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宋書洪笑道,「不過我可沒有參與。姑娘若來尋仇,可是找錯人了。」
思影道:「剛才宋大人是不是問我,有什麽需要幫忙的?」
「對,」宋書洪一麵大方的點頭,一麵比了個手勢,「請講。」
「不敢太麻煩宋大人。隻是以後,若此案重新提請三法司會審,屆時,還望宋大人明公正義。」
宋書洪眼中有錯愕之色,遂即便陷入沉吟。手指下意識的在桌案上點畫著圓圈,眉頭一點點的壓下來,在額心聚起深刻糾結的紋路。
「姑娘這事,可有告訴太子?」
「沒有。」
「哦?」宋書洪挑著眉,「為什麽不找太子?」
他想了想,遂話中有話的,帶了幾分陰陽怪氣的調侃之意:「以姑娘目前在東宮的地位,隻要姑娘開口,太子不會不幫忙。」
思影冷冷道:「若東宮一句話便能重翻舊案,要三法司有何用?」
她一心要公開審理舊案,這自然是原因之一;但另一個或許更重要的原因,她無法說出口,那便是——她不願讓之恩早早認定自己別有居心,雖然她對他必會有所求,但她希望這一切的發生,能夠緩慢、自然,水到渠成不留痕跡。
她甚至奢望著,最理想的情況,是自己既能完成家族平反大事,又可以永遠不在他麵前暴露身世……但如果實在做不到,那便讓他們終歸要打開天窗說亮話的那一日,來得晚一些罷。
宋書遠聽得微笑,「我明白姑娘的意思了。姑娘有東宮的支持,尚覺得不夠,還想要三法司加持。」他故作沉思,擺出為難的樣子,「隻是此事非同小可,我怎敢隨便允諾?不如……等皇上回來再說,可好?」
思影有些窩火。這宋書洪,當真生了一副彎彎繞繞的九曲心腸,她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全盤在他麵前托出,他仍反覆試探,不肯坦誠,尤其「皇上回來」四個字,一下子刺激到了她潛意識裏……最最焦慮、最最恐懼之處。
一切的一切,都必須趕在皇帝回來之前完成,否則,說什麽都沒用。
宋書洪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他隻是故意消遣她。
思影道:「前些日子楊誌遠佛花一案,鬧得全城大亂,連京兆尹也掛了彩,當真是一番奇景;幸虧宋大人秉公執法,三堂會審時,表現出人意料的精彩,令人大開眼界。」
宋書洪斜著眼睛看她,目光帶著微妙的警惕,仍不動聲色,「嗯?」
「我很想請教宋大人——三千兩一盆的佛花,全京城有多少人家出得起這等閑錢?宋大人可否查證過,真正被騙的人,究竟有多少?為何事情一抖出去,會令整個京城傾巢出動,鬧得一發不可收拾?」
說這一番話時,思影是胸有成竹的。京城之前的那一場騷亂,她一直懷疑有人策劃煽動,故催著紀紳、琴酒等務必徹查,然而多日來並沒有什麽進展。後來她仔細翻閱琴酒帶回來的調查記錄,發現雖沒有確鑿的鐵證,但偶爾……卻也浮現一星半點的蛛絲馬跡。
隻是這些細小的疑點太過散亂,並不能推導出明確的嫌疑者。
於是她作了一個假設——假設這個幕後主使者,就是她最懷疑的宋書洪。在此前提之下,她試著推演了整個過程,發現一切都豁然開朗了。
所有的疑點都可以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釋,甚至京兆尹莫名其妙的掛彩,也幾乎可以確定是他與宋書洪精心合演的一出苦肉計。
宋書洪的確是極其小心的人,這等千頭萬緒的大事,居然都能夠做到如此幹淨利落,幾乎沒有留下痕跡。
宋書洪沉默的聽著她慢聲細語,臉色愈加陰沉了幾分。
「老百姓的事情,我怎麽知道?」
思影也不勉強他承認,「不管怎麽樣,恭賀宋大人為大理寺立威。大理寺執一國之律法,乃是公義之司,我必然支持。」
宋書洪半眯著眼,心中嘖嘖稱奇。
此時此刻,他方才真正打起了精神,小心且認真的看待她。一席話說下來——她先請求,再要挾,最後又表示合作;恩威並濟,軟硬兼施……簡直就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客,哪裏像才十幾歲的小姑娘!
他笑了笑,「姑娘的支持,就是東宮的支持,對麽?」
思影道:「宋大人目光大可放長遠些,我曾經與令郎討論過一件事情——歷朝以來,不乏有奉行『法為重,君位次之』的時代,三法司威儀淩於君主之上,獨立於君主之外。那才是真正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時代……」
宋書洪忽地大笑起來。
「東宮主政之日,姑娘或許可以隻手遮天。可皇上不日回宮——孟姑娘,打算如何自處?」
「宋大人不必擔心,」思影冷冷道,「皇上若不支持東宮,東宮顏麵何在、如何立威?」
宋書洪目光忽地凝滯了,不由得愣了一下。
似一道流星劃過天際,他心頭被驟然點亮,各種深埋在心底的七零八落的念頭、不可明狀的企圖和野心,被思影輕而易舉說出來的一句話啟開了所有的可能。
皇帝為何出巡?
之前的一兩年,皇帝雖然命東宮主持國政,可是隻要皇帝在宮中,之恩一般不敢擅自做主;而文武百官們,逢大事小事,也依然隻向皇帝稟報,並沒有真正把東宮當一回事。
皇帝出宮,表麵是為了巡遊、祭天等,但大臣們心知肚明,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錘鍊太子,讓他擺脫皇帝無形中對他的壓力和影響,讓他獨立成長,憑一己之力在滿朝文武中立威立德。
思影道:「剛才宋大人是不是問我,有什麽需要幫忙的?」
「對,」宋書洪一麵大方的點頭,一麵比了個手勢,「請講。」
「不敢太麻煩宋大人。隻是以後,若此案重新提請三法司會審,屆時,還望宋大人明公正義。」
宋書洪眼中有錯愕之色,遂即便陷入沉吟。手指下意識的在桌案上點畫著圓圈,眉頭一點點的壓下來,在額心聚起深刻糾結的紋路。
「姑娘這事,可有告訴太子?」
「沒有。」
「哦?」宋書洪挑著眉,「為什麽不找太子?」
他想了想,遂話中有話的,帶了幾分陰陽怪氣的調侃之意:「以姑娘目前在東宮的地位,隻要姑娘開口,太子不會不幫忙。」
思影冷冷道:「若東宮一句話便能重翻舊案,要三法司有何用?」
她一心要公開審理舊案,這自然是原因之一;但另一個或許更重要的原因,她無法說出口,那便是——她不願讓之恩早早認定自己別有居心,雖然她對他必會有所求,但她希望這一切的發生,能夠緩慢、自然,水到渠成不留痕跡。
她甚至奢望著,最理想的情況,是自己既能完成家族平反大事,又可以永遠不在他麵前暴露身世……但如果實在做不到,那便讓他們終歸要打開天窗說亮話的那一日,來得晚一些罷。
宋書遠聽得微笑,「我明白姑娘的意思了。姑娘有東宮的支持,尚覺得不夠,還想要三法司加持。」他故作沉思,擺出為難的樣子,「隻是此事非同小可,我怎敢隨便允諾?不如……等皇上回來再說,可好?」
思影有些窩火。這宋書洪,當真生了一副彎彎繞繞的九曲心腸,她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全盤在他麵前托出,他仍反覆試探,不肯坦誠,尤其「皇上回來」四個字,一下子刺激到了她潛意識裏……最最焦慮、最最恐懼之處。
一切的一切,都必須趕在皇帝回來之前完成,否則,說什麽都沒用。
宋書洪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他隻是故意消遣她。
思影道:「前些日子楊誌遠佛花一案,鬧得全城大亂,連京兆尹也掛了彩,當真是一番奇景;幸虧宋大人秉公執法,三堂會審時,表現出人意料的精彩,令人大開眼界。」
宋書洪斜著眼睛看她,目光帶著微妙的警惕,仍不動聲色,「嗯?」
「我很想請教宋大人——三千兩一盆的佛花,全京城有多少人家出得起這等閑錢?宋大人可否查證過,真正被騙的人,究竟有多少?為何事情一抖出去,會令整個京城傾巢出動,鬧得一發不可收拾?」
說這一番話時,思影是胸有成竹的。京城之前的那一場騷亂,她一直懷疑有人策劃煽動,故催著紀紳、琴酒等務必徹查,然而多日來並沒有什麽進展。後來她仔細翻閱琴酒帶回來的調查記錄,發現雖沒有確鑿的鐵證,但偶爾……卻也浮現一星半點的蛛絲馬跡。
隻是這些細小的疑點太過散亂,並不能推導出明確的嫌疑者。
於是她作了一個假設——假設這個幕後主使者,就是她最懷疑的宋書洪。在此前提之下,她試著推演了整個過程,發現一切都豁然開朗了。
所有的疑點都可以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釋,甚至京兆尹莫名其妙的掛彩,也幾乎可以確定是他與宋書洪精心合演的一出苦肉計。
宋書洪的確是極其小心的人,這等千頭萬緒的大事,居然都能夠做到如此幹淨利落,幾乎沒有留下痕跡。
宋書洪沉默的聽著她慢聲細語,臉色愈加陰沉了幾分。
「老百姓的事情,我怎麽知道?」
思影也不勉強他承認,「不管怎麽樣,恭賀宋大人為大理寺立威。大理寺執一國之律法,乃是公義之司,我必然支持。」
宋書洪半眯著眼,心中嘖嘖稱奇。
此時此刻,他方才真正打起了精神,小心且認真的看待她。一席話說下來——她先請求,再要挾,最後又表示合作;恩威並濟,軟硬兼施……簡直就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客,哪裏像才十幾歲的小姑娘!
他笑了笑,「姑娘的支持,就是東宮的支持,對麽?」
思影道:「宋大人目光大可放長遠些,我曾經與令郎討論過一件事情——歷朝以來,不乏有奉行『法為重,君位次之』的時代,三法司威儀淩於君主之上,獨立於君主之外。那才是真正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時代……」
宋書洪忽地大笑起來。
「東宮主政之日,姑娘或許可以隻手遮天。可皇上不日回宮——孟姑娘,打算如何自處?」
「宋大人不必擔心,」思影冷冷道,「皇上若不支持東宮,東宮顏麵何在、如何立威?」
宋書洪目光忽地凝滯了,不由得愣了一下。
似一道流星劃過天際,他心頭被驟然點亮,各種深埋在心底的七零八落的念頭、不可明狀的企圖和野心,被思影輕而易舉說出來的一句話啟開了所有的可能。
皇帝為何出巡?
之前的一兩年,皇帝雖然命東宮主持國政,可是隻要皇帝在宮中,之恩一般不敢擅自做主;而文武百官們,逢大事小事,也依然隻向皇帝稟報,並沒有真正把東宮當一回事。
皇帝出宮,表麵是為了巡遊、祭天等,但大臣們心知肚明,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錘鍊太子,讓他擺脫皇帝無形中對他的壓力和影響,讓他獨立成長,憑一己之力在滿朝文武中立威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