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寧修眼下還是有兩樣棘手的事情需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徵收本年的秋稅。
大明收春秋兩稅,自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後隻徵收銀兩。明代尤其是明末土地兼併嚴重,隱田隱戶數不勝數。
那些豪紳地主官員們不敢惹,大部分稅額都攤派到了平頭百姓身上。
是以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苦,最終不堪重負揭竿而起。
這也是明末遍地造反的成因。
張居正這樣的天才政客自然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他提出在全國範圍內重新丈量土地,打算把那些隱田劃歸到無主地之列,但具體執行起來卻是問題多多,究其原因是大明對地方的控製力太低了。
大明朝廷看似強勢,卻是外強中幹。
常有人嘲諷天子聖旨不出紫禁城,內閣的命令稍好一些,但也是出不了順天府的。
可以說張居正的改革是大明最後的續命機會,若是錯過了這個機會,那真的是慢性死亡了。
寧修既然走了這麽一遭,自然不會甘於做個看客。如今他便要親自抓一抓這田稅一事。
思定之後寧修帶了幾個小吏,在戚文等人的護衛下出城而去。
他並沒有打知縣儀仗,故而走的速度很快,不多時的工夫便來到了香山縣最大的村子桃源村。
桃源村共有戶五百,兩千七百人,可謂超級大村了。
其歷來是香山縣納稅大村,繳納田稅占到香山縣總稅額的三成。
是以寧修會選擇先來這裏視察。
一名小吏一邊在前麵引路一邊說道:「縣尊請看,前麵就是村口了。一般若是有什麽大事村長都會在這裏召集村民。」
寧修點了點頭。
明末朝廷對於地方的控製力十分薄弱,基本地方行政事務都放權給了族長村長。
所謂皇權不下縣,說的就是如此。
寧修背負雙手朝前踱步,戚文等人緊緊跟著。
這桃源村不僅夠大還很富庶。
寧修放眼望去隻見一排排的磚瓦房整齊排列。
這是十分難得的事情,要知道這個時代大部分村落民居都是草屋。
......
......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走私海貿 第二更
寧修並沒有叫人前去開路,而是屏退左右獨自一人朝村中邁步。
那些隨從隻得跟在稍稍靠後的位置,卻也不敢離得太遠。
不然萬一突然蹦出兩個不開眼的刁民,那豈不是會衝撞了寧縣令的官威?
由於寧修此來桃源村是臨時起意,並沒有事先告知村民,故而他所看到的是一個最真實的場景。
如今農忙已經結束,不少百姓聚集在田間地頭閑聊著,一些漢子一邊翻著土一邊哼著山歌。
還有一些總角之年的孩童在追逐玩耍。
寧修隨便走到一個五十來歲的老漢身旁,和聲問道:「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可還好?」
那老伯見寧修氣度不凡,自然陪了十分小心。
「回老爺的話,今年收成是不錯。可是換成銀子未必有多少。」
寧修點了點頭。
一條鞭法實行之後,農稅改為統一徵收銀兩。
這個做法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農民手中不會有大量的存銀,銀子都在地主商賈的地窖裏,尤其是東南沿海的商賈,因為接觸到海貿,會吸納大量的白銀。
農民為了湊齊銀子不得不去把糧食賣給這些商賈。
無商不奸,這些商賈占據主動自然會趁機壓價。
往往越是豐收的年份糧價被壓得越低,農民的血汗就這麽被奸商侵蝕了。
張相公的這個改革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被底下的人利用了漏洞大肆斂財。
寧修覺得有必要就這事和張相公好好聊聊。以他現在戚家女婿的地位,張相公還是會聽一聽的。
「老伯,今年的秋稅都湊齊了嗎?」
「湊齊了。今年孩子們出海兩趟,賺的錢夠了。」
寧修嘴角微微抽動。
農稅和出海有什麽關係?敢情這老伯的意思是他們用出海賺的錢來填補農稅的缺額?
「咳咳,你們出一趟海能賺多少錢?」
「一次最少幾百兩吧。」
「一年的收成換些銀子有多少?」
「最多幾十兩。」
嘶!
寧修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
出海賺的是種田的十倍還多,還有哪個會願意種田?
「老伯,咱這村子裏如今出海的年輕人多不多?」
「怎麽不多?基本上村子裏的年輕人都出去啦。在這村子裏的除了我這樣的老骨頭,就是婦孺,都是出不去的。」
寧修神色一黯,想不到在大明朝也有留守老人兒童。
「這樣的話,農忙的時候你們忙得過來嗎?」
「忙不過來也得忙啊,有時候把孩兒們叫回來幫忙。若是他們實在回不來,便鄉親們互相幫襯一二。」
寧修搖了搖頭不再多說什麽,扭身朝村口走去。
那些隨行的縣衙官吏見縣尊又折了回來直是大吃一驚。
「縣尊,不往村子裏走了嗎?」
一個小吏小心翼翼的問道。
「不了。」
寧修擺了擺手道:「回縣衙吧。」
他想要見到的東西都已經見到了,繼續留在這裏還有什麽意義?
大明收春秋兩稅,自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後隻徵收銀兩。明代尤其是明末土地兼併嚴重,隱田隱戶數不勝數。
那些豪紳地主官員們不敢惹,大部分稅額都攤派到了平頭百姓身上。
是以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苦,最終不堪重負揭竿而起。
這也是明末遍地造反的成因。
張居正這樣的天才政客自然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他提出在全國範圍內重新丈量土地,打算把那些隱田劃歸到無主地之列,但具體執行起來卻是問題多多,究其原因是大明對地方的控製力太低了。
大明朝廷看似強勢,卻是外強中幹。
常有人嘲諷天子聖旨不出紫禁城,內閣的命令稍好一些,但也是出不了順天府的。
可以說張居正的改革是大明最後的續命機會,若是錯過了這個機會,那真的是慢性死亡了。
寧修既然走了這麽一遭,自然不會甘於做個看客。如今他便要親自抓一抓這田稅一事。
思定之後寧修帶了幾個小吏,在戚文等人的護衛下出城而去。
他並沒有打知縣儀仗,故而走的速度很快,不多時的工夫便來到了香山縣最大的村子桃源村。
桃源村共有戶五百,兩千七百人,可謂超級大村了。
其歷來是香山縣納稅大村,繳納田稅占到香山縣總稅額的三成。
是以寧修會選擇先來這裏視察。
一名小吏一邊在前麵引路一邊說道:「縣尊請看,前麵就是村口了。一般若是有什麽大事村長都會在這裏召集村民。」
寧修點了點頭。
明末朝廷對於地方的控製力十分薄弱,基本地方行政事務都放權給了族長村長。
所謂皇權不下縣,說的就是如此。
寧修背負雙手朝前踱步,戚文等人緊緊跟著。
這桃源村不僅夠大還很富庶。
寧修放眼望去隻見一排排的磚瓦房整齊排列。
這是十分難得的事情,要知道這個時代大部分村落民居都是草屋。
......
......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走私海貿 第二更
寧修並沒有叫人前去開路,而是屏退左右獨自一人朝村中邁步。
那些隨從隻得跟在稍稍靠後的位置,卻也不敢離得太遠。
不然萬一突然蹦出兩個不開眼的刁民,那豈不是會衝撞了寧縣令的官威?
由於寧修此來桃源村是臨時起意,並沒有事先告知村民,故而他所看到的是一個最真實的場景。
如今農忙已經結束,不少百姓聚集在田間地頭閑聊著,一些漢子一邊翻著土一邊哼著山歌。
還有一些總角之年的孩童在追逐玩耍。
寧修隨便走到一個五十來歲的老漢身旁,和聲問道:「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可還好?」
那老伯見寧修氣度不凡,自然陪了十分小心。
「回老爺的話,今年收成是不錯。可是換成銀子未必有多少。」
寧修點了點頭。
一條鞭法實行之後,農稅改為統一徵收銀兩。
這個做法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農民手中不會有大量的存銀,銀子都在地主商賈的地窖裏,尤其是東南沿海的商賈,因為接觸到海貿,會吸納大量的白銀。
農民為了湊齊銀子不得不去把糧食賣給這些商賈。
無商不奸,這些商賈占據主動自然會趁機壓價。
往往越是豐收的年份糧價被壓得越低,農民的血汗就這麽被奸商侵蝕了。
張相公的這個改革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被底下的人利用了漏洞大肆斂財。
寧修覺得有必要就這事和張相公好好聊聊。以他現在戚家女婿的地位,張相公還是會聽一聽的。
「老伯,今年的秋稅都湊齊了嗎?」
「湊齊了。今年孩子們出海兩趟,賺的錢夠了。」
寧修嘴角微微抽動。
農稅和出海有什麽關係?敢情這老伯的意思是他們用出海賺的錢來填補農稅的缺額?
「咳咳,你們出一趟海能賺多少錢?」
「一次最少幾百兩吧。」
「一年的收成換些銀子有多少?」
「最多幾十兩。」
嘶!
寧修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
出海賺的是種田的十倍還多,還有哪個會願意種田?
「老伯,咱這村子裏如今出海的年輕人多不多?」
「怎麽不多?基本上村子裏的年輕人都出去啦。在這村子裏的除了我這樣的老骨頭,就是婦孺,都是出不去的。」
寧修神色一黯,想不到在大明朝也有留守老人兒童。
「這樣的話,農忙的時候你們忙得過來嗎?」
「忙不過來也得忙啊,有時候把孩兒們叫回來幫忙。若是他們實在回不來,便鄉親們互相幫襯一二。」
寧修搖了搖頭不再多說什麽,扭身朝村口走去。
那些隨行的縣衙官吏見縣尊又折了回來直是大吃一驚。
「縣尊,不往村子裏走了嗎?」
一個小吏小心翼翼的問道。
「不了。」
寧修擺了擺手道:「回縣衙吧。」
他想要見到的東西都已經見到了,繼續留在這裏還有什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