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耿武氏聽著玉榮吐露的內幕,也是嚇了一跳。
宮妃求死?
這可是大事兒。
這真是自戕而死,這要累及家族的。
不過,耿武氏轉念一想,想到賢妃哪還有什麽娘家?
“母親,賢妃自個兒求死,就是想求了聖上念一點子舊情罷了。”玉榮搖搖頭,倒是看出了耿武氏的想法,便是說了賢妃的最後意思。
當初賢妃來玉榮這兒托過孤。
那時候,玉榮是理解錯了賢妃的意思,直到賢妃歿了,玉榮又看懂了。
隻能說,賢妃也可憐。
“難怪呢。原說那賢妃娘家的侄兒,這一回,還是讓留了一些活路。”
耿武氏這時候倒是愰然大悟,然後,點點頭。
“這事情鬧的大,宮中想知道消息的人家,哪能不知道了。”
玉榮也是附合了話。
“就是前車之鑒,這是讓本宮心有餘悸。”
玉榮也是一幅後怕的樣子。
這些模樣當然也有做戲的成份,就是做給了耿府上的諸人看著。
“娘娘放心,咱們跟賢妃娘家人皆不同。便說老爺一直對聖上皆是一片忠心,那辦了差事也是盡心盡力。”
耿武氏趕緊保證了話。
“再說,武氏一族還有皇太後呢,這肯定不會落了賢妃的收場。”
耿武氏還提了自個兒的娘家。
這皇太後擱那兒,武家人都有底氣的。
玉榮聽了,心中歎息。
她覺得就是因為皇太後在那兒,她有點兒不舒坦。
明明和皇太後那邊聯合了一起這能得一份保證。
可到底把兒子抱去了壽康宮。
玉榮是有些擔心的。
她這懷孕了,能去壽康宮的時間也是減少了一些。
可對於兒子的關心,卻從來沒少的。
玉榮可是知道的,皇太後有常留了昭貴妃在壽康宮中與三皇子多多相處了。
這一種做法如何不讓玉榮心中驚駭。
萬一……昭貴妃沒生了兒子的話,她的三皇子不是讓人奪了去嗎?
要知道在《母儀天下》那一本中,玉榮真不記得了,這一位武氏家族出生的未來皇貴妃有親生兒子啊。
“隻盼皇太後千秋高壽。”
玉榮隨意的說了一句好話。
對於嫡母嘛,玉榮又不會百分百的相信。
對方的立場哪怕站了耿府這邊,可同樣的,玉榮相信嫡母也一定巴結了武氏一族的。
這等立場,這自然跟玉榮的立場不是完全一致。
“嫂嫂,你一直沒說了話,可還是擔心了小侄兒?”
玉榮的目光又是挪到了嫂嫂身上。
小武氏聽了玉榮的話,忙是回道:“勞娘娘掛念,那猴兒一樣的皮孩子這一回受了傷,遭了罪,全是他過於的調皮了。娘娘給府上賜下的藥材皆是好的。太醫也說了,對孩子用得盡好。”
“婦人一進間就是想了孩子,倒是分了神。”
小武氏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樣。
“娘娘不必擔憂了娘家的侄兒。”
耿武氏此時也是回了話,說道:“這大孫兒的傷,太醫仔細瞧過了,養了三個月就是一定能養好的。”
“倒是娘娘護著龍胎,平安誕下皇嗣,這才是要緊兒的。”
耿武氏的目光是盯著玉榮的小腹。
那目光裏全是慈愛。
那慈愛啊,瞧著溢得滿滿的,真不摻了一分的假。
玉榮伸手,撫了撫小腹。
玉榮溫柔的笑了,說道:“盼著這孩子平平安安。”
“娘娘瞧著,倒是輕減了不少。可是懷了皇嗣,這是難受了一些?”耿武氏的目光多打量了玉榮,這時候,自然瞧出了玉榮除了肚子大起來。
這整個人跟往常比起來,貌似是瘦了一些。
“全是胖了些,現在倒好,也是減了下來。”
玉榮擺擺手,說道:“我這相貌瞧著,也不太胖,也不太瘦,算合適了。”
“多吃些,娘娘原是一幅福相兒,最討了長輩的喜愛。”
耿武氏笑道:“臣婦在皇太後那兒就聽過好些回,都說了娘娘的福相看著就是有福之人。”
“那是皇太後盛讚了。”
玉榮輕輕搖搖頭,說道:“本宮當不得。”
“本宮瞧著,皇太後最心疼的還是昭貴妃娘娘。”
玉榮點了點,這是想點拔了嫡母知曉了,這立場的問題。
當然,也不能說的太明白。
至少,耿武氏輕輕頷首,表示還是聽懂了的。
耿武氏、小武氏進宮,陪著玉榮說些話。
玉榮也是關心了耿老爺這一位當爹的。當然,也關心了大哥耿謹、弟弟耿諾。
從嫡母這兒,玉榮還是知道了,她的大哥也是得了聖上的恩典,已經萌了一個小官。
這也是嫂嫂為何會把目光挪開了,以致於有點兒忽視了兒子。
“大哥蔭了官,這是好事兒。”
玉榮還真沒聽說這事兒。
“之前沒成。是昨個兒才下來的旨意。”
耿武氏趕緊的說道。
玉榮一聽,懂了。
嫂嫂小武氏那兒也解釋了。
之前她多參加了城裏的一些貴婦人聚會,這也是想打探了一些消息。
這果然就算是有得有失嗎?
玉榮也聽了一些城裏傳的消息。
聽了些,也是知道了前些日子外麵哪怕牽連了賢妃娘家人,也是牽連了一些官兒。
可一些貴婦人的聚會,這沒受影響的。
反而呢,有些聚會更勤快了。
大家算是互通有無。
都有了解了過多的。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有別的原由。
這一些原由,玉榮是知道的。
大魏朝建立,那是關隴貴族一起出了力的。
這些武勳家族的話,那是有爵位在,有官職在,這是皇朝的勳功貴族們。
這些武勳家族要說有本事的,還是有一些。
要說混吃等死的也不少。
至於皇家什麽看法?
正統帝一直是提拔重要的。
隻要有能耐,正統帝就會提拔。當然,同時,亦是提防了。
要說,提防了。
比起山東那邊兒的世家,這些武勳貴族們還是差了一籌的。
像是甄皇後的娘家、慕容國舅,哪怕是皇太後的娘家,這些都是武勳一派的人。
就是有些顯赫些,有些落沒了。
像是甄皇後的娘家,哪怕是武勳的一派,到底開國時甄家就是沒抓住機會,沒立了大功的那一拔。
哪怕是高祖皇帝的起家隊伍,到底功勞小,這就是得一個流爵。
大魏朝的爵位分了世襲、流爵。
世襲也是一代一降等,分了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共五等顯爵位。在這之後,還有輕車都尉這等流爵。
依著高祖皇帝、太宗皇帝的意思,就是盼著武勳家族,那是代代努力,也不能真的成了廢物點心。
耿武氏聽著玉榮吐露的內幕,也是嚇了一跳。
宮妃求死?
這可是大事兒。
這真是自戕而死,這要累及家族的。
不過,耿武氏轉念一想,想到賢妃哪還有什麽娘家?
“母親,賢妃自個兒求死,就是想求了聖上念一點子舊情罷了。”玉榮搖搖頭,倒是看出了耿武氏的想法,便是說了賢妃的最後意思。
當初賢妃來玉榮這兒托過孤。
那時候,玉榮是理解錯了賢妃的意思,直到賢妃歿了,玉榮又看懂了。
隻能說,賢妃也可憐。
“難怪呢。原說那賢妃娘家的侄兒,這一回,還是讓留了一些活路。”
耿武氏這時候倒是愰然大悟,然後,點點頭。
“這事情鬧的大,宮中想知道消息的人家,哪能不知道了。”
玉榮也是附合了話。
“就是前車之鑒,這是讓本宮心有餘悸。”
玉榮也是一幅後怕的樣子。
這些模樣當然也有做戲的成份,就是做給了耿府上的諸人看著。
“娘娘放心,咱們跟賢妃娘家人皆不同。便說老爺一直對聖上皆是一片忠心,那辦了差事也是盡心盡力。”
耿武氏趕緊保證了話。
“再說,武氏一族還有皇太後呢,這肯定不會落了賢妃的收場。”
耿武氏還提了自個兒的娘家。
這皇太後擱那兒,武家人都有底氣的。
玉榮聽了,心中歎息。
她覺得就是因為皇太後在那兒,她有點兒不舒坦。
明明和皇太後那邊聯合了一起這能得一份保證。
可到底把兒子抱去了壽康宮。
玉榮是有些擔心的。
她這懷孕了,能去壽康宮的時間也是減少了一些。
可對於兒子的關心,卻從來沒少的。
玉榮可是知道的,皇太後有常留了昭貴妃在壽康宮中與三皇子多多相處了。
這一種做法如何不讓玉榮心中驚駭。
萬一……昭貴妃沒生了兒子的話,她的三皇子不是讓人奪了去嗎?
要知道在《母儀天下》那一本中,玉榮真不記得了,這一位武氏家族出生的未來皇貴妃有親生兒子啊。
“隻盼皇太後千秋高壽。”
玉榮隨意的說了一句好話。
對於嫡母嘛,玉榮又不會百分百的相信。
對方的立場哪怕站了耿府這邊,可同樣的,玉榮相信嫡母也一定巴結了武氏一族的。
這等立場,這自然跟玉榮的立場不是完全一致。
“嫂嫂,你一直沒說了話,可還是擔心了小侄兒?”
玉榮的目光又是挪到了嫂嫂身上。
小武氏聽了玉榮的話,忙是回道:“勞娘娘掛念,那猴兒一樣的皮孩子這一回受了傷,遭了罪,全是他過於的調皮了。娘娘給府上賜下的藥材皆是好的。太醫也說了,對孩子用得盡好。”
“婦人一進間就是想了孩子,倒是分了神。”
小武氏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樣。
“娘娘不必擔憂了娘家的侄兒。”
耿武氏此時也是回了話,說道:“這大孫兒的傷,太醫仔細瞧過了,養了三個月就是一定能養好的。”
“倒是娘娘護著龍胎,平安誕下皇嗣,這才是要緊兒的。”
耿武氏的目光是盯著玉榮的小腹。
那目光裏全是慈愛。
那慈愛啊,瞧著溢得滿滿的,真不摻了一分的假。
玉榮伸手,撫了撫小腹。
玉榮溫柔的笑了,說道:“盼著這孩子平平安安。”
“娘娘瞧著,倒是輕減了不少。可是懷了皇嗣,這是難受了一些?”耿武氏的目光多打量了玉榮,這時候,自然瞧出了玉榮除了肚子大起來。
這整個人跟往常比起來,貌似是瘦了一些。
“全是胖了些,現在倒好,也是減了下來。”
玉榮擺擺手,說道:“我這相貌瞧著,也不太胖,也不太瘦,算合適了。”
“多吃些,娘娘原是一幅福相兒,最討了長輩的喜愛。”
耿武氏笑道:“臣婦在皇太後那兒就聽過好些回,都說了娘娘的福相看著就是有福之人。”
“那是皇太後盛讚了。”
玉榮輕輕搖搖頭,說道:“本宮當不得。”
“本宮瞧著,皇太後最心疼的還是昭貴妃娘娘。”
玉榮點了點,這是想點拔了嫡母知曉了,這立場的問題。
當然,也不能說的太明白。
至少,耿武氏輕輕頷首,表示還是聽懂了的。
耿武氏、小武氏進宮,陪著玉榮說些話。
玉榮也是關心了耿老爺這一位當爹的。當然,也關心了大哥耿謹、弟弟耿諾。
從嫡母這兒,玉榮還是知道了,她的大哥也是得了聖上的恩典,已經萌了一個小官。
這也是嫂嫂為何會把目光挪開了,以致於有點兒忽視了兒子。
“大哥蔭了官,這是好事兒。”
玉榮還真沒聽說這事兒。
“之前沒成。是昨個兒才下來的旨意。”
耿武氏趕緊的說道。
玉榮一聽,懂了。
嫂嫂小武氏那兒也解釋了。
之前她多參加了城裏的一些貴婦人聚會,這也是想打探了一些消息。
這果然就算是有得有失嗎?
玉榮也聽了一些城裏傳的消息。
聽了些,也是知道了前些日子外麵哪怕牽連了賢妃娘家人,也是牽連了一些官兒。
可一些貴婦人的聚會,這沒受影響的。
反而呢,有些聚會更勤快了。
大家算是互通有無。
都有了解了過多的。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有別的原由。
這一些原由,玉榮是知道的。
大魏朝建立,那是關隴貴族一起出了力的。
這些武勳家族的話,那是有爵位在,有官職在,這是皇朝的勳功貴族們。
這些武勳家族要說有本事的,還是有一些。
要說混吃等死的也不少。
至於皇家什麽看法?
正統帝一直是提拔重要的。
隻要有能耐,正統帝就會提拔。當然,同時,亦是提防了。
要說,提防了。
比起山東那邊兒的世家,這些武勳貴族們還是差了一籌的。
像是甄皇後的娘家、慕容國舅,哪怕是皇太後的娘家,這些都是武勳一派的人。
就是有些顯赫些,有些落沒了。
像是甄皇後的娘家,哪怕是武勳的一派,到底開國時甄家就是沒抓住機會,沒立了大功的那一拔。
哪怕是高祖皇帝的起家隊伍,到底功勞小,這就是得一個流爵。
大魏朝的爵位分了世襲、流爵。
世襲也是一代一降等,分了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共五等顯爵位。在這之後,還有輕車都尉這等流爵。
依著高祖皇帝、太宗皇帝的意思,就是盼著武勳家族,那是代代努力,也不能真的成了廢物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