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大雪,鄉路寸步難行,李郎子路遇易子而食,又嚇又凍,昏了過去。醒來時,唇邊是一勺熱湯,雋娘坐在他身旁,杏眸子裏含著溫暖笑意,融化三冬雪。
雋娘今夜縫衣裳,明夜熬米粥,李郎子一日扶鋤頭,二日鬆土地……三年又五月,李郎子做著零工,吃著口糧,心中安逸,每每瞧著雋娘,捧似人間仙。
直至那日秋風捲簾,縣官終回府,撞見娘子與李郎子偷歡,雙雙才知,給了恩情的,便是奪了祖宗命的,怎奈何年年歲歲過去,人已忘了仇,深陷孽緣塚。
李郎子:「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攬取為吾綻。 」雋娘:「夫婿從門問,府吏急催逼。斜柯西北眄,遠行無時歸。 」……
今,南郊
木魚敲罷,蘇安仍在唱詞:「這件破衣,是何人為它繡了花?我的這件破衣……」三疊過後,他確確實實把自己唱進去了,這刻,他覺得自己就是李郎子。
他就是李郎子。
蘭丘笑笑,拿袖拭去蘇安的汗水:「蘇供奉,醒醒,看來你也是會醉戲的人。」
一個把自己唱進詞中,渾然不知群情洶湧的流浪樂人,怎麽不會打動人心?
板車來回地行走於城門與郊廟,千萬雙麻木的眼睛,在跟隨中逐漸明亮起來。
一遍過後,破衣爛衫的難民們哈哈大笑,這李郎子也太傻了;二遍過後,難民們大呼爽快,這世上還有比自己更慘的人;三遍過後,大家若有所思,沉默不說話;直到最後一遍,突然,有個人哇一聲哭了出來,這說的不就是咱自己麽!
醞釀已久的動亂,從一塊飛向兆尹府司錄的石頭而起,石頭「啪」一聲,把司錄的烏紗帽打下了。「好!!!」底下登時叫好連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唱詞。
顧越走去撿起石頭,拿去對季雲道:「令人回城中通報,南郊萬民請願。」
與此同時,金吾衛策馬執槍趕到,南衙左右衛的旗幟也出現在明德門,正往這裏馳來。兵部司繞著難民群體圍攏出維護秩序的兵陣,成了第五條金色的尾巴。
禮部官員隻得終止祭祀,郊廟舞郎紛紛出來看場麵,成了第六條紅色的尾巴。
顧越沒有想到的是,於板車旁做戲的蘇安,身陷六條尾巴的重重包圍,非但沒有害怕,反而完完全全融入於角色之中,一刻不停,一遍又一遍地唱詞行吟。
好在,即使難民就要成為暴民,矛頭也不指著蘇安,而是概不接案的兆尹府。事從權宜,顧越當即示意穀伯強行護送所有樂人至社廟暫避,而後再撤回牡丹坊。
季雲不敢拖遝,大步走到台中,接替蘇安,掛起一麵三丈長的大榜,讓事先請好的宋州吏宣而傳之——兆尹府不解民怨,若有冤屈,當從社廟告知天子
晌裏,不光是正南的明德門前如此,連同東西二道門前,民沸已成燎原之勢。
難民擠向前去按手印,就像一波又一波的巨浪拍在礁石上,激出萬千飛沫。
一個時辰過去,終於有信人找到顧越,稟說,馮兆尹親領衙兵過來了。顧越問道:「城中如何?」季雲接道:「蕭閣老的態度是,查案伸冤都可以,不能以暴亂上報,否則就立刻鎮壓;十王府邸一口咬定是刁民造反;韓閣老請命要追查到底;裴家和張家都沒有動靜;韋寺卿……示意我們把事情交給兆尹府辦。」
說話之間,馮臨淵身著三品絳紫官袍到場,不僅其人唇角泛油光,腰腹渾圓,一併還送來了五百車糧食,氣粗聲響,笑著要衙吏發放下去以安撫民心。
顧越上前拜禮:「這些日子難得能見到馮兆尹,讓下官好好拜一拜。」馮臨淵瞥了他一眼,六品,禮部,韋侍郎的心腹,清楚明白,於是隻淡淡地應聲,邁步要從他身旁走過去。顧越一把攔住:「馮兆尹,事情發生在社廟,不歸兆尹府。」
這場力量不均衡的對質結束得很快。馮臨淵想的是盡快息事寧人,顧越偏偏讓手下暗中詳查,原來這五百車糧食是緊急從陸家來的,糧袋上還有商戶的記號。
如此,排在前麵的男子們先搶到糧食,一扭頭,反倒抱怨得更厲害,排在後麵的孤兒寡母分不到,眼紅起來,便開始以訛傳訛,說這姓馮的定還汙了更多。
一個披了厚實的絨皮的人,能畏縮在雪窩中過冬,卻經受不住烈火的炙烤。
馮臨淵嘴角抽搐,變了臉,不再笑,直接對金吾衛和南衙衛隊下達命令:「暴亂!鎮壓暴亂!」可他無權,沒有將領願意聽從。無奈之下,馮臨淵又抓住顧越:「顧員外,你也看見了。」顧越道:「看見什麽?」馮臨淵道:「刁民造反!」
顧越道:「下官眼中,不是暴亂,更不是造反,而是請願。」馮臨淵一怔,從顧越身上放開手,再開口時,語氣冰冷,麵色死寂:「顧員外。」顧越不搭理。
無論幾路來叨擾,顧越在其職,謀其事,隻死死把握住兩個要害,一者,郊廟祭祀受阻,箇中情節,禮部有權且必須上報,誰要是阻攔民眾呈供,誰就沒有道理;二者,遵從蕭閣老,和兵部司保持口風一致,不是暴亂造反,而是請願。
一日之內,三百人成訴狀,涉三千人,三日之內,滿城楚歌,萬人訴狀成案。
十日之內,馮臨淵因瀆職罷官,聖上命戶部侍郎裴耀卿二度兼鎮兆尹府,嚴查各州土地兼併之案情,繼續解決洪災與饑荒留下的民怨,絕不遺漏,絕不姑息。
雋娘今夜縫衣裳,明夜熬米粥,李郎子一日扶鋤頭,二日鬆土地……三年又五月,李郎子做著零工,吃著口糧,心中安逸,每每瞧著雋娘,捧似人間仙。
直至那日秋風捲簾,縣官終回府,撞見娘子與李郎子偷歡,雙雙才知,給了恩情的,便是奪了祖宗命的,怎奈何年年歲歲過去,人已忘了仇,深陷孽緣塚。
李郎子:「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攬取為吾綻。 」雋娘:「夫婿從門問,府吏急催逼。斜柯西北眄,遠行無時歸。 」……
今,南郊
木魚敲罷,蘇安仍在唱詞:「這件破衣,是何人為它繡了花?我的這件破衣……」三疊過後,他確確實實把自己唱進去了,這刻,他覺得自己就是李郎子。
他就是李郎子。
蘭丘笑笑,拿袖拭去蘇安的汗水:「蘇供奉,醒醒,看來你也是會醉戲的人。」
一個把自己唱進詞中,渾然不知群情洶湧的流浪樂人,怎麽不會打動人心?
板車來回地行走於城門與郊廟,千萬雙麻木的眼睛,在跟隨中逐漸明亮起來。
一遍過後,破衣爛衫的難民們哈哈大笑,這李郎子也太傻了;二遍過後,難民們大呼爽快,這世上還有比自己更慘的人;三遍過後,大家若有所思,沉默不說話;直到最後一遍,突然,有個人哇一聲哭了出來,這說的不就是咱自己麽!
醞釀已久的動亂,從一塊飛向兆尹府司錄的石頭而起,石頭「啪」一聲,把司錄的烏紗帽打下了。「好!!!」底下登時叫好連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唱詞。
顧越走去撿起石頭,拿去對季雲道:「令人回城中通報,南郊萬民請願。」
與此同時,金吾衛策馬執槍趕到,南衙左右衛的旗幟也出現在明德門,正往這裏馳來。兵部司繞著難民群體圍攏出維護秩序的兵陣,成了第五條金色的尾巴。
禮部官員隻得終止祭祀,郊廟舞郎紛紛出來看場麵,成了第六條紅色的尾巴。
顧越沒有想到的是,於板車旁做戲的蘇安,身陷六條尾巴的重重包圍,非但沒有害怕,反而完完全全融入於角色之中,一刻不停,一遍又一遍地唱詞行吟。
好在,即使難民就要成為暴民,矛頭也不指著蘇安,而是概不接案的兆尹府。事從權宜,顧越當即示意穀伯強行護送所有樂人至社廟暫避,而後再撤回牡丹坊。
季雲不敢拖遝,大步走到台中,接替蘇安,掛起一麵三丈長的大榜,讓事先請好的宋州吏宣而傳之——兆尹府不解民怨,若有冤屈,當從社廟告知天子
晌裏,不光是正南的明德門前如此,連同東西二道門前,民沸已成燎原之勢。
難民擠向前去按手印,就像一波又一波的巨浪拍在礁石上,激出萬千飛沫。
一個時辰過去,終於有信人找到顧越,稟說,馮兆尹親領衙兵過來了。顧越問道:「城中如何?」季雲接道:「蕭閣老的態度是,查案伸冤都可以,不能以暴亂上報,否則就立刻鎮壓;十王府邸一口咬定是刁民造反;韓閣老請命要追查到底;裴家和張家都沒有動靜;韋寺卿……示意我們把事情交給兆尹府辦。」
說話之間,馮臨淵身著三品絳紫官袍到場,不僅其人唇角泛油光,腰腹渾圓,一併還送來了五百車糧食,氣粗聲響,笑著要衙吏發放下去以安撫民心。
顧越上前拜禮:「這些日子難得能見到馮兆尹,讓下官好好拜一拜。」馮臨淵瞥了他一眼,六品,禮部,韋侍郎的心腹,清楚明白,於是隻淡淡地應聲,邁步要從他身旁走過去。顧越一把攔住:「馮兆尹,事情發生在社廟,不歸兆尹府。」
這場力量不均衡的對質結束得很快。馮臨淵想的是盡快息事寧人,顧越偏偏讓手下暗中詳查,原來這五百車糧食是緊急從陸家來的,糧袋上還有商戶的記號。
如此,排在前麵的男子們先搶到糧食,一扭頭,反倒抱怨得更厲害,排在後麵的孤兒寡母分不到,眼紅起來,便開始以訛傳訛,說這姓馮的定還汙了更多。
一個披了厚實的絨皮的人,能畏縮在雪窩中過冬,卻經受不住烈火的炙烤。
馮臨淵嘴角抽搐,變了臉,不再笑,直接對金吾衛和南衙衛隊下達命令:「暴亂!鎮壓暴亂!」可他無權,沒有將領願意聽從。無奈之下,馮臨淵又抓住顧越:「顧員外,你也看見了。」顧越道:「看見什麽?」馮臨淵道:「刁民造反!」
顧越道:「下官眼中,不是暴亂,更不是造反,而是請願。」馮臨淵一怔,從顧越身上放開手,再開口時,語氣冰冷,麵色死寂:「顧員外。」顧越不搭理。
無論幾路來叨擾,顧越在其職,謀其事,隻死死把握住兩個要害,一者,郊廟祭祀受阻,箇中情節,禮部有權且必須上報,誰要是阻攔民眾呈供,誰就沒有道理;二者,遵從蕭閣老,和兵部司保持口風一致,不是暴亂造反,而是請願。
一日之內,三百人成訴狀,涉三千人,三日之內,滿城楚歌,萬人訴狀成案。
十日之內,馮臨淵因瀆職罷官,聖上命戶部侍郎裴耀卿二度兼鎮兆尹府,嚴查各州土地兼併之案情,繼續解決洪災與饑荒留下的民怨,絕不遺漏,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