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能和皇權相比的,隻有神權。能夠對這個皇位毫無覬覦之心的,隻有祭司。
一切偶然之下,都有必然的影子。
不管各位大臣怎麽想,聖旨還是被送到了搖光閣。
姬昀很平靜,她的身份也無需跪拜接旨,所以也隻是在一邊看著趙胤承跪下去接旨謝恩。
這不隻是一份聖旨,更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趙胤承本人是同意的,可他的同意裏,也摻雜了許多不可言說的運作。她喜歡這個孩子,可她終究是自私的,無論是誰,在她心裏都比不得宋瑾。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那麽她就會幫他好好地走下去。
按照禮法,嘉鈺帝的喪葬之事應該要排在趙胤承的繼位大典前麵。這兩件事情都需要姬昀的出現,所以姬昀很是忙碌,也很辛苦。暑伏之中,仍然要穿著厚重的禮服,筆直地站在太陽底下參加各種祭禮。常常是回到搖光閣以後,就隻剩下打盹喝水的力氣。
她都有點羨慕小路子。哦,不對,現在應該叫他宋路了。投冤問狀的事情一了結,姬昀就幫他從慎刑司的體製裏脫離出來,更名改姓,趕去潁州了。
也就是京都裏的事情實在離不開她,若非如此,姬昀說不定就要忍不住從京都溜出去。她與她的宋哥哥,已經多日未曾相見了。幾乎是一閉上眼睛,就能夠看到那個人的麵容浮現在自己的腦海裏。
姬昀心裏好笑。自己這莫非是害上了相思病了。書信已經不能夠排解纏綿不斷的相思,姬昀從來沒有這麽渴望去見到一個人過。
在祭司大人的焦灼與幽怨裏,夏天過去了。
皇子皇孫本來該為嘉鈺帝守孝三年,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事從便宜,趙胤承很快繼位,改國號為靖平。
新帝登基,免稅一年,大赦天下。百姓都很高興。本來也是這樣的,百姓並不關心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是誰,隻要能夠讓他們過得好,皇帝姓甚名誰,年紀大小,他們都不是那麽在意。
趙胤承既然做了皇帝,也就自然不能夠繼續住在搖光閣。而紫宸殿已經重新整修過一番,隻待新帝入住。看起來很堅強沉穩的小皇帝,在搬出搖光閣的前一個晚上,拉著姬昀的手,特別沒形象地哭了鼻子。
趙瀾鏡去世以後,便是姬昀一直帶著他的。不知不覺中,在趙胤承的心裏,姬昀早就成為了他最親近的人。姬昀無奈,隻得安慰他,搖光閣以後仍然是隨便他來,才把紅著眼睛的小皇帝送出去。
姬昀雖然背負了監國的名頭,卻並不想要出手幹涉政事。隻是趙胤承有時候遇見大事,還是喜歡問一問姬昀,他覺得姬昀是自己能夠依靠的。姬昀一般隻是指點指點大致的方向,並不會替趙胤承做出決定。她隻是幫忙看顧著,以免有人趁著新帝年幼矇騙他。至於政事,朝中幾位老臣資歷深厚,比姬昀更合適教導趙胤承,隻是他們畢竟年邁,精力不那麽充沛了。要處理自己分內的事情,還要教導新帝,就有些忙不過來,常常要兩三個人輪流帶著趙胤承學習,頗有些費力。
關於政事上的老師,姬昀心中早有人選,隻是還需要等上一等。
經過黨派之爭,牽連不少人,朝廷中也罷免了不少官員,經歷了一場大換血,一時之間,許多職位都空了出來,春闈選拔出的那幾個出彩的,並不足以填補朝中空缺。
其餘大臣堅持了這些時日,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終究是不堪重負。於是有人上諫,建議趙胤承開取恩科,責令每個州府選出兩位優秀賢能的人才,送至京都,於大殿之上公開考核,給合格者授予官職,填補朝廷裏的空缺。
下朝以後,趙胤承同姬昀請教了這件事情。
姬昀有自己的私心,隻恨不得恩科開得再快一些,讓各州人才明日便到京都裏來才好。所以麵對趙胤承的問詢,她十分痛快得表達了自己的贊同以及不動聲色地催促。
趙胤承也很高興。難得有一件事這麽符合姬昀的心意,他自然是想要快點辦好的,於是便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拍板同意了,把上任以後的第一把火燒了起來。
很快,一道選拔賢能的聖旨就派發到了各個州府。天下儒生為之沸騰,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隻為爭取得到一個去京都參加大殿選拔的機會。
一時之間,各地民生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姿態。
也正是在這樣的喧鬧與沸騰中,所有人都知道,舊的時代已經結束,而新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看起來的確很像結尾,不過正文還有兩章。
番外正在預定中。
第83章
自朝廷裏的聖旨一下, 選拔賢能就成為了各個州府的首要大事。
潁州。
潁州地處江南,物產豐沛,生活富足。百姓生活無憂, 相較於其他州府, 格外喜歡舉辦一些文化活動。比如說非常有名的,幾乎潁州排的上號的文人都會參加的文韜詩選。
文韜詩選可以說是潁州的一大盛事了, 無論是有功名在身的文人, 還是普通的平頭百姓,都對此事有極大的關注。
而今年,奪得魁首的,竟然是一匹未曾出現過的黑馬。這位魁首, 姓宋,名存希。
而也是在文韜詩選以後,眾人才知道, 原來這位詩魁便是從前在潁州樂善好施,幫助別人的宋公子。
這位宋存希宋公子,二十幾歲的年紀, 麵如冠玉, 氣度翩然。其文采更是不凡,奪得詩魁之後,有人覺得他完全是憑運氣,前來挑戰,最後卻全都落敗,輸得心服口服。於是, 潁州文人也都承認了這位魁首。
一切偶然之下,都有必然的影子。
不管各位大臣怎麽想,聖旨還是被送到了搖光閣。
姬昀很平靜,她的身份也無需跪拜接旨,所以也隻是在一邊看著趙胤承跪下去接旨謝恩。
這不隻是一份聖旨,更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趙胤承本人是同意的,可他的同意裏,也摻雜了許多不可言說的運作。她喜歡這個孩子,可她終究是自私的,無論是誰,在她心裏都比不得宋瑾。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那麽她就會幫他好好地走下去。
按照禮法,嘉鈺帝的喪葬之事應該要排在趙胤承的繼位大典前麵。這兩件事情都需要姬昀的出現,所以姬昀很是忙碌,也很辛苦。暑伏之中,仍然要穿著厚重的禮服,筆直地站在太陽底下參加各種祭禮。常常是回到搖光閣以後,就隻剩下打盹喝水的力氣。
她都有點羨慕小路子。哦,不對,現在應該叫他宋路了。投冤問狀的事情一了結,姬昀就幫他從慎刑司的體製裏脫離出來,更名改姓,趕去潁州了。
也就是京都裏的事情實在離不開她,若非如此,姬昀說不定就要忍不住從京都溜出去。她與她的宋哥哥,已經多日未曾相見了。幾乎是一閉上眼睛,就能夠看到那個人的麵容浮現在自己的腦海裏。
姬昀心裏好笑。自己這莫非是害上了相思病了。書信已經不能夠排解纏綿不斷的相思,姬昀從來沒有這麽渴望去見到一個人過。
在祭司大人的焦灼與幽怨裏,夏天過去了。
皇子皇孫本來該為嘉鈺帝守孝三年,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事從便宜,趙胤承很快繼位,改國號為靖平。
新帝登基,免稅一年,大赦天下。百姓都很高興。本來也是這樣的,百姓並不關心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是誰,隻要能夠讓他們過得好,皇帝姓甚名誰,年紀大小,他們都不是那麽在意。
趙胤承既然做了皇帝,也就自然不能夠繼續住在搖光閣。而紫宸殿已經重新整修過一番,隻待新帝入住。看起來很堅強沉穩的小皇帝,在搬出搖光閣的前一個晚上,拉著姬昀的手,特別沒形象地哭了鼻子。
趙瀾鏡去世以後,便是姬昀一直帶著他的。不知不覺中,在趙胤承的心裏,姬昀早就成為了他最親近的人。姬昀無奈,隻得安慰他,搖光閣以後仍然是隨便他來,才把紅著眼睛的小皇帝送出去。
姬昀雖然背負了監國的名頭,卻並不想要出手幹涉政事。隻是趙胤承有時候遇見大事,還是喜歡問一問姬昀,他覺得姬昀是自己能夠依靠的。姬昀一般隻是指點指點大致的方向,並不會替趙胤承做出決定。她隻是幫忙看顧著,以免有人趁著新帝年幼矇騙他。至於政事,朝中幾位老臣資歷深厚,比姬昀更合適教導趙胤承,隻是他們畢竟年邁,精力不那麽充沛了。要處理自己分內的事情,還要教導新帝,就有些忙不過來,常常要兩三個人輪流帶著趙胤承學習,頗有些費力。
關於政事上的老師,姬昀心中早有人選,隻是還需要等上一等。
經過黨派之爭,牽連不少人,朝廷中也罷免了不少官員,經歷了一場大換血,一時之間,許多職位都空了出來,春闈選拔出的那幾個出彩的,並不足以填補朝中空缺。
其餘大臣堅持了這些時日,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終究是不堪重負。於是有人上諫,建議趙胤承開取恩科,責令每個州府選出兩位優秀賢能的人才,送至京都,於大殿之上公開考核,給合格者授予官職,填補朝廷裏的空缺。
下朝以後,趙胤承同姬昀請教了這件事情。
姬昀有自己的私心,隻恨不得恩科開得再快一些,讓各州人才明日便到京都裏來才好。所以麵對趙胤承的問詢,她十分痛快得表達了自己的贊同以及不動聲色地催促。
趙胤承也很高興。難得有一件事這麽符合姬昀的心意,他自然是想要快點辦好的,於是便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拍板同意了,把上任以後的第一把火燒了起來。
很快,一道選拔賢能的聖旨就派發到了各個州府。天下儒生為之沸騰,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隻為爭取得到一個去京都參加大殿選拔的機會。
一時之間,各地民生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姿態。
也正是在這樣的喧鬧與沸騰中,所有人都知道,舊的時代已經結束,而新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看起來的確很像結尾,不過正文還有兩章。
番外正在預定中。
第83章
自朝廷裏的聖旨一下, 選拔賢能就成為了各個州府的首要大事。
潁州。
潁州地處江南,物產豐沛,生活富足。百姓生活無憂, 相較於其他州府, 格外喜歡舉辦一些文化活動。比如說非常有名的,幾乎潁州排的上號的文人都會參加的文韜詩選。
文韜詩選可以說是潁州的一大盛事了, 無論是有功名在身的文人, 還是普通的平頭百姓,都對此事有極大的關注。
而今年,奪得魁首的,竟然是一匹未曾出現過的黑馬。這位魁首, 姓宋,名存希。
而也是在文韜詩選以後,眾人才知道, 原來這位詩魁便是從前在潁州樂善好施,幫助別人的宋公子。
這位宋存希宋公子,二十幾歲的年紀, 麵如冠玉, 氣度翩然。其文采更是不凡,奪得詩魁之後,有人覺得他完全是憑運氣,前來挑戰,最後卻全都落敗,輸得心服口服。於是, 潁州文人也都承認了這位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