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順手的事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外,我再強調一點。”李複語氣緩緩,目光掃視過站在廳中的三個人。
三人被李複的氣勢嚇得低著頭,不敢直視李複。
“就是吧,但凡我說的話,我吩咐的事,我囑咐的東西......”李複的語氣依舊平緩,甚至是越說越慢。
忽的,他一巴掌拍在了桌麵上,桌麵上放的茶盞都被震得一跳,發出刺耳的聲音後,倒在了桌上,茶水灑了一桌子。
“都給我記住了!!!”李複大喝一聲。
“不要讓我再找你們說第二遍!”
李複這一下子,給在場的三個人嚇得一哆嗦。
“還當是以前的小莊子呢,幾十戶的佃戶,事情三兩下就處理完了?現在多少人?多少地?”李複問道:“心裏沒點數?什麽都要我盯著去做?
我要是都能做了,我要你們幹什麽?!養你們幹什麽用的?!什麽都要我事無巨細的囑咐到嗎?”
老周趕緊跪在了地上,張煥和石頭見狀,也跪在了地上。
“郎君息怒,此事是老奴的疏忽,請郎君責罰。”老周趕忙認錯。
果然是因為佃戶秋收的事情。
但是,現在不是還沒到日子嗎?
“老周,我前段時間就囑咐你了,我說,現在咱們莊子的地多了,秋收的事情你要上心,辛苦一陣子,去看看佃戶們那邊的情況,有什麽問題,及時解決。”李複說道:“你辦的事兒呢?”
“這......”老周啞口無言,附近的莊戶們有事都是直接到宅子這邊來找,但凡來找的,他都關注了,於是就沒往外走了。
的確如同自家郎君所說的那樣,現在莊子上的莊戶,不僅僅是原先隸屬於莊子的幾十家了,還多了許多佃農。
“原先的那些佃農如今換了新的主家,又到了秋收的時候,心裏難免擔憂,怕咱們今年漲佃租。”李複說道:“此時大家心裏都沒底,日子過的愁雲慘淡的。”
“張煥。”李複看向了張煥。
“屬下在。”
“這事兒你去辦了。”李複說道:“馬上昭告所有佃農,佃租不會漲,讓他們安心種地,好好過日子,以前如何,現在就如何,換了主家,往後隻要好好幹活,勤快一些,主家保證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是。”張煥磕頭應聲。
“往後屬於莊子上的事情,宅子內外分開,老周管宅子裏的事情,張煥,你就專門管莊子上的農戶的事情,他們有什麽問題,你看著點,能幫著解決的,就給解決了,有什麽主意拿不定,再報給我,我若是人在長安,你就寫信送過去,交給老趙。”李複說道。
其實處理這邊的事情,老趙是得心應手的。
隻是李複現在也需要在長安城站穩手腳,老趙必須要留在長安,以應萬變,別的人,李複信不過。
實際上,老趙和老周應該換個位置,老周畢竟在李家待了這麽多年了,若是在長安城,他或許做的比老趙更圓滑更謹慎一些。
但是現在李複對他們的信任度還沒有那麽高。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他們才從晉陽來沒多長時間,即便是要推心置腹的用他們,也要等考察期過了。
至於考察期多久,得看李複什麽時候能摸索透這些人。
最後才是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是。”
老周和張煥兩人趕忙應聲。
“張煥,農戶們要安撫好,咱們莊子上的一些事情,也可以跟他們多講一講,讓他們把心放回肚子裏,平日也別光顧著種地,最好家家養一些雞鴨之類的家禽,不管是雞蛋還是鴨蛋,咱們這邊都收,有作坊在,讓他們安心,不會賣不出去的。”
“是。”張煥應聲。
雞蛋弄到作坊那邊做變蛋,而鴨蛋,目前數量不算多,李複全都讓作坊那邊單獨做成了鬆花蛋,主要還是供給宅子這邊,李複要吃的。
另外就是用來送到宮中去的。
不能忘了李淵和李二。
“莊子上作坊蓋好了的事情,要讓所有的莊戶都知道。”李複說道。
“郎君,這個消息,早就已經傳出去了。”石頭應聲:“早前咱們的人在十裏八村的收新鮮雞蛋的時候,大家夥就知道了,現在,附近養雞鴨的人也逐漸的多了起來。”
有掙錢的好事兒誰不願意?誰不想自家的日子能過的好一些,每天都有來收雞蛋的,一天就算是賣個五六枚,那也是五六個銅板,積少成多,家裏就又能存下一筆錢。
養雞鴨對於百姓們來說,負擔也不會那麽重,平日裏散養就是了,回來再扔一些菘菜(白菜)幫子,就能養活得了。
每天賣雞蛋的收益,可比他們養雞付出的要多多了。
不像莊子裏定點養豬的那幾家,要每天上山打新鮮的豬草。
這年頭,養豬不容易,畢竟誰家也沒有剩菜剩飯,主要還是靠著豬草喂食,宅子這邊也會送一些糠過去,加水一攪和,倒在食槽裏。
“那挺好,估計隨著咱們收雞蛋的馬車走的越遠,周圍養雞的農戶也會越多。”李複笑道。
多起來好啊,李複可是清清楚楚的記得,貞觀初年鬧蝗災來著,若是家家都養雞鴨,即便是受災,多少也能輕一些。
尤其是在蝗災還沒有形成的時候,雞鴨到地裏刨食,能消滅不少蟲卵。
原本李複倒是沒往這上麵去想,隻是如今一個變蛋作坊,倒是把這事兒給帶起來了,這就成了順手的事。
長安城那邊,禮部已經大張旗鼓的準備李世民登基的事情有一段時間了,眼瞅著太子登基成皇帝。
武德年最後的歲月也越來越少了。
“好了,都去忙吧。”李複說道:“石頭留下。”
“是。”
老周和張煥拱手應聲,退出了廳中。
李複在琢磨著,到了鬧蝗災的時候,必定是缺糧食的,長安城的高門大戶倒是好說,倉庫裏的糧食都能放爛了,但是尋常百姓家,抗風險的能力實在是太低了。
但是他也不能明晃晃的告訴所有人,等到太子繼位之後就會鬧蝗災。
那不是明晃晃的作死嗎?
三人被李複的氣勢嚇得低著頭,不敢直視李複。
“就是吧,但凡我說的話,我吩咐的事,我囑咐的東西......”李複的語氣依舊平緩,甚至是越說越慢。
忽的,他一巴掌拍在了桌麵上,桌麵上放的茶盞都被震得一跳,發出刺耳的聲音後,倒在了桌上,茶水灑了一桌子。
“都給我記住了!!!”李複大喝一聲。
“不要讓我再找你們說第二遍!”
李複這一下子,給在場的三個人嚇得一哆嗦。
“還當是以前的小莊子呢,幾十戶的佃戶,事情三兩下就處理完了?現在多少人?多少地?”李複問道:“心裏沒點數?什麽都要我盯著去做?
我要是都能做了,我要你們幹什麽?!養你們幹什麽用的?!什麽都要我事無巨細的囑咐到嗎?”
老周趕緊跪在了地上,張煥和石頭見狀,也跪在了地上。
“郎君息怒,此事是老奴的疏忽,請郎君責罰。”老周趕忙認錯。
果然是因為佃戶秋收的事情。
但是,現在不是還沒到日子嗎?
“老周,我前段時間就囑咐你了,我說,現在咱們莊子的地多了,秋收的事情你要上心,辛苦一陣子,去看看佃戶們那邊的情況,有什麽問題,及時解決。”李複說道:“你辦的事兒呢?”
“這......”老周啞口無言,附近的莊戶們有事都是直接到宅子這邊來找,但凡來找的,他都關注了,於是就沒往外走了。
的確如同自家郎君所說的那樣,現在莊子上的莊戶,不僅僅是原先隸屬於莊子的幾十家了,還多了許多佃農。
“原先的那些佃農如今換了新的主家,又到了秋收的時候,心裏難免擔憂,怕咱們今年漲佃租。”李複說道:“此時大家心裏都沒底,日子過的愁雲慘淡的。”
“張煥。”李複看向了張煥。
“屬下在。”
“這事兒你去辦了。”李複說道:“馬上昭告所有佃農,佃租不會漲,讓他們安心種地,好好過日子,以前如何,現在就如何,換了主家,往後隻要好好幹活,勤快一些,主家保證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是。”張煥磕頭應聲。
“往後屬於莊子上的事情,宅子內外分開,老周管宅子裏的事情,張煥,你就專門管莊子上的農戶的事情,他們有什麽問題,你看著點,能幫著解決的,就給解決了,有什麽主意拿不定,再報給我,我若是人在長安,你就寫信送過去,交給老趙。”李複說道。
其實處理這邊的事情,老趙是得心應手的。
隻是李複現在也需要在長安城站穩手腳,老趙必須要留在長安,以應萬變,別的人,李複信不過。
實際上,老趙和老周應該換個位置,老周畢竟在李家待了這麽多年了,若是在長安城,他或許做的比老趙更圓滑更謹慎一些。
但是現在李複對他們的信任度還沒有那麽高。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他們才從晉陽來沒多長時間,即便是要推心置腹的用他們,也要等考察期過了。
至於考察期多久,得看李複什麽時候能摸索透這些人。
最後才是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是。”
老周和張煥兩人趕忙應聲。
“張煥,農戶們要安撫好,咱們莊子上的一些事情,也可以跟他們多講一講,讓他們把心放回肚子裏,平日也別光顧著種地,最好家家養一些雞鴨之類的家禽,不管是雞蛋還是鴨蛋,咱們這邊都收,有作坊在,讓他們安心,不會賣不出去的。”
“是。”張煥應聲。
雞蛋弄到作坊那邊做變蛋,而鴨蛋,目前數量不算多,李複全都讓作坊那邊單獨做成了鬆花蛋,主要還是供給宅子這邊,李複要吃的。
另外就是用來送到宮中去的。
不能忘了李淵和李二。
“莊子上作坊蓋好了的事情,要讓所有的莊戶都知道。”李複說道。
“郎君,這個消息,早就已經傳出去了。”石頭應聲:“早前咱們的人在十裏八村的收新鮮雞蛋的時候,大家夥就知道了,現在,附近養雞鴨的人也逐漸的多了起來。”
有掙錢的好事兒誰不願意?誰不想自家的日子能過的好一些,每天都有來收雞蛋的,一天就算是賣個五六枚,那也是五六個銅板,積少成多,家裏就又能存下一筆錢。
養雞鴨對於百姓們來說,負擔也不會那麽重,平日裏散養就是了,回來再扔一些菘菜(白菜)幫子,就能養活得了。
每天賣雞蛋的收益,可比他們養雞付出的要多多了。
不像莊子裏定點養豬的那幾家,要每天上山打新鮮的豬草。
這年頭,養豬不容易,畢竟誰家也沒有剩菜剩飯,主要還是靠著豬草喂食,宅子這邊也會送一些糠過去,加水一攪和,倒在食槽裏。
“那挺好,估計隨著咱們收雞蛋的馬車走的越遠,周圍養雞的農戶也會越多。”李複笑道。
多起來好啊,李複可是清清楚楚的記得,貞觀初年鬧蝗災來著,若是家家都養雞鴨,即便是受災,多少也能輕一些。
尤其是在蝗災還沒有形成的時候,雞鴨到地裏刨食,能消滅不少蟲卵。
原本李複倒是沒往這上麵去想,隻是如今一個變蛋作坊,倒是把這事兒給帶起來了,這就成了順手的事。
長安城那邊,禮部已經大張旗鼓的準備李世民登基的事情有一段時間了,眼瞅著太子登基成皇帝。
武德年最後的歲月也越來越少了。
“好了,都去忙吧。”李複說道:“石頭留下。”
“是。”
老周和張煥拱手應聲,退出了廳中。
李複在琢磨著,到了鬧蝗災的時候,必定是缺糧食的,長安城的高門大戶倒是好說,倉庫裏的糧食都能放爛了,但是尋常百姓家,抗風險的能力實在是太低了。
但是他也不能明晃晃的告訴所有人,等到太子繼位之後就會鬧蝗災。
那不是明晃晃的作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