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紫禁城很大,也分為外朝和內宮。
外朝是皇帝臨朝和處理政事的地方,內宮則是供天子起居生活的。
當然這隻是名義上,具體實行起來全看天子的意思。
譬如世廟老爺嘉靖帝在時,索性搬出了紫禁城住進了西苑煉丹求仙。
又譬如武廟老爺正德帝,在西華門外建了一個豹房,毫不猶豫的住了進去。
本朝皇帝萬曆陛下比起那兩位算是好的了,雖然後期宅了一些但也是宅在內宮,在內宮召見一些重要閣臣詢問政事而已。
當然眼下的萬曆皇帝儼然一副聖天子的架勢,十分的勤政。一應大典朝會都會準時參加。
這其中固然有張居正張首輔督促的作用,也和小天子年輕分不開。
後期萬曆之所以不上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染了腿疾。
像舉行殿試這種大事,萬曆皇帝自然要親臨。
按照首輔張先生的話說,這是履行天子取士的義務。
有明一代舉行殿試便在奉天殿。
後來嘉靖帝把紫禁城的主要殿宇改了遍名,奉天殿成了皇極殿,但殿還是那個殿,殿試自然是在皇極殿考了。
貢士們沿著牆根排列前行,直是連頭也不敢抬,生怕看到不該看的東西,衝撞了天家威嚴。
皇極殿是天子舉行大朝會的地方,也是舉行隆重典禮的地方,是外朝的象徵。
比起內宮諸殿,到皇極殿的距離要短多了。
饒是如此,一眾貢士也走的腿酸腳乏,兩眼發昏。
他們早上多半沒有吃東西,大概是怕吃的多了想要出恭。
紫禁城可不比貢院,突然想要出恭往哪裏去?
他們隻盼著可以早些陛見,然後答完題目出宮吃飯補覺。
終於禮部官員停下了腳步,眾貢士下意識的抬頭去瞧。
隻見恢宏無比的皇極殿出現在他們眼前,金碧輝煌的讓人窒息。
此時大殿丹陛下已經擺好了考桌考椅。一些禮部官員在進行最後的檢查工作。
最讓士子們興奮的是,他們看到了皇帝陛下!
聖天子萬曆帝身穿一件明黃色袞龍常服,頭戴翼善冠,正站在平台上沖他們點頭。
這讓眾貢士激動的攥緊了拳頭。
雖然這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陛見,隻是遠遠一窺天顏,但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
在平台之上的還有一眾朝廷要員。
寧修細細數了數,一共是十七人。他心中暗道這應該就是本次殿試的讀卷官了。
因為皇帝是主考官,所以臣子隻能任讀卷官。
這讀卷官的人選也很有講究,一般是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堂官,都察院總憲,以及諸寺中的實權官。
所以這十七人乃是大明權力核心中的核心,一齊匯聚這這兒,天子立在正中,頗有幾分眾星捧月的味道。
......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殿試(下)第四更
寧修覺得十分的興奮,但他暫且壓下了情緒,等待開考。
考試最忌諱的就是情緒化,這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發揮。
很快禮部官員便把眾士子引到各自位置坐下,寧修的位置排在正中卻還不錯。
與會試需要自備考試用筆不同,殿試時禮部早已給考生準備好了一應用具。
這也是為了彰顯皇恩浩蕩,體現皇明的關懷。
很快禮部官員便開始分發試卷。
寧修做了幾次深呼吸,讓自己進入一個平靜的心態。
題目發下後寧修淡然啟開來看。
隻見捲紙上密密麻麻寫了幾百字。
「朕聞治本於道,道本於德,古今論治者必折衷於孔子。孔子告魯君,為政在九經,而歸本於三達德。至宋臣司馬光言,人君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果與孔子合歟?光歷事三朝,三以其言獻,自謂至精至要矣!然朕觀古記可異焉!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曰明物察倫,由仁義行。曰其仁可親,其言可信,皆未及武也。獨自商以下有天賜勇名執競維烈之稱,豈至後王始尚武歟?近世偉略隆基之主,或寬仁愛人,知人善任,或明明朝謨,赳赳雄斷,或跡比湯武,治幾成康,或仁孝友愛,聰明豁達,則洵美矣!而三德未純,然亦足以肇造洪緒,何也?其守成纘業者,似又弗如。或以仁稱如漢文帝、宋仁宗,以明稱如漢明帝、唐明皇,以武稱漢武帝、唐武宗,獨具一德而又增光宗佑,何也?彼所謂兼三者,則治闕一則衰,二則危,毋亦責人太備歟?又有疏六戒者,曰戒太察,戒無斷。陳九弊者,曰眩聰明,勵威強。上六事者,曰不喜兵刑,不用智數。其於三德,果有當否歟?朕乘幹禦極十有一年,於茲夕惕晨興,永懷至理。然紀綱飭而吏滋玩,田野墾而民滋困,學校肅而士滋偷,邊鄙寧而兵滋嘩,督捕嚴而盜滋起,厥咎安在?豈朕仁未溥歟,明或弊歟,當機而少斷歟?夫一切繩天下以三尺則害仁,然專務尚德緩刑,恐非仁而流於姑息。一切納汙藏疾則害明,然專務發奸擿伏,恐非明而傷於煩苛。一切寬柔因任則害武,然專務用威克愛,恐非武而病於亢暴。是用詔所司,進多士,詳延於廷,諏以此道。諸生得不勉思而茂明之?其為朕闡典謨之旨,推帝王之憲,稽當世之務,悉陳勿諱。朕眷茲洽聞,將裁覽而採行焉!」
外朝是皇帝臨朝和處理政事的地方,內宮則是供天子起居生活的。
當然這隻是名義上,具體實行起來全看天子的意思。
譬如世廟老爺嘉靖帝在時,索性搬出了紫禁城住進了西苑煉丹求仙。
又譬如武廟老爺正德帝,在西華門外建了一個豹房,毫不猶豫的住了進去。
本朝皇帝萬曆陛下比起那兩位算是好的了,雖然後期宅了一些但也是宅在內宮,在內宮召見一些重要閣臣詢問政事而已。
當然眼下的萬曆皇帝儼然一副聖天子的架勢,十分的勤政。一應大典朝會都會準時參加。
這其中固然有張居正張首輔督促的作用,也和小天子年輕分不開。
後期萬曆之所以不上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染了腿疾。
像舉行殿試這種大事,萬曆皇帝自然要親臨。
按照首輔張先生的話說,這是履行天子取士的義務。
有明一代舉行殿試便在奉天殿。
後來嘉靖帝把紫禁城的主要殿宇改了遍名,奉天殿成了皇極殿,但殿還是那個殿,殿試自然是在皇極殿考了。
貢士們沿著牆根排列前行,直是連頭也不敢抬,生怕看到不該看的東西,衝撞了天家威嚴。
皇極殿是天子舉行大朝會的地方,也是舉行隆重典禮的地方,是外朝的象徵。
比起內宮諸殿,到皇極殿的距離要短多了。
饒是如此,一眾貢士也走的腿酸腳乏,兩眼發昏。
他們早上多半沒有吃東西,大概是怕吃的多了想要出恭。
紫禁城可不比貢院,突然想要出恭往哪裏去?
他們隻盼著可以早些陛見,然後答完題目出宮吃飯補覺。
終於禮部官員停下了腳步,眾貢士下意識的抬頭去瞧。
隻見恢宏無比的皇極殿出現在他們眼前,金碧輝煌的讓人窒息。
此時大殿丹陛下已經擺好了考桌考椅。一些禮部官員在進行最後的檢查工作。
最讓士子們興奮的是,他們看到了皇帝陛下!
聖天子萬曆帝身穿一件明黃色袞龍常服,頭戴翼善冠,正站在平台上沖他們點頭。
這讓眾貢士激動的攥緊了拳頭。
雖然這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陛見,隻是遠遠一窺天顏,但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
在平台之上的還有一眾朝廷要員。
寧修細細數了數,一共是十七人。他心中暗道這應該就是本次殿試的讀卷官了。
因為皇帝是主考官,所以臣子隻能任讀卷官。
這讀卷官的人選也很有講究,一般是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堂官,都察院總憲,以及諸寺中的實權官。
所以這十七人乃是大明權力核心中的核心,一齊匯聚這這兒,天子立在正中,頗有幾分眾星捧月的味道。
......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殿試(下)第四更
寧修覺得十分的興奮,但他暫且壓下了情緒,等待開考。
考試最忌諱的就是情緒化,這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發揮。
很快禮部官員便把眾士子引到各自位置坐下,寧修的位置排在正中卻還不錯。
與會試需要自備考試用筆不同,殿試時禮部早已給考生準備好了一應用具。
這也是為了彰顯皇恩浩蕩,體現皇明的關懷。
很快禮部官員便開始分發試卷。
寧修做了幾次深呼吸,讓自己進入一個平靜的心態。
題目發下後寧修淡然啟開來看。
隻見捲紙上密密麻麻寫了幾百字。
「朕聞治本於道,道本於德,古今論治者必折衷於孔子。孔子告魯君,為政在九經,而歸本於三達德。至宋臣司馬光言,人君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果與孔子合歟?光歷事三朝,三以其言獻,自謂至精至要矣!然朕觀古記可異焉!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曰明物察倫,由仁義行。曰其仁可親,其言可信,皆未及武也。獨自商以下有天賜勇名執競維烈之稱,豈至後王始尚武歟?近世偉略隆基之主,或寬仁愛人,知人善任,或明明朝謨,赳赳雄斷,或跡比湯武,治幾成康,或仁孝友愛,聰明豁達,則洵美矣!而三德未純,然亦足以肇造洪緒,何也?其守成纘業者,似又弗如。或以仁稱如漢文帝、宋仁宗,以明稱如漢明帝、唐明皇,以武稱漢武帝、唐武宗,獨具一德而又增光宗佑,何也?彼所謂兼三者,則治闕一則衰,二則危,毋亦責人太備歟?又有疏六戒者,曰戒太察,戒無斷。陳九弊者,曰眩聰明,勵威強。上六事者,曰不喜兵刑,不用智數。其於三德,果有當否歟?朕乘幹禦極十有一年,於茲夕惕晨興,永懷至理。然紀綱飭而吏滋玩,田野墾而民滋困,學校肅而士滋偷,邊鄙寧而兵滋嘩,督捕嚴而盜滋起,厥咎安在?豈朕仁未溥歟,明或弊歟,當機而少斷歟?夫一切繩天下以三尺則害仁,然專務尚德緩刑,恐非仁而流於姑息。一切納汙藏疾則害明,然專務發奸擿伏,恐非明而傷於煩苛。一切寬柔因任則害武,然專務用威克愛,恐非武而病於亢暴。是用詔所司,進多士,詳延於廷,諏以此道。諸生得不勉思而茂明之?其為朕闡典謨之旨,推帝王之憲,稽當世之務,悉陳勿諱。朕眷茲洽聞,將裁覽而採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