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將軍,你有什麽看法。”知人善任的我把這種行軍打仗的事交給了身經百戰的羅晟。
“回稟徐大人。從海寧到舟山雖然隻有七八百裏。快馬奔馳也許用不了三天。但是取道杭州的倭寇人數在三百左右,這麽大的陣仗加上他們奇裝異服的打扮,沒有道理長途奔襲這麽遠,不被沿途軍民發現的道理。自從海寧蒙難之後,各處的道路要卡都加強了巡防,幾百個人要想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海寧穿行到舟山和那邊的倭寇匯合,實在有些匪夷所思。而且舟山本來就是海島,對於倭寇來說,走水路比走陸路要安全便捷得多,他們為什麽要舍易就難呢?末將覺得在消息確實驗證之前,還是不要輕舉妄動。”
我連連點頭,羅晟分析得句句在理。而且根據陳暄信中的口氣,也隻是知會我們一聲倭寇的下落而已,並沒有讓我們長途奔襲前去相助的意思。上萬大軍對付千把個倭寇,已經是占據絕對優勢了。
“不知道嶽某可否發表一些自己的愚見呢?”嶽君忽然開口,我示意他有話直言。
“剛才徐大人說過倭寇提過下次行動的暗號,要用到暗號,說明到時候他們之間的交談是有所不便,或者不能直接認出對方。如果隻是兩路人馬的匯合,為什麽要用上暗號呢?嶽某的想法是這樣,倭寇兵分兩路,一路走海路隻是為了吸引朝廷大軍的注意力,一路走陸路卻是另有所圖,而這個暗號就是走陸路的倭寇在內陸行動時要用到的,畢竟內陸到處都是大明百姓,他們不方便用倭語交談,所以就用暗號來確認彼此的身份,或是傳遞什麽特定的消息。當然這隻是嶽某的愚見,如若有什麽有失偏頗之處,還請徐大人和各位指正。”
雖然臉上沒有任何表露,但是我心裏還是為這位華上掌門的智慧而詫異。他的分析絲絲入理,和剛才與會前文先生告訴我的想法大同小異,可是畢竟這種想法沒有證據的支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取道內陸的倭寇現在到底在哪裏呢?
正在我莫衷一是的時候,一個軍士忽然闖進了大堂,“大人,那個刺客終於招供了。他說自己和倭寇上次接頭的地方是在塘棲,時間就在五天前!”
塘棲?我望了一眼地圖,那不就是和海寧毗鄰的縣鎮嗎?所有在場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卷九 雙鳥朝日 第五章 揮師塘棲
塘棲,一個位於杭州北郊的縣鎮,小鎮內河港成網,據說是隋時開鑿運河,四方民工聚居到這個地方,於是取名塘棲,棲即為居的意思。
塘棲為杭州的“北大門”,在京杭運河為南北交通要道時,到了塘棲便意味著進入杭州地界。舟車乏累的旅客在塘棲停船打尖,歇腳放鬆,清洗一路風塵。次日一早掛帆而行,到杭州城正是傍晚時分。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地理原因,塘棲漸漸成為一個商業繁華、文化發達的集鎮。
“大姐,想不到還有個和你名字相同的小鎮,哈哈。”駐足在塘棲鎮旁一座矮山,俯瞰著小鎮的黃昏,我打趣起身邊的唐棲。
“少見多怪。現在還有心情開玩笑,你打算怎麽安置這麽多人。”唐棲努了努嘴,眼光瞟向了山頭上攢攢而動的人頭。
從刺客嘴裏撬出倭寇下落的第一時間,與會的眾人就作出了決定,全力奔襲到塘棲,絕對不能讓慘劇再次重演。這次隨我到塘棲鎮的並不是所有人馬。金龍幫方麵我隻帶了一百人,少林五十人,武當一百人,羅晟手下的三百個軍士,還有道心門和一些零星江湖高手共計約五十人。六百人人對上不到三百個倭寇,加上我方不乏精挑細選的江湖好手,已經大占優勢。我這次不帶上所有的力量,一來上次刺客和倭寇接頭已經在五天前,現在倭寇是不是還滯留此地,尚未可知。二來一群如指臂使的力量遠遠比一群貌合神離的烏合之眾來得可靠。所以這次我隻是象徵性地帶了一百金龍幫弟子,那些零星的江湖人士也是隻帶了十數個高手中的高手。何況那近千留在海寧的人馬離此不過半日馬程,等到需要之時再將他們調過來也為時未晚。
“叫上玄覽道長、鷹揚、武藤杏、金秀鬱和你我潛入鎮中打探消息,其他人就暫時在此駐紮,留下羅將軍和本無大師、夏仁心他們約束眾人,而且不得升點炊火,隻準用幹糧充飢,以免打草驚蛇。”這些安排都是臨行前和文先生商量好的,有文先生留在海寧暗中配合胡濙主持大局,也是我放心在那裏放著三百個金龍幫弟子的原因。不過這個胡濙的確不可小視,從京城一路而來都對我的話畢恭畢敬,沒有一句自己的意見。‘欲要取之,必先予之’,這個小子該不是也想對我用這一招吧。
易裝後的六人漫步於塘棲鎮的水北大街,水北街沿運河而築,全長四百餘丈,沿街古碑、古橋、作坊林立,米廠、孵坊、缸甏店、竹木店等商家更是繁華興盛,不愧為京杭大運河的南端門戶。
街上行人眾多,一片祥和,絲毫聞不到一絲風雨欲來的危機感。走完水北大街的一剎那,我甚至開始懷疑真的有數百個倭寇藏身於這個小鎮嗎?
“哇!好宏偉的大橋啊。”金秀鬱發出一聲驚嘆,隨著她纖指所指的方向,一座青石結構的九孔大橋巍然矗立。繁密的船隻在這座大橋下交相穿行,這座橋就如同龍嘴般吞吐著運河的繁華,也從側麵反映了塘棲的興盛。
“回稟徐大人。從海寧到舟山雖然隻有七八百裏。快馬奔馳也許用不了三天。但是取道杭州的倭寇人數在三百左右,這麽大的陣仗加上他們奇裝異服的打扮,沒有道理長途奔襲這麽遠,不被沿途軍民發現的道理。自從海寧蒙難之後,各處的道路要卡都加強了巡防,幾百個人要想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海寧穿行到舟山和那邊的倭寇匯合,實在有些匪夷所思。而且舟山本來就是海島,對於倭寇來說,走水路比走陸路要安全便捷得多,他們為什麽要舍易就難呢?末將覺得在消息確實驗證之前,還是不要輕舉妄動。”
我連連點頭,羅晟分析得句句在理。而且根據陳暄信中的口氣,也隻是知會我們一聲倭寇的下落而已,並沒有讓我們長途奔襲前去相助的意思。上萬大軍對付千把個倭寇,已經是占據絕對優勢了。
“不知道嶽某可否發表一些自己的愚見呢?”嶽君忽然開口,我示意他有話直言。
“剛才徐大人說過倭寇提過下次行動的暗號,要用到暗號,說明到時候他們之間的交談是有所不便,或者不能直接認出對方。如果隻是兩路人馬的匯合,為什麽要用上暗號呢?嶽某的想法是這樣,倭寇兵分兩路,一路走海路隻是為了吸引朝廷大軍的注意力,一路走陸路卻是另有所圖,而這個暗號就是走陸路的倭寇在內陸行動時要用到的,畢竟內陸到處都是大明百姓,他們不方便用倭語交談,所以就用暗號來確認彼此的身份,或是傳遞什麽特定的消息。當然這隻是嶽某的愚見,如若有什麽有失偏頗之處,還請徐大人和各位指正。”
雖然臉上沒有任何表露,但是我心裏還是為這位華上掌門的智慧而詫異。他的分析絲絲入理,和剛才與會前文先生告訴我的想法大同小異,可是畢竟這種想法沒有證據的支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取道內陸的倭寇現在到底在哪裏呢?
正在我莫衷一是的時候,一個軍士忽然闖進了大堂,“大人,那個刺客終於招供了。他說自己和倭寇上次接頭的地方是在塘棲,時間就在五天前!”
塘棲?我望了一眼地圖,那不就是和海寧毗鄰的縣鎮嗎?所有在場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卷九 雙鳥朝日 第五章 揮師塘棲
塘棲,一個位於杭州北郊的縣鎮,小鎮內河港成網,據說是隋時開鑿運河,四方民工聚居到這個地方,於是取名塘棲,棲即為居的意思。
塘棲為杭州的“北大門”,在京杭運河為南北交通要道時,到了塘棲便意味著進入杭州地界。舟車乏累的旅客在塘棲停船打尖,歇腳放鬆,清洗一路風塵。次日一早掛帆而行,到杭州城正是傍晚時分。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地理原因,塘棲漸漸成為一個商業繁華、文化發達的集鎮。
“大姐,想不到還有個和你名字相同的小鎮,哈哈。”駐足在塘棲鎮旁一座矮山,俯瞰著小鎮的黃昏,我打趣起身邊的唐棲。
“少見多怪。現在還有心情開玩笑,你打算怎麽安置這麽多人。”唐棲努了努嘴,眼光瞟向了山頭上攢攢而動的人頭。
從刺客嘴裏撬出倭寇下落的第一時間,與會的眾人就作出了決定,全力奔襲到塘棲,絕對不能讓慘劇再次重演。這次隨我到塘棲鎮的並不是所有人馬。金龍幫方麵我隻帶了一百人,少林五十人,武當一百人,羅晟手下的三百個軍士,還有道心門和一些零星江湖高手共計約五十人。六百人人對上不到三百個倭寇,加上我方不乏精挑細選的江湖好手,已經大占優勢。我這次不帶上所有的力量,一來上次刺客和倭寇接頭已經在五天前,現在倭寇是不是還滯留此地,尚未可知。二來一群如指臂使的力量遠遠比一群貌合神離的烏合之眾來得可靠。所以這次我隻是象徵性地帶了一百金龍幫弟子,那些零星的江湖人士也是隻帶了十數個高手中的高手。何況那近千留在海寧的人馬離此不過半日馬程,等到需要之時再將他們調過來也為時未晚。
“叫上玄覽道長、鷹揚、武藤杏、金秀鬱和你我潛入鎮中打探消息,其他人就暫時在此駐紮,留下羅將軍和本無大師、夏仁心他們約束眾人,而且不得升點炊火,隻準用幹糧充飢,以免打草驚蛇。”這些安排都是臨行前和文先生商量好的,有文先生留在海寧暗中配合胡濙主持大局,也是我放心在那裏放著三百個金龍幫弟子的原因。不過這個胡濙的確不可小視,從京城一路而來都對我的話畢恭畢敬,沒有一句自己的意見。‘欲要取之,必先予之’,這個小子該不是也想對我用這一招吧。
易裝後的六人漫步於塘棲鎮的水北大街,水北街沿運河而築,全長四百餘丈,沿街古碑、古橋、作坊林立,米廠、孵坊、缸甏店、竹木店等商家更是繁華興盛,不愧為京杭大運河的南端門戶。
街上行人眾多,一片祥和,絲毫聞不到一絲風雨欲來的危機感。走完水北大街的一剎那,我甚至開始懷疑真的有數百個倭寇藏身於這個小鎮嗎?
“哇!好宏偉的大橋啊。”金秀鬱發出一聲驚嘆,隨著她纖指所指的方向,一座青石結構的九孔大橋巍然矗立。繁密的船隻在這座大橋下交相穿行,這座橋就如同龍嘴般吞吐著運河的繁華,也從側麵反映了塘棲的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