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老臣還有一事要奏。”
“哦?說吧。”
“臣得信報,近日南漢宦官陳延壽進讒言,慫恿南漢主殺其弟桂王旋興。此乃南漢朝亂之象。我大宋乃上國,臣請陛下下詔以誡其行。”
趙匡胤聽了南漢之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道:“南漢主聽信讒言,行不義之事,乃自取滅亡之道……魏愛卿,你有何看法?”
宰相魏仁浦見皇帝問話,忙出班說道:“以臣愚見,雖說我大宋本該下詔以誡其行,以立天下之大義,不過,南漢與我之間尚隔著荊南、湖南之國。所謂遠交近攻,若如今去招惹南漢,似對我朝穩定近鄰並無意義。另,北漢與契丹常常威脅我北方邊境,如果我招惹南漢,一旦其聯繫南唐、荊南、湖南侵掠我南部,則我南北受敵,實為不利。因此,若我大宋顧及天下百姓之大利,暫時還不能去招惹南漢。”
“嗯。範愛卿,你覺得如何?”
“老臣本來的想法是,我大宋借告誡南漢既可以立威,又不至於立刻招惹戰亂。不過,如今潞州等地局勢不穩……方才聽魏大人一言,老臣仔細揣度,還是魏大人想得穩妥,是老臣欠考慮了。”
趙匡胤聽了,點點頭,從容道:“兩位大人都全心為我大宋朝考慮,說得都自有道理。不過,如今我朝境內,確實有許多隱患,因此,朕決定還是以穩定內部為先。對了,魏大人,先前北漢誘使代北諸部侵掠河西,已下詔令北方諸鎮會兵禦之,結果如何?”
“臣正欲報奏此事。”說著,魏仁浦呈上了定難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李彝興剛剛送交的一份劄子。李彝興原名彝殷,為了避宋宣祖的名諱而改了名。
趙匡胤接過來仔細看了片刻,雙眉一舒道:“好!這個李彝興還真是不簡單,派了個部將李彝玉進援麟州,就將那北漢兵給嚇跑了。看來,這北漢也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不過,北漢最近似乎與潞州的聯繫更加頻繁了。”
“哦?看來他們將有所行動了。”
“潞州之叛,恐怕避免不了。”
“不必著急,且看他如何舉動。”
“可……”魏仁浦本想建議皇上先下手為強以穩定國內局勢,可是,他的話被趙匡胤打斷了。
“潘美、魏丕那邊都有報奏嗎?”
此前,趙匡胤已經派潘美去陝州以監視保義節度使袁彥。
“潘美報奏說,他趕往陝州後,單騎入城,保義節度使袁彥以禮相待,並無反意。”
“好!潘美不殺袁彥,成我之誌也!”
這時,黃門來報,說出使鎮州的楚昭輔上朝覲見。趙匡胤聞言大喜,道:“快快傳上!”
自那天隨趙匡胤拜訪了範質之後,楚昭輔即被派往鎮州監視成德節度使郭崇。
這成德節度使郭崇自從趙匡胤登基後,就常常與下屬提及世宗,傷心時甚至潸然淚下。監軍陳思誨將郭崇的表現秘密報奏給了趙匡胤,並且說:“鎮州靠近契丹,郭崇似乎不服朝廷,如若與契丹勾結,對朝廷極其不利。請陛下早作打算。”趙匡胤當時說道:“我素知郭崇篤於恩義,這些都是因為感激懷念而傷感呀!”不過,拜訪了範質後,趙匡胤還是派出了楚昭輔作為使者去監視郭崇,甚至密令楚昭輔,如果郭崇有異心,格殺勿論。趙匡胤不想再出現第二個潞州,範質的話他聽進了一半,他會給那些懷念世宗的人以機會,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放任他們,他決不允許這些人再像潞州李筠那樣走向謀逆的道路。為了避免更多的謀逆,他要在出現苗頭的時候,就讓他們感受到他的權力和威嚴,從而製止他們可能出現的反叛行動。
“郭崇那邊怎樣?你細細說來。”
“陛下,臣到了鎮州後,郭崇親自帶人出迎,態度甚為恭敬。臣在鎮州時,見郭崇每日照規辦事,且常常與僚佐喝酒賭博,一副沒有心事的樣子。”楚昭輔答道。
“這倒是有些奇怪。前陣子,不是說他常常懷念先帝而哭泣嗎?”
“不錯,臣也覺得奇怪,便暗中使了些錢財,從下麵人中知道了內情。原來,郭崇為懷念先帝之事,甚為後悔,常常擔心朝廷懷疑他有異心,很長時間憂悶失據,惶惶不安。後來,其觀察判官辛仲甫向他獻策,說大人隻要真心忠於朝廷,按照常規辦事,善待軍民,朝廷又怎麽會妄加治罪呢?郭崇聽了辛仲甫之言,才安下心辦事如常。以臣觀察,他對朝廷是決無異心的了。”
“哈哈,朕早就說過了,郭崇篤於恩義,是因感激懷念先帝而哭泣呀!陶榖,你趕快擬旨,朕要賜金帶與郭崇,一為嘉獎他對先帝的忠義,二為嘉獎他對朕與大宋朝的忠心。”趙匡胤意味深長地瞪了陶榖一眼。
陶榖看到了趙匡胤的眼光,慌忙應諾。在這一刻,他突然想起自己之前私下替周恭帝趕製禪位給趙匡胤的製書,不禁臉上微微發熱,幸得他在官場多年,沉住了氣,不使自己顯得尷尬。“看來,陛下對我趕製禪位製書有負於周室還是有看法的,”他心中暗想,“這次讓我擬這個旨,乃在警告我今後要忠於大宋朝呀!真是伴君如伴虎呀。”
“哦?說吧。”
“臣得信報,近日南漢宦官陳延壽進讒言,慫恿南漢主殺其弟桂王旋興。此乃南漢朝亂之象。我大宋乃上國,臣請陛下下詔以誡其行。”
趙匡胤聽了南漢之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道:“南漢主聽信讒言,行不義之事,乃自取滅亡之道……魏愛卿,你有何看法?”
宰相魏仁浦見皇帝問話,忙出班說道:“以臣愚見,雖說我大宋本該下詔以誡其行,以立天下之大義,不過,南漢與我之間尚隔著荊南、湖南之國。所謂遠交近攻,若如今去招惹南漢,似對我朝穩定近鄰並無意義。另,北漢與契丹常常威脅我北方邊境,如果我招惹南漢,一旦其聯繫南唐、荊南、湖南侵掠我南部,則我南北受敵,實為不利。因此,若我大宋顧及天下百姓之大利,暫時還不能去招惹南漢。”
“嗯。範愛卿,你覺得如何?”
“老臣本來的想法是,我大宋借告誡南漢既可以立威,又不至於立刻招惹戰亂。不過,如今潞州等地局勢不穩……方才聽魏大人一言,老臣仔細揣度,還是魏大人想得穩妥,是老臣欠考慮了。”
趙匡胤聽了,點點頭,從容道:“兩位大人都全心為我大宋朝考慮,說得都自有道理。不過,如今我朝境內,確實有許多隱患,因此,朕決定還是以穩定內部為先。對了,魏大人,先前北漢誘使代北諸部侵掠河西,已下詔令北方諸鎮會兵禦之,結果如何?”
“臣正欲報奏此事。”說著,魏仁浦呈上了定難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李彝興剛剛送交的一份劄子。李彝興原名彝殷,為了避宋宣祖的名諱而改了名。
趙匡胤接過來仔細看了片刻,雙眉一舒道:“好!這個李彝興還真是不簡單,派了個部將李彝玉進援麟州,就將那北漢兵給嚇跑了。看來,這北漢也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不過,北漢最近似乎與潞州的聯繫更加頻繁了。”
“哦?看來他們將有所行動了。”
“潞州之叛,恐怕避免不了。”
“不必著急,且看他如何舉動。”
“可……”魏仁浦本想建議皇上先下手為強以穩定國內局勢,可是,他的話被趙匡胤打斷了。
“潘美、魏丕那邊都有報奏嗎?”
此前,趙匡胤已經派潘美去陝州以監視保義節度使袁彥。
“潘美報奏說,他趕往陝州後,單騎入城,保義節度使袁彥以禮相待,並無反意。”
“好!潘美不殺袁彥,成我之誌也!”
這時,黃門來報,說出使鎮州的楚昭輔上朝覲見。趙匡胤聞言大喜,道:“快快傳上!”
自那天隨趙匡胤拜訪了範質之後,楚昭輔即被派往鎮州監視成德節度使郭崇。
這成德節度使郭崇自從趙匡胤登基後,就常常與下屬提及世宗,傷心時甚至潸然淚下。監軍陳思誨將郭崇的表現秘密報奏給了趙匡胤,並且說:“鎮州靠近契丹,郭崇似乎不服朝廷,如若與契丹勾結,對朝廷極其不利。請陛下早作打算。”趙匡胤當時說道:“我素知郭崇篤於恩義,這些都是因為感激懷念而傷感呀!”不過,拜訪了範質後,趙匡胤還是派出了楚昭輔作為使者去監視郭崇,甚至密令楚昭輔,如果郭崇有異心,格殺勿論。趙匡胤不想再出現第二個潞州,範質的話他聽進了一半,他會給那些懷念世宗的人以機會,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放任他們,他決不允許這些人再像潞州李筠那樣走向謀逆的道路。為了避免更多的謀逆,他要在出現苗頭的時候,就讓他們感受到他的權力和威嚴,從而製止他們可能出現的反叛行動。
“郭崇那邊怎樣?你細細說來。”
“陛下,臣到了鎮州後,郭崇親自帶人出迎,態度甚為恭敬。臣在鎮州時,見郭崇每日照規辦事,且常常與僚佐喝酒賭博,一副沒有心事的樣子。”楚昭輔答道。
“這倒是有些奇怪。前陣子,不是說他常常懷念先帝而哭泣嗎?”
“不錯,臣也覺得奇怪,便暗中使了些錢財,從下麵人中知道了內情。原來,郭崇為懷念先帝之事,甚為後悔,常常擔心朝廷懷疑他有異心,很長時間憂悶失據,惶惶不安。後來,其觀察判官辛仲甫向他獻策,說大人隻要真心忠於朝廷,按照常規辦事,善待軍民,朝廷又怎麽會妄加治罪呢?郭崇聽了辛仲甫之言,才安下心辦事如常。以臣觀察,他對朝廷是決無異心的了。”
“哈哈,朕早就說過了,郭崇篤於恩義,是因感激懷念先帝而哭泣呀!陶榖,你趕快擬旨,朕要賜金帶與郭崇,一為嘉獎他對先帝的忠義,二為嘉獎他對朕與大宋朝的忠心。”趙匡胤意味深長地瞪了陶榖一眼。
陶榖看到了趙匡胤的眼光,慌忙應諾。在這一刻,他突然想起自己之前私下替周恭帝趕製禪位給趙匡胤的製書,不禁臉上微微發熱,幸得他在官場多年,沉住了氣,不使自己顯得尷尬。“看來,陛下對我趕製禪位製書有負於周室還是有看法的,”他心中暗想,“這次讓我擬這個旨,乃在警告我今後要忠於大宋朝呀!真是伴君如伴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