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地的海軍方麵,已經都有不錯的基礎,驅逐艦和神盾艦也基本可以滿足海軍的需要,擁有兩艘航母的索馬利亞海軍也基本夠用,剩下的單位中,海蠍的數量已經有快三十艘的規模,這個數字也足夠滿足現在的局勢。巨型烏賊和海豚也沒有必要再建造太多。
所以,接下來的重心,李嵐會把資金放在其他單位上,這一次海軍未來發展框架,他是根據戰爭的演變和結果來製定。這場海戰中,盡管索馬利亞方麵並未落入下風,但是在作戰單位的數量上,有些力量很不協調。
雙航母戰鬥群的實力毋庸置疑,戰鬥力也有了實戰的檢驗,對比美軍來說,無論是在戰術還是在經驗,紅警兵團也不弱。可是在水下戰場,紅警海軍的表現,就不是很令人滿意。
並不是說否定潛艇部隊的戰績和功勞,而是由於受到潛艇數量的限製,沒有對聯軍形成太大的威脅。這點是李嵐在此前考慮不足的原因,並不怪海軍人員本身。
因為建造工作和資金的驟至,李嵐當時考慮到潛艇要配合航母出海作戰,全部都生產了攻擊型核潛艇,水下排水量上萬噸,的確具備很強的戰鬥力,而是從頭到尾也隻有四艘,麵對一個戰區達到數萬平方公裏的海域,四艘潛艇的存在太少了。發揮的作用也是極其有限。
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的造價是六千萬基地資金(前麵兩千萬的造價明顯就是錯了,設定是六千萬。),建造時間是六個月,這個價格和時間所形成的代價比起潛艇上萬噸帶來的戰鬥力,根本不算什麽。當時主要還是因為造船廠的不足和資金限製,加上考慮不足,這才一年多的時間,隻有四艘潛艇完成了下水。
現在,他已經有了更加明確的建造方案了,此前因為考慮到潛艇配合航母作戰的因素,一直都被他忽略的颱風常規動力潛艇,今天也被李嵐提上的建造計劃。
颱風常規動力潛艇:
海軍主力作戰單位,建造價格——2700萬基地資金,建造到服役時間——三個月。(每天消耗300000)
說明:一款以燃料電池作為動力的常規潛艇,柴電推進+閉循環推進係統(aip)。這是一款準核動力常規潛艇,能夠持續在水下潛行超過二十天的時間。既能夠遠離近海巡邏警戒,也能夠封鎖海域。
簡單數據:水上排水量4200噸,水下排水量5100噸,水下正常速度22節,水麵低速巡航距離5000海裏,水下潛行距離600海裏。六管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人員編製78人。
配備:主、被動聲納係統,高頻主動避雷聲納,搜索、攻擊潛望鏡係統,雷達截收係統,戰鬥係統,作戰數據鏈,電子戰係統。
特別說明:能夠潛射反艦飛彈以及防空飛彈,加魚雷總共備彈二十四枚。
建議:便宜實用,真正的大洋黑洞。好馬配好鞍,請別吝嗇為它配備高性能的魚雷。
根據世界潛艇的規模和今後發展的方向,結合基地兵種的徵召效率,李嵐的想法也十分的簡單,每年完成四艘常規動力潛艇、兩艘攻擊型核動力潛艇的建造工作。一年六艘潛艇的規模,這種速度和效率,在和平時期完全可以稱之為世界第一。
在對稱戰爭領域,潛艇的作用就是為了將對稱變換成非對稱,所以各國才會爭相發展航母。特別是日本和美國,一個是每年下水一艘然後封存一艘,美則是更加幹脆,全部都是核動力潛艇,沒有一艘常規動力的。
任何一個大國,或者一個小國,在考慮發展海軍方麵,最優先的考慮,還是潛艇,因為潛艇是一種較為低價值,卻能夠創造高價值的武器。也是最令敵人捉摸不透的水下利器。
選擇常規動力潛艇,這也是李嵐考慮良久的問題。他的情況和美國完全不同,美國海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隻全球控製型海軍,正常情況下配備有11個航母編隊,強調全球控製馬六甲等所有重要具有戰略意義的海上咽喉要道,立足於決戰大洋。
為了威懾和作戰,進行上萬海裏的長途奔襲和調動如同家常便飯,因此航母群的整體巡航速度在20到30節之間,所有艦隻必須要能跟上艦隊的速度,所以高速度、大續航力的核潛艇就成為唯一選擇,常規潛艇根本就不能適應航母艦隊作戰要求。
在核潛艇出現前,常規潛艇為了適應艦隊的遠航,專門發展出艦隊型潛艇,強調水麵航速,水下航行性能和作戰能力並不強,核潛艇出現後很快就消聲匿跡了。另外,二戰後美國海軍一舉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沒有任何對手可以對美國近海構成實質性威脅,美國海軍的職責就是進攻、再進攻,保衛領海的壓力極小,再說常規潛艇也不具有對抗蘇聯潛艇的能力,所以1958年以後,美國就再也沒有造過一艘常規潛艇。
因為蘇聯的消失,現在美國海軍已經沒有了對等的海上對手,作戰重心逐漸轉向瀕海支援作戰,但是隨著aip等技術的出現,現代的常規潛艇的性能有了飛越,在近海具備了和核潛艇一決高下的資格,而核潛艇因為龐大的尺寸,在淺海的隱蔽性和適航行性處於不力地位,所以美國美國海軍一直在進行一項內部辯論,關於常規潛艇在戰時究竟有多大的作戰效能,以及美軍是否應該為自己採購一部分常規潛艇。
這種激進的建議是基於以下兩個緊迫的原因:首先,未來美國海軍可能無法得到足夠的撥款維持一隻四五十艘規模的攻擊核潛艇部隊。第二,現代柴電潛艇的靜音性能使核潛艇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尤其是在近海。
所以,接下來的重心,李嵐會把資金放在其他單位上,這一次海軍未來發展框架,他是根據戰爭的演變和結果來製定。這場海戰中,盡管索馬利亞方麵並未落入下風,但是在作戰單位的數量上,有些力量很不協調。
雙航母戰鬥群的實力毋庸置疑,戰鬥力也有了實戰的檢驗,對比美軍來說,無論是在戰術還是在經驗,紅警兵團也不弱。可是在水下戰場,紅警海軍的表現,就不是很令人滿意。
並不是說否定潛艇部隊的戰績和功勞,而是由於受到潛艇數量的限製,沒有對聯軍形成太大的威脅。這點是李嵐在此前考慮不足的原因,並不怪海軍人員本身。
因為建造工作和資金的驟至,李嵐當時考慮到潛艇要配合航母出海作戰,全部都生產了攻擊型核潛艇,水下排水量上萬噸,的確具備很強的戰鬥力,而是從頭到尾也隻有四艘,麵對一個戰區達到數萬平方公裏的海域,四艘潛艇的存在太少了。發揮的作用也是極其有限。
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的造價是六千萬基地資金(前麵兩千萬的造價明顯就是錯了,設定是六千萬。),建造時間是六個月,這個價格和時間所形成的代價比起潛艇上萬噸帶來的戰鬥力,根本不算什麽。當時主要還是因為造船廠的不足和資金限製,加上考慮不足,這才一年多的時間,隻有四艘潛艇完成了下水。
現在,他已經有了更加明確的建造方案了,此前因為考慮到潛艇配合航母作戰的因素,一直都被他忽略的颱風常規動力潛艇,今天也被李嵐提上的建造計劃。
颱風常規動力潛艇:
海軍主力作戰單位,建造價格——2700萬基地資金,建造到服役時間——三個月。(每天消耗300000)
說明:一款以燃料電池作為動力的常規潛艇,柴電推進+閉循環推進係統(aip)。這是一款準核動力常規潛艇,能夠持續在水下潛行超過二十天的時間。既能夠遠離近海巡邏警戒,也能夠封鎖海域。
簡單數據:水上排水量4200噸,水下排水量5100噸,水下正常速度22節,水麵低速巡航距離5000海裏,水下潛行距離600海裏。六管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人員編製78人。
配備:主、被動聲納係統,高頻主動避雷聲納,搜索、攻擊潛望鏡係統,雷達截收係統,戰鬥係統,作戰數據鏈,電子戰係統。
特別說明:能夠潛射反艦飛彈以及防空飛彈,加魚雷總共備彈二十四枚。
建議:便宜實用,真正的大洋黑洞。好馬配好鞍,請別吝嗇為它配備高性能的魚雷。
根據世界潛艇的規模和今後發展的方向,結合基地兵種的徵召效率,李嵐的想法也十分的簡單,每年完成四艘常規動力潛艇、兩艘攻擊型核動力潛艇的建造工作。一年六艘潛艇的規模,這種速度和效率,在和平時期完全可以稱之為世界第一。
在對稱戰爭領域,潛艇的作用就是為了將對稱變換成非對稱,所以各國才會爭相發展航母。特別是日本和美國,一個是每年下水一艘然後封存一艘,美則是更加幹脆,全部都是核動力潛艇,沒有一艘常規動力的。
任何一個大國,或者一個小國,在考慮發展海軍方麵,最優先的考慮,還是潛艇,因為潛艇是一種較為低價值,卻能夠創造高價值的武器。也是最令敵人捉摸不透的水下利器。
選擇常規動力潛艇,這也是李嵐考慮良久的問題。他的情況和美國完全不同,美國海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隻全球控製型海軍,正常情況下配備有11個航母編隊,強調全球控製馬六甲等所有重要具有戰略意義的海上咽喉要道,立足於決戰大洋。
為了威懾和作戰,進行上萬海裏的長途奔襲和調動如同家常便飯,因此航母群的整體巡航速度在20到30節之間,所有艦隻必須要能跟上艦隊的速度,所以高速度、大續航力的核潛艇就成為唯一選擇,常規潛艇根本就不能適應航母艦隊作戰要求。
在核潛艇出現前,常規潛艇為了適應艦隊的遠航,專門發展出艦隊型潛艇,強調水麵航速,水下航行性能和作戰能力並不強,核潛艇出現後很快就消聲匿跡了。另外,二戰後美國海軍一舉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沒有任何對手可以對美國近海構成實質性威脅,美國海軍的職責就是進攻、再進攻,保衛領海的壓力極小,再說常規潛艇也不具有對抗蘇聯潛艇的能力,所以1958年以後,美國就再也沒有造過一艘常規潛艇。
因為蘇聯的消失,現在美國海軍已經沒有了對等的海上對手,作戰重心逐漸轉向瀕海支援作戰,但是隨著aip等技術的出現,現代的常規潛艇的性能有了飛越,在近海具備了和核潛艇一決高下的資格,而核潛艇因為龐大的尺寸,在淺海的隱蔽性和適航行性處於不力地位,所以美國美國海軍一直在進行一項內部辯論,關於常規潛艇在戰時究竟有多大的作戰效能,以及美軍是否應該為自己採購一部分常規潛艇。
這種激進的建議是基於以下兩個緊迫的原因:首先,未來美國海軍可能無法得到足夠的撥款維持一隻四五十艘規模的攻擊核潛艇部隊。第二,現代柴電潛艇的靜音性能使核潛艇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尤其是在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