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頁
[紅樓]基建高手在紅樓 作者:安靜的九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放點了點頭,也說:「其實我近來也一直在想,這些弊端,是否有辦法改變,想來想去我隻想到一種或許可能能奏效的。」
大皇子眼眸一亮,問:「是什麽?」
賈放隻說了兩個字:「屯田。」
第172章
當南方還在轟轟烈烈地鬧匪的時候, 京裏的天氣已經轉冷,初雪下過,灑了半日的雪珠子, 大毛衣服已經可以上身。
冬閑時節是辦喜事最好的日子,榮國府近日也在為嫡次子賈政迎娶江南大家之女, 國子監祭酒李守中之妹在做準備。
隻是這門籌辦之中的親事, 卻因為南方匪患肆虐而蒙上了一層陰影。
聖上親封的平南節度使賈放, 在南方十州之內推行「丈田」, 與縣吏「標準化」以及「養廉」的「新政」, 非但未見明顯成效, 卻反倒激起了匪患。
這種事聞所未聞, 朝野之間惹起了無數非議。想想賈放在南方其實寸功未建一無所得,不過就是收了一次秋賦,秋賦也沒有比往年多半石米, 卻為南方州縣帶來了那麽多的麻煩。
也有人想把這「匪患」說成是「民變」的, 可惜他們沒有證據。
絕大多數人都對賈放在南方的前景非常不看好, 甚至在心裏嘀咕皇帝陛下識人不明、任人唯親。但是賈放與皇家的關係從未擺上過明麵,臣子們也不好明說什麽,隻好將各種攻訐都對準了賈家。
一時間榮國公賈代善成了眾矢之的,為皇帝陛下背上了一口「厚鍋」。但賈代善軍功卓著,地位不是輕易可以撼動的。再加上身處南方的前任太子太傅夏省身大人親自上書,為賈放的「新政」說項, 才讓朝中的輿論稍稍平息,轉而將視線都放到南方「剿匪」的局勢上來。
賈放在整件事上最無可挑剔的一點, 就是他拱手讓出了平南大營的主力,守住國門,讓三關兩寨成功擋住了南夷的挑釁, 同時也他所在的武元與桃源寨被圍一事,成了一種為了保全國家而捨身取義的自我「犧牲」。
這讓賈放在朝中的口碑有所上升,但是卻無法改變賈放自己身處險境的境遇。監國太子在朝上口口聲聲地說賈放這樣的忠臣必須加緊救援,但是太子說得雖然響亮,卻好像沒有什麽實際的行動。
京中眾人雖然相信賈放身為二品大員,一定有辦法保全自己,可是他府署所在的武元縣那些求救的急報一封接著一封地送出來,著實叫人心驚肉跳。
榮國府與江南李家兩頭在籌備親事的時候甚至都做了婚期有可能被推遲的準備——雖然很多人都知道賈放其實是個皇子,但名義上賈放還是賈政的兄弟手足,如果賈放真有個什麽不妥當,那賈政這婚,一時半會兒還真也結不了。
好在賈政婚期的前一天,京裏收到了八百裏加急的急報,說是大皇子帶麾下親兵二百人趕往武元,在那裏與賈放會合,並指揮平南大營的官兵收解了武元縣城之圍,殺敵一千,生擒的山匪人數在四千人左右——武元與桃源俱個安好,傷亡極小。
同時三關兩寨那裏也傳來了消息,南夷見無法撼動國之南門,已經漸漸退去。
賈放在南方遇到那接二連三的危機,至此終於逐一都解了。
京中一時大嘩:竟然是大皇子,從西北調去了南方?——這謎底一揭,京裏人總算都明白了。難怪監國太子沒有多說什麽,也不見他著急,但實際上天家行事卻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賈家和李家聽到這個消息,都齊齊地鬆了一口氣:賈放無恙太好了,而這個婚也總算是可以順順噹噹地結了。
轉天便是賈政大婚的日子,榮國府一時間收賀禮收到手軟。原本都在觀望,斟酌著要不要前往榮國府道喜的賀客們,一下子全拿定了主意,齊齊湧至。導致榮國府準備不足,臨時去晚晴樓借了廚子,並且在本家寧國府也擺滿了宴席,接待源源不斷的賀客。
新娘的兄長國子監祭酒李守中,其家一向清貴,卻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熱鬧,見到這洶洶如潮水一般的賀客們一浪接著一浪地湧過來,當真有幾分無法招架。
好在新郎的兄長賈赦,是個庶務上精熟的「人精」,而且頗有幾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天才,場麵雖亂人雖多,但有賈赦在,也一樣支應得毫無破綻。
當晚,寧榮二府大宴賓客。除了京中各家勛貴,連監國太子本人都親自前往,逗留了小半個時辰,親自向賈家、李家道喜,給足了賈家麵子。
除了太子與大皇子外,其餘皇子也是一個不落,全來了。榮國府自然知道他們特地屈尊上門,不可能是專為慶賀賈政的婚事,而是要給賈放一個麵子。雖說賈放此時人在數千裏之外的南方,但是皇子們這樣的做派與表態,至少能讓在京郊離宮住著的那位老爺子看見了覺得舒心。
榮國府榮禧堂內,史夫人今日格外得意,因為她娘家的嫂子弟媳上門,就一起向史夫人訴苦。說是原本榮府給賈政定下的那位王家小姐,後來嫁給了史家的小兒子,一過門就私下攛掇丈夫爭取家財、爭取爵位,爭取這個,爭取那個的…身為新婦,倒也沒真的使了什麽壞,但是史家各房都感受到了威脅,闔府都覺得不大安寧。
「要我們說,」史夫人的娘家嫂子悄聲說,「王氏還真的隻適合你們家老二。你以前不總嫌棄老二沒心氣兒,不敢跟他大哥爭嗎?……」
大皇子眼眸一亮,問:「是什麽?」
賈放隻說了兩個字:「屯田。」
第172章
當南方還在轟轟烈烈地鬧匪的時候, 京裏的天氣已經轉冷,初雪下過,灑了半日的雪珠子, 大毛衣服已經可以上身。
冬閑時節是辦喜事最好的日子,榮國府近日也在為嫡次子賈政迎娶江南大家之女, 國子監祭酒李守中之妹在做準備。
隻是這門籌辦之中的親事, 卻因為南方匪患肆虐而蒙上了一層陰影。
聖上親封的平南節度使賈放, 在南方十州之內推行「丈田」, 與縣吏「標準化」以及「養廉」的「新政」, 非但未見明顯成效, 卻反倒激起了匪患。
這種事聞所未聞, 朝野之間惹起了無數非議。想想賈放在南方其實寸功未建一無所得,不過就是收了一次秋賦,秋賦也沒有比往年多半石米, 卻為南方州縣帶來了那麽多的麻煩。
也有人想把這「匪患」說成是「民變」的, 可惜他們沒有證據。
絕大多數人都對賈放在南方的前景非常不看好, 甚至在心裏嘀咕皇帝陛下識人不明、任人唯親。但是賈放與皇家的關係從未擺上過明麵,臣子們也不好明說什麽,隻好將各種攻訐都對準了賈家。
一時間榮國公賈代善成了眾矢之的,為皇帝陛下背上了一口「厚鍋」。但賈代善軍功卓著,地位不是輕易可以撼動的。再加上身處南方的前任太子太傅夏省身大人親自上書,為賈放的「新政」說項, 才讓朝中的輿論稍稍平息,轉而將視線都放到南方「剿匪」的局勢上來。
賈放在整件事上最無可挑剔的一點, 就是他拱手讓出了平南大營的主力,守住國門,讓三關兩寨成功擋住了南夷的挑釁, 同時也他所在的武元與桃源寨被圍一事,成了一種為了保全國家而捨身取義的自我「犧牲」。
這讓賈放在朝中的口碑有所上升,但是卻無法改變賈放自己身處險境的境遇。監國太子在朝上口口聲聲地說賈放這樣的忠臣必須加緊救援,但是太子說得雖然響亮,卻好像沒有什麽實際的行動。
京中眾人雖然相信賈放身為二品大員,一定有辦法保全自己,可是他府署所在的武元縣那些求救的急報一封接著一封地送出來,著實叫人心驚肉跳。
榮國府與江南李家兩頭在籌備親事的時候甚至都做了婚期有可能被推遲的準備——雖然很多人都知道賈放其實是個皇子,但名義上賈放還是賈政的兄弟手足,如果賈放真有個什麽不妥當,那賈政這婚,一時半會兒還真也結不了。
好在賈政婚期的前一天,京裏收到了八百裏加急的急報,說是大皇子帶麾下親兵二百人趕往武元,在那裏與賈放會合,並指揮平南大營的官兵收解了武元縣城之圍,殺敵一千,生擒的山匪人數在四千人左右——武元與桃源俱個安好,傷亡極小。
同時三關兩寨那裏也傳來了消息,南夷見無法撼動國之南門,已經漸漸退去。
賈放在南方遇到那接二連三的危機,至此終於逐一都解了。
京中一時大嘩:竟然是大皇子,從西北調去了南方?——這謎底一揭,京裏人總算都明白了。難怪監國太子沒有多說什麽,也不見他著急,但實際上天家行事卻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賈家和李家聽到這個消息,都齊齊地鬆了一口氣:賈放無恙太好了,而這個婚也總算是可以順順噹噹地結了。
轉天便是賈政大婚的日子,榮國府一時間收賀禮收到手軟。原本都在觀望,斟酌著要不要前往榮國府道喜的賀客們,一下子全拿定了主意,齊齊湧至。導致榮國府準備不足,臨時去晚晴樓借了廚子,並且在本家寧國府也擺滿了宴席,接待源源不斷的賀客。
新娘的兄長國子監祭酒李守中,其家一向清貴,卻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熱鬧,見到這洶洶如潮水一般的賀客們一浪接著一浪地湧過來,當真有幾分無法招架。
好在新郎的兄長賈赦,是個庶務上精熟的「人精」,而且頗有幾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天才,場麵雖亂人雖多,但有賈赦在,也一樣支應得毫無破綻。
當晚,寧榮二府大宴賓客。除了京中各家勛貴,連監國太子本人都親自前往,逗留了小半個時辰,親自向賈家、李家道喜,給足了賈家麵子。
除了太子與大皇子外,其餘皇子也是一個不落,全來了。榮國府自然知道他們特地屈尊上門,不可能是專為慶賀賈政的婚事,而是要給賈放一個麵子。雖說賈放此時人在數千裏之外的南方,但是皇子們這樣的做派與表態,至少能讓在京郊離宮住著的那位老爺子看見了覺得舒心。
榮國府榮禧堂內,史夫人今日格外得意,因為她娘家的嫂子弟媳上門,就一起向史夫人訴苦。說是原本榮府給賈政定下的那位王家小姐,後來嫁給了史家的小兒子,一過門就私下攛掇丈夫爭取家財、爭取爵位,爭取這個,爭取那個的…身為新婦,倒也沒真的使了什麽壞,但是史家各房都感受到了威脅,闔府都覺得不大安寧。
「要我們說,」史夫人的娘家嫂子悄聲說,「王氏還真的隻適合你們家老二。你以前不總嫌棄老二沒心氣兒,不敢跟他大哥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