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頁
[紅樓]基建高手在紅樓 作者:安靜的九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得意洋洋演示味精的這位大師傅,竟然還另有一個苦逼的「對照組」,另外一位臉罩寒霜的廚娘,正和對麵這位烹製一模一樣的菜餚,卻不幸不允許使用味精。
「對對對,就是這個味兒。多少錢?」
「二百文一瓶。用量不多,十來口人吃飯可以用上一個月……」那大師傅叨叨地將注意事項一口氣都說了下去,讓人覺得他這些講解起碼就能值上一百文。
許是各家早先被晚晴樓吊足了胃口,又被那間供應冒牌貨的雜貨鋪提高了預期,這「二百文」一瓶的價格提出來,愣是沒人覺得貴,一個個都還覺得撿到了大便宜。
晚晴樓這進來的第一批貨,頓時被搶購一空,最後連那「試吃」的大師傅手裏剩下的半瓶都被人求了去。
但很快,晚晴樓又進到了第二批貨。
這次的貨推出了大小包裝,小瓶的還是二百文一瓶,還有一種大瓶,容量是小瓶的十倍,價格則剛好是一兩銀子一大瓶。大戶人家廚房,或是專做這飲食生意的,就都覺得買大瓶劃算些。
像寧榮二府的採買管事,就一口氣買了十個大瓶回去,總共也不過十兩銀子——府裏人多,一府裏一個月就得用上兩大瓶,還是多採買一些,放著反正也不容易壞。
就這麽著,在京裏這味精漸漸成了風尚,又傳到了南邊。甚至京裏有不少大戶專門買了這個送禮,榮府就採買了好些,送往金陵李家,和姑蘇林家,當成給姻親的好禮。
為了滿足這個需求,晚晴樓連禮盒都做了出來。當然禮盒裏也萬年不變地配備了「說明書」,講明了用法與禁忌。收禮的接到了,隻當是送禮的對方準備的,都隻覺得貼心。
即墨港。
船隻剛剛靠岸,一臉嚴肅的徵稅官員又板著臉站在碼頭上,一本正經地重複:「但凡有一件漏報……」
「哪兒能呢!」
年輕的管事從跳板上一躍而下,落到棧橋上,懷裏揣著文書,來到了徵稅官麵前,將文書遞上,一項項地報上船上的貨物:
「這次有二十壇味精。」管事的笑容很燦爛,「咱東家說在京裏賣得很好。」
徵稅官似乎還記著上次嚐過的怪味兒,扁了扁嘴:「就那……還能賣得好?」
「二十文一壇,總共四百文。」
這連五錢銀子都沒到。年輕的管事拱手謝了,將一應稅銀拿去交接。徵稅官便不再管他們了,自然也沒看到,從船上搬下來的罈子,可不是上次那樣小巧的瓷罈子。
這次是正正經經的大瓷壇,一壇能裝幾十斤的那種。
*
東宮。
三皇子在看各處報上來的「上岸稅」稅額。
上岸稅不理想,那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他柿子撿軟的捏,專挑那些總額不貴的貨物認認真真收稅,其他那些真正的豪奢之物卻都隻收個零頭。稅額寒磣也很正常。
誰知三皇妃提醒了他一句:近日京中有一物名曰「味精」,極為精貴,小小一瓶便是一兩銀子。聽說也是海上運來的。
於是三皇子滿篇地找「味精」這兩個字,卻找不到。將稅冊翻遍了,才在即墨港稅冊的最後找到了——味精:稅基每壇二百文。過去一月總共上岸三百壇,上岸稅一共六十兩銀子。
三皇子:……?
聽妻子說起,這「味精」明明是一筆大生意啊!一兩銀子一瓶,這三百壇運進京,少說也是三萬兩銀子的生意,上岸稅總共交了六十兩?
他不記得有人曾為這「味精」講過情,他連味精是什麽都不知道。
三皇妃卻說他最近的飲食裏都加了味精,唯一沒加過的那一次,三皇子皺了皺眉頭,問了句「廚房是不是換了廚子」。
因此甚至是東宮,這一兩個月裏也花費了好幾兩銀子下去。
三皇子便命人去即墨港打問,幕僚帶回來的話令他鬱悶無比——這東西第一次上岸的時候,沒人覺得那東西會有什麽值錢的,貨主自己也「聲稱」不知道。但這東西就是在京裏漸漸賣得好了起來,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家有貨百家求。
這即墨港的規矩,稅基以第一次報稅時核定的稅基為準。
「殿下,這簡單,您就單命即墨港為這『味精』改個規矩,每次上岸的時候隨行就市,重新核一次稅基就是。」幕僚覺得這並不是什麽大問題。
「不行,」三皇子斷然否決,「絕對不行。上一次的教訓還不夠慘的嗎?」
他如今總算是懂了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果現在單獨為這「味精」改了規矩,京裏少不得又吵鬧起來。改了一處,必然逼得他將規矩應用到其他家。
如果家家都每次上岸都重新核定稅基,那他可以想像各處港口的上岸稅稅額馬上會就此騰飛,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他的國庫裏……但是各種壓力也會從四麵八方源源而來,其中有好些是他無法拒絕的,因為他無法承受失去這些支持的後果。
所以這次他寧可坐視上岸稅的流失,也不敢貿然改變徵稅時的規矩。
這甚至令三皇子有點兒懷疑,將來他手中的權力是不是真的就是無邊的。
——但至少會比現在好點兒吧?三皇子這麽想著。
*
即墨港的徵稅官很快就收到了上頭的指令,紛紛長舒一口氣。如果要每次靠船都核一次稅基,他們這幾個徵稅官就根本沒功夫合眼睡覺了。
「對對對,就是這個味兒。多少錢?」
「二百文一瓶。用量不多,十來口人吃飯可以用上一個月……」那大師傅叨叨地將注意事項一口氣都說了下去,讓人覺得他這些講解起碼就能值上一百文。
許是各家早先被晚晴樓吊足了胃口,又被那間供應冒牌貨的雜貨鋪提高了預期,這「二百文」一瓶的價格提出來,愣是沒人覺得貴,一個個都還覺得撿到了大便宜。
晚晴樓這進來的第一批貨,頓時被搶購一空,最後連那「試吃」的大師傅手裏剩下的半瓶都被人求了去。
但很快,晚晴樓又進到了第二批貨。
這次的貨推出了大小包裝,小瓶的還是二百文一瓶,還有一種大瓶,容量是小瓶的十倍,價格則剛好是一兩銀子一大瓶。大戶人家廚房,或是專做這飲食生意的,就都覺得買大瓶劃算些。
像寧榮二府的採買管事,就一口氣買了十個大瓶回去,總共也不過十兩銀子——府裏人多,一府裏一個月就得用上兩大瓶,還是多採買一些,放著反正也不容易壞。
就這麽著,在京裏這味精漸漸成了風尚,又傳到了南邊。甚至京裏有不少大戶專門買了這個送禮,榮府就採買了好些,送往金陵李家,和姑蘇林家,當成給姻親的好禮。
為了滿足這個需求,晚晴樓連禮盒都做了出來。當然禮盒裏也萬年不變地配備了「說明書」,講明了用法與禁忌。收禮的接到了,隻當是送禮的對方準備的,都隻覺得貼心。
即墨港。
船隻剛剛靠岸,一臉嚴肅的徵稅官員又板著臉站在碼頭上,一本正經地重複:「但凡有一件漏報……」
「哪兒能呢!」
年輕的管事從跳板上一躍而下,落到棧橋上,懷裏揣著文書,來到了徵稅官麵前,將文書遞上,一項項地報上船上的貨物:
「這次有二十壇味精。」管事的笑容很燦爛,「咱東家說在京裏賣得很好。」
徵稅官似乎還記著上次嚐過的怪味兒,扁了扁嘴:「就那……還能賣得好?」
「二十文一壇,總共四百文。」
這連五錢銀子都沒到。年輕的管事拱手謝了,將一應稅銀拿去交接。徵稅官便不再管他們了,自然也沒看到,從船上搬下來的罈子,可不是上次那樣小巧的瓷罈子。
這次是正正經經的大瓷壇,一壇能裝幾十斤的那種。
*
東宮。
三皇子在看各處報上來的「上岸稅」稅額。
上岸稅不理想,那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他柿子撿軟的捏,專挑那些總額不貴的貨物認認真真收稅,其他那些真正的豪奢之物卻都隻收個零頭。稅額寒磣也很正常。
誰知三皇妃提醒了他一句:近日京中有一物名曰「味精」,極為精貴,小小一瓶便是一兩銀子。聽說也是海上運來的。
於是三皇子滿篇地找「味精」這兩個字,卻找不到。將稅冊翻遍了,才在即墨港稅冊的最後找到了——味精:稅基每壇二百文。過去一月總共上岸三百壇,上岸稅一共六十兩銀子。
三皇子:……?
聽妻子說起,這「味精」明明是一筆大生意啊!一兩銀子一瓶,這三百壇運進京,少說也是三萬兩銀子的生意,上岸稅總共交了六十兩?
他不記得有人曾為這「味精」講過情,他連味精是什麽都不知道。
三皇妃卻說他最近的飲食裏都加了味精,唯一沒加過的那一次,三皇子皺了皺眉頭,問了句「廚房是不是換了廚子」。
因此甚至是東宮,這一兩個月裏也花費了好幾兩銀子下去。
三皇子便命人去即墨港打問,幕僚帶回來的話令他鬱悶無比——這東西第一次上岸的時候,沒人覺得那東西會有什麽值錢的,貨主自己也「聲稱」不知道。但這東西就是在京裏漸漸賣得好了起來,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家有貨百家求。
這即墨港的規矩,稅基以第一次報稅時核定的稅基為準。
「殿下,這簡單,您就單命即墨港為這『味精』改個規矩,每次上岸的時候隨行就市,重新核一次稅基就是。」幕僚覺得這並不是什麽大問題。
「不行,」三皇子斷然否決,「絕對不行。上一次的教訓還不夠慘的嗎?」
他如今總算是懂了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果現在單獨為這「味精」改了規矩,京裏少不得又吵鬧起來。改了一處,必然逼得他將規矩應用到其他家。
如果家家都每次上岸都重新核定稅基,那他可以想像各處港口的上岸稅稅額馬上會就此騰飛,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他的國庫裏……但是各種壓力也會從四麵八方源源而來,其中有好些是他無法拒絕的,因為他無法承受失去這些支持的後果。
所以這次他寧可坐視上岸稅的流失,也不敢貿然改變徵稅時的規矩。
這甚至令三皇子有點兒懷疑,將來他手中的權力是不是真的就是無邊的。
——但至少會比現在好點兒吧?三皇子這麽想著。
*
即墨港的徵稅官很快就收到了上頭的指令,紛紛長舒一口氣。如果要每次靠船都核一次稅基,他們這幾個徵稅官就根本沒功夫合眼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