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權臣的艱辛路[科舉] 作者:卷六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整個謝家院子分有前後院,前院是用竹籬笆圍成的,竹子選的是山上的毛竹,砍掉多餘的細枝葉,再編成四尺來高的柵欄圍成院子。
竹籬笆的四周還種了一圈荊棘樹和小部分的薄荷,荊棘樹都是刺,可以有效的抵禦牲畜的攻擊,薄荷葉的莖葉除了能做調味香料外,還能有效的預防蚊蟲叮咬。
後院因為靠近山,他爹從山裏搬了大石頭過來,沿著竹籬笆堆放一圈。
這小院是他出生後,他爹拿著分家得來的十三吊錢建的。當然十三吊錢是不夠蓋八間磚瓦房,原先隻有四間,剩下的是近兩年他爹存了錢後蓋的。
謝家的宅院不大不小,環境清幽,幹淨舒適,謝行儉對此是相當滿意的,唯一不足的是隔音不好。
這不,隔壁他爹娘的聲音若隱若現。
謝行儉想到今晚他娘吃飯的時候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頓時有了偷聽的小舉動。
他輕手輕腳的靠近,側著身子將耳朵緊貼牆麵,隻聽他爹的聲音隱約傳開,「爹和大哥都說朝廷是鼓勵分家立戶的,大哥還是小半隻腳踏進官場的讀書人,俗語說天地君恩親,讀書人可不就是要跟著朝廷的旨意走麽。」
「讀書人?讀書人,哼,讀了大半輩子才得個秀才有什麽好嘚瑟的?我喊他謝長忠一聲大哥是看在你跟爹的麵上,難道讀書人就能得了便宜賣乖不成?當初你出遠門做長工,一年到頭你可撈到半個銅板給我,不全都填了他讀書的坑嗎?」
回憶起往事,王氏眼睛微紅,哽著嗓子哭泣,「當年要不是他死皮賴臉的拽著錢袋子不給咱二寶治病,咱二寶現在早就娶妻生子了。」二寶是比謝行儉大十二歲的二哥,養到三歲的時候生了場病沒了。
「二寶是我身上掉的一塊肉啊,當家的!」王氏捂著嘴哀嚎。
顯然,二寶這兩個字觸動了謝長義隱藏的痛楚。
謝長義嘆了口氣,眼尾片刻濕潤,「二寶都會喊我爹了,他沒了我也痛,隻是大夫說沒得救......」
「什麽沒得救!」王氏抬起頭,滿臉恨意,「大夫明明說府城有醫術好的,隻你大哥謝長忠不捨得給咱二寶花錢罷了,還不是因為他那年要考秀才,要交錢找稟生作保。」
「分家前,家裏事事以你大哥為先,連帶著他媳婦劉氏都拿著丈夫要讀書的事在我麵前耀武揚威。要我說,爹也是個偏心眼的,被大房的一拾攛,說什麽朝廷律法鼓勵多子分居立戶。」
王氏冷笑,「他發跡了就把你這個任勞任怨的兄弟兒子往旁邊一踢,真不愧是讀書人。」
謝長義不接茬,他是男人,不好在背後嚼人舌根。
他有時也會感到心酸委屈,他為人雖然老實忠厚,但並不呆傻,隻是因為他爹從小偏愛長子的做法,他早已習慣。
反正如今都分家各過各的,除了年節,他幾乎不會去大房走動。
「當家的,隔壁山娃家要送山娃讀書,我琢磨著也送小寶去。」王氏哭了小會宣洩了情緒後,忽然道。
「啥?」謝長義訝然的看向老妻,想起乖巧激靈的小兒子,不禁破涕而笑。
「那孩子比孝哥兒有天分,能坐得定,是個聰慧的,不讀書可惜了。」
王氏吸了吸鼻子,跟著笑起來,「卻是如此,孝哥兒小的時候愛搗蛋。小寶不一樣,打小就聰明的很,長得又白白靜靜的,一看就是個讀書人的料。」
謝長義偷偷揉幹淚花,神情帶著贊同,「爹偏向大哥無非大哥和他兒子會讀書認字,我這一房以後要想活得好得看小寶這一代,送小寶去讀書我是同意的,起碼要讓他考上童生。」
說到童生,謝長義摸摸腦袋,憨笑道,「像我爹那樣的大老粗考了幾次都能考上童生,我就不信咱小寶考不上。」
兩人又討論了下,謝行儉見話題已經轉向插紅薯苗的事上,心下鬆了一口氣。
不枉他這幾日暗地裏在山娃麵前刷讀書的好處,謀劃了這麽久,他算是成功了。
上輩子都是家長壓著孩子去上學,想不到來了這裏,他想走讀書的路子竟然還要使手段,想想就覺得可悲。
他今年六歲了,依他娘的意思是再過幾年送去鎮上當學徒。他娘不是不想送她去讀書,隻是在她娘看裏,他大伯讀了二十年的書,最後卻寒了二房的心,因此他娘對讀書這件事有點陰影。
現如今家裏有些餘錢,他娘看到別人家娃能上學,心裏是有些擔憂又有些憋屈。
擔憂的當然是怕因為她的心結而誤了小寶的前程,憋屈的是她為了小寶的前程不得不再次走上供養讀書人的老路子。
他爹娘上半輩子賺了錢拱了大房一家子,後半輩子為了他和大哥一家掏心挖肺,之於這些考慮,謝行儉不敢在爹娘麵前提讀書,可讓他放棄讀書那是不可能的。
《管子·小匡》中記載,「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意思是四民都是國家基石,不可或缺。其實在小農經濟的封建王朝,農民雖位列第二,卻是最辛苦最弱小的一類。
林水村就是例子,一輩子窩在小山村裏,抱歉,他做不到。
至於『工』,歷朝工匠對手藝一行頗為保守,師傅端著『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講究「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做學徒十幾年都不一定能學到師傅的竅門,因此他是不會選擇成為一個工匠的。
竹籬笆的四周還種了一圈荊棘樹和小部分的薄荷,荊棘樹都是刺,可以有效的抵禦牲畜的攻擊,薄荷葉的莖葉除了能做調味香料外,還能有效的預防蚊蟲叮咬。
後院因為靠近山,他爹從山裏搬了大石頭過來,沿著竹籬笆堆放一圈。
這小院是他出生後,他爹拿著分家得來的十三吊錢建的。當然十三吊錢是不夠蓋八間磚瓦房,原先隻有四間,剩下的是近兩年他爹存了錢後蓋的。
謝家的宅院不大不小,環境清幽,幹淨舒適,謝行儉對此是相當滿意的,唯一不足的是隔音不好。
這不,隔壁他爹娘的聲音若隱若現。
謝行儉想到今晚他娘吃飯的時候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頓時有了偷聽的小舉動。
他輕手輕腳的靠近,側著身子將耳朵緊貼牆麵,隻聽他爹的聲音隱約傳開,「爹和大哥都說朝廷是鼓勵分家立戶的,大哥還是小半隻腳踏進官場的讀書人,俗語說天地君恩親,讀書人可不就是要跟著朝廷的旨意走麽。」
「讀書人?讀書人,哼,讀了大半輩子才得個秀才有什麽好嘚瑟的?我喊他謝長忠一聲大哥是看在你跟爹的麵上,難道讀書人就能得了便宜賣乖不成?當初你出遠門做長工,一年到頭你可撈到半個銅板給我,不全都填了他讀書的坑嗎?」
回憶起往事,王氏眼睛微紅,哽著嗓子哭泣,「當年要不是他死皮賴臉的拽著錢袋子不給咱二寶治病,咱二寶現在早就娶妻生子了。」二寶是比謝行儉大十二歲的二哥,養到三歲的時候生了場病沒了。
「二寶是我身上掉的一塊肉啊,當家的!」王氏捂著嘴哀嚎。
顯然,二寶這兩個字觸動了謝長義隱藏的痛楚。
謝長義嘆了口氣,眼尾片刻濕潤,「二寶都會喊我爹了,他沒了我也痛,隻是大夫說沒得救......」
「什麽沒得救!」王氏抬起頭,滿臉恨意,「大夫明明說府城有醫術好的,隻你大哥謝長忠不捨得給咱二寶花錢罷了,還不是因為他那年要考秀才,要交錢找稟生作保。」
「分家前,家裏事事以你大哥為先,連帶著他媳婦劉氏都拿著丈夫要讀書的事在我麵前耀武揚威。要我說,爹也是個偏心眼的,被大房的一拾攛,說什麽朝廷律法鼓勵多子分居立戶。」
王氏冷笑,「他發跡了就把你這個任勞任怨的兄弟兒子往旁邊一踢,真不愧是讀書人。」
謝長義不接茬,他是男人,不好在背後嚼人舌根。
他有時也會感到心酸委屈,他為人雖然老實忠厚,但並不呆傻,隻是因為他爹從小偏愛長子的做法,他早已習慣。
反正如今都分家各過各的,除了年節,他幾乎不會去大房走動。
「當家的,隔壁山娃家要送山娃讀書,我琢磨著也送小寶去。」王氏哭了小會宣洩了情緒後,忽然道。
「啥?」謝長義訝然的看向老妻,想起乖巧激靈的小兒子,不禁破涕而笑。
「那孩子比孝哥兒有天分,能坐得定,是個聰慧的,不讀書可惜了。」
王氏吸了吸鼻子,跟著笑起來,「卻是如此,孝哥兒小的時候愛搗蛋。小寶不一樣,打小就聰明的很,長得又白白靜靜的,一看就是個讀書人的料。」
謝長義偷偷揉幹淚花,神情帶著贊同,「爹偏向大哥無非大哥和他兒子會讀書認字,我這一房以後要想活得好得看小寶這一代,送小寶去讀書我是同意的,起碼要讓他考上童生。」
說到童生,謝長義摸摸腦袋,憨笑道,「像我爹那樣的大老粗考了幾次都能考上童生,我就不信咱小寶考不上。」
兩人又討論了下,謝行儉見話題已經轉向插紅薯苗的事上,心下鬆了一口氣。
不枉他這幾日暗地裏在山娃麵前刷讀書的好處,謀劃了這麽久,他算是成功了。
上輩子都是家長壓著孩子去上學,想不到來了這裏,他想走讀書的路子竟然還要使手段,想想就覺得可悲。
他今年六歲了,依他娘的意思是再過幾年送去鎮上當學徒。他娘不是不想送她去讀書,隻是在她娘看裏,他大伯讀了二十年的書,最後卻寒了二房的心,因此他娘對讀書這件事有點陰影。
現如今家裏有些餘錢,他娘看到別人家娃能上學,心裏是有些擔憂又有些憋屈。
擔憂的當然是怕因為她的心結而誤了小寶的前程,憋屈的是她為了小寶的前程不得不再次走上供養讀書人的老路子。
他爹娘上半輩子賺了錢拱了大房一家子,後半輩子為了他和大哥一家掏心挖肺,之於這些考慮,謝行儉不敢在爹娘麵前提讀書,可讓他放棄讀書那是不可能的。
《管子·小匡》中記載,「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意思是四民都是國家基石,不可或缺。其實在小農經濟的封建王朝,農民雖位列第二,卻是最辛苦最弱小的一類。
林水村就是例子,一輩子窩在小山村裏,抱歉,他做不到。
至於『工』,歷朝工匠對手藝一行頗為保守,師傅端著『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講究「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做學徒十幾年都不一定能學到師傅的竅門,因此他是不會選擇成為一個工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