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幹隆年間,天地會人士到北京揭皇榜,建議朝廷組織青幫負責漕運,於是青幫的勢力也迅速發展起來。但青幫與洪門同屬反清復明的地下組織,都是來源於鄭成功的漢留(鄭成功建立的反清復明的組織)。為免兩家在江湖上對抗,所以有“青洪原本是一家”“隻有金盆開花,沒有青洪分家”等聯絡暗語。
杜月笙要加入青幫,就是想找個靠山,但他苦無門路,隻能靠陳世昌收自己入門。但陳世昌在青幫中的輩分排在倒數第二,杜月笙拜他為師,就此淪為幫中墊底的最小一輩。這件事,成了杜月笙心中難言的尷尬。
後來他聲名鵲起,但因為所拜之師是無名小輩陳世昌,幫中人大嘩,不斷有人找上門來表示憤憤不平之意,實際上不過是暗諷杜月笙。
杜月笙對此心知肚明,隻能海涵大度,佯裝不知,把苦水全都咽到肚子裏。然而,終於有一天,他對人說出了這麽一番話:
看我們今朝的排場,像煞鯉魚跳過了龍門,化魚為龍,身價百倍了。但是你要曉得,我跳龍門比你們難得多。你好比是條鯉魚,修滿500年道行就可以跳,我是河濱裏的一條泥鰍,先要修行1000年,才能化身為鯉,再修500年才有跳龍門的資格。因此之故,我無論做任何事體,都是隻可成功,不許失敗的。譬如說我們兩個同時垮下來,你不過還你的鯉魚之身,我呢,我又要變回一條泥鰍嘍。
泥鰍,鑽行於汙腥的泥中;杜月笙從最底層的賭嫖陋業起步,開始一步步向上爬。這樣一個低到不能再低的事業起點,成了杜月笙一生無法釋懷的沉重壓力,也讓他的人生始終充滿了強烈的危機感。
規矩總是被打破
那天夜裏,小東門一帶的氣氛異常詭異。慘澹的月光下,時見三兩黑影匆匆走過,腳步聲中透著緊張與興奮。
杜月笙就是那一夜的十數條黑影之一,與他並肩而行的是一個叫袁珊寶的小兄弟。兩人都板著臉,心事重重。
為了加入青幫,兩人曾發生過激烈的爭吵。按道上的規矩,入門拜師,為表誠意要向師傅獻上孝心,就是要奉上一筆錢。當時杜月笙和袁珊寶兩人把所有的錢湊在一起,共有大洋3塊。
杜月笙的想法是:把這3塊大洋分成兩包,每人1塊半,孝敬師傅。
袁珊寶卻覺得杜月笙太神經了,不過是拜個老頭子,就把身上的錢傾囊以出,明天你拿什麽吃飯?吃屎嗎?
兩人吵了一番,杜月笙發現,自己真的不善於和人吵架,一遇爭端,隻能退讓。最後,袁珊寶收起1塊大洋,自己包起1塊,另1塊交給杜月笙包起。而杜月笙卻瞞著袁珊寶去找店主王國生借了塊大洋,這樣他的包裏就有了兩塊大洋。
跟人談判,無條件退讓,但缺失的部分就得由自己悄悄補上。這個做法,成了他一生的固化模式。他最大的弱點就是氣場太弱,鎮不住對方,性格上的缺失隻能用金錢上的損失來彌補。
一天晚上,杜月笙去拜訪一座廟。前方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杜月笙好不容易到了廟前,抬手輕輕叩門。
門內一個聲音傳出:“你是何人?”
“我是杜月笙,特來趕香堂。”杜月笙恭恭敬敬地回答。
“此地抱香而上,你可有三幫九代?”門內再問道。
杜月笙回答:“有格。”
“你帶錢來否?”
“帶格。”
“帶了多少?”
“119文,內有1文小錢。”
“答對了。”
廟門“吱呀”一聲打開了——這是從明清時代傳承下來的切口,每一句話都隱含著一段幫會血淚史,所以,幫中之人對這番對答極其謹慎,倘有一字答錯,輕則終生無緣入幫,重則必有生命之憂。
入了門,引見師帶著杜月笙等十幾個人來到神案前。神案上供奉的,第一位是達摩祖師,而後是禪宗二祖任慧可、三祖彭增燦、四祖葉道信、五祖萬弘忍、六祖楊慧能。再往下是金清源,以及青幫始祖羅淨修、陸道遠,入京揭皇榜立青幫的三位祖師翁德意、錢德正和潘德林。次下王文敏、姚文全、明建號“隆武”的唐王、建號“永曆”的桂王。入門者要向每位祖師磕頭,一串長頭磕下來,直接磕到了門外。
門外供奉著民族英雄史可法,因為祖師中有兩位明朝皇帝,史可法是臣子,不便和帝王平起平坐,隻好委屈在外守門。
這一串祖師,從東來的達摩到禪宗的列祖,到鄭成功的部將,最後再到明朝的兩代亡君,這種組合,堪稱匪夷所思,從至高的智慧到最底層的江湖叛亂,其間的勾連串合天衣無縫。這實際上是特殊時代愛國主義歷史教育的江湖版本,最適宜用來教導如杜月笙這種天然喪失了受教育機會的底層人。正是通過這麽一長串莫名其妙的長頭,入幫之人一下子就獲得了傳統文化從高端到底層的結構性知識。
對於杜月笙這樣的有心人來說,瞬間打通從儒、釋、道到賭、嫖、抽之間的隔閡,隻花了這兩塊大洋,太值了。
磕過頭後是淨手,一盆水端過來,大家依次在水裏洗手。然後是齋戒,一大碗水,依次傳遞,每人喝一口,喝時嘴巴不許碰到碗邊。喝了這口水,從此就是青幫列祖身邊的人了。以後的杜月笙,再也不是一個人戰鬥,他將與禪家六祖、抗清義師、明末皇帝等無數歷史人物相伴而行,從此有了強大的心靈力量。
杜月笙要加入青幫,就是想找個靠山,但他苦無門路,隻能靠陳世昌收自己入門。但陳世昌在青幫中的輩分排在倒數第二,杜月笙拜他為師,就此淪為幫中墊底的最小一輩。這件事,成了杜月笙心中難言的尷尬。
後來他聲名鵲起,但因為所拜之師是無名小輩陳世昌,幫中人大嘩,不斷有人找上門來表示憤憤不平之意,實際上不過是暗諷杜月笙。
杜月笙對此心知肚明,隻能海涵大度,佯裝不知,把苦水全都咽到肚子裏。然而,終於有一天,他對人說出了這麽一番話:
看我們今朝的排場,像煞鯉魚跳過了龍門,化魚為龍,身價百倍了。但是你要曉得,我跳龍門比你們難得多。你好比是條鯉魚,修滿500年道行就可以跳,我是河濱裏的一條泥鰍,先要修行1000年,才能化身為鯉,再修500年才有跳龍門的資格。因此之故,我無論做任何事體,都是隻可成功,不許失敗的。譬如說我們兩個同時垮下來,你不過還你的鯉魚之身,我呢,我又要變回一條泥鰍嘍。
泥鰍,鑽行於汙腥的泥中;杜月笙從最底層的賭嫖陋業起步,開始一步步向上爬。這樣一個低到不能再低的事業起點,成了杜月笙一生無法釋懷的沉重壓力,也讓他的人生始終充滿了強烈的危機感。
規矩總是被打破
那天夜裏,小東門一帶的氣氛異常詭異。慘澹的月光下,時見三兩黑影匆匆走過,腳步聲中透著緊張與興奮。
杜月笙就是那一夜的十數條黑影之一,與他並肩而行的是一個叫袁珊寶的小兄弟。兩人都板著臉,心事重重。
為了加入青幫,兩人曾發生過激烈的爭吵。按道上的規矩,入門拜師,為表誠意要向師傅獻上孝心,就是要奉上一筆錢。當時杜月笙和袁珊寶兩人把所有的錢湊在一起,共有大洋3塊。
杜月笙的想法是:把這3塊大洋分成兩包,每人1塊半,孝敬師傅。
袁珊寶卻覺得杜月笙太神經了,不過是拜個老頭子,就把身上的錢傾囊以出,明天你拿什麽吃飯?吃屎嗎?
兩人吵了一番,杜月笙發現,自己真的不善於和人吵架,一遇爭端,隻能退讓。最後,袁珊寶收起1塊大洋,自己包起1塊,另1塊交給杜月笙包起。而杜月笙卻瞞著袁珊寶去找店主王國生借了塊大洋,這樣他的包裏就有了兩塊大洋。
跟人談判,無條件退讓,但缺失的部分就得由自己悄悄補上。這個做法,成了他一生的固化模式。他最大的弱點就是氣場太弱,鎮不住對方,性格上的缺失隻能用金錢上的損失來彌補。
一天晚上,杜月笙去拜訪一座廟。前方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杜月笙好不容易到了廟前,抬手輕輕叩門。
門內一個聲音傳出:“你是何人?”
“我是杜月笙,特來趕香堂。”杜月笙恭恭敬敬地回答。
“此地抱香而上,你可有三幫九代?”門內再問道。
杜月笙回答:“有格。”
“你帶錢來否?”
“帶格。”
“帶了多少?”
“119文,內有1文小錢。”
“答對了。”
廟門“吱呀”一聲打開了——這是從明清時代傳承下來的切口,每一句話都隱含著一段幫會血淚史,所以,幫中之人對這番對答極其謹慎,倘有一字答錯,輕則終生無緣入幫,重則必有生命之憂。
入了門,引見師帶著杜月笙等十幾個人來到神案前。神案上供奉的,第一位是達摩祖師,而後是禪宗二祖任慧可、三祖彭增燦、四祖葉道信、五祖萬弘忍、六祖楊慧能。再往下是金清源,以及青幫始祖羅淨修、陸道遠,入京揭皇榜立青幫的三位祖師翁德意、錢德正和潘德林。次下王文敏、姚文全、明建號“隆武”的唐王、建號“永曆”的桂王。入門者要向每位祖師磕頭,一串長頭磕下來,直接磕到了門外。
門外供奉著民族英雄史可法,因為祖師中有兩位明朝皇帝,史可法是臣子,不便和帝王平起平坐,隻好委屈在外守門。
這一串祖師,從東來的達摩到禪宗的列祖,到鄭成功的部將,最後再到明朝的兩代亡君,這種組合,堪稱匪夷所思,從至高的智慧到最底層的江湖叛亂,其間的勾連串合天衣無縫。這實際上是特殊時代愛國主義歷史教育的江湖版本,最適宜用來教導如杜月笙這種天然喪失了受教育機會的底層人。正是通過這麽一長串莫名其妙的長頭,入幫之人一下子就獲得了傳統文化從高端到底層的結構性知識。
對於杜月笙這樣的有心人來說,瞬間打通從儒、釋、道到賭、嫖、抽之間的隔閡,隻花了這兩塊大洋,太值了。
磕過頭後是淨手,一盆水端過來,大家依次在水裏洗手。然後是齋戒,一大碗水,依次傳遞,每人喝一口,喝時嘴巴不許碰到碗邊。喝了這口水,從此就是青幫列祖身邊的人了。以後的杜月笙,再也不是一個人戰鬥,他將與禪家六祖、抗清義師、明末皇帝等無數歷史人物相伴而行,從此有了強大的心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