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立太子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老趙回應說道:“工坊有一半的工匠天天在那邊忙活,與突厥人之間的戰事,並沒有影響到大安宮那邊,長安城中,雖然氣氛緊張了一些,但是當捷報傳來,百姓們也都歡欣鼓舞。”
打了勝仗,的確是讓人提氣。
尤其是打贏了突厥。
突厥三番五次來敲詐勒索來了,大唐的百姓們才是深受其害的人。
巴不得突厥人都死在草原上呢。
“那還挺好。”李複笑道:“所有的事情,有條不紊,那就繼續進行下去,我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莊子上那邊。
咱們那邊離著戰場,可不算遠呐。”
“老周來信說,莊戶們也有擔憂,但是,跟他們說過,您也在軍隊中,您在前線呢,知道這個消息,他們心中也安定了不少。”
連主家都在軍中,對付突厥人呢,他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主家的身家性命,不比他們這些老百姓金貴多了?
隻要主家在,他們的主心骨就在。
晚上,李複早早的安歇下了,他打算明日先進宮去看望太上皇,然後長安城這邊要是沒有什麽事情的話,他就回莊子上一趟,親自主持莊子上的事情。
次日上午,李複入宮,李世民知道消息後,便派人請李複過去參加朝會。
李複成了朝會上唯一一個沒有穿官服的人......
本來他就是過來走親戚的,沒想著來朝堂上議事,這事兒整的,他也怪不好意思的。
朝會上,長孫無忌手持著笏板站了出來。
“陛下登基有四個多月了,新太子,還是早立為好,這樣,才能朝綱整齊,利於天下,人心安定。”
李複看著前麵站著的長孫無忌,眉毛一挑。
這問題,也就隻有長孫無忌這個大舅子敢這麽提出來了。
李世民發動政變,奪權上位,皇帝才當了四個月,現在就提立太子的事兒,這難免讓他心中多想啊。
太子這倆字兒,是能刺激到他的。
李複抬頭看李世民。
立太子,立的也是他長孫無忌的外甥......
“朕遲遲沒有立太子,是因為,立太子以長,還是以賢呢?”李世民看向群臣。
“陛下,臣以為,他們還小,是賢還是愚,尚未可知,以陛下之才能,必然執政百年,所以,太子賢愚,不必過分計較。”
李世民思索一番。
立太子的事情,他也想過,也與長孫氏商議過。
當初立後的時候,夫妻倆就此問題就談過。
隻是,長孫氏沒有明說,當初是讓李世民納了小楊氏,而李世民,則是提了一句,李承乾太子位置的事情。
如今這個問題在朝堂上提出來。
太子,得立了。
“好,先立吧,但是,先不加冕。”李世民說道。
禮部選定了日子,宮中準備充足。
等到黃道吉日,李承乾將被立為大唐太子。
朝會結束之後,李世民留下了李複,打算跟他聊聊天。
算是私底下的閑聊。
殿中,宮女們小心翼翼的侍奉,但是卻總是出錯不斷,這讓李世民極為不滿。
“這到底是是怎麽回事?這麽點小事都做不好?”李世民怒斥。
“二哥息怒,事出有因,一人犯錯的話,是不小心,若是多人多次犯錯的話,可能當中就有蹊蹺了。”李複說道。
“哼,也不見太上皇在的時候,她們有這麽不小心。”李世民的不滿,已經寫在了臉上。
“後宮中的內侍宮娥,都是皇後嫂嫂在管理,此事,不妨還是讓皇後嫂嫂來定論,陛下,莫要不明原因而動怒啊。”李複說道。
能到宮中伺候的,又怎麽會是不聰明的蠢笨之人呢?
李複琢磨著,難不成是宮中發生了什麽事情?讓這些人心不在焉?
至於宮中發生什麽,他就不好多嘴了,隻能借此提醒一二了。
李世民點點頭,壓下心中怒火,屏退了這些人,與李複繼續聊天。
“我知道你本來是要去見太上皇的。”李世民說道:“但是我知道,突厥的事情結束之後,今日上早朝,一定會有人提出,立太子的事情,這件事,有人提,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二哥心中不痛快?”李複好奇的問道:“太子,早晚是要立的,雖說二哥心中有自己的打算,隻是,朝臣們不知啊。”
“這我知道。”李世民說道。
實際上,今日確定了立太子的事情,長孫無忌提出來,李世民心中要說完全認同,完全是舒坦的,這倒沒有。
但是他也明白,這件事,再怎麽拖,也是要做的。
“李複,宮中的事情,你是知道的,息王和海陵王與我之間的事情,你是更清楚的。”李世民說道:“所以,在立太子的事情上,我是想著,謹慎一些,以免我的孩子們,步我的後塵啊。”
李複歎息一聲。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你是給你們家開了個不好的頭啊。
你兒子將來那叫一個有樣學樣啊。
老李家的皇位傳承,那叫一個命運多舛啊。
“二哥,關起門來,就咱們兩個人,您想聽弟弟給您聊聊掏心窩子的話嗎?”李複問道。
“自然,我找你來,不就是想要與你推心置腹的聊一聊嗎?”李世民說道。
就這個問題上,他不想與長孫無忌多說什麽。
倒是李複。
同樣都是李家的人。
李複,比他的那些親兄弟,更值得信任,也更靠得住。
“行,那弟弟就跟您好好聊一聊這個事情。”李複說道。
偏殿裏的人都被李世民打發走了,眼下,就隻有他們二人坐在殿中。
“說起來,大唐,兩位皇帝,太上皇,還有,您。”李複說道:“皇位的更迭,您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啊。”
李世民聽李複這般說,也是無奈歎息。
他又何嚐不知道。
“您身邊的人,您的老部下們,都知道,一路走來,到現在,不容易,這個位置,您是一定要坐的,太上皇膝下皇子之間的鬥爭,說句大逆不道的話,陛下覺得,最大的責任,在誰?”
打了勝仗,的確是讓人提氣。
尤其是打贏了突厥。
突厥三番五次來敲詐勒索來了,大唐的百姓們才是深受其害的人。
巴不得突厥人都死在草原上呢。
“那還挺好。”李複笑道:“所有的事情,有條不紊,那就繼續進行下去,我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莊子上那邊。
咱們那邊離著戰場,可不算遠呐。”
“老周來信說,莊戶們也有擔憂,但是,跟他們說過,您也在軍隊中,您在前線呢,知道這個消息,他們心中也安定了不少。”
連主家都在軍中,對付突厥人呢,他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主家的身家性命,不比他們這些老百姓金貴多了?
隻要主家在,他們的主心骨就在。
晚上,李複早早的安歇下了,他打算明日先進宮去看望太上皇,然後長安城這邊要是沒有什麽事情的話,他就回莊子上一趟,親自主持莊子上的事情。
次日上午,李複入宮,李世民知道消息後,便派人請李複過去參加朝會。
李複成了朝會上唯一一個沒有穿官服的人......
本來他就是過來走親戚的,沒想著來朝堂上議事,這事兒整的,他也怪不好意思的。
朝會上,長孫無忌手持著笏板站了出來。
“陛下登基有四個多月了,新太子,還是早立為好,這樣,才能朝綱整齊,利於天下,人心安定。”
李複看著前麵站著的長孫無忌,眉毛一挑。
這問題,也就隻有長孫無忌這個大舅子敢這麽提出來了。
李世民發動政變,奪權上位,皇帝才當了四個月,現在就提立太子的事兒,這難免讓他心中多想啊。
太子這倆字兒,是能刺激到他的。
李複抬頭看李世民。
立太子,立的也是他長孫無忌的外甥......
“朕遲遲沒有立太子,是因為,立太子以長,還是以賢呢?”李世民看向群臣。
“陛下,臣以為,他們還小,是賢還是愚,尚未可知,以陛下之才能,必然執政百年,所以,太子賢愚,不必過分計較。”
李世民思索一番。
立太子的事情,他也想過,也與長孫氏商議過。
當初立後的時候,夫妻倆就此問題就談過。
隻是,長孫氏沒有明說,當初是讓李世民納了小楊氏,而李世民,則是提了一句,李承乾太子位置的事情。
如今這個問題在朝堂上提出來。
太子,得立了。
“好,先立吧,但是,先不加冕。”李世民說道。
禮部選定了日子,宮中準備充足。
等到黃道吉日,李承乾將被立為大唐太子。
朝會結束之後,李世民留下了李複,打算跟他聊聊天。
算是私底下的閑聊。
殿中,宮女們小心翼翼的侍奉,但是卻總是出錯不斷,這讓李世民極為不滿。
“這到底是是怎麽回事?這麽點小事都做不好?”李世民怒斥。
“二哥息怒,事出有因,一人犯錯的話,是不小心,若是多人多次犯錯的話,可能當中就有蹊蹺了。”李複說道。
“哼,也不見太上皇在的時候,她們有這麽不小心。”李世民的不滿,已經寫在了臉上。
“後宮中的內侍宮娥,都是皇後嫂嫂在管理,此事,不妨還是讓皇後嫂嫂來定論,陛下,莫要不明原因而動怒啊。”李複說道。
能到宮中伺候的,又怎麽會是不聰明的蠢笨之人呢?
李複琢磨著,難不成是宮中發生了什麽事情?讓這些人心不在焉?
至於宮中發生什麽,他就不好多嘴了,隻能借此提醒一二了。
李世民點點頭,壓下心中怒火,屏退了這些人,與李複繼續聊天。
“我知道你本來是要去見太上皇的。”李世民說道:“但是我知道,突厥的事情結束之後,今日上早朝,一定會有人提出,立太子的事情,這件事,有人提,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二哥心中不痛快?”李複好奇的問道:“太子,早晚是要立的,雖說二哥心中有自己的打算,隻是,朝臣們不知啊。”
“這我知道。”李世民說道。
實際上,今日確定了立太子的事情,長孫無忌提出來,李世民心中要說完全認同,完全是舒坦的,這倒沒有。
但是他也明白,這件事,再怎麽拖,也是要做的。
“李複,宮中的事情,你是知道的,息王和海陵王與我之間的事情,你是更清楚的。”李世民說道:“所以,在立太子的事情上,我是想著,謹慎一些,以免我的孩子們,步我的後塵啊。”
李複歎息一聲。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你是給你們家開了個不好的頭啊。
你兒子將來那叫一個有樣學樣啊。
老李家的皇位傳承,那叫一個命運多舛啊。
“二哥,關起門來,就咱們兩個人,您想聽弟弟給您聊聊掏心窩子的話嗎?”李複問道。
“自然,我找你來,不就是想要與你推心置腹的聊一聊嗎?”李世民說道。
就這個問題上,他不想與長孫無忌多說什麽。
倒是李複。
同樣都是李家的人。
李複,比他的那些親兄弟,更值得信任,也更靠得住。
“行,那弟弟就跟您好好聊一聊這個事情。”李複說道。
偏殿裏的人都被李世民打發走了,眼下,就隻有他們二人坐在殿中。
“說起來,大唐,兩位皇帝,太上皇,還有,您。”李複說道:“皇位的更迭,您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啊。”
李世民聽李複這般說,也是無奈歎息。
他又何嚐不知道。
“您身邊的人,您的老部下們,都知道,一路走來,到現在,不容易,這個位置,您是一定要坐的,太上皇膝下皇子之間的鬥爭,說句大逆不道的話,陛下覺得,最大的責任,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