂業、免受戰亂之苦,穆菱華這樣愛民如此的人,也確實是沒有什麽必要再挑起事端的。就連衛峰也跟沈知說,他這段時日一直派人暗中調查元樺的死和穆菱華的行跡,並沒有發現異常,如今看來,他們確實是值得信的。
又過了幾日,攻打酒泉一事也被漸漸提上了日程。因著穆菱華曾和元樺一起在酒泉做過官,後來才被派到了張掖做守將,所以她對酒泉的城防還有一些了解。她憑著記憶中的東西,簡單地畫了一張城防圖給衛峰,不過說是簡單,但若是真的,還是能對攻城起到極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