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寧修是不敢苟同的。
他深知大明行政效率的低下,對職責不明的情況,相互之間扯皮踢皮球的情況更是很常見。
尤其是涉及到錢的問題。
如果是由戶部撥錢,毫無疑問會有截流的情況。
據寧修估計至少會有一半銀錢被截流貪汙。真正到寧修手頭的甚至連一半都不會有。
如果是從內帑撥,情況會好很多。
因為內帑是皇帝是私庫,文官們不會染指。
撥錢也是由太監來的。
太監雖然也貪財,但和文官不同,他們不敢絲毫違背皇帝陛下的意念。因為他們的一切都來自於皇帝的恩賜。惹惱了皇帝,下場便是被杖斃卷上草蓆子丟到亂墳崗。
所以寧修更希望這筆錢由內帑來撥。
乍一聽起來似乎很不合理,但仔細想想還是有道理的。
畢竟京師三大營的費用都是從皇帝陛下的內帑中出。獎賞將士的銀子也多是從內帑中劃。
朱家向來是公私不分的。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朝廷撥一部分,讓地方籌措一部分。
這是寧修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因為如果是這樣,他還要和廣東各府縣的官員結怨。畢竟這些人會認為是寧修分了他們一杯羹。
如果不是寧修他們會貪的更多吃的更飽。而因為寧修,他們不得不拿出一部分用以整飭海防,編練水師。
而且相互之間扯皮的情況會更多,地方與朝廷扯皮,地方與地方扯皮,官員與皇帝的扯皮...
想一想就讓人覺得頭疼。
......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寧氏軍校
送走了兩位太監,寧修總算可以稍稍鬆一口氣了。
對他來說萬曆皇帝下的這兩道聖旨無異於及時雨。
隻要寧修一日在朝廷體製內混,就必須遵守規則。
雖然寧修有心創立水師,編練新軍,卻隻能以練鄉兵團練的名義。
因為他的官銜隻是香山縣令。越權練兵是大忌。
而有了廣東海防道按察使這個官銜。寧修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訓練水師軍隊。他隱藏在烏豬山島的士兵也都可以見光了。
甚至這些士兵都可以吃上軍餉。
萬曆朝是大明由軍戶製向募兵製轉變的關鍵時期。
自此後軍戶製名存實亡,到處都是吃軍餉的營兵。
換句話說,當兵吃餉的觀念也深入人心。
一般來說一個營兵一個月月銀是一兩五白銀。那麽一年就是十八兩。一千個兵一年光軍餉就需要一萬八。
這當然是寧修可以負擔的起的。但若是一萬人呢?五萬人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士兵的數目必定會增加。
縱使寧修能夠負擔的起這麽多士兵的軍餉,也會肉疼的吧。
所以朝廷能夠負擔這筆費用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這樣一來軍隊長官對士兵的掌控力便有所降低。
為了增強掌控力,明末軍官們多採取培植家丁的做法。
少的幾十人,多的幾百人,甚至像遼鎮的祖家軍足足有九千人。
家丁們拿的軍餉是普通士兵們的幾倍,吃的穿的用的也遠比普通士兵好。故而這些家丁對軍官可謂忠心耿耿。若軍官被兵部調任,家丁也可以一併帶走。
正是因為有了家丁製度,明末才會出現武將勢大,藩鎮林立的情況。
也正是因此,普通士兵的戰鬥力越來越低。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不患寡而患不均。
都是爹生娘養的,憑啥你吃香的喝辣的,老子就得餓肚皮?
憑啥老子餓著肚子還得幹仗沖在最前麵?
要知道在一支軍隊中家丁就是天然的軍官。
作為精銳,他們自然不會親自衝鋒。不到最關鍵時刻,軍官們也不會捨得把家丁們拿出來親冒矢石。
畢竟這些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都是靠銀子砸出來的啊!
死一個少一個,少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但那些普通士兵又不是傻子,拿錢多的都不肯賣命,指望他們這些餓肚皮的賣命?
玩蛋去吧!
故而明末的戰鬥都極具戲劇性。
不論是與李自成、張獻忠作戰還是和後金作戰,明朝官軍往往一觸即潰。不管家丁們多麽驍勇善戰,也阻撓不了潰勢。
因為他們人數太少了,軍隊一旦潰敗,他們也隻有被衝散、裹挾的份。
能打的越能打,不能打的越不能打。在寧修看來,募兵製發展到明末也已經畸形。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家丁製度。
所以寧修是打心眼裏反對家丁製度的。
他無力改變別人,隻有先從自己做起。
寧修決定在他訓練的軍隊中,無論是騎兵還是水師,都不允許家丁的存在。
所有的士兵必須一視同仁,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出士兵們的作戰欲望。
...
...
「聽說了嗎,寧大人升了廣東海防道按察使。」
吳二狗滿滿灌了一口黃酒,十分得意的說道。
「海防道按察使是個什麽官?都管啥?」
「聽說整個廣東的水師編練都歸他管,防海靖海也都是他的活兒。咱估摸著肯定比香山縣令要大。寧大人這是升官了啊。」
吳二狗微微眯著眼睛,砸吧砸吧嘴道。
他深知大明行政效率的低下,對職責不明的情況,相互之間扯皮踢皮球的情況更是很常見。
尤其是涉及到錢的問題。
如果是由戶部撥錢,毫無疑問會有截流的情況。
據寧修估計至少會有一半銀錢被截流貪汙。真正到寧修手頭的甚至連一半都不會有。
如果是從內帑撥,情況會好很多。
因為內帑是皇帝是私庫,文官們不會染指。
撥錢也是由太監來的。
太監雖然也貪財,但和文官不同,他們不敢絲毫違背皇帝陛下的意念。因為他們的一切都來自於皇帝的恩賜。惹惱了皇帝,下場便是被杖斃卷上草蓆子丟到亂墳崗。
所以寧修更希望這筆錢由內帑來撥。
乍一聽起來似乎很不合理,但仔細想想還是有道理的。
畢竟京師三大營的費用都是從皇帝陛下的內帑中出。獎賞將士的銀子也多是從內帑中劃。
朱家向來是公私不分的。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朝廷撥一部分,讓地方籌措一部分。
這是寧修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因為如果是這樣,他還要和廣東各府縣的官員結怨。畢竟這些人會認為是寧修分了他們一杯羹。
如果不是寧修他們會貪的更多吃的更飽。而因為寧修,他們不得不拿出一部分用以整飭海防,編練水師。
而且相互之間扯皮的情況會更多,地方與朝廷扯皮,地方與地方扯皮,官員與皇帝的扯皮...
想一想就讓人覺得頭疼。
......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寧氏軍校
送走了兩位太監,寧修總算可以稍稍鬆一口氣了。
對他來說萬曆皇帝下的這兩道聖旨無異於及時雨。
隻要寧修一日在朝廷體製內混,就必須遵守規則。
雖然寧修有心創立水師,編練新軍,卻隻能以練鄉兵團練的名義。
因為他的官銜隻是香山縣令。越權練兵是大忌。
而有了廣東海防道按察使這個官銜。寧修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訓練水師軍隊。他隱藏在烏豬山島的士兵也都可以見光了。
甚至這些士兵都可以吃上軍餉。
萬曆朝是大明由軍戶製向募兵製轉變的關鍵時期。
自此後軍戶製名存實亡,到處都是吃軍餉的營兵。
換句話說,當兵吃餉的觀念也深入人心。
一般來說一個營兵一個月月銀是一兩五白銀。那麽一年就是十八兩。一千個兵一年光軍餉就需要一萬八。
這當然是寧修可以負擔的起的。但若是一萬人呢?五萬人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士兵的數目必定會增加。
縱使寧修能夠負擔的起這麽多士兵的軍餉,也會肉疼的吧。
所以朝廷能夠負擔這筆費用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這樣一來軍隊長官對士兵的掌控力便有所降低。
為了增強掌控力,明末軍官們多採取培植家丁的做法。
少的幾十人,多的幾百人,甚至像遼鎮的祖家軍足足有九千人。
家丁們拿的軍餉是普通士兵們的幾倍,吃的穿的用的也遠比普通士兵好。故而這些家丁對軍官可謂忠心耿耿。若軍官被兵部調任,家丁也可以一併帶走。
正是因為有了家丁製度,明末才會出現武將勢大,藩鎮林立的情況。
也正是因此,普通士兵的戰鬥力越來越低。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不患寡而患不均。
都是爹生娘養的,憑啥你吃香的喝辣的,老子就得餓肚皮?
憑啥老子餓著肚子還得幹仗沖在最前麵?
要知道在一支軍隊中家丁就是天然的軍官。
作為精銳,他們自然不會親自衝鋒。不到最關鍵時刻,軍官們也不會捨得把家丁們拿出來親冒矢石。
畢竟這些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都是靠銀子砸出來的啊!
死一個少一個,少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但那些普通士兵又不是傻子,拿錢多的都不肯賣命,指望他們這些餓肚皮的賣命?
玩蛋去吧!
故而明末的戰鬥都極具戲劇性。
不論是與李自成、張獻忠作戰還是和後金作戰,明朝官軍往往一觸即潰。不管家丁們多麽驍勇善戰,也阻撓不了潰勢。
因為他們人數太少了,軍隊一旦潰敗,他們也隻有被衝散、裹挾的份。
能打的越能打,不能打的越不能打。在寧修看來,募兵製發展到明末也已經畸形。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家丁製度。
所以寧修是打心眼裏反對家丁製度的。
他無力改變別人,隻有先從自己做起。
寧修決定在他訓練的軍隊中,無論是騎兵還是水師,都不允許家丁的存在。
所有的士兵必須一視同仁,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出士兵們的作戰欲望。
...
...
「聽說了嗎,寧大人升了廣東海防道按察使。」
吳二狗滿滿灌了一口黃酒,十分得意的說道。
「海防道按察使是個什麽官?都管啥?」
「聽說整個廣東的水師編練都歸他管,防海靖海也都是他的活兒。咱估摸著肯定比香山縣令要大。寧大人這是升官了啊。」
吳二狗微微眯著眼睛,砸吧砸吧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