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流言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多時,伍良業從外麵回來了,直奔李複的書房。
院子裏隻有李複在,伍良業進了院子之後,來到李複身前,拱手行禮。
“郎君,屬下出去打聽過了,長安城周圍的一些村鎮裏,有百姓說,蝗災是上天降下來的懲罰,連帶著去年的水患,也是如此,太上皇在位的時候,關中並沒有發生這麽大規模的災害,自從陛下登基之後,每年都出事,這是上天的警示......”
李複恥笑一聲。
還真是老生常談了,去年發大水的時候,就有人私底下議論,隻是朝廷沒拿著當回事,而且,議論歸議論,也隻敢私底下說說了,大多數人是沒有往這方麵去想的。
畢竟,天災這種事,人活一輩子,能遇上好幾次.......說稀奇,實際上也並不稀奇。
人這一生,從記事開始,幾十年的時間,會遇到很多重大的社會事件,當中包括天災,也包括人禍。
比如說,如今年歲大的人,經曆過水災,旱災,蝗災,戰亂,改朝換代等等。
便是李複,也經曆過許多,比如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乙類傳染疾病兩次,甲類傳染疾病一次,這三次,可都是世界範圍內的。
什麽三聚氰胺,什麽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冰凍災害,又是氣候變暖,冰山融化,又是什麽日食月食。
天象問題,要是擱在現在,指不定要怎麽解讀呢,鬧得人心惶惶的。
最可惡的是人為災害,比如隔壁島國不做人,身在輻中不知輻,就應該讓所有的地區跟廣島一樣,沒有百年老店。
“長安城外都傳揚成這個樣子了,長安城裏,估摸著私底下傳這種話的,應該更多吧。”李複笑道:“有的人,真是能鬧騰,活得不耐煩了。”
“想來,陛下也會派人調查這件事。”伍良業說道:“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出背後傳揚這些話的人了。”
“若是有預謀的話,壁虎斷尾,自然會處理幹淨的。”李複說道:“就看百騎司快,還是他們快了,伍良業,你去找老周,張煥,還有老閻他們,所有帶領滅蝗隊伍的人,都給我傳下去,不管外頭傳言傳成什麽樣子,但凡封地範圍內的人,嘴巴都給我閉緊了,別人傳什麽無所謂,自家人不要亂說話,私底下也不準說!”
“自然災害,每年都有,別整的這麽邪乎,跟人一點關係都沒有,老天爺這麽牛逼,他怎麽不打個噴嚏,直接把世間所有為非作歹的惡人給弄死呢。”李複說道:“就算是聽到傳言,那也都是無稽之談,做到不聽,不信,不傳,誰敢違抗命令,就別怪我翻臉不認人了。”
“是。”伍良業神色也認真了起來,拱手應聲。
別人如何,他李複管不著,但是封地範圍內,他能做主,他是主家!
而且,他管理封地,若是從封地裏傳出去什麽不好的言論,他這個主家,可是有責任的!
李複都已經知道的事情,李世民沒有理由不知道。
兩儀殿的偏殿,李五站在殿內一側,半邊身子隱在陰影之中,麵無表情的拱手對李世民做匯報。
李世民冷哼一聲。
“該來的還是要來了,朕就知道,朝中有人會按捺不住。”
“陛下,百騎司這邊已經撒網去探查了。”禮物拱手說道:“流言並非是從長安城內傳出來的,而是自城外而起,最早的話,是從青台鄉,寧安鄉那邊傳揚出來的。”
“青台鄉,寧安鄉?”李世民蹙眉。
那是長孫無忌所負責的地方。
流言是從哪裏傳出來的?
李世民緩緩抬起手來,撫須思索。
自己的大舅哥,斷然不會蠢到去做這種事,他是自己這條船上的人。
那麽,這就說明,這是有人在暗中針對長孫無忌了。
“是,百騎司的人打聽了許久,最終是鎖定在這兩個地方。”李五說道:“但是再往下探查,就不好查了,打聽到這邊,線就斷了。”
“讓你手底下的人密切注意這兩個地方的動靜,加派人手,看住了。”李世民說道:“那些人,是奔著右仆射去的。”
“是。”李五應聲。
李世民和李五心中也猜測到,是有人在那兩個地方散播相關言論,讓言論擴散開來,但是最初散播這些言論的人,如今可能已經不在這兩個地方了。
百騎司查到這裏,再往下推進,難如登天。
運氣好的話,或許會有進展,但是運氣不好的話,頂了天了也就查到這些了。
畢竟,散播這些言論的人,他們也知道,一旦被查到,那就是個死。
或許,他們早就撤退了,跑出了長安城範圍內,又或者,他們一輩子也出不了長安城了。
殺人滅口,也是某些人慣用的伎倆。
手段不算高明,但是管用就好。
李五退出了兩儀殿。
現在長孫無忌他們都在城外,李世民就算是想找人討論這件事,都找不到合適的人員。
這種事情,非親近之臣不能議論。
若是找來朝中的那些臣子,用腳指頭想想都知道,他們會給出什麽樣的建議。
要麽是當做沒聽到,這事兒等到蝗災過去,就不了了之了。
要麽就是全都是皇帝的過錯,順應百姓的意思,皇帝下個罪己詔。
最差的,就是暗中蠢蠢欲動的那些蠢貨,異想天開的讓皇帝退位,太上皇重新登基,以正天下。
都是能想到的結果,李世民也就沒有找人討論的欲望了。
除卻長孫無忌他們這些親近之臣,沒有人會給他除此三條以外的點子了。
次日早朝,李世民坐在太極殿上首,慵懶的倚靠在靠背上,目光淡淡的掃視過群臣。
“諸臣工奏事。”內侍高喝。
“臣有事啟奏。”韋澄拱手言道。
“講。”李世民揮揮衣袖,換了個姿勢。
“陛下,關中蝗災,長安城外,右仆射蕭相公等人雖說帶領百姓滅蝗,已見成效,但是蝗災既發,已成事實,坊間傳言紛紛,愈演愈烈......”
院子裏隻有李複在,伍良業進了院子之後,來到李複身前,拱手行禮。
“郎君,屬下出去打聽過了,長安城周圍的一些村鎮裏,有百姓說,蝗災是上天降下來的懲罰,連帶著去年的水患,也是如此,太上皇在位的時候,關中並沒有發生這麽大規模的災害,自從陛下登基之後,每年都出事,這是上天的警示......”
李複恥笑一聲。
還真是老生常談了,去年發大水的時候,就有人私底下議論,隻是朝廷沒拿著當回事,而且,議論歸議論,也隻敢私底下說說了,大多數人是沒有往這方麵去想的。
畢竟,天災這種事,人活一輩子,能遇上好幾次.......說稀奇,實際上也並不稀奇。
人這一生,從記事開始,幾十年的時間,會遇到很多重大的社會事件,當中包括天災,也包括人禍。
比如說,如今年歲大的人,經曆過水災,旱災,蝗災,戰亂,改朝換代等等。
便是李複,也經曆過許多,比如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乙類傳染疾病兩次,甲類傳染疾病一次,這三次,可都是世界範圍內的。
什麽三聚氰胺,什麽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冰凍災害,又是氣候變暖,冰山融化,又是什麽日食月食。
天象問題,要是擱在現在,指不定要怎麽解讀呢,鬧得人心惶惶的。
最可惡的是人為災害,比如隔壁島國不做人,身在輻中不知輻,就應該讓所有的地區跟廣島一樣,沒有百年老店。
“長安城外都傳揚成這個樣子了,長安城裏,估摸著私底下傳這種話的,應該更多吧。”李複笑道:“有的人,真是能鬧騰,活得不耐煩了。”
“想來,陛下也會派人調查這件事。”伍良業說道:“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出背後傳揚這些話的人了。”
“若是有預謀的話,壁虎斷尾,自然會處理幹淨的。”李複說道:“就看百騎司快,還是他們快了,伍良業,你去找老周,張煥,還有老閻他們,所有帶領滅蝗隊伍的人,都給我傳下去,不管外頭傳言傳成什麽樣子,但凡封地範圍內的人,嘴巴都給我閉緊了,別人傳什麽無所謂,自家人不要亂說話,私底下也不準說!”
“自然災害,每年都有,別整的這麽邪乎,跟人一點關係都沒有,老天爺這麽牛逼,他怎麽不打個噴嚏,直接把世間所有為非作歹的惡人給弄死呢。”李複說道:“就算是聽到傳言,那也都是無稽之談,做到不聽,不信,不傳,誰敢違抗命令,就別怪我翻臉不認人了。”
“是。”伍良業神色也認真了起來,拱手應聲。
別人如何,他李複管不著,但是封地範圍內,他能做主,他是主家!
而且,他管理封地,若是從封地裏傳出去什麽不好的言論,他這個主家,可是有責任的!
李複都已經知道的事情,李世民沒有理由不知道。
兩儀殿的偏殿,李五站在殿內一側,半邊身子隱在陰影之中,麵無表情的拱手對李世民做匯報。
李世民冷哼一聲。
“該來的還是要來了,朕就知道,朝中有人會按捺不住。”
“陛下,百騎司這邊已經撒網去探查了。”禮物拱手說道:“流言並非是從長安城內傳出來的,而是自城外而起,最早的話,是從青台鄉,寧安鄉那邊傳揚出來的。”
“青台鄉,寧安鄉?”李世民蹙眉。
那是長孫無忌所負責的地方。
流言是從哪裏傳出來的?
李世民緩緩抬起手來,撫須思索。
自己的大舅哥,斷然不會蠢到去做這種事,他是自己這條船上的人。
那麽,這就說明,這是有人在暗中針對長孫無忌了。
“是,百騎司的人打聽了許久,最終是鎖定在這兩個地方。”李五說道:“但是再往下探查,就不好查了,打聽到這邊,線就斷了。”
“讓你手底下的人密切注意這兩個地方的動靜,加派人手,看住了。”李世民說道:“那些人,是奔著右仆射去的。”
“是。”李五應聲。
李世民和李五心中也猜測到,是有人在那兩個地方散播相關言論,讓言論擴散開來,但是最初散播這些言論的人,如今可能已經不在這兩個地方了。
百騎司查到這裏,再往下推進,難如登天。
運氣好的話,或許會有進展,但是運氣不好的話,頂了天了也就查到這些了。
畢竟,散播這些言論的人,他們也知道,一旦被查到,那就是個死。
或許,他們早就撤退了,跑出了長安城範圍內,又或者,他們一輩子也出不了長安城了。
殺人滅口,也是某些人慣用的伎倆。
手段不算高明,但是管用就好。
李五退出了兩儀殿。
現在長孫無忌他們都在城外,李世民就算是想找人討論這件事,都找不到合適的人員。
這種事情,非親近之臣不能議論。
若是找來朝中的那些臣子,用腳指頭想想都知道,他們會給出什麽樣的建議。
要麽是當做沒聽到,這事兒等到蝗災過去,就不了了之了。
要麽就是全都是皇帝的過錯,順應百姓的意思,皇帝下個罪己詔。
最差的,就是暗中蠢蠢欲動的那些蠢貨,異想天開的讓皇帝退位,太上皇重新登基,以正天下。
都是能想到的結果,李世民也就沒有找人討論的欲望了。
除卻長孫無忌他們這些親近之臣,沒有人會給他除此三條以外的點子了。
次日早朝,李世民坐在太極殿上首,慵懶的倚靠在靠背上,目光淡淡的掃視過群臣。
“諸臣工奏事。”內侍高喝。
“臣有事啟奏。”韋澄拱手言道。
“講。”李世民揮揮衣袖,換了個姿勢。
“陛下,關中蝗災,長安城外,右仆射蕭相公等人雖說帶領百姓滅蝗,已見成效,但是蝗災既發,已成事實,坊間傳言紛紛,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