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些都是背著月娘的,她才不至於為這些事煩憂。
她一夜沒睡,原本有困意襲來,閉上眼睛,腦海中想的滿是今日的情景。有感動,有心痛,也有絕望,一日之內,她經曆的仿佛比一生還多一樣。
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亮,她才從床上起來,倒覺得困意襲來,卻不想再繼續躺著。覺得有些餓了,便先叫人端水來洗漱,接著又讓人準備早膳。
她一邊吃著一邊想,自己究竟何去何從。湯先生要回家鄉,那麽自己呢?原本來京也是為了郭大人,現在想來又有何臉麵再留?
隻是她不能就這麽走了,明月樓還有這麽多人,她若就這麽走了,這明月樓便不在了。想來想去,韓月娘便隻想到了一個辦法,讓他們學戲。
昆曲在京城倒是十分吃香,不少達官貴人為了聽一出名角的戲,不惜花重金。韓月娘雖算不上享譽四海旦角,但她唱的昆曲在京城,在勾欄胡同也算是一絕。否則也不會每個月隻開零星的幾場,便足以養活這明月樓的一大家子人。
若是她收留的這些人能學會昆曲,再成個戲曲班子什麽的。那今後即便沒有了自己,他們也不用愁吃穿了,也不用再跟人幹這些粗活。
韓月娘想到這裏,也沒心思再吃東西了,忙召集齊明月樓中的人,先詢問他們想學什麽。她想過,明月樓中本還有樂班。學昆曲除了一定的天賦也和年齡有關,而這些人大多已年近而立了,除了幾個丫頭年紀尚小還可,其他人能否學得會就不一定了。而樂班的功夫相對容易許多,也沒有太多的年齡限製,因此韓月娘便給了他們兩個選擇。
大多數人都是願意學昆曲的,隻有少數幾個,年齡已過了而立或身體不好的,便隻跟著樂班的師傅了。
韓月娘倒教得用心,昆曲中有生、旦、淨、末、醜、外、貼七行基本角色,她常飾旦角,其他角色明月樓中有人飾演,便讓飾演過的也一同出來教習。
就這樣忙碌了一上午,等到午時,韓月娘已覺得疲累得不行了。昨晚一夜沒睡,還不等用過午膳,回到房中倒頭便要睡下。
她也不知睡了多久,迷糊中聽到有人叫自己:“姑娘、姑娘......”
她迷迷糊糊的抬了抬眼,卻覺眼皮沉重,很快又垂了下去,隻是模模糊糊的說了聲:“什麽事?”
她又隱約聽見回答,是自己熟悉的丫鬟的聲音:“姑娘,外麵來人了。”
她本想問“什麽人”,卻困得不行,還沒等說出去,便又睡了過去。
“姑娘,姑娘。”那丫鬟又叫了兩聲,輕推了推她,卻見她已然沉睡。隻能無奈的起身出去,回了外麵的來人。
韓月娘再醒來又過了好幾個時辰,天都要黑了。
她醒來後似乎記得有這麽件事兒,但卻又感覺像夢一般,記得不真切。
想來問丫鬟:“剛才可有人來過?”
那丫鬟見她問起,忙回答:“是,隻是姑娘睡著,我便幫姑娘回了,現下人早走了。”
“是誰?”韓月娘這個問題一出口,那丫鬟卻不說話了,片刻反問了一句,“姑娘當真要知道嗎?”
韓月娘一愣,隱約意識到什麽,卻也果斷點頭:“當然,我既問了,自然是要知道的。”
那丫鬟又沉默了一下,內心在掙紮著什麽,終於開口回答:“是郭大人。”她還以為昨日迎娶姑娘的是郭大人,她雖還是不知姑娘為何回來,但想定是與郭大人之間有什麽,不然也不至如此。所以剛才說話時才吞吞吐吐,想著會不會自己說了又剛好惹姑娘難過。
韓月娘聽了也是心中一驚,想他來做什麽?難不成是來看自己的笑話嗎?但很快又不禁自責,自己是怎麽了?怎麽會這麽想?她知自己心裏有怨,想來沒見著也好,不禁問:“你是如何回的?“
“我說姑娘在歇著,不便見人。郭大人便讓不要打擾姑娘,於是就先回去了。“
<a href="http:///"></a>
“哦。“韓月娘點頭,卻很快又問,“除此之外郭大人還說了什麽?“
“郭大人說讓我轉告姑娘一聲他來過,還有玉佩的事,多謝姑娘了。“
“玉佩的事?“韓月娘不免詫異,難不成郭大人知道了?隻是他又是如何得知?想來想去也隻可能是湯先生了。湯先生說這玉佩也已物歸原主,想來也是把玉佩的事一並告訴了主人。否則郭大人如何會來?又如何會留下話來謝自己?
但既已決意情斷,玉佩的事她也不願再多想。想著明日要教的昆曲,就不禁想到了湯先生的那首曲詞。想到那未完的故事,不禁惋惜,想來湯先生一走,這個故事便再難有結尾了。
她歎了口氣,又不禁翻出自己小心收藏的詞稿,獨自在房中唱了幾遍,直到天色已經很晚了,這才停了下來。又將那詞稿小心收好,卻心想等過幾日就來排著段詞。即便隻有這麽一段,也可以說得上是千古佳作了,隻是可惜......她想到這裏又不禁一歎。見時辰不早,便隻能先睡下。
第二日她起身,還是如常洗漱、穿戴挽髻。已不再因前日的事而麵露哀容,麵上已然如常。
她照昨日一樣教習著昆曲,用湯先生的詞來做著示範,自己也順帶著練習。這一段詞她早已爛熟於胸,即便不看詞本,也能倒背如流。隻是等她唱完,其他人不免問接下來如何。韓月娘也隻是搖頭,卻不回答。問者無不惋惜,都道這絕好的詞竟也斷在這裏了。
韓月娘歎惋之餘,想得更多的是湯先生是否已經走了。按理說他昨日便要走的,今日想來已經遠離了吧。可惜相交一場,竟無緣相送,也不知道日後是否還有機會再見。想到這裏她不禁歎了口氣。
而這時,忽然有下人拿著封厚厚的信進來,說是給姑娘的。
韓月娘並不急著拆開,而是先問:“是什麽人送來的?”(未完待續)
她一夜沒睡,原本有困意襲來,閉上眼睛,腦海中想的滿是今日的情景。有感動,有心痛,也有絕望,一日之內,她經曆的仿佛比一生還多一樣。
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亮,她才從床上起來,倒覺得困意襲來,卻不想再繼續躺著。覺得有些餓了,便先叫人端水來洗漱,接著又讓人準備早膳。
她一邊吃著一邊想,自己究竟何去何從。湯先生要回家鄉,那麽自己呢?原本來京也是為了郭大人,現在想來又有何臉麵再留?
隻是她不能就這麽走了,明月樓還有這麽多人,她若就這麽走了,這明月樓便不在了。想來想去,韓月娘便隻想到了一個辦法,讓他們學戲。
昆曲在京城倒是十分吃香,不少達官貴人為了聽一出名角的戲,不惜花重金。韓月娘雖算不上享譽四海旦角,但她唱的昆曲在京城,在勾欄胡同也算是一絕。否則也不會每個月隻開零星的幾場,便足以養活這明月樓的一大家子人。
若是她收留的這些人能學會昆曲,再成個戲曲班子什麽的。那今後即便沒有了自己,他們也不用愁吃穿了,也不用再跟人幹這些粗活。
韓月娘想到這裏,也沒心思再吃東西了,忙召集齊明月樓中的人,先詢問他們想學什麽。她想過,明月樓中本還有樂班。學昆曲除了一定的天賦也和年齡有關,而這些人大多已年近而立了,除了幾個丫頭年紀尚小還可,其他人能否學得會就不一定了。而樂班的功夫相對容易許多,也沒有太多的年齡限製,因此韓月娘便給了他們兩個選擇。
大多數人都是願意學昆曲的,隻有少數幾個,年齡已過了而立或身體不好的,便隻跟著樂班的師傅了。
韓月娘倒教得用心,昆曲中有生、旦、淨、末、醜、外、貼七行基本角色,她常飾旦角,其他角色明月樓中有人飾演,便讓飾演過的也一同出來教習。
就這樣忙碌了一上午,等到午時,韓月娘已覺得疲累得不行了。昨晚一夜沒睡,還不等用過午膳,回到房中倒頭便要睡下。
她也不知睡了多久,迷糊中聽到有人叫自己:“姑娘、姑娘......”
她迷迷糊糊的抬了抬眼,卻覺眼皮沉重,很快又垂了下去,隻是模模糊糊的說了聲:“什麽事?”
她又隱約聽見回答,是自己熟悉的丫鬟的聲音:“姑娘,外麵來人了。”
她本想問“什麽人”,卻困得不行,還沒等說出去,便又睡了過去。
“姑娘,姑娘。”那丫鬟又叫了兩聲,輕推了推她,卻見她已然沉睡。隻能無奈的起身出去,回了外麵的來人。
韓月娘再醒來又過了好幾個時辰,天都要黑了。
她醒來後似乎記得有這麽件事兒,但卻又感覺像夢一般,記得不真切。
想來問丫鬟:“剛才可有人來過?”
那丫鬟見她問起,忙回答:“是,隻是姑娘睡著,我便幫姑娘回了,現下人早走了。”
“是誰?”韓月娘這個問題一出口,那丫鬟卻不說話了,片刻反問了一句,“姑娘當真要知道嗎?”
韓月娘一愣,隱約意識到什麽,卻也果斷點頭:“當然,我既問了,自然是要知道的。”
那丫鬟又沉默了一下,內心在掙紮著什麽,終於開口回答:“是郭大人。”她還以為昨日迎娶姑娘的是郭大人,她雖還是不知姑娘為何回來,但想定是與郭大人之間有什麽,不然也不至如此。所以剛才說話時才吞吞吐吐,想著會不會自己說了又剛好惹姑娘難過。
韓月娘聽了也是心中一驚,想他來做什麽?難不成是來看自己的笑話嗎?但很快又不禁自責,自己是怎麽了?怎麽會這麽想?她知自己心裏有怨,想來沒見著也好,不禁問:“你是如何回的?“
“我說姑娘在歇著,不便見人。郭大人便讓不要打擾姑娘,於是就先回去了。“
<a href="http:///"></a>
“哦。“韓月娘點頭,卻很快又問,“除此之外郭大人還說了什麽?“
“郭大人說讓我轉告姑娘一聲他來過,還有玉佩的事,多謝姑娘了。“
“玉佩的事?“韓月娘不免詫異,難不成郭大人知道了?隻是他又是如何得知?想來想去也隻可能是湯先生了。湯先生說這玉佩也已物歸原主,想來也是把玉佩的事一並告訴了主人。否則郭大人如何會來?又如何會留下話來謝自己?
但既已決意情斷,玉佩的事她也不願再多想。想著明日要教的昆曲,就不禁想到了湯先生的那首曲詞。想到那未完的故事,不禁惋惜,想來湯先生一走,這個故事便再難有結尾了。
她歎了口氣,又不禁翻出自己小心收藏的詞稿,獨自在房中唱了幾遍,直到天色已經很晚了,這才停了下來。又將那詞稿小心收好,卻心想等過幾日就來排著段詞。即便隻有這麽一段,也可以說得上是千古佳作了,隻是可惜......她想到這裏又不禁一歎。見時辰不早,便隻能先睡下。
第二日她起身,還是如常洗漱、穿戴挽髻。已不再因前日的事而麵露哀容,麵上已然如常。
她照昨日一樣教習著昆曲,用湯先生的詞來做著示範,自己也順帶著練習。這一段詞她早已爛熟於胸,即便不看詞本,也能倒背如流。隻是等她唱完,其他人不免問接下來如何。韓月娘也隻是搖頭,卻不回答。問者無不惋惜,都道這絕好的詞竟也斷在這裏了。
韓月娘歎惋之餘,想得更多的是湯先生是否已經走了。按理說他昨日便要走的,今日想來已經遠離了吧。可惜相交一場,竟無緣相送,也不知道日後是否還有機會再見。想到這裏她不禁歎了口氣。
而這時,忽然有下人拿著封厚厚的信進來,說是給姑娘的。
韓月娘並不急著拆開,而是先問:“是什麽人送來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