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阿明和阿蘭麵麵相覷,也不知事。隻有阿米,應了一聲:「是,師父。」
蘇安的眸中流淌過一股生動恆久的清泉,最終,他還是把那番話作了訓誡。
「師父像你們這麽大時,還在韶州教坊裏吹木葉,一直到十三歲才到長安,那時,師父聽太樂令李昇平大人說過一句話,他說,盛世,好比花開正艷的牡丹。」
時隔八年,再說出這段話,物是人非,心情迥然不同,唯一不變的,是遠誌。
「牡丹的根係,紮在社稷子民之中;牡丹的莖葉,散在文武百官之列;牡丹的花瓣,是詩詞禮樂的顏色,牡丹的花芯是……花芯沁著一支曲子,名《霓裳》。」
十四日夜裏,廣陵樓前的開明橋,呼聲震天,來自六十坊裏的壯漢,有的披甲戴胄,有的赤膊上陣,拔著那根碗般粗圓的麻繩,女伎沿河唱著《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蘇安趕時間教授南不嫌最後的幾個要點,把掛燈謎的任務交給顧越。顧越見開明橋人擠人,自己的燈謎又簡單,怕被搶壞,便和蘇安說,他掛去西河第七橋。
「我是不稀罕那花船,阿蘭想坐。」蘇安笑著回道,「你若抹得下麵子,便向楊刺史討一隻,我們從南邊繞一圈,邊摘謎邊賞燈會,末了剛好回原地看樂賽。」
雖然他也知道,這話不必說。
正月十五的上元夜,在爆竹聲中降臨,一輪圓月,畫入南地波瀾微漾的江河。
是夜,整座揚州城被花燈圍得亮如白晝,城外是長江、運河,城內是東西兩條官河,密密麻麻的艷麗的花燈映在河麵,又映成雙,映照著無數的心願與福祉。
蘇安剛從閣樓下來,便有一襲飄逸的青衫用吳音吟誦詩詞,從他麵前晃過。
「雲散天清酒未消,月戀小市吾戀橋。十裏紅燈成白晝,揚州樗慢是今宵。」
那瞬間,蘇安有些恍惚,他熟悉這個清亮的聲音,隻是一時半會,想不起來。
人來,人往,船工一路吆喝,撐著一隻無篷的花船,搖搖晃晃,停泊在開明橋側的渡口。船廂屏風傾瀉出溫暖的光,船側和甲板,鋪滿粉的紅的梅花花瓣。
「好玩!快上去!」
蘇安還沒開口問,隻見幾個孩子大呼小叫,拽著僕從奔跑過去,搶著登船。
顧越候在渡口,手裏提著個籃子。蘇安一見就笑,忘了煩憂,提袍登船:「月照紅塵路!」顧越扶住蘇安的手,助他上去,回得平靜而溫柔:「春籃家書長。」
兩岸鶯歌燕語,然,當蘇安轉進屏風,一愣,又碎碎地念叨道:「我就知道,箱子裏鐵定是紅蠟燭,你何必費這思量,再長,長得過情?」顧越莞爾。
鎏金箍拴紅蠟燭,晶潤蠟泊一彎一彎蓄在玻璃罩,船行火晃,映得人麵嫣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顧越把春籃子放下,從裏麵取出羽毛般的信,一封一封拆去烤漆,說道,「阿蘇,咱們看看這些長安寄來的信,如何?」
蘇安摸著漆案在絨氈坐下,目光落在小盤子裏的果粉和焦圈兒。那果粉細膩油亮,沾滿霜糖,定然甜;那焦圈兒金黃酥脆,咬下去,不知還得吞幾層香浪。
「莫諳足下:
自違芳儀,荏苒數月,昨夜知,太樂署計於明年春新招八百長役子弟,韓樂正腿傷復發不能行,我將代之授五弦之彈挑輪指,我本授四弦,實在惶恐,故而突然很思念你,翻遍《樂府閑錄》,才知,你居然把我寫成李郎子!……另
李昇平大人昨日雲遊而歸,聞北麵子規泣血,一夜長跪未得見,又披髮而去。[1]
肅此,敬頌
順祝時綏。賀連手書。開元二十五年,冬。」
「顧刺史台鑒:
風雨晦明,北庭安好,昔王庭甫至營中巡府庫,我與他同往天山雪獵,哦,甚美,如陸機言,秀色若可餐,馬蹄踏雪而過,沙沙作響……歸來忽聞,你將去南荒地,提筆,又覺得這封信未必寄得到,也就隻能托麗娘中轉,胡言亂語了。
即問近安。
北庭都護郭弋,開元二十五塗月。」
如此,一封接一封,二人又看過洛書、裴延,甚至是李道用、遊桓之的,末了,皆不如看到郭弋這封信,來得神清氣爽。蘇安笑得喘不過氣來:「郭將軍好容易把明月改成別的詞,結果,偏偏還用一個『秀色若可餐』,哈哈哈哈……」
蘇安笑得燦爛,也知,家中有來信,提到崔家夫人做媒,為蘇茉介紹了一戶坊中的郎官。他隨性地把信折好,沒有提,也沒有亂扔,收進衣襟,貼著身放。
「郭將軍詠明月的時候,你連字都還不認識,若非洛書,哪有你笑他的份。」顧越攪拌著糖霜裏的果粉,夾出一個,堵住蘇安的嘴,道,「咱們也去猜謎。」
一路往南,船舷邊,小問大,少問老,僕從家領著樂童,去摘河邊掛的燈謎。
形色各異的燈,大的掛在柱頂,足有三層樓高,精巧的如螢火,散在河風中。
一匹和真物同樣大小的五花馬燈,引得眾人驚嘆,馬兒渾身繪滿精巧的祥雲紋案,妙的是,馬鞍上棲著一隻彩鶴,鶴的羽毛是粘上去的,風起時,便會展翅。
最普通的還是係謎箋的團花燈,它們旋轉漂浮,量多而成勢,點亮整條河道。
「師父,這是什麽?」
蘇安的眸中流淌過一股生動恆久的清泉,最終,他還是把那番話作了訓誡。
「師父像你們這麽大時,還在韶州教坊裏吹木葉,一直到十三歲才到長安,那時,師父聽太樂令李昇平大人說過一句話,他說,盛世,好比花開正艷的牡丹。」
時隔八年,再說出這段話,物是人非,心情迥然不同,唯一不變的,是遠誌。
「牡丹的根係,紮在社稷子民之中;牡丹的莖葉,散在文武百官之列;牡丹的花瓣,是詩詞禮樂的顏色,牡丹的花芯是……花芯沁著一支曲子,名《霓裳》。」
十四日夜裏,廣陵樓前的開明橋,呼聲震天,來自六十坊裏的壯漢,有的披甲戴胄,有的赤膊上陣,拔著那根碗般粗圓的麻繩,女伎沿河唱著《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蘇安趕時間教授南不嫌最後的幾個要點,把掛燈謎的任務交給顧越。顧越見開明橋人擠人,自己的燈謎又簡單,怕被搶壞,便和蘇安說,他掛去西河第七橋。
「我是不稀罕那花船,阿蘭想坐。」蘇安笑著回道,「你若抹得下麵子,便向楊刺史討一隻,我們從南邊繞一圈,邊摘謎邊賞燈會,末了剛好回原地看樂賽。」
雖然他也知道,這話不必說。
正月十五的上元夜,在爆竹聲中降臨,一輪圓月,畫入南地波瀾微漾的江河。
是夜,整座揚州城被花燈圍得亮如白晝,城外是長江、運河,城內是東西兩條官河,密密麻麻的艷麗的花燈映在河麵,又映成雙,映照著無數的心願與福祉。
蘇安剛從閣樓下來,便有一襲飄逸的青衫用吳音吟誦詩詞,從他麵前晃過。
「雲散天清酒未消,月戀小市吾戀橋。十裏紅燈成白晝,揚州樗慢是今宵。」
那瞬間,蘇安有些恍惚,他熟悉這個清亮的聲音,隻是一時半會,想不起來。
人來,人往,船工一路吆喝,撐著一隻無篷的花船,搖搖晃晃,停泊在開明橋側的渡口。船廂屏風傾瀉出溫暖的光,船側和甲板,鋪滿粉的紅的梅花花瓣。
「好玩!快上去!」
蘇安還沒開口問,隻見幾個孩子大呼小叫,拽著僕從奔跑過去,搶著登船。
顧越候在渡口,手裏提著個籃子。蘇安一見就笑,忘了煩憂,提袍登船:「月照紅塵路!」顧越扶住蘇安的手,助他上去,回得平靜而溫柔:「春籃家書長。」
兩岸鶯歌燕語,然,當蘇安轉進屏風,一愣,又碎碎地念叨道:「我就知道,箱子裏鐵定是紅蠟燭,你何必費這思量,再長,長得過情?」顧越莞爾。
鎏金箍拴紅蠟燭,晶潤蠟泊一彎一彎蓄在玻璃罩,船行火晃,映得人麵嫣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顧越把春籃子放下,從裏麵取出羽毛般的信,一封一封拆去烤漆,說道,「阿蘇,咱們看看這些長安寄來的信,如何?」
蘇安摸著漆案在絨氈坐下,目光落在小盤子裏的果粉和焦圈兒。那果粉細膩油亮,沾滿霜糖,定然甜;那焦圈兒金黃酥脆,咬下去,不知還得吞幾層香浪。
「莫諳足下:
自違芳儀,荏苒數月,昨夜知,太樂署計於明年春新招八百長役子弟,韓樂正腿傷復發不能行,我將代之授五弦之彈挑輪指,我本授四弦,實在惶恐,故而突然很思念你,翻遍《樂府閑錄》,才知,你居然把我寫成李郎子!……另
李昇平大人昨日雲遊而歸,聞北麵子規泣血,一夜長跪未得見,又披髮而去。[1]
肅此,敬頌
順祝時綏。賀連手書。開元二十五年,冬。」
「顧刺史台鑒:
風雨晦明,北庭安好,昔王庭甫至營中巡府庫,我與他同往天山雪獵,哦,甚美,如陸機言,秀色若可餐,馬蹄踏雪而過,沙沙作響……歸來忽聞,你將去南荒地,提筆,又覺得這封信未必寄得到,也就隻能托麗娘中轉,胡言亂語了。
即問近安。
北庭都護郭弋,開元二十五塗月。」
如此,一封接一封,二人又看過洛書、裴延,甚至是李道用、遊桓之的,末了,皆不如看到郭弋這封信,來得神清氣爽。蘇安笑得喘不過氣來:「郭將軍好容易把明月改成別的詞,結果,偏偏還用一個『秀色若可餐』,哈哈哈哈……」
蘇安笑得燦爛,也知,家中有來信,提到崔家夫人做媒,為蘇茉介紹了一戶坊中的郎官。他隨性地把信折好,沒有提,也沒有亂扔,收進衣襟,貼著身放。
「郭將軍詠明月的時候,你連字都還不認識,若非洛書,哪有你笑他的份。」顧越攪拌著糖霜裏的果粉,夾出一個,堵住蘇安的嘴,道,「咱們也去猜謎。」
一路往南,船舷邊,小問大,少問老,僕從家領著樂童,去摘河邊掛的燈謎。
形色各異的燈,大的掛在柱頂,足有三層樓高,精巧的如螢火,散在河風中。
一匹和真物同樣大小的五花馬燈,引得眾人驚嘆,馬兒渾身繪滿精巧的祥雲紋案,妙的是,馬鞍上棲著一隻彩鶴,鶴的羽毛是粘上去的,風起時,便會展翅。
最普通的還是係謎箋的團花燈,它們旋轉漂浮,量多而成勢,點亮整條河道。
「師父,這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