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
司馬妍低頭,紮髻小童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她,她揉揉他的腦袋,將手裏的一包回京途中從胡商那買來的果脯蜜餞遞給他。「特意給你買的,嚐嚐?」
司馬鏈:「我不吃。」
「為什麽?」司馬妍問,「阿鏈從前不是很喜歡吃這些麽?」
「甜膩膩的,早就不吃了。」
司馬妍於是將蜜餞放進案上的盤裏,跪坐在塌上,她發現司馬鏈身量高了,也沉穩了,兩年不見,阿鏈長大了。
司馬妍:「阿鏈開蒙了?」
司馬鏈跪坐在她對麵:「嗯,父皇請了崔太傅給我講學。」
崔太傅?
司馬妍腦袋裏冒出幾句關於他的品評,是她幼時從宮中宴會上聽到的,大意是說崔公此人極力想仿效名士不羈的作風,卻隻仿得個皮毛,骨子裏就是個死板儒生。
司馬妍指著蜜餞:「你覺得,喜歡吃這些,太幼稚了?」
司馬鏈:「姑姑怎麽知道?」
司馬妍笑了笑:「猜的。」她捏起一顆蜜餞,放在他嘴邊,「喜歡吃就吃,個人喜好而已,不代表什麽。」
司馬鏈盯著蜜餞,沉默了一小會,最後還是拒絕不了誘惑,綻開笑容,張嘴吃了。
司馬妍拿出帕子擦了擦手,問他的近況。得知她離京後不久,司馬鏈就被送來棲安宮。
司馬妍:「在這過得怎麽樣,適應麽?」
司馬鏈:「母後大多時間都呆在佛堂,隻偶爾來詢問功課,很清淨。」不像在母妃那,總是被念叨著要討父皇喜歡,多去父皇那。
司馬妍問起張道士,司馬鏈說:「自從張道士入宮,父皇就常跟他呆在靜室,很少出現在人前。」
這時,楊皇後聽到消息,從佛堂過來,看見司馬妍,恭謹地對她行禮道安。
或許是常伴青燈古佛,楊皇後說話聲低沉板直,整個人帶著股佛堂的死寂。
司馬妍打量楊皇後,她一身素衣,不著粉黛,無一飾物,垂眸站著,眼裏就如同無波的古井般平靜。
司馬妍覺得楊皇後雖人不老,心卻如一個七旬老嫗一般蒼老。
這位楊皇後說來也是可憐。
當初楊虞文一紙揭發尹笠謀亂,致使先帝的苦心經營全盤作廢,無力與士族們鬥爭,之後選太子妃,先帝心想自己選了也得徵求群臣意見,決定權不在他手上,便懶得選,讓朝臣定。
大臣們挑來挑去,不能挑門第過高的,亦不能挑門第低的,最終選了楊虞文之女,也算是對楊氏的嘉獎。
先帝得知,氣極,但手中無權,隻能任由擺布,同意了。
先帝對楊氏沒有一點好臉色,楊氏知道先帝討厭她,盡量少出現。
宣元帝沒有先帝的抱負,覺得每天吃喝玩樂挺好,
所以對楊皇後沒有成見,拿她當擺設。
嬌媚可人的美人那麽多,何必在意一個長得不出眾,還沉悶無聊的太子妃。
於是楊氏愈發不愛在人前出現,後來幹脆以禮佛需要清淨為由,帶侍女住棲安宮,從此日日念經頌佛。
楊皇後過來道了聲安就走,司馬妍也打算走,卻聽司馬鏈問:「姑姑還記得王常侍麽?」
司馬妍愣了一下,問:「怎麽了?」
司馬鏈道:「姑姑走了以後,他也離京了。」
「他去哪兒了?」
司馬鏈搖頭表示不清楚。
王常侍是王珩,在宣元帝還是太子時任太子舍人,後來宣元帝登基,任命他為散騎常侍,職責都是隨侍宣元帝,做顧問,規諫過失。
司馬妍幼時經常去東宮,認識了他。
王珩神采秀澈,風流雅致,不僅通曉譜學和經學,還擅長筆墨丹青,屬文,陰陽術數等雜學,不止阿兄,她亦很崇拜他。
她本來還奇怪怎麽一直沒在宮中見到他,卻原來是離京了。
晚間,綠綺跟司馬妍匯報情況。
張道士來歷普通,同許多京城術士一樣,廣結權貴打響名聲,之後被人舉薦給宣元帝,不知道給宣元帝灌了什麽迷魂湯,讓宣元帝也沉迷修仙。
其實士族皇族一直就流行與僧侶道士交遊,沒什麽可大驚小怪,跟防賊一樣防著,但司馬妍不喜歡道士,宣元帝從前就沒召見過道士。
她一走,宣元帝就放飛自我了。
司馬妍決定會會張道士,某日,宣元帝在靜室修行,被司馬妍逮了個正著。
第9章
司馬妍推門就見到宣元帝閉目靜坐,一臉肅穆——處理朝政都沒見他這麽嚴肅……
一個道士在他麵前,手持法器,一麵跳舞一麵念叨著什麽,司馬妍聽不清也聽不懂。
「阿兄在做什麽?」她笑眯眯在宣元帝身側坐下。
宣元帝見到她,嚇了一跳。「阿,阿妍怎麽來了?」
「我哪兒都找不到你,問了人,才知道你在這兒。」
宣元帝皺眉。他吩咐過不許告訴她,誰說的?
司馬妍接著道:「我看那些宮人躲躲閃閃的,怕阿兄出事,一時著急,就逼問他們,沒想到阿兄在這念咒頌經呢。」
宣元帝幹笑兩聲。
「這是?」司馬妍看向道士。
宣元帝:「這是張道長。」
司馬妍「哦」了一聲,又問:「道長剛剛在做什麽?」
張道長一甩拂塵,嚴肅道:「皇上說昨夜睡不安穩,我猜想應是有邪崇作祟,便來給皇上做齋醮。」
司馬妍低頭,紮髻小童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她,她揉揉他的腦袋,將手裏的一包回京途中從胡商那買來的果脯蜜餞遞給他。「特意給你買的,嚐嚐?」
司馬鏈:「我不吃。」
「為什麽?」司馬妍問,「阿鏈從前不是很喜歡吃這些麽?」
「甜膩膩的,早就不吃了。」
司馬妍於是將蜜餞放進案上的盤裏,跪坐在塌上,她發現司馬鏈身量高了,也沉穩了,兩年不見,阿鏈長大了。
司馬妍:「阿鏈開蒙了?」
司馬鏈跪坐在她對麵:「嗯,父皇請了崔太傅給我講學。」
崔太傅?
司馬妍腦袋裏冒出幾句關於他的品評,是她幼時從宮中宴會上聽到的,大意是說崔公此人極力想仿效名士不羈的作風,卻隻仿得個皮毛,骨子裏就是個死板儒生。
司馬妍指著蜜餞:「你覺得,喜歡吃這些,太幼稚了?」
司馬鏈:「姑姑怎麽知道?」
司馬妍笑了笑:「猜的。」她捏起一顆蜜餞,放在他嘴邊,「喜歡吃就吃,個人喜好而已,不代表什麽。」
司馬鏈盯著蜜餞,沉默了一小會,最後還是拒絕不了誘惑,綻開笑容,張嘴吃了。
司馬妍拿出帕子擦了擦手,問他的近況。得知她離京後不久,司馬鏈就被送來棲安宮。
司馬妍:「在這過得怎麽樣,適應麽?」
司馬鏈:「母後大多時間都呆在佛堂,隻偶爾來詢問功課,很清淨。」不像在母妃那,總是被念叨著要討父皇喜歡,多去父皇那。
司馬妍問起張道士,司馬鏈說:「自從張道士入宮,父皇就常跟他呆在靜室,很少出現在人前。」
這時,楊皇後聽到消息,從佛堂過來,看見司馬妍,恭謹地對她行禮道安。
或許是常伴青燈古佛,楊皇後說話聲低沉板直,整個人帶著股佛堂的死寂。
司馬妍打量楊皇後,她一身素衣,不著粉黛,無一飾物,垂眸站著,眼裏就如同無波的古井般平靜。
司馬妍覺得楊皇後雖人不老,心卻如一個七旬老嫗一般蒼老。
這位楊皇後說來也是可憐。
當初楊虞文一紙揭發尹笠謀亂,致使先帝的苦心經營全盤作廢,無力與士族們鬥爭,之後選太子妃,先帝心想自己選了也得徵求群臣意見,決定權不在他手上,便懶得選,讓朝臣定。
大臣們挑來挑去,不能挑門第過高的,亦不能挑門第低的,最終選了楊虞文之女,也算是對楊氏的嘉獎。
先帝得知,氣極,但手中無權,隻能任由擺布,同意了。
先帝對楊氏沒有一點好臉色,楊氏知道先帝討厭她,盡量少出現。
宣元帝沒有先帝的抱負,覺得每天吃喝玩樂挺好,
所以對楊皇後沒有成見,拿她當擺設。
嬌媚可人的美人那麽多,何必在意一個長得不出眾,還沉悶無聊的太子妃。
於是楊氏愈發不愛在人前出現,後來幹脆以禮佛需要清淨為由,帶侍女住棲安宮,從此日日念經頌佛。
楊皇後過來道了聲安就走,司馬妍也打算走,卻聽司馬鏈問:「姑姑還記得王常侍麽?」
司馬妍愣了一下,問:「怎麽了?」
司馬鏈道:「姑姑走了以後,他也離京了。」
「他去哪兒了?」
司馬鏈搖頭表示不清楚。
王常侍是王珩,在宣元帝還是太子時任太子舍人,後來宣元帝登基,任命他為散騎常侍,職責都是隨侍宣元帝,做顧問,規諫過失。
司馬妍幼時經常去東宮,認識了他。
王珩神采秀澈,風流雅致,不僅通曉譜學和經學,還擅長筆墨丹青,屬文,陰陽術數等雜學,不止阿兄,她亦很崇拜他。
她本來還奇怪怎麽一直沒在宮中見到他,卻原來是離京了。
晚間,綠綺跟司馬妍匯報情況。
張道士來歷普通,同許多京城術士一樣,廣結權貴打響名聲,之後被人舉薦給宣元帝,不知道給宣元帝灌了什麽迷魂湯,讓宣元帝也沉迷修仙。
其實士族皇族一直就流行與僧侶道士交遊,沒什麽可大驚小怪,跟防賊一樣防著,但司馬妍不喜歡道士,宣元帝從前就沒召見過道士。
她一走,宣元帝就放飛自我了。
司馬妍決定會會張道士,某日,宣元帝在靜室修行,被司馬妍逮了個正著。
第9章
司馬妍推門就見到宣元帝閉目靜坐,一臉肅穆——處理朝政都沒見他這麽嚴肅……
一個道士在他麵前,手持法器,一麵跳舞一麵念叨著什麽,司馬妍聽不清也聽不懂。
「阿兄在做什麽?」她笑眯眯在宣元帝身側坐下。
宣元帝見到她,嚇了一跳。「阿,阿妍怎麽來了?」
「我哪兒都找不到你,問了人,才知道你在這兒。」
宣元帝皺眉。他吩咐過不許告訴她,誰說的?
司馬妍接著道:「我看那些宮人躲躲閃閃的,怕阿兄出事,一時著急,就逼問他們,沒想到阿兄在這念咒頌經呢。」
宣元帝幹笑兩聲。
「這是?」司馬妍看向道士。
宣元帝:「這是張道長。」
司馬妍「哦」了一聲,又問:「道長剛剛在做什麽?」
張道長一甩拂塵,嚴肅道:「皇上說昨夜睡不安穩,我猜想應是有邪崇作祟,便來給皇上做齋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