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妍繼續觀賞那邊的表演,有點疑惑,賣瓜翁沒刀麽,為什麽要用自己的劍,看向瓜棚,發現刀是有,就是挺髒。
司馬妍:「……」原來是嫌棄賣瓜翁的刀。
欣賞完表演,再回頭,發現盤裏的西瓜——變形了。
被人用勺子雕成了花。
雕花的人用勺子將一朵精緻的「花」托起,遞到她麵前:「吃罷。」
司馬妍:「……」
主人也很厲害。
第30章
西瓜吃完,起身上馬車,司馬妍看見遠處有極高的厚牆,綿延千裏,似與天際相連,問:「那是什麽?」
王珩:「堤壩。」
司馬妍才想起來,荊州臨長江,為了防水患,肯定要修堤壩的。
翌日,遠遠看到荊州城,司馬妍感慨了句威風。
如果說建康城是精緻奢華的,荊州城就是恢宏豪壯的。
整座城方方正正,牆身用石塊壘築,堅固異常,又兼牆高濠深,還有旌旗在城頭招展,壓迫感十足,不愧是軍事重鎮。
一行人從東門進,找了家酒肆住。
東西收拾好,下來的時候,位上幾乎坐滿了人。
畢竟是裝修得極好的酒肆,價格不是一般人能消受的,因此來者都是體麵之人,人雖多,卻不至於喧鬧。
小二給他們留的位置偏裏,司馬妍比較了下,想換到門外的位置。
門外雖然日頭烈,但有棚擋著,不會被曬到,而且還有風,雖燥了點,但也能吹散些暑氣,比裏麵又悶又熱還暗得好。
王珩卻道:「就這裏罷。」
既然王珩堅持,司馬妍也無所謂,順勢坐下了。
酒肆的菜品不錯,司馬妍胃口頗好。
隔壁桌在聊天,司馬妍無意聽了幾句,越聽越專心。
「二堂兄,別老喝酒,來,多吃點菜。」一個紫袍郎君說,「宗……那女人從那以後就沒再找過你,顯然是想和你撇清關係,她都如此無情,你還巴著她幹什麽,天涯何處無芳草,你也別吊死在這一棵樹上。」
另一個黃袍郎君點頭:「不過是個武人之女,粗魯得很,跟那姓蕭的是王八配綠豆,有什麽好惦念的,你這樣的身份條件,還怕找不到更好的?」
紫袍郎君麵露鄙夷:「她不嫁進來也好,我還不想有將門出身的阿嫂。」
他們雖一口一個武人,但宗氏認真說來不算將門,祖上許多人都在前朝任過官,甚至可以說是書香世家。
前朝末年,朝中各王鬥爭愈烈,諸多人受到牽連,宗氏族長觀形勢不好,決定從朝中抽身,並擴充私兵護衛家族和本地百姓。
然形勢混亂超乎所有人的想像,藩王們兵力不足,竟引了北方胡人做外援,最終控製不住局麵,中原大亂。
宗氏在大亂中,不斷吸收奔逃的流民,組建了一支實力頗強的部曲。
之後大晉開國,宗氏謹慎觀望,沒有像許多北方大族一樣舉族南遷,直到皇族和僑姓士族在建康站穩腳跟,形勢慢慢穩定,才渡江,僑居在荊州。
在大晉,世家大族的地位是根據渡江先後劃分的,渡江越晚,地位越次。
宗氏族人一直想進入中央,然而建康權貴圈一直就是幾大家族互相交往,宗氏族人進不了圈子,就無人舉薦,無法入朝為官,遂放棄去中央做官的想法,安心經營自己在荊州的地盤。
宗氏興起從宗紹父親那輩開始,宗紹之父在當時的荊州刺史手底下做幕僚,他有勇有謀,又因著家學,不像一般武將那般目不識丁,頗得賞識。
大晉開國起,邊疆就屢遭北狄軍侵擾,宗紹之父帶兵反抗,由於作戰勇猛,漸漸成了荊州刺史手底下的第一猛將,一路被提拔,成為刺史的左膀右臂,之後,宗紹隨父入幕府,其作戰能力更甚其父,十分受賞識。
過了十餘年,因一直以來的出色表現,宗紹在軍中的話語權愈重,
皇上與士族鬥爭時,荊州刺史一職的人事任免太過頻繁,導致權利下放,荊州事務的決策權漸漸轉移到宗紹手中,這場鬥爭,獲益最大的是宗氏。
先帝鬥敗後,唯一的堅持,就是讓宗紹做荊州刺史,一是欣賞他的能力,二是不想建康士族控製荊州。
士族們明白先帝的心思,加上都想自家人當荊州刺史,這要爭起來就沒完沒了了,便盤算先隨便選一個人再說。
宗紹就挺好,雖說在荊州有一定影響力,但一直跟當地士族不對付。
——因宗氏渡江晚,在荊州的影響力卻在當地士族之上,惹得他們非常不滿。
所以朝臣們覺得宗氏難以坐大,便順水推舟,同意了先帝的要求。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當初不怎麽嚴謹思考做的決策,會導致現在宗氏在荊州獨大的局麵,期間不是沒有想過要換下宗紹,但宗紹手握荊州軍,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隨著時間的流逝,連換下宗紹的想法都沒了,整天就想著宗紹會不會攻到建康,該怎麽提防。
可以說宗紹逐漸成為了士族們的心理陰影,懼怕,嫉妒與鄙夷之下,荊州士族表麵對宗紹客客氣氣,背地裏提起他都是輕蔑的語氣。
黃袍郎君道:「就算她父親是……到底是小族出來的,目光短淺,小人得誌,隻曉得緊抓這點權勢,如此咄咄逼人,簡直是自取滅亡。」
紫袍郎君道:「所以二堂兄你想想看,萬一他哪天像尹氏那樣倒台被清算,還會連累你,那女人不就是掃把星麽,還好沒娶。」
司馬妍:「……」原來是嫌棄賣瓜翁的刀。
欣賞完表演,再回頭,發現盤裏的西瓜——變形了。
被人用勺子雕成了花。
雕花的人用勺子將一朵精緻的「花」托起,遞到她麵前:「吃罷。」
司馬妍:「……」
主人也很厲害。
第30章
西瓜吃完,起身上馬車,司馬妍看見遠處有極高的厚牆,綿延千裏,似與天際相連,問:「那是什麽?」
王珩:「堤壩。」
司馬妍才想起來,荊州臨長江,為了防水患,肯定要修堤壩的。
翌日,遠遠看到荊州城,司馬妍感慨了句威風。
如果說建康城是精緻奢華的,荊州城就是恢宏豪壯的。
整座城方方正正,牆身用石塊壘築,堅固異常,又兼牆高濠深,還有旌旗在城頭招展,壓迫感十足,不愧是軍事重鎮。
一行人從東門進,找了家酒肆住。
東西收拾好,下來的時候,位上幾乎坐滿了人。
畢竟是裝修得極好的酒肆,價格不是一般人能消受的,因此來者都是體麵之人,人雖多,卻不至於喧鬧。
小二給他們留的位置偏裏,司馬妍比較了下,想換到門外的位置。
門外雖然日頭烈,但有棚擋著,不會被曬到,而且還有風,雖燥了點,但也能吹散些暑氣,比裏麵又悶又熱還暗得好。
王珩卻道:「就這裏罷。」
既然王珩堅持,司馬妍也無所謂,順勢坐下了。
酒肆的菜品不錯,司馬妍胃口頗好。
隔壁桌在聊天,司馬妍無意聽了幾句,越聽越專心。
「二堂兄,別老喝酒,來,多吃點菜。」一個紫袍郎君說,「宗……那女人從那以後就沒再找過你,顯然是想和你撇清關係,她都如此無情,你還巴著她幹什麽,天涯何處無芳草,你也別吊死在這一棵樹上。」
另一個黃袍郎君點頭:「不過是個武人之女,粗魯得很,跟那姓蕭的是王八配綠豆,有什麽好惦念的,你這樣的身份條件,還怕找不到更好的?」
紫袍郎君麵露鄙夷:「她不嫁進來也好,我還不想有將門出身的阿嫂。」
他們雖一口一個武人,但宗氏認真說來不算將門,祖上許多人都在前朝任過官,甚至可以說是書香世家。
前朝末年,朝中各王鬥爭愈烈,諸多人受到牽連,宗氏族長觀形勢不好,決定從朝中抽身,並擴充私兵護衛家族和本地百姓。
然形勢混亂超乎所有人的想像,藩王們兵力不足,竟引了北方胡人做外援,最終控製不住局麵,中原大亂。
宗氏在大亂中,不斷吸收奔逃的流民,組建了一支實力頗強的部曲。
之後大晉開國,宗氏謹慎觀望,沒有像許多北方大族一樣舉族南遷,直到皇族和僑姓士族在建康站穩腳跟,形勢慢慢穩定,才渡江,僑居在荊州。
在大晉,世家大族的地位是根據渡江先後劃分的,渡江越晚,地位越次。
宗氏族人一直想進入中央,然而建康權貴圈一直就是幾大家族互相交往,宗氏族人進不了圈子,就無人舉薦,無法入朝為官,遂放棄去中央做官的想法,安心經營自己在荊州的地盤。
宗氏興起從宗紹父親那輩開始,宗紹之父在當時的荊州刺史手底下做幕僚,他有勇有謀,又因著家學,不像一般武將那般目不識丁,頗得賞識。
大晉開國起,邊疆就屢遭北狄軍侵擾,宗紹之父帶兵反抗,由於作戰勇猛,漸漸成了荊州刺史手底下的第一猛將,一路被提拔,成為刺史的左膀右臂,之後,宗紹隨父入幕府,其作戰能力更甚其父,十分受賞識。
過了十餘年,因一直以來的出色表現,宗紹在軍中的話語權愈重,
皇上與士族鬥爭時,荊州刺史一職的人事任免太過頻繁,導致權利下放,荊州事務的決策權漸漸轉移到宗紹手中,這場鬥爭,獲益最大的是宗氏。
先帝鬥敗後,唯一的堅持,就是讓宗紹做荊州刺史,一是欣賞他的能力,二是不想建康士族控製荊州。
士族們明白先帝的心思,加上都想自家人當荊州刺史,這要爭起來就沒完沒了了,便盤算先隨便選一個人再說。
宗紹就挺好,雖說在荊州有一定影響力,但一直跟當地士族不對付。
——因宗氏渡江晚,在荊州的影響力卻在當地士族之上,惹得他們非常不滿。
所以朝臣們覺得宗氏難以坐大,便順水推舟,同意了先帝的要求。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當初不怎麽嚴謹思考做的決策,會導致現在宗氏在荊州獨大的局麵,期間不是沒有想過要換下宗紹,但宗紹手握荊州軍,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隨著時間的流逝,連換下宗紹的想法都沒了,整天就想著宗紹會不會攻到建康,該怎麽提防。
可以說宗紹逐漸成為了士族們的心理陰影,懼怕,嫉妒與鄙夷之下,荊州士族表麵對宗紹客客氣氣,背地裏提起他都是輕蔑的語氣。
黃袍郎君道:「就算她父親是……到底是小族出來的,目光短淺,小人得誌,隻曉得緊抓這點權勢,如此咄咄逼人,簡直是自取滅亡。」
紫袍郎君道:「所以二堂兄你想想看,萬一他哪天像尹氏那樣倒台被清算,還會連累你,那女人不就是掃把星麽,還好沒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