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住下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日看到了李複的規劃圖之後,他對這邊的莊子好奇心也是越來越重了,甚至,他想親眼見證整個莊子的蛻變,想要見到李複規劃的未來的莊子是何等的繁榮。
雖然這需要很多錢,非常多的錢。
可是,涇陽王殿下是缺錢的人嗎?
一個茶葉鋪子,整個長安城的人都知道,茶葉鋪子的買賣有多好,那茶葉賣的那麽貴,有多掙錢了。
而且,按照涇陽王殿下所說的,將來在莊子上建造許多作坊,百姓因為作坊而富裕,同樣,涇陽王宅也會因為作坊而富裕,作坊是會掙錢的。
能十成十的保證作坊掙錢,也就隻有涇陽王殿下了。
從去年到現在,涇陽王殿下的所有作坊,都是掙錢的,而且,掙得還不少呢。
一個木匠作坊,就足以頂的上許多大戶人家的支柱了。
現在李複掙錢的產業在徽州,就是他砸了八萬貫蓋起來的茶莊。
至於長安城的木匠作坊,今年緊趕著慢趕著,給人家做家具,連去年的訂單都還沒清理完呢。
主要是前段時間,給茶葉鋪子做包裝做的,耽誤了一段時間。
李複想著,要將茶葉直接在茶莊那邊包裝好,再慢慢運送到各地,茶莊就是總部。
省得到了長安城再折騰了,也耽誤木匠作坊的活兒。
在茶莊周圍,專門再建造一處作坊,招攬徽州的木匠過去做工。
徽州山多,也不缺木料,直接用當地的材料就好,順帶著還能帶動一下當地的經濟呢.......
長安是大唐國都,自己住在長安城,可以在長安城做的事情太多了,但是有些機會,長安城不差這點東西,就留給別的地方吧。
李複看了一眼還在研究自己莊子規劃圖的閻立德。
閻立德,閻少匠,匠作監。
工部掌管山澤、屯田、工匠、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而閻立德所在的匠作監,是掌管宮室建築、還有打造精美用具的一個部門。
匠作監的職能,聽上去跟工部脫不開關係,是兩個部門,可是這兩個部門之間呢,又息息相關。
畢竟,工部管著工匠,匠作監要幹活,也是要去工部調人的。
尋常時候,兩邊是在一處地點辦公的。
閻立德在匠作監也不是沒事做,將來什麽時候太上皇和當今陛下想起來要給自己修陵墓了,那就是匠作監的工作了。
一般來說,帝王的陵墓,其登基之後就該考慮宣旨建造了,但是李淵現在還沒表態,因此,他的陵墓還修呢。
這事兒,太上皇不表態,旁人也不好說,一個弄不好,太上皇可就要多心了。
我自己還沒尋思這事兒呢,你就先提了,是不是盼著我這個老頭子死呢?
李淵在位的時候沒有著急修建陵寢,也是因為武德年間的形勢還不穩定,朝廷也沒有那麽多錢。
當初征河北,也還是等國庫攢足了錢才開戰的。
天下還未安穩,皇帝要是想著花錢修陵墓的話,對於朝堂來說,又增加了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因此,這事兒李淵在位的時候也沒提。
李複不知道能把閻立德這些人連同工部的工匠留在莊子上多久,隻能說,修宅子的事兒,盡快落實。
要是朝廷那邊有事要用他們的話,肯定是優先朝廷的事情來的。
閻家的兩兄弟在建築和繪畫方麵,都有驚人的才能。
但是目前李複能找的,也就隻有閻立德,他的兄弟閻立本,如今是主爵郎中,是尚書省的屬官,可謂是前途無量,哪兒能被李複扒拉過來給他建莊子。
而閻立德,專門幹這行的,他找過來就比較容易了。
晚上,李複在自己家裏隆重款待了閻立德,一桌豐盛的餐食,讓閻立德一吃一個不吱聲。
可不是不吱聲嘛,涇陽王殿下家裏的飯菜,那比客悅樓裏都要美味,不,說句大膽的話,那比皇宮裏宴會上的餐食都要美味多了。
閻立德隻敢在自己心裏這般琢磨。
實際上他不知道的是,連太上皇和皇帝都是這麽說的。
論起談論政事,李複在李世民麵前屁也不是。
但是論起研究吃喝,李複敢當著李世民的麵說,兩個李世民都不如他。
關鍵是李世民還不反駁,他認,順帶著笑罵李複一句沒出息。
莊子上的晚上沒有什麽其他的娛樂項目,頂多吃晚飯之後,李複讓人在院子裏擺上茶水酒水,水果糕點,閑著沒事跟閻立德坐在院子裏納涼,聊天,品茶喝酒。
李複讓雙喜和玉溪兩人在不遠處候著,自己則是和閻立德兩人坐在躺椅上,一人手裏拿個蒲扇,沒事晃悠兩下。
院子裏放著驅蚊桶,倒是不擔心人在院子裏會有蚊蟲叮咬。
“難怪殿下喜歡待在涇陽縣的莊子上,在這邊生活,當真是愜意不少啊,離開了長安,仿佛也離開了朝堂的繁冗一樣,隻是坐在這裏抬頭看看夜空,便令人心曠神怡。”閻立德感慨著。
他如今所在的匠作監,雖然不忙碌,但是也不代表沒事情做,白天還要安排宮中各個宮室裏的殿下和娘娘們的器具營造。
但凡是伺候宮中的貴人們,這差事,都得小心謹慎一些,出了差錯,也是會被問責的。
“我啊,沒什麽正經事,反正有時候就是想起來一出是一出,腦子裏有了想法,就讓手底下的人去做就是了,想忙活就忙活忙活,不想忙活,就歇著。”李複笑道:“這就是不參政的好處,不然的話,每天絞盡腦汁的去想那些事情,太累了,年歲還不到二十呢,人先老成了。”
“殿下的心態倒是很好,隻是,多少人能有殿下如此心態,多少人能放得下呢。”閻立德笑道:“多少人窮其一生,都在想著自己能走到更高的位置,能夠光耀門楣,延續家族的榮耀,有的人,這一輩子不是為了自己活的,是為了家族而活的,應該說,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的。”
上到達官顯貴,下到平明百姓,有兩個字,是一輩子都要放在心上的,那便是“傳家”。
雖然這需要很多錢,非常多的錢。
可是,涇陽王殿下是缺錢的人嗎?
一個茶葉鋪子,整個長安城的人都知道,茶葉鋪子的買賣有多好,那茶葉賣的那麽貴,有多掙錢了。
而且,按照涇陽王殿下所說的,將來在莊子上建造許多作坊,百姓因為作坊而富裕,同樣,涇陽王宅也會因為作坊而富裕,作坊是會掙錢的。
能十成十的保證作坊掙錢,也就隻有涇陽王殿下了。
從去年到現在,涇陽王殿下的所有作坊,都是掙錢的,而且,掙得還不少呢。
一個木匠作坊,就足以頂的上許多大戶人家的支柱了。
現在李複掙錢的產業在徽州,就是他砸了八萬貫蓋起來的茶莊。
至於長安城的木匠作坊,今年緊趕著慢趕著,給人家做家具,連去年的訂單都還沒清理完呢。
主要是前段時間,給茶葉鋪子做包裝做的,耽誤了一段時間。
李複想著,要將茶葉直接在茶莊那邊包裝好,再慢慢運送到各地,茶莊就是總部。
省得到了長安城再折騰了,也耽誤木匠作坊的活兒。
在茶莊周圍,專門再建造一處作坊,招攬徽州的木匠過去做工。
徽州山多,也不缺木料,直接用當地的材料就好,順帶著還能帶動一下當地的經濟呢.......
長安是大唐國都,自己住在長安城,可以在長安城做的事情太多了,但是有些機會,長安城不差這點東西,就留給別的地方吧。
李複看了一眼還在研究自己莊子規劃圖的閻立德。
閻立德,閻少匠,匠作監。
工部掌管山澤、屯田、工匠、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而閻立德所在的匠作監,是掌管宮室建築、還有打造精美用具的一個部門。
匠作監的職能,聽上去跟工部脫不開關係,是兩個部門,可是這兩個部門之間呢,又息息相關。
畢竟,工部管著工匠,匠作監要幹活,也是要去工部調人的。
尋常時候,兩邊是在一處地點辦公的。
閻立德在匠作監也不是沒事做,將來什麽時候太上皇和當今陛下想起來要給自己修陵墓了,那就是匠作監的工作了。
一般來說,帝王的陵墓,其登基之後就該考慮宣旨建造了,但是李淵現在還沒表態,因此,他的陵墓還修呢。
這事兒,太上皇不表態,旁人也不好說,一個弄不好,太上皇可就要多心了。
我自己還沒尋思這事兒呢,你就先提了,是不是盼著我這個老頭子死呢?
李淵在位的時候沒有著急修建陵寢,也是因為武德年間的形勢還不穩定,朝廷也沒有那麽多錢。
當初征河北,也還是等國庫攢足了錢才開戰的。
天下還未安穩,皇帝要是想著花錢修陵墓的話,對於朝堂來說,又增加了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因此,這事兒李淵在位的時候也沒提。
李複不知道能把閻立德這些人連同工部的工匠留在莊子上多久,隻能說,修宅子的事兒,盡快落實。
要是朝廷那邊有事要用他們的話,肯定是優先朝廷的事情來的。
閻家的兩兄弟在建築和繪畫方麵,都有驚人的才能。
但是目前李複能找的,也就隻有閻立德,他的兄弟閻立本,如今是主爵郎中,是尚書省的屬官,可謂是前途無量,哪兒能被李複扒拉過來給他建莊子。
而閻立德,專門幹這行的,他找過來就比較容易了。
晚上,李複在自己家裏隆重款待了閻立德,一桌豐盛的餐食,讓閻立德一吃一個不吱聲。
可不是不吱聲嘛,涇陽王殿下家裏的飯菜,那比客悅樓裏都要美味,不,說句大膽的話,那比皇宮裏宴會上的餐食都要美味多了。
閻立德隻敢在自己心裏這般琢磨。
實際上他不知道的是,連太上皇和皇帝都是這麽說的。
論起談論政事,李複在李世民麵前屁也不是。
但是論起研究吃喝,李複敢當著李世民的麵說,兩個李世民都不如他。
關鍵是李世民還不反駁,他認,順帶著笑罵李複一句沒出息。
莊子上的晚上沒有什麽其他的娛樂項目,頂多吃晚飯之後,李複讓人在院子裏擺上茶水酒水,水果糕點,閑著沒事跟閻立德坐在院子裏納涼,聊天,品茶喝酒。
李複讓雙喜和玉溪兩人在不遠處候著,自己則是和閻立德兩人坐在躺椅上,一人手裏拿個蒲扇,沒事晃悠兩下。
院子裏放著驅蚊桶,倒是不擔心人在院子裏會有蚊蟲叮咬。
“難怪殿下喜歡待在涇陽縣的莊子上,在這邊生活,當真是愜意不少啊,離開了長安,仿佛也離開了朝堂的繁冗一樣,隻是坐在這裏抬頭看看夜空,便令人心曠神怡。”閻立德感慨著。
他如今所在的匠作監,雖然不忙碌,但是也不代表沒事情做,白天還要安排宮中各個宮室裏的殿下和娘娘們的器具營造。
但凡是伺候宮中的貴人們,這差事,都得小心謹慎一些,出了差錯,也是會被問責的。
“我啊,沒什麽正經事,反正有時候就是想起來一出是一出,腦子裏有了想法,就讓手底下的人去做就是了,想忙活就忙活忙活,不想忙活,就歇著。”李複笑道:“這就是不參政的好處,不然的話,每天絞盡腦汁的去想那些事情,太累了,年歲還不到二十呢,人先老成了。”
“殿下的心態倒是很好,隻是,多少人能有殿下如此心態,多少人能放得下呢。”閻立德笑道:“多少人窮其一生,都在想著自己能走到更高的位置,能夠光耀門楣,延續家族的榮耀,有的人,這一輩子不是為了自己活的,是為了家族而活的,應該說,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的。”
上到達官顯貴,下到平明百姓,有兩個字,是一輩子都要放在心上的,那便是“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