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許多人家在非議。


    那是各人的看法,自然千千萬萬,皆是不同。


    京都,皇城,皇宮。


    皇後一露臉,這一回,是要舉世皆知。


    後宮的嬪妃們,也是吃了一個大瓜。


    惠貴妃與高才人、四公主母子,那是一起在景仁宮中,那是談了話。


    “今個兒的事情,四公主還得跟皇後娘娘道喜才是。”


    惠貴妃嘴裏這般說,那裏酸溜溜。


    哪怕早認命了,這會子,卻也是酸得要命。


    畢竟,皇後能臨政聽政。


    這哪怕皇後的權利?


    便是皇太後,也不是人人都有那一等本事。


    大多數的太後,都是在後宮享了安樂福的。


    真是做了臨朝聽政的,那是翻一翻史書,留名兒的也不多。


    在惠貴妃眼中。


    皇後就注定了青史上得留一個名兒。


    想一想,一輩子活著,最後剩下什麽?


    人如浮萍,飄若一舟。


    於江海而言,太小。


    於青而言,哪有多少人,可以留下一個名兒?


    惠貴妃以前是不敢想。


    皇後現在的位置,曾經哪一個後妃都不曾想過。


    如今皇後辦到了。


    還能讓皇帝同意,光想想,惠貴妃就知道的,裏麵有文章啊。


    隻不知道,皇太後沒過逝的話,見著這一幕,又會不會跟她一樣的不甘心。


    可不甘心,又能怎麽辦呢?


    現實麵前,就得認命。


    惠貴妃曾經已經認命。畢竟,她的和瑞出嫁了,她一輩子這般的年老了,在宮中失了皇帝的寵愛。


    就是一個位份擱這兒,是皇後之下,諸嬪妃之上。


    以前,惠貴妃有點兒自得。


    現在嘛,在皇帝的豐功偉績下,惠貴妃有點兒汗顏的。


    “四公主給皇後娘娘道喜,那是應該的。”


    高才人小心的回了一句。


    她的目光,也是望了女兒。


    她的一輩子,還盼了什麽?


    能盼的,自然就是四公子像和瑞大公主,又或是和靖二公主一般的,賜一門好婚事。


    這宮裏,皇後娘娘現在一枝獨秀。


    後宮獨大。


    偏偏皇後娘娘得了聖心。


    其它的嬪妃們,那是不敢有半分的不敬。


    有不恭敬的想法?


    隻怕表現了半分。有的是奴才想踩了主子上位的。


    人嘛,沒傻的。


    都會想著過好日子。


    高才人在景仁宮,是附於惠貴妃。


    這自然是討好了惠貴妃的意思。


    “既然賀喜,本宮替四公主準備賀禮。”


    惠貴妃笑了,說道:“本宮養育四公主,也是一片慈母心。高才人,您啊,那一片賀禮,可也要本宮出點子力?”


    “妾謝娘娘恩典。”


    高才人能如何?


    自然是受用了惠貴妃的恩典。


    “好,咱們景仁宮的三份賀禮,本宮全出了。”


    惠貴妃這般做,當然想收攏了高才人的心。


    哪怕是四公主養了她這兒。


    惠貴妃還是知道的。她的親女兒是和瑞大公主。


    四公主的生母是高才人。


    她想收攏好四公主,這高才人是繞不過的。


    當然也是因為四公主是皇女。若是皇子的話,惠貴妃早動心思,那是去母留子了。


    隻是皇女的話,卻也不必那般小氣。


    惠貴妃待皇子皇女之間的態度,還是有點兒差別的。


    第118章


    後宮的賀喜, 祝賀玉榮與皇帝一起臨朝聽政。


    這等事情,有什麽好祝賀的?


    這未免太高調了。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這才是玉榮的風格。


    所以, 玉榮對於各宮的賀喜,她是收下了賀喜的話。


    禮物她卻沒有收下。


    當然, 給各宮的賞賜, 這是要給的。


    這算是大家一起同喜。


    當然,她是中宮娘娘, 賞了後宮諸人名正言順。


    有理由可以賞,沒理由也可以賞。


    一切端看她的想法。


    倒是各宮的嬪妃,那等想靠攏的心態。


    玉榮是滿意的。


    就是這裏麵多少真心, 多少假意?


    這還需要辨別一下。


    正統十八年,冬。


    關於那小島的鹽田,正統帝已經得了暗衛的回複。


    結果讓正統帝很滿意。


    這朝堂上, 若是實施了此事。


    人手誰來?


    玉榮自然是急了皇帝之所急。


    在此之前, 已經謀劃好了三個人選。這人選備上了, 就讓皇帝挑一挑, 讓皇帝都考查了是否滿意。


    這三人全是京都的官員出身。


    當然,是下層的官員。


    更確切的說法。


    其時,這三人是小吏出身。


    衙門裏有一個說法。


    任你官員清廉如水,也逃不小吏狡猾如油。


    那些官老爺,特別是正緊科舉出仕的。


    在沒中舉前,一心撲在科舉的功業上。在曆練上,那肯定欠了火候。


    這是必然的。


    若是蔭官?


    更可能是家族中的嫡子, 特別是受了長輩寵愛的。


    若不然,也不可能在官宦的大家族裏,拿到了蔭官的名額。


    這就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之裕妃升職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卿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卿晴並收藏穿書之裕妃升職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