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樣的場景在其他西方國家的政治集會上是難以想像的,可在美國,這幾乎算不上新聞。這就是我們在這部書中描述的右派國家,而且如今它依然充滿活力。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保守主義者,這些人主宰著這個世界最強國家的兩大政黨之一。前文所提的眾多諂媚者中還很可能會出現一個美國總統。保守美國十分重要,不僅對美國如此,對世界亦然。
《右派國家》的核心是人類學研究,它研究的是一個部落,或至少是一係列相互關聯的部落。本書嚐試站在盡可能客觀的立場上描述何處是保守美國的起源,什麽是保守美國的信仰,保守美國又在乎些什麽。許多記者都不曾探究“右派國家”那一幅由槍枝俱樂部、福音派教會、家庭教育者、反墮胎人士和自由派小團體組成的肖像畫。而值得注意的是,這方麵的人類學幾乎沒有改變。
但早在2004年,我們也曾有過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共和黨是美國政府中的天然一黨,美國政治的風向正在向右轉;第二種觀點認為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右派國家,美國國內的保守主義勢力強於其他任何西方國家。在十年後的今天看來,後者的說服力似乎比前者要強得多。
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上雖然發生過種種誇張的舉動,但我們無法就此斷言保守主義運動像過去那樣影響了政治氣候。在2004年這本書寫作的過程中,喬治·w.布希正謀求連任,右派也占據著優勢地位。但自此以後,美國政治的風向基本向左轉。歐巴馬連續兩次當選總統,2008年領先六個百分點,2012年領先三個百分點。共和黨則飽嚐自己種下的苦果,2008年的約翰·麥凱恩(john ain)和2012年的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在總統競選中都表現不佳。但即使考慮糟糕的選戰策略,美國政壇也確實已經開始左轉:歐巴馬減少了在海外的擴張,開始專注於擴大國內的補貼範圍。現在,一個“社區組織者”起家的人領導著美國。
如今回想,我們低估了民主黨在人口和組織這兩方麵的能力。民主黨擁有一支可以依靠的強大選民軍團,尤其是其中的少數族裔(他們在人口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單親媽媽(她們認為墮胎問題絕無談判的餘地)和公共部門員工(國家擴張的既得利益者)。而之所以民主黨總是比共和黨更加了解數字世界,也仰仗於第四大選民群體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共和黨則成了一個反對同性戀的老牌白人黨。
公平地說,“右派國家”有一條“退出”條款。我們曾警告,如果共和黨人將他們最差勁的本能發揮出來,與南部各州走得太近,過於盎格魯化,或是表現太過極端,那麽我們所預測的保守主義占主導地位的未來圖景就不會出現。共和黨人沉溺於此難以自拔,大有趕超20世紀60年代走過同樣道路的美國左派之勢。
小布希擔任總統使共和黨付出了巨大代價。伊拉克戰爭至少在一定時間內摧毀了共和黨最可靠的力量。通常,希望美國在亂世之中保障自身安全的人會把票投給共和黨(如我們解釋的那樣,這是支持防務的“爹地黨”,與支持教育和醫療的“媽咪黨”相對)。“9·11”事件成為了一個極有利的條件。共和黨在2004年用“反恐戰爭”把民主黨打得一敗塗地。但伊拉克戰爭帶來的一堆醜聞(“使命完成”)和失敗行動則葬送了這個極有利的條件。2006年,民意調查顯示僅有25%的民眾支持小布希對伊拉克局勢的處理;有54%的民眾認為政府蓄意誤導他們對薩達姆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看法;有63%的受訪者不信任小布希政府報告的有關其他國家的可能威脅。
同時,小布希還使民眾不再相信共和黨支持小政府的理念。他推出了自他的德克薩斯同鄉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卸任之後規模最大的政府支出擴張計劃,引起右派人士的強烈反對。他的處方帶來的效果是美國政府補貼四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項擴張。他大約增加了60%的聯邦教育經費,還添了大約七千頁聯邦法規。“增長俱樂部”領袖派特·圖米說得沒錯,保守主義勢力的基本力量對“厭惡完全拋棄了有限政府理念的小布希政府”。
然而,也不能因為一件事就完全否定小布希。美國國內力量增長最快的是拉丁裔選區,它們在共和黨主導的陽光地帶中也至關重要,小布希始終認為,如果共和黨想執政,就不能忽視這些人。小布希在當選得州州長時贏得了大部分拉丁裔選民的選票。但是,最近共和黨在移民政策改革上用冒失的敵視舉動和排外的言辭排擠拉丁裔選民。這不僅減少了共和黨重奪總統寶座的機會,在拉丁裔選民眾多的科羅拉多、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甚至是德克薩斯等州,共和黨在未來的長期影響力也被削弱。林登·詹森曾說,民主黨對民權運動的支持使他們失去了南方的一整代人;現在,共和黨反對移民政策改革也可能使他們失去一整代拉丁裔的選票。
共和黨人還在社會問題上表現極端。美國人目前依然在墮胎和同性婚姻等問題上存在深刻的分歧。但共和黨人似乎表現得更為頑固。在本書寫作期間,要做一個支持墮胎的共和黨人變得越來越困難。共和黨人同樣在同性戀、持槍權甚至是科學等社會問題上表現得十分強硬。在2012年大選時,民主黨似乎首次比他們的對手表現得更願意討論“上帝、同性戀和槍枝”。
《右派國家》的核心是人類學研究,它研究的是一個部落,或至少是一係列相互關聯的部落。本書嚐試站在盡可能客觀的立場上描述何處是保守美國的起源,什麽是保守美國的信仰,保守美國又在乎些什麽。許多記者都不曾探究“右派國家”那一幅由槍枝俱樂部、福音派教會、家庭教育者、反墮胎人士和自由派小團體組成的肖像畫。而值得注意的是,這方麵的人類學幾乎沒有改變。
但早在2004年,我們也曾有過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共和黨是美國政府中的天然一黨,美國政治的風向正在向右轉;第二種觀點認為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右派國家,美國國內的保守主義勢力強於其他任何西方國家。在十年後的今天看來,後者的說服力似乎比前者要強得多。
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上雖然發生過種種誇張的舉動,但我們無法就此斷言保守主義運動像過去那樣影響了政治氣候。在2004年這本書寫作的過程中,喬治·w.布希正謀求連任,右派也占據著優勢地位。但自此以後,美國政治的風向基本向左轉。歐巴馬連續兩次當選總統,2008年領先六個百分點,2012年領先三個百分點。共和黨則飽嚐自己種下的苦果,2008年的約翰·麥凱恩(john ain)和2012年的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在總統競選中都表現不佳。但即使考慮糟糕的選戰策略,美國政壇也確實已經開始左轉:歐巴馬減少了在海外的擴張,開始專注於擴大國內的補貼範圍。現在,一個“社區組織者”起家的人領導著美國。
如今回想,我們低估了民主黨在人口和組織這兩方麵的能力。民主黨擁有一支可以依靠的強大選民軍團,尤其是其中的少數族裔(他們在人口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單親媽媽(她們認為墮胎問題絕無談判的餘地)和公共部門員工(國家擴張的既得利益者)。而之所以民主黨總是比共和黨更加了解數字世界,也仰仗於第四大選民群體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共和黨則成了一個反對同性戀的老牌白人黨。
公平地說,“右派國家”有一條“退出”條款。我們曾警告,如果共和黨人將他們最差勁的本能發揮出來,與南部各州走得太近,過於盎格魯化,或是表現太過極端,那麽我們所預測的保守主義占主導地位的未來圖景就不會出現。共和黨人沉溺於此難以自拔,大有趕超20世紀60年代走過同樣道路的美國左派之勢。
小布希擔任總統使共和黨付出了巨大代價。伊拉克戰爭至少在一定時間內摧毀了共和黨最可靠的力量。通常,希望美國在亂世之中保障自身安全的人會把票投給共和黨(如我們解釋的那樣,這是支持防務的“爹地黨”,與支持教育和醫療的“媽咪黨”相對)。“9·11”事件成為了一個極有利的條件。共和黨在2004年用“反恐戰爭”把民主黨打得一敗塗地。但伊拉克戰爭帶來的一堆醜聞(“使命完成”)和失敗行動則葬送了這個極有利的條件。2006年,民意調查顯示僅有25%的民眾支持小布希對伊拉克局勢的處理;有54%的民眾認為政府蓄意誤導他們對薩達姆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看法;有63%的受訪者不信任小布希政府報告的有關其他國家的可能威脅。
同時,小布希還使民眾不再相信共和黨支持小政府的理念。他推出了自他的德克薩斯同鄉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卸任之後規模最大的政府支出擴張計劃,引起右派人士的強烈反對。他的處方帶來的效果是美國政府補貼四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項擴張。他大約增加了60%的聯邦教育經費,還添了大約七千頁聯邦法規。“增長俱樂部”領袖派特·圖米說得沒錯,保守主義勢力的基本力量對“厭惡完全拋棄了有限政府理念的小布希政府”。
然而,也不能因為一件事就完全否定小布希。美國國內力量增長最快的是拉丁裔選區,它們在共和黨主導的陽光地帶中也至關重要,小布希始終認為,如果共和黨想執政,就不能忽視這些人。小布希在當選得州州長時贏得了大部分拉丁裔選民的選票。但是,最近共和黨在移民政策改革上用冒失的敵視舉動和排外的言辭排擠拉丁裔選民。這不僅減少了共和黨重奪總統寶座的機會,在拉丁裔選民眾多的科羅拉多、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甚至是德克薩斯等州,共和黨在未來的長期影響力也被削弱。林登·詹森曾說,民主黨對民權運動的支持使他們失去了南方的一整代人;現在,共和黨反對移民政策改革也可能使他們失去一整代拉丁裔的選票。
共和黨人還在社會問題上表現極端。美國人目前依然在墮胎和同性婚姻等問題上存在深刻的分歧。但共和黨人似乎表現得更為頑固。在本書寫作期間,要做一個支持墮胎的共和黨人變得越來越困難。共和黨人同樣在同性戀、持槍權甚至是科學等社會問題上表現得十分強硬。在2012年大選時,民主黨似乎首次比他們的對手表現得更願意討論“上帝、同性戀和槍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