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紅樓]基建高手在紅樓 作者:安靜的九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眉目……快了!」張友士麵對熱情的村民,嘴上支吾,心裏忐忑。
賈放卻對此充耳不聞,獨自再前,徑直朝張友士指點的,生長著「青蒿」的密林邊走去。
他走到一株青翠欲滴的植物跟前蹲下,呆呆地凝視著。
「這就是青蒿!」張友士快步趕上來,臉上滿是慚愧。早先他就是把這個當成了萬靈藥,結果試驗下來卻屁用沒有。
賈放卻喃喃地道:「青蒿素不是來自青蒿……」
張友士又聽不懂了:「青蒿素又是啥?」
但賈放卻不再理會張友士了,隻顧自己回憶:在現代社會的時候,好像確實是看見過一篇報導,講青蒿素不是來自植物學意義上的「青蒿」,而是來自另一種植物。
可是那種植物叫啥名字?能讓最終提取出的有效成分被冠上了「青蒿素」的名字呢?
賈放皺起了眉頭。
忽而一群桃源村的孩子蹦蹦跳跳地沿著田埂過來,見到賈放和張友士,孩子們一起停步,沖兩人作了長長的一個揖,齊聲道:「賈三爺好!」
這是薑夫子在學堂裏教的規矩,讓孩子們見人要施禮、打招呼。現在至少桃源村的七十幾個學齡兒童,已經將這一套學得非常好了。
其中一個孩童雙手捧了一隻新編的花環來到賈放麵前。「賈三爺,這是我們送給您的!」
賈放回過神,接過這花環,登時笑了,站起身,對那些孩子也行了一禮,道:「多謝想著。」
這是一個柳條編起的花環,上麵還帶著翠綠的柳葉,中間嵌著幾朵顏色鮮亮的小黃花。桃源村的很多村民都很喜歡戴這種花環,尤其是男性。這似乎是他們本地的一種習俗。
賈放的眼光落在這亮黃色的小花上,就又挪不開了,竟然捧著花環發起了呆。
張友士在一旁斜眼看。
卻見賈放突然轉身,緊緊盯著張友士,大聲說:「我想起來了,是黃花蒿!」
他又興奮又激動,一雙眼格外明亮,雙手依舊捧著那隻插遍了小黃花的花環,正是這個花環,喚起了他的記憶。
「是黃花蒿!不是青蒿,青蒿素不是從青蒿中提取的,而是黃花蒿,黃花蒿!」
還沒等張友士反應過來,賈放已經把花環朝張友士手裏一放,隨手拉過一個路過的村民,連連追問:「請問你認得什麽是黃花蒿嗎?」
黃花蒿和青蒿,從植物學的意義上來說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青蒿素這種抗瘧藥物,是從黃花蒿裏提取的,而不是從青蒿裏提取的。
青蒿素來自黃花蒿,而不是青蒿。
而《血防手冊》上所寫的青蒿琥酯,正是二氫青蒿素1,是青蒿素的「升級版」。
旁邊張友士聽見賈放的話,忍不住苦笑:「賈三爺,學生認得什麽是黃花蒿啊!」
*
等到第二次臨床實驗開始的時候,餘江來的新移民已經對張友士所宣傳的「特效藥」不抱什麽希望了。
賈放帶人大力推行的「衛生措施」顯然是有效的,因為餘江來的人在此地住下之後,除了已經患病的人之外,已經沒有人再得這鼓脹病了。而且本地土著也沒有發現誰有個頭疼腦熱的——這鼓脹病顯然沒有在當地傳播開。
隻不過得了病的人此刻都拖著,不見好也不見轉得更壞——鄉民們心裏有數:如果不能對症下藥,這些人不過就是拖日子罷了。
但張友士這次真是拉下了臉麵,一家一家地去敲門解釋,直說他並不能絕對保證一定有效,然而看在病人受苦的份上,一定請病家同意,讓他試試。
這還有哪家能拒絕?——多數病家都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點頭同意了張友士的治療方案。
張友士把血疫病人分成了幾個組,其中腹脹如鼓的一組,服用黃花蒿與半邊蓮共同熬製的藥物;出現肝脾腫大,但是未見巨量腹脹的情況,則服用黃花蒿為主熬製的藥物;除此之外還針對沒有出現「鼓脹」,但是有血疫相關症狀的輕症患者,分成了兩組,一半服用黃花蒿,另一半服用補脾和肝湯。
其中,重症患者之中,使用半邊蓮來專門治療疾病引起的腹水,也是賈放從瀟湘館裏取出的醫書上查到的又一種有效藥物。
這段治療的過程,賈放建議張友士事無巨細,盡可能把一切細節都記下來:患者每天服用幾次藥物,服藥後有何表現,症狀第幾天出現改善……每一個人都要記,詳詳細細地記下來。
「世人看你所寫的方子,並不知道你究竟花了多少功夫得到的方子,隻有用這種法子,世人才能看見你背後的付出。」賈放提點張友士。
張友士一聽眼就亮了:這正中他下懷,一份簡明扼要的條陳,並不能直接體現他究竟耗費了多少功夫,忍受了多少艱辛。
但是數字可以,附在條陳後麵一份詳實的記錄,就能讓數字說話。
「還有,越是詳實的數據,越能給他人信心,知道這方子多有用。」賈放繼續指導,「你可以記上,例如一百人中,有八十七人能痊癒,旁人就知道,這治癒率有百分之八十七……」
張友士總算聽懂了賈放說的「百分之」到底是什麽意思,心想:他到時候可以寫上「治癒率:八成七。」
……
但究竟能不能治癒那麽多人,賈放心裏沒底,張友士心裏也沒底,病患的家屬們更加沒底。在這實驗開始的短短幾天裏,所有人都高高懸起了心,沒有一刻安寧。
賈放卻對此充耳不聞,獨自再前,徑直朝張友士指點的,生長著「青蒿」的密林邊走去。
他走到一株青翠欲滴的植物跟前蹲下,呆呆地凝視著。
「這就是青蒿!」張友士快步趕上來,臉上滿是慚愧。早先他就是把這個當成了萬靈藥,結果試驗下來卻屁用沒有。
賈放卻喃喃地道:「青蒿素不是來自青蒿……」
張友士又聽不懂了:「青蒿素又是啥?」
但賈放卻不再理會張友士了,隻顧自己回憶:在現代社會的時候,好像確實是看見過一篇報導,講青蒿素不是來自植物學意義上的「青蒿」,而是來自另一種植物。
可是那種植物叫啥名字?能讓最終提取出的有效成分被冠上了「青蒿素」的名字呢?
賈放皺起了眉頭。
忽而一群桃源村的孩子蹦蹦跳跳地沿著田埂過來,見到賈放和張友士,孩子們一起停步,沖兩人作了長長的一個揖,齊聲道:「賈三爺好!」
這是薑夫子在學堂裏教的規矩,讓孩子們見人要施禮、打招呼。現在至少桃源村的七十幾個學齡兒童,已經將這一套學得非常好了。
其中一個孩童雙手捧了一隻新編的花環來到賈放麵前。「賈三爺,這是我們送給您的!」
賈放回過神,接過這花環,登時笑了,站起身,對那些孩子也行了一禮,道:「多謝想著。」
這是一個柳條編起的花環,上麵還帶著翠綠的柳葉,中間嵌著幾朵顏色鮮亮的小黃花。桃源村的很多村民都很喜歡戴這種花環,尤其是男性。這似乎是他們本地的一種習俗。
賈放的眼光落在這亮黃色的小花上,就又挪不開了,竟然捧著花環發起了呆。
張友士在一旁斜眼看。
卻見賈放突然轉身,緊緊盯著張友士,大聲說:「我想起來了,是黃花蒿!」
他又興奮又激動,一雙眼格外明亮,雙手依舊捧著那隻插遍了小黃花的花環,正是這個花環,喚起了他的記憶。
「是黃花蒿!不是青蒿,青蒿素不是從青蒿中提取的,而是黃花蒿,黃花蒿!」
還沒等張友士反應過來,賈放已經把花環朝張友士手裏一放,隨手拉過一個路過的村民,連連追問:「請問你認得什麽是黃花蒿嗎?」
黃花蒿和青蒿,從植物學的意義上來說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青蒿素這種抗瘧藥物,是從黃花蒿裏提取的,而不是從青蒿裏提取的。
青蒿素來自黃花蒿,而不是青蒿。
而《血防手冊》上所寫的青蒿琥酯,正是二氫青蒿素1,是青蒿素的「升級版」。
旁邊張友士聽見賈放的話,忍不住苦笑:「賈三爺,學生認得什麽是黃花蒿啊!」
*
等到第二次臨床實驗開始的時候,餘江來的新移民已經對張友士所宣傳的「特效藥」不抱什麽希望了。
賈放帶人大力推行的「衛生措施」顯然是有效的,因為餘江來的人在此地住下之後,除了已經患病的人之外,已經沒有人再得這鼓脹病了。而且本地土著也沒有發現誰有個頭疼腦熱的——這鼓脹病顯然沒有在當地傳播開。
隻不過得了病的人此刻都拖著,不見好也不見轉得更壞——鄉民們心裏有數:如果不能對症下藥,這些人不過就是拖日子罷了。
但張友士這次真是拉下了臉麵,一家一家地去敲門解釋,直說他並不能絕對保證一定有效,然而看在病人受苦的份上,一定請病家同意,讓他試試。
這還有哪家能拒絕?——多數病家都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點頭同意了張友士的治療方案。
張友士把血疫病人分成了幾個組,其中腹脹如鼓的一組,服用黃花蒿與半邊蓮共同熬製的藥物;出現肝脾腫大,但是未見巨量腹脹的情況,則服用黃花蒿為主熬製的藥物;除此之外還針對沒有出現「鼓脹」,但是有血疫相關症狀的輕症患者,分成了兩組,一半服用黃花蒿,另一半服用補脾和肝湯。
其中,重症患者之中,使用半邊蓮來專門治療疾病引起的腹水,也是賈放從瀟湘館裏取出的醫書上查到的又一種有效藥物。
這段治療的過程,賈放建議張友士事無巨細,盡可能把一切細節都記下來:患者每天服用幾次藥物,服藥後有何表現,症狀第幾天出現改善……每一個人都要記,詳詳細細地記下來。
「世人看你所寫的方子,並不知道你究竟花了多少功夫得到的方子,隻有用這種法子,世人才能看見你背後的付出。」賈放提點張友士。
張友士一聽眼就亮了:這正中他下懷,一份簡明扼要的條陳,並不能直接體現他究竟耗費了多少功夫,忍受了多少艱辛。
但是數字可以,附在條陳後麵一份詳實的記錄,就能讓數字說話。
「還有,越是詳實的數據,越能給他人信心,知道這方子多有用。」賈放繼續指導,「你可以記上,例如一百人中,有八十七人能痊癒,旁人就知道,這治癒率有百分之八十七……」
張友士總算聽懂了賈放說的「百分之」到底是什麽意思,心想:他到時候可以寫上「治癒率:八成七。」
……
但究竟能不能治癒那麽多人,賈放心裏沒底,張友士心裏也沒底,病患的家屬們更加沒底。在這實驗開始的短短幾天裏,所有人都高高懸起了心,沒有一刻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