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門是宮城的大門,名字取義於天子受命於天的意思。承天門和皇城門大明門之間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那便是長安街了。陳洪悄悄從承天門出來,雖然沒有皇上的命令,參加朝會的人是不能隨意離開的,不過他職位低微,也不是什麽要緊的人物,因此也不會有人在意,這也是高拱選中他的原因之一。
長安街前有左右長廊廡殿,也叫千步廊,廊正中央的石板路是禦道。陳洪雖趕時間,但走過這裏時也繞得遠遠的,除了皇上皇後外沒人能過這禦道,就連靴子沾一下那也是大不敬的死罪。
皇城中不能策馬,陳洪隻能沿著長安街向東小跑前行,直到看到道路西側有一口用石頭圍著的井,這才停下來喘氣,順便打了口水喝。京城中的井水大多泛著苦味,隻有這一口井的水是甘甜的。
這裏便是王府街了,京中人也稱十王府。按規矩,皇子一旦被冊立為藩王,雖不用立刻急著去就藩,但也不能再住在宮裏,因此也就搬到了這裏。自開國以來,這裏的王府不下十座,隻是如今大多都空著的。本朝隻封了裕王和景王,景王又在嘉靖四十年去了德安就藩,所以如今住在這裏的便隻有裕王。
裕王府在王府街東北角,陳洪隻聽人說起,但還是很快找到了位置。
讓陳洪沒有想到的是,裕王雖是儲君,但王府卻一點也沒有越製。親王府和皇城的分布大體相同,唯一差別在殿宇名稱和大小上。和皇城一樣,親王府也有四個城門,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布,分別叫體仁、端禮、遵義、廣智,四門連接的城樓高二尺九。端禮門是正門,門前還有一個前門,門後依次是承運門、承運殿、圜殿、存心殿,接著是宮門、前寢、後寢,接著才是後門廣智門。但凡有名字的門樓宮殿都是太祖取的,目的是要親王們睹名思意,緊守本分,好好輔助好皇上。
陳洪進王府光通傳就費了番周折,好在府裏家丁看他是宮裏來的,以為是替皇上傳旨,因此一刻也不敢怠慢。好不容易見到裕王是在前殿,陳洪雖急也不能壞了規矩,還是照例先行了跪拜禮。
裕王朱載垕說了句“起來吧”,陳洪這才開口:“請王爺屏退左右。”
朱載垕以為是父皇有密旨,便依言讓一幹人等都退了出去。
陳洪這才開口,先將今日早朝的事大致說了一遍,接著才說:“奴婢是受高拱高大人的囑托,特地來給王爺帶話的。”
朱載垕一聽是高拱,先前的緊張頓時消去了許多。原以為陳洪說這麽多今日早朝的事,是為了引出宮中發生的事,自己已經很多年不曾見過父皇,早已不熟悉他的脾氣,因此隻要聽到一點和宮中有關的事,就會有些戰戰兢兢。高拱就不同,王府的講官雖多,但自己真正能相信的卻沒幾個,其中以高拱最甚。
朱載垕並不急追問,抿了口茶正了正神,這才淡淡開口:“什麽話。”
陳洪等裕王開口久了,一聽他發話便立刻道:“高大人說王爺是儲君,皇上不在,自然應有王爺來做主。隻是為防皇上怪罪,還要堵住朝中的悠悠眾口,還請王爺以掛念皇上身體安慰為由,立刻親自到皇極門前請見。到時高大人會請王爺主持大局,王爺因不忍群臣受凍,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答應,到時不光順理成章,大臣們也會對王爺感恩戴德。”
朱載垕端著茶盞出神,腦海裏滿是陳洪剛才的話。高拱的計劃的確周密,隻是徐階他們未必肯就範,若到時隻有高拱一人來請,那怕是難成了。而且皇極門已屬於宮城,若用高拱的理由那些守衛自然不敢阻攔,隻是恐怕父皇知道後會不高興。他想了想,又問:“還有嗎?”
“高大人隻交代了這些。”陳洪剛一說完,但見裕王神色,頓時靈機一動,道,“不過奴婢以為高大人還有話要說。”這次他隻停頓了一下,不等裕王問又開口,“宮中情況不明,奴婢來時大臣們已在雪地裏站了一個多時辰。高大人定希望王爺即刻就去,斷不能錯過這個好機會。”
聽了這話朱載垕倒有些詫異,想不到這內侍竟頗有見解,不禁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陳洪心下一喜,立刻道:“奴婢司禮監隨堂陳洪。”
朱載垕聽後隻點了點頭,並未多說什麽:“你先回去,告訴高先生我即刻就到。”
陳洪聞言,立刻告退。
朱載垕也不耽擱,即刻吩咐自己的近侍李芳準備入宮的行頭。李芳將儀仗輦驕的事交給別人,自己則伺候裕王更衣。李芳是自幼服侍裕王的,裕王受封離宮,他也就一起跟了出來,如今這裕王府中已然是他在管事。年底事忙,上個月又發了王府全年的祿米,雖加派了好幾批人手,但光點算入倉的功夫到現在都還沒有做完。王府上下的奉祿都要從這一萬旦祿米中出,李芳深知責任不敢懈怠,最近也連著熬了好幾個晚上,眼睛都有些發紅,看東西也不如平日裏清晰。剛才幫裕王係玉帶的時候,連續係了兩次才終於係上。
朱載垕知他辛苦也不忍苛責,隻是道:“你也累了幾天了,今日在府裏休息吧,讓別人陪我去。”
李芳也不反駁,隻道了句:“多謝王爺體恤。”他倒不是真想留下來休息,何況幾遍留下也休息不得。隻是自己今日做事不利索,跟著去說不定會誤了王爺的事。
朱載垕剛穿戴整齊,正要出門,門外忽然竄出一個半人高的小童來,一把抱住他的腿,用稚嫩的聲音歡快的喚了聲“爹爹”。仰著頭,半張小臉埋在朱載垕赤色的衣袍中,隻露出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陪我玩。”
這個小童是朱載垕的第三個兒子,朱翊鈞。嘉靖四十二年出生,如今已有了兩歲。因為前兩個兒子的早殤,朱載垕對這個兒子是格外疼愛,因此即便再急也停了下來,微笑著摸著他的頭說:“鈞兒乖,爹爹有事要出去,回來再陪你。”
李芳見狀立刻上前,連哄帶拉的將朱翊鈞帶開,即便如此卻不敢用力。朱翊鈞不理他,反倒對朱載垕說:“爹爹是不是要到宮裏去?是不是要去見爺爺?”
<a href="http:///"></a>
朱載垕聞言詫異,暗想自己可沒在兒子麵前提一個字啊,不禁問道:“你怎麽知道?”(未完待續)
長安街前有左右長廊廡殿,也叫千步廊,廊正中央的石板路是禦道。陳洪雖趕時間,但走過這裏時也繞得遠遠的,除了皇上皇後外沒人能過這禦道,就連靴子沾一下那也是大不敬的死罪。
皇城中不能策馬,陳洪隻能沿著長安街向東小跑前行,直到看到道路西側有一口用石頭圍著的井,這才停下來喘氣,順便打了口水喝。京城中的井水大多泛著苦味,隻有這一口井的水是甘甜的。
這裏便是王府街了,京中人也稱十王府。按規矩,皇子一旦被冊立為藩王,雖不用立刻急著去就藩,但也不能再住在宮裏,因此也就搬到了這裏。自開國以來,這裏的王府不下十座,隻是如今大多都空著的。本朝隻封了裕王和景王,景王又在嘉靖四十年去了德安就藩,所以如今住在這裏的便隻有裕王。
裕王府在王府街東北角,陳洪隻聽人說起,但還是很快找到了位置。
讓陳洪沒有想到的是,裕王雖是儲君,但王府卻一點也沒有越製。親王府和皇城的分布大體相同,唯一差別在殿宇名稱和大小上。和皇城一樣,親王府也有四個城門,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布,分別叫體仁、端禮、遵義、廣智,四門連接的城樓高二尺九。端禮門是正門,門前還有一個前門,門後依次是承運門、承運殿、圜殿、存心殿,接著是宮門、前寢、後寢,接著才是後門廣智門。但凡有名字的門樓宮殿都是太祖取的,目的是要親王們睹名思意,緊守本分,好好輔助好皇上。
陳洪進王府光通傳就費了番周折,好在府裏家丁看他是宮裏來的,以為是替皇上傳旨,因此一刻也不敢怠慢。好不容易見到裕王是在前殿,陳洪雖急也不能壞了規矩,還是照例先行了跪拜禮。
裕王朱載垕說了句“起來吧”,陳洪這才開口:“請王爺屏退左右。”
朱載垕以為是父皇有密旨,便依言讓一幹人等都退了出去。
陳洪這才開口,先將今日早朝的事大致說了一遍,接著才說:“奴婢是受高拱高大人的囑托,特地來給王爺帶話的。”
朱載垕一聽是高拱,先前的緊張頓時消去了許多。原以為陳洪說這麽多今日早朝的事,是為了引出宮中發生的事,自己已經很多年不曾見過父皇,早已不熟悉他的脾氣,因此隻要聽到一點和宮中有關的事,就會有些戰戰兢兢。高拱就不同,王府的講官雖多,但自己真正能相信的卻沒幾個,其中以高拱最甚。
朱載垕並不急追問,抿了口茶正了正神,這才淡淡開口:“什麽話。”
陳洪等裕王開口久了,一聽他發話便立刻道:“高大人說王爺是儲君,皇上不在,自然應有王爺來做主。隻是為防皇上怪罪,還要堵住朝中的悠悠眾口,還請王爺以掛念皇上身體安慰為由,立刻親自到皇極門前請見。到時高大人會請王爺主持大局,王爺因不忍群臣受凍,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答應,到時不光順理成章,大臣們也會對王爺感恩戴德。”
朱載垕端著茶盞出神,腦海裏滿是陳洪剛才的話。高拱的計劃的確周密,隻是徐階他們未必肯就範,若到時隻有高拱一人來請,那怕是難成了。而且皇極門已屬於宮城,若用高拱的理由那些守衛自然不敢阻攔,隻是恐怕父皇知道後會不高興。他想了想,又問:“還有嗎?”
“高大人隻交代了這些。”陳洪剛一說完,但見裕王神色,頓時靈機一動,道,“不過奴婢以為高大人還有話要說。”這次他隻停頓了一下,不等裕王問又開口,“宮中情況不明,奴婢來時大臣們已在雪地裏站了一個多時辰。高大人定希望王爺即刻就去,斷不能錯過這個好機會。”
聽了這話朱載垕倒有些詫異,想不到這內侍竟頗有見解,不禁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陳洪心下一喜,立刻道:“奴婢司禮監隨堂陳洪。”
朱載垕聽後隻點了點頭,並未多說什麽:“你先回去,告訴高先生我即刻就到。”
陳洪聞言,立刻告退。
朱載垕也不耽擱,即刻吩咐自己的近侍李芳準備入宮的行頭。李芳將儀仗輦驕的事交給別人,自己則伺候裕王更衣。李芳是自幼服侍裕王的,裕王受封離宮,他也就一起跟了出來,如今這裕王府中已然是他在管事。年底事忙,上個月又發了王府全年的祿米,雖加派了好幾批人手,但光點算入倉的功夫到現在都還沒有做完。王府上下的奉祿都要從這一萬旦祿米中出,李芳深知責任不敢懈怠,最近也連著熬了好幾個晚上,眼睛都有些發紅,看東西也不如平日裏清晰。剛才幫裕王係玉帶的時候,連續係了兩次才終於係上。
朱載垕知他辛苦也不忍苛責,隻是道:“你也累了幾天了,今日在府裏休息吧,讓別人陪我去。”
李芳也不反駁,隻道了句:“多謝王爺體恤。”他倒不是真想留下來休息,何況幾遍留下也休息不得。隻是自己今日做事不利索,跟著去說不定會誤了王爺的事。
朱載垕剛穿戴整齊,正要出門,門外忽然竄出一個半人高的小童來,一把抱住他的腿,用稚嫩的聲音歡快的喚了聲“爹爹”。仰著頭,半張小臉埋在朱載垕赤色的衣袍中,隻露出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陪我玩。”
這個小童是朱載垕的第三個兒子,朱翊鈞。嘉靖四十二年出生,如今已有了兩歲。因為前兩個兒子的早殤,朱載垕對這個兒子是格外疼愛,因此即便再急也停了下來,微笑著摸著他的頭說:“鈞兒乖,爹爹有事要出去,回來再陪你。”
李芳見狀立刻上前,連哄帶拉的將朱翊鈞帶開,即便如此卻不敢用力。朱翊鈞不理他,反倒對朱載垕說:“爹爹是不是要到宮裏去?是不是要去見爺爺?”
<a href="http:///"></a>
朱載垕聞言詫異,暗想自己可沒在兒子麵前提一個字啊,不禁問道:“你怎麽知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