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韞頓了頓, 看著宋瑾,似乎也有那麽一點出神。
宋瑾也沒有著急,眼睛掃過不遠處放置的一件件熟悉的刑具,靜靜地等著。
李韞嘆了口氣,「宋督主,老夫知道,自己這次是出不去了。」
宋瑾微微垂下了眼皮,沒有搭話。
李韞又道,「也罷,事已至此,你有什麽事,想問便問吧。」
宋瑾抬起眼來,直直地看著李韞,一字一句,終於把心裏放了多年的問題,問了出來,「李大人,當年,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李韞像是覺得有點好笑,又覺得宋瑾的問話在意料之中的,「事實?」
宋瑾握緊了拳頭,覺得自己的喉嚨裏像是含了一口粗礪的沙石,每吐一個字都覺得發痛,「我父親,從未有過謀反的心思,不是嗎?」
滿室靜寂。地牢裏隻剩下幾個人壓抑著的呼吸的聲音。
京都裏的所有人都不會忘記嘉元十七年的那個秋天。
大楚文人之首,左相宋端,起了謀反之心,在左相府邸搜出龍袍,數位官員都與此事有了牽連,一時之間,抄家的抄家,滅門的滅門。東市刑場的地麵被鮮血浸染的一片鮮紅,京都中眾人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李韞自然也不會忘記。
因為帶人查抄宋家的,正是他自己。
李韞與宋端,原本是關係還不錯的同僚。
李韞本來是官家子弟。他做官早,嘉鈺帝還沒繼位的時候,他就參加了恩科,成為了他那一年的狀元。他的妹妹嫁給了嘉鈺帝,在繼位的路上,他一家對嘉鈺帝也多有幫扶。所以嘉鈺帝繼位後,他妹妹成了皇後,而他自己做了一人之下的丞相,還是太子的親舅舅,一時之間榮光無限,風光無匹。
雖然人生得意,但他也不是不知道收斂的人,自從當上丞相以後,李韞兢兢業業,也曾經把手裏的事情做的很好。
不算太久之後,嘉鈺帝也開了恩科。在這一屆的恩科裏,有一位特別出眾的學子成了狀元,叫做宋端。
宋端是個聰明的人。不是誇他有多麽的看得清形式,而是那種很實誠的聰明。從水患到蝗災,宋端靠著自己的腦子替嘉鈺帝解決了不少問題,功勞苦勞,加在一起,致使宋端一路升遷,越走越高。
到最後,嘉鈺帝竟然把丞相的權利一分為二,讓宋端做了左相,而李韞做了右相。
即便如此,李韞也沒有過於在意這個人。李家的權柄已經很大了,嘉鈺帝不會放心地任由他們發展下去。所以就算是沒有宋端也會有其他人分走他的權利。李韞想得很開,對於這種事也是早有預料,所以也不覺得怎樣的失落。
可是後麵發生的事情,卻令他十分後悔,後悔沒有在宋端剛剛當上左相的時候,就把他拉下馬來。
李韞前半生光明順遂,唯一的遺憾,就是始終沒有一個孩子。而他與他的夫人伉儷情深,又實在做不出來為了一個孩子再娶納妾的事情來。而他妻子也時常覺得有愧,心中鬱結難平,家裏送子觀音各式各樣的供奉了好幾座。
幸虧,老天善待他。在李韞三十六歲的時候,他的夫人懷了孕,不久以後便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李采。李韞好不容易中年得子,又是在近乎絕望的情況下,得來了這個孩子,自然是免不了要多疼寵一些的,而那個時候,剛好他位置又高,不用提也有不少人上敢著獻殷勤。
李韞自己並不太在意這些事情,就有人把念頭打在了他兒子的那邊。李韞朝廷裏事情多,沒那麽多時間對孩子加以管教。於是不注意之間,李采就有了一群狐朋狗友。
家裏溺愛一些,再加上身邊的朋友都是一樣的做派,李采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倨傲的性子,做事情也沒有分寸,全憑自己心意,全然是富家子弟的桀驁無禮。
李韞管了幾次,可終究沒能架得住夫人的眼淚,想著在京都裏,李采惹出的亂子,自己也都能兜住,教育也不急於一時。
可是,他卻沒有機會把李采教育過來了。
在茶樓裏,不知怎麽,李采一夥人同別人起了口角糾紛,動起了手。李采手下沒有收住,竟將人打死了。那家人悲憤難當,一紙狀子把李采告了上去。京都中無人不知右相李府家的大公子正是叫做李采,那戶人家可能也害怕官官相護,又害怕下麵的官員恐懼於李韞的勢力不敢秉公處理,於是便沒有走正常的流程,而是冒死攔了左相宋端的馬車,把狀子呈了上去。
李韞收到消息的時候,就知道事情可能要壞。
宋端其人,是實打實的公正嚴謹,他若是覺得不對,就連嘉鈺帝的錯處也敢上摺子指出來,性情執拗,像極了讀書人的一根筋一般的正直。若是犯到他手裏,恐怕是難以收場。
可是為了自家不爭氣的兒子,李韞也隻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他準備了禮物去拜訪宋端,好言好語隻希望宋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事情過去了也就算了,京都裏事多人也多,不會有人在意這些事情。可是宋端卻說,他已經把案子提交給了刑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犯了錯就要處置。好說歹說,宋端就是不肯讓步。
李韞沒有辦法,隻能自己去嘉鈺帝那裏求一張聖旨,希望能夠免除李采的罪名。可是畢竟這件事情並不光彩,嘉鈺帝也有些猶豫,而宋端竟然趁著這段時間,調查清楚了案子的原由經過,記錄在案,下了判決。
宋瑾也沒有著急,眼睛掃過不遠處放置的一件件熟悉的刑具,靜靜地等著。
李韞嘆了口氣,「宋督主,老夫知道,自己這次是出不去了。」
宋瑾微微垂下了眼皮,沒有搭話。
李韞又道,「也罷,事已至此,你有什麽事,想問便問吧。」
宋瑾抬起眼來,直直地看著李韞,一字一句,終於把心裏放了多年的問題,問了出來,「李大人,當年,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李韞像是覺得有點好笑,又覺得宋瑾的問話在意料之中的,「事實?」
宋瑾握緊了拳頭,覺得自己的喉嚨裏像是含了一口粗礪的沙石,每吐一個字都覺得發痛,「我父親,從未有過謀反的心思,不是嗎?」
滿室靜寂。地牢裏隻剩下幾個人壓抑著的呼吸的聲音。
京都裏的所有人都不會忘記嘉元十七年的那個秋天。
大楚文人之首,左相宋端,起了謀反之心,在左相府邸搜出龍袍,數位官員都與此事有了牽連,一時之間,抄家的抄家,滅門的滅門。東市刑場的地麵被鮮血浸染的一片鮮紅,京都中眾人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李韞自然也不會忘記。
因為帶人查抄宋家的,正是他自己。
李韞與宋端,原本是關係還不錯的同僚。
李韞本來是官家子弟。他做官早,嘉鈺帝還沒繼位的時候,他就參加了恩科,成為了他那一年的狀元。他的妹妹嫁給了嘉鈺帝,在繼位的路上,他一家對嘉鈺帝也多有幫扶。所以嘉鈺帝繼位後,他妹妹成了皇後,而他自己做了一人之下的丞相,還是太子的親舅舅,一時之間榮光無限,風光無匹。
雖然人生得意,但他也不是不知道收斂的人,自從當上丞相以後,李韞兢兢業業,也曾經把手裏的事情做的很好。
不算太久之後,嘉鈺帝也開了恩科。在這一屆的恩科裏,有一位特別出眾的學子成了狀元,叫做宋端。
宋端是個聰明的人。不是誇他有多麽的看得清形式,而是那種很實誠的聰明。從水患到蝗災,宋端靠著自己的腦子替嘉鈺帝解決了不少問題,功勞苦勞,加在一起,致使宋端一路升遷,越走越高。
到最後,嘉鈺帝竟然把丞相的權利一分為二,讓宋端做了左相,而李韞做了右相。
即便如此,李韞也沒有過於在意這個人。李家的權柄已經很大了,嘉鈺帝不會放心地任由他們發展下去。所以就算是沒有宋端也會有其他人分走他的權利。李韞想得很開,對於這種事也是早有預料,所以也不覺得怎樣的失落。
可是後麵發生的事情,卻令他十分後悔,後悔沒有在宋端剛剛當上左相的時候,就把他拉下馬來。
李韞前半生光明順遂,唯一的遺憾,就是始終沒有一個孩子。而他與他的夫人伉儷情深,又實在做不出來為了一個孩子再娶納妾的事情來。而他妻子也時常覺得有愧,心中鬱結難平,家裏送子觀音各式各樣的供奉了好幾座。
幸虧,老天善待他。在李韞三十六歲的時候,他的夫人懷了孕,不久以後便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李采。李韞好不容易中年得子,又是在近乎絕望的情況下,得來了這個孩子,自然是免不了要多疼寵一些的,而那個時候,剛好他位置又高,不用提也有不少人上敢著獻殷勤。
李韞自己並不太在意這些事情,就有人把念頭打在了他兒子的那邊。李韞朝廷裏事情多,沒那麽多時間對孩子加以管教。於是不注意之間,李采就有了一群狐朋狗友。
家裏溺愛一些,再加上身邊的朋友都是一樣的做派,李采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倨傲的性子,做事情也沒有分寸,全憑自己心意,全然是富家子弟的桀驁無禮。
李韞管了幾次,可終究沒能架得住夫人的眼淚,想著在京都裏,李采惹出的亂子,自己也都能兜住,教育也不急於一時。
可是,他卻沒有機會把李采教育過來了。
在茶樓裏,不知怎麽,李采一夥人同別人起了口角糾紛,動起了手。李采手下沒有收住,竟將人打死了。那家人悲憤難當,一紙狀子把李采告了上去。京都中無人不知右相李府家的大公子正是叫做李采,那戶人家可能也害怕官官相護,又害怕下麵的官員恐懼於李韞的勢力不敢秉公處理,於是便沒有走正常的流程,而是冒死攔了左相宋端的馬車,把狀子呈了上去。
李韞收到消息的時候,就知道事情可能要壞。
宋端其人,是實打實的公正嚴謹,他若是覺得不對,就連嘉鈺帝的錯處也敢上摺子指出來,性情執拗,像極了讀書人的一根筋一般的正直。若是犯到他手裏,恐怕是難以收場。
可是為了自家不爭氣的兒子,李韞也隻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他準備了禮物去拜訪宋端,好言好語隻希望宋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事情過去了也就算了,京都裏事多人也多,不會有人在意這些事情。可是宋端卻說,他已經把案子提交給了刑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犯了錯就要處置。好說歹說,宋端就是不肯讓步。
李韞沒有辦法,隻能自己去嘉鈺帝那裏求一張聖旨,希望能夠免除李采的罪名。可是畢竟這件事情並不光彩,嘉鈺帝也有些猶豫,而宋端竟然趁著這段時間,調查清楚了案子的原由經過,記錄在案,下了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