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你怎麽了?」柳書言其實早就察覺到了她的異常,可是直到沈知半晌不說話,一直平視著前方發呆,她看了她好一會兒,這才柔聲問道。
「哦……沒什麽……」被柳書言這麽一喚,沈知倒是立馬回過神來了,隻是她耳朵也愈發地紅了起來。怕被柳書言看出些什麽,她伸出手來揉了揉靠近柳書言那邊的耳朵,這才答應道,「許是……因著從前沒有看過這般場景,一時看呆了吧。」
聞言,柳書言抿唇一笑:「這裏離東宮也不算遠,若是殿下喜歡,往後每年二三月,都可騎快馬過來一覽美景。」
此時,一陣微風吹過,沈知兩鬢的碎發隨風而動,她也感受到了絲絲的涼意。
「好啊,不過現下風正好,貴妃,我們去放風箏吧。」似是想轉移柳書言的注意力,本來不那麽急的事,倒被她提前了來說,「隻是孤許久未玩過了,對方法有些生疏,不知貴妃可否幫忙將風箏先放起來?」
「自是可以的,」柳書言點點頭,一手緊攥著風箏起身,左右看了看,「一會兒跑快些,能飛得更高。」
兩人行至田璐邊,柳書言又伸手大抵試探了下風向,這才將風箏和線理開,回頭向沈知示意後,便在前捏著短線逆著風慢跑了起來。
乘著一陣風,柳書言很快便將風箏拉了起來。寬大的衣袖飄向她身後,半露出她那光潔凝白的手臂。她慢慢地將手中的風線一點點地放向天空,風箏也開始在天上自如地迎風飛舞起來。
沈知一直隨在柳書言的身後,耳邊與臉頰的紅暈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她發自內心愉悅的淡笑。
眼看著風箏越飛越高,就在這時,柳書言鬆開了一直把著線的右手,轉而往後伸了過來。連帶著,她雙腳的步伐也慢上了不少。
沈知愣了愣神,過了好一會兒,這才反應過來柳書言好像是想讓她跑快些,好牽著她。
「殿下,過來。」見過了許久沈知也未上前來,柳書言雖未回頭,卻也揚聲喚道。
眸光一落在柳書言的指尖上,沈知便又想起了某些不該想的東西。她覺得自己實在是齷齪極了,皺著眉閉了閉眼,這才加快了步子,趕上了柳書言,也伸出手來搭在了她的手心。
與柳書言並排而行,淡淡桃花香沁入沈知鼻中,使她不由自主地又抬眸望向了柳書言。柳書言也是在笑的,隻是笑得含蓄,不像沈知方才那般肆無忌憚的張揚。
沈知也漸漸忘了令她羞愧的東西,隨著兩人平穩的步子,漸漸勾起了嘴角。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她越看,越覺得眼前的柳書言與記憶中的衛千兒開始重疊了起來。
從前,衛千兒也是這麽牽著她,帶她去禦花園放風箏的。她也是這般開眉笑眼,她的身上也是這股沁人心脾的桃花香,她也會溫柔地對她說,知兒,過來……
「知兒,你看,風箏飛起來了。」
「殿下,風箏飛起來了。」柳書言也如此對她說。她的腳步漸漸停了下來,風箏已不用借力便能自己飛舞了,隻是因著線的牽引,它始終不能飛得更遠。
柳書言回過身來,見到沈知有些濕潤的雙眸,頓了頓,也沒問什麽,隻是將線樁遞給了沈知。
沈知見狀,連忙收斂起自己的情緒,吸了吸鼻子,略有些掩飾地接過線樁,又同柳書言一起在一片油菜花海中漫步了起來。
「殿下風箏做得真好,若是殿下不說,臣妾還以為是在宮外哪處買的呢。」兩人無言走了幾步,沈知不開口,柳書言便主動道。
聞言,沈知抬頭望了一眼空中在地上看來已經有些渺小的的風箏,這才重新看向柳書言:「是貴妃過獎了,孤隻不過是會做些簡單的而已,哪裏有貴妃說得那麽好。」
沈知雖是笑說著,可她的心思卻並不完全在這裏,所以即便戴著麵具,柳書言也輕易便看出了她的神色有些僵硬。
「殿下可是今日遇到了什麽難事?」柳書言也回望她,滿眼盡是溫柔,「若是殿下相信臣妾,不妨與臣妾一說。」
這些小動作果然還是瞞不過柳書言的。沈知頓了頓,猶豫了好一會兒,終才問道:「貴妃,你與母後是怎麽認識的?」其實,按常理來說,這個問題本也不是什麽難以言說的。
言罷,沈知仿佛覺得自己的話有些突兀了,話音剛落,她又連忙補充道:「之前貴妃說和母後是故交,可是六年前,貴妃應當也才約莫及笄之年。所以……孤有些好奇,貴妃可是從小便結識母後了?」
第57章 出遊(四)
正如沈知所想的, 她問的並非是什麽讓人為難的問題。柳書言聞言, 並未麵露難色, 反倒是彎了彎眉眼, 露出了個已算得上是溫柔萬分的笑容。
見狀,沈知本以為柳書言會回應直接她的話, 可柳書言一開口, 卻是與之關聯甚少的話。她道:「殿下知道,皇上是臣妾的師兄,那日臣妾同殿下說過的。」
「嗯。」沈知不知她是何意, 但還是配合地點了點頭, 頷首應了聲, 連帶著牽著柳書言的手,也不自覺地緊了一下。
「臣妾自小在師門長大, 甚少回家。雖然臣妾少時, 皇上也時常隨著先皇南征北戰,但他在師門的時日總歸是比較多的。所以臣妾與兄長修筠,都莫如與皇帝師兄相熟。但那時臣妾對於皇後的印象, 也全都是從皇上口中得知的罷了。後來先皇病逝, 皇上登基。他每日忙於政事無暇出宮, 也是某一次臣妾隨師父前來皇宮探望皇上, 這才第一次親眼見到了皇後。」說著,柳書言兩眼有些發散地望著前方,似乎開始回憶起了從前那些值得回顧的點點滴滴,「那一年, 臣妾才剛滿六歲。臣妾與師父抵達京城時,正逢皇後臨盆,皇上一直陪在她身旁,有些政務便漸漸落下了。為了幫皇上分擔一些事,師父帶著臣妾又在宮裏待多待了些日子,大抵有兩月餘。隻是後來因為師門有些事還需要人拿捏,等皇後身子日漸好起來後,臣妾便又同師父一起啟程回師門去了。」
「哦……沒什麽……」被柳書言這麽一喚,沈知倒是立馬回過神來了,隻是她耳朵也愈發地紅了起來。怕被柳書言看出些什麽,她伸出手來揉了揉靠近柳書言那邊的耳朵,這才答應道,「許是……因著從前沒有看過這般場景,一時看呆了吧。」
聞言,柳書言抿唇一笑:「這裏離東宮也不算遠,若是殿下喜歡,往後每年二三月,都可騎快馬過來一覽美景。」
此時,一陣微風吹過,沈知兩鬢的碎發隨風而動,她也感受到了絲絲的涼意。
「好啊,不過現下風正好,貴妃,我們去放風箏吧。」似是想轉移柳書言的注意力,本來不那麽急的事,倒被她提前了來說,「隻是孤許久未玩過了,對方法有些生疏,不知貴妃可否幫忙將風箏先放起來?」
「自是可以的,」柳書言點點頭,一手緊攥著風箏起身,左右看了看,「一會兒跑快些,能飛得更高。」
兩人行至田璐邊,柳書言又伸手大抵試探了下風向,這才將風箏和線理開,回頭向沈知示意後,便在前捏著短線逆著風慢跑了起來。
乘著一陣風,柳書言很快便將風箏拉了起來。寬大的衣袖飄向她身後,半露出她那光潔凝白的手臂。她慢慢地將手中的風線一點點地放向天空,風箏也開始在天上自如地迎風飛舞起來。
沈知一直隨在柳書言的身後,耳邊與臉頰的紅暈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她發自內心愉悅的淡笑。
眼看著風箏越飛越高,就在這時,柳書言鬆開了一直把著線的右手,轉而往後伸了過來。連帶著,她雙腳的步伐也慢上了不少。
沈知愣了愣神,過了好一會兒,這才反應過來柳書言好像是想讓她跑快些,好牽著她。
「殿下,過來。」見過了許久沈知也未上前來,柳書言雖未回頭,卻也揚聲喚道。
眸光一落在柳書言的指尖上,沈知便又想起了某些不該想的東西。她覺得自己實在是齷齪極了,皺著眉閉了閉眼,這才加快了步子,趕上了柳書言,也伸出手來搭在了她的手心。
與柳書言並排而行,淡淡桃花香沁入沈知鼻中,使她不由自主地又抬眸望向了柳書言。柳書言也是在笑的,隻是笑得含蓄,不像沈知方才那般肆無忌憚的張揚。
沈知也漸漸忘了令她羞愧的東西,隨著兩人平穩的步子,漸漸勾起了嘴角。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她越看,越覺得眼前的柳書言與記憶中的衛千兒開始重疊了起來。
從前,衛千兒也是這麽牽著她,帶她去禦花園放風箏的。她也是這般開眉笑眼,她的身上也是這股沁人心脾的桃花香,她也會溫柔地對她說,知兒,過來……
「知兒,你看,風箏飛起來了。」
「殿下,風箏飛起來了。」柳書言也如此對她說。她的腳步漸漸停了下來,風箏已不用借力便能自己飛舞了,隻是因著線的牽引,它始終不能飛得更遠。
柳書言回過身來,見到沈知有些濕潤的雙眸,頓了頓,也沒問什麽,隻是將線樁遞給了沈知。
沈知見狀,連忙收斂起自己的情緒,吸了吸鼻子,略有些掩飾地接過線樁,又同柳書言一起在一片油菜花海中漫步了起來。
「殿下風箏做得真好,若是殿下不說,臣妾還以為是在宮外哪處買的呢。」兩人無言走了幾步,沈知不開口,柳書言便主動道。
聞言,沈知抬頭望了一眼空中在地上看來已經有些渺小的的風箏,這才重新看向柳書言:「是貴妃過獎了,孤隻不過是會做些簡單的而已,哪裏有貴妃說得那麽好。」
沈知雖是笑說著,可她的心思卻並不完全在這裏,所以即便戴著麵具,柳書言也輕易便看出了她的神色有些僵硬。
「殿下可是今日遇到了什麽難事?」柳書言也回望她,滿眼盡是溫柔,「若是殿下相信臣妾,不妨與臣妾一說。」
這些小動作果然還是瞞不過柳書言的。沈知頓了頓,猶豫了好一會兒,終才問道:「貴妃,你與母後是怎麽認識的?」其實,按常理來說,這個問題本也不是什麽難以言說的。
言罷,沈知仿佛覺得自己的話有些突兀了,話音剛落,她又連忙補充道:「之前貴妃說和母後是故交,可是六年前,貴妃應當也才約莫及笄之年。所以……孤有些好奇,貴妃可是從小便結識母後了?」
第57章 出遊(四)
正如沈知所想的, 她問的並非是什麽讓人為難的問題。柳書言聞言, 並未麵露難色, 反倒是彎了彎眉眼, 露出了個已算得上是溫柔萬分的笑容。
見狀,沈知本以為柳書言會回應直接她的話, 可柳書言一開口, 卻是與之關聯甚少的話。她道:「殿下知道,皇上是臣妾的師兄,那日臣妾同殿下說過的。」
「嗯。」沈知不知她是何意, 但還是配合地點了點頭, 頷首應了聲, 連帶著牽著柳書言的手,也不自覺地緊了一下。
「臣妾自小在師門長大, 甚少回家。雖然臣妾少時, 皇上也時常隨著先皇南征北戰,但他在師門的時日總歸是比較多的。所以臣妾與兄長修筠,都莫如與皇帝師兄相熟。但那時臣妾對於皇後的印象, 也全都是從皇上口中得知的罷了。後來先皇病逝, 皇上登基。他每日忙於政事無暇出宮, 也是某一次臣妾隨師父前來皇宮探望皇上, 這才第一次親眼見到了皇後。」說著,柳書言兩眼有些發散地望著前方,似乎開始回憶起了從前那些值得回顧的點點滴滴,「那一年, 臣妾才剛滿六歲。臣妾與師父抵達京城時,正逢皇後臨盆,皇上一直陪在她身旁,有些政務便漸漸落下了。為了幫皇上分擔一些事,師父帶著臣妾又在宮裏待多待了些日子,大抵有兩月餘。隻是後來因為師門有些事還需要人拿捏,等皇後身子日漸好起來後,臣妾便又同師父一起啟程回師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