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沉默不語的陳循見時機已到,便上前啟奏:啟稟皇上,剛才徐大人所言天降異象,應於目下之旱災瘟疫,臣深以為然。然臣更以為,上天震怒,必是因人事而起。
景帝:因人事而起?陳愛卿所說的是何事啊?
陳循:恕臣直言,皇上令於大人統領朝政,接連推行新法,置祖製於不顧,天下百姓無不視新法如猛虎,民怨沸騰……
於謙見陳循的矛頭直指自己,不由一愣。
景帝大為不悅:且慢,你是說推行新法觸怒了上天?
陳循一字一頓地:不錯。
王直見狀,挺身而出:天災乃是自然現象,天行其道,本與人間無涉,與新法更無幹係,老臣以為,陳大人此言,未免太過危言聳聽了。
陳循冷笑:王大人不信天命,可普天之下,信天命者大有人在。王大人恐怕是勉強不得吧?
王直激憤地:哼,老臣就怕有人藉機小題大作,以天道之名,毀謗朝政!
陳循:哦?這麽說來,災情四起,民不聊生,在王大人眼裏,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道小題嘍?
王直氣極:你……
陳循對王直置之不理,再次向景帝拱手:皇上,君王以行仁政為己任,體恤萬民,恩澤天下,是以萬民擁戴,可當今朝廷,以實利為本,所謂清田均稅,所謂整肅財政,均與一個“錢”字分不開。聖人雲,君子唯以義,小人唯以利,這種不行仁政,隻圖小利的新法,與唯利是圖的商賈所作所為有何差別?
景帝被陳循的這番話說得張口結舌。
於謙聽了,則極為憤慨,但他竭力克製著,想聽聽陳循還說些什麽。
陳循繼續侃侃而談:我大明自開國至今,將近九十年,祖宗之法,不敢有違,現今毀去祖製,百姓怨忿不已,惹動上天震怒,自然要降下災禍,以示懲戒了!
眾大臣聽了,有些點頭,有些沉默不語。
景帝似乎受到了極大的震動,頗為忐忑不安,他掃視著眾大臣,好半天沒說話。
於謙大步上前:皇上,臣以為陳大人之言,純屬無稽之談。
景帝:哦?於愛卿,那你說說。
於謙:剛才王大人所言極是,大災與天降異兆並無關聯,與推行新法更是風馬牛不相及。我大明自土木堡之變後,元氣喪盡,百廢待興,新法乃是富民強國之策,因運而生,為百姓造福,為國家謀利,何錯之有?
陳循冷笑:於大人難道沒聽說天下人對新法的非議嗎?
於謙:陳大人所說的,不過是那些騎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豪強,新法要他們清田均稅,不得盤剝百姓,他們自然是要狗急跳牆,大肆攻擊新法了!
陳循惱怒地:於大人,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於謙:新法利弊,天下人自有公論,豈是陳大人寥寥數語就可抹煞?
陳循:哼哼,你的新法管用,百姓又為何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陳循此話一出,眾大臣都一愣,景帝也呆住了。
於謙凜然地:天災不可慮,隻要朝野上下齊心協力,抗災濟民,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臣擔心的倒是人禍,朝中謠言四起,惟恐天下不亂……
陳循氣得跳起來,指著於謙:於大人,你……你這是血口噴人!
景帝見於謙和陳循各不相讓,便咳了一聲,擺擺手:好了好了,兩位先別爭,此事容朕想想,隔日再議。
陳循見景帝如此表態,便唯唯諾諾退了下去。
於謙卻站著沒動:皇上,當務之急是賑災安民,臣建議,即刻傳令山西、河南、山東各級官府,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王直趕忙附和:皇上,老臣附議。
景帝點點頭:好,朕準奏。
於謙:至於京城逃荒來的饑民,亦要善加安頓,開倉發給糧食,對患瘟疫者,設立藥局給予救治。
景帝又點點頭,看著陳循:陳愛卿,你是戶部尚書,京城的糧倉……
陳循:回皇上,京城糧倉裏的所有糧食全拿出來,恐怕也救不了眼前這個急啊!
景帝倒吸了一口冷氣:是嗎?
於謙當機立斷:皇上,倉中糧食不足,可由京中富戶承擔。
景帝想了一想,當即同意;那好,就按於愛卿的意思辦吧。
眾大臣:是,臣等領旨。
景帝注視著眾大臣,忐忑不安地嘆了口氣:唉,但願上天早降甘霖,讓我大明百姓度過此難!
18、華蓋殿外
散朝後,於謙和王直一同出來。
王直滿臉憂慮:於大人,剛才你都看見了。
於謙點點頭。
王直提醒地:這些人惟恐朝政不亂,連成一體,興風作浪,於大人小心了!
於謙:謝王大人提醒,於謙心裏有數。
王直:此事剛剛開頭,日後當有變故,望大人早作準備,以防萬一。
於謙聽了,臉色更為凝重,默默點點頭。
十五 天災人禍
1、城門內
城門內,聚著一堆逃荒的饑民。他們骨瘦如柴,麵有菜色,拖兒帶女,境況
十四 幽禁英宗(11)
極為悽慘。
有患了瘟疫的,倒臥在街頭,奄奄一息。
於謙身著便服,坐著一頂小轎,沿街悄悄察看民情。
景帝:因人事而起?陳愛卿所說的是何事啊?
陳循:恕臣直言,皇上令於大人統領朝政,接連推行新法,置祖製於不顧,天下百姓無不視新法如猛虎,民怨沸騰……
於謙見陳循的矛頭直指自己,不由一愣。
景帝大為不悅:且慢,你是說推行新法觸怒了上天?
陳循一字一頓地:不錯。
王直見狀,挺身而出:天災乃是自然現象,天行其道,本與人間無涉,與新法更無幹係,老臣以為,陳大人此言,未免太過危言聳聽了。
陳循冷笑:王大人不信天命,可普天之下,信天命者大有人在。王大人恐怕是勉強不得吧?
王直激憤地:哼,老臣就怕有人藉機小題大作,以天道之名,毀謗朝政!
陳循:哦?這麽說來,災情四起,民不聊生,在王大人眼裏,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道小題嘍?
王直氣極:你……
陳循對王直置之不理,再次向景帝拱手:皇上,君王以行仁政為己任,體恤萬民,恩澤天下,是以萬民擁戴,可當今朝廷,以實利為本,所謂清田均稅,所謂整肅財政,均與一個“錢”字分不開。聖人雲,君子唯以義,小人唯以利,這種不行仁政,隻圖小利的新法,與唯利是圖的商賈所作所為有何差別?
景帝被陳循的這番話說得張口結舌。
於謙聽了,則極為憤慨,但他竭力克製著,想聽聽陳循還說些什麽。
陳循繼續侃侃而談:我大明自開國至今,將近九十年,祖宗之法,不敢有違,現今毀去祖製,百姓怨忿不已,惹動上天震怒,自然要降下災禍,以示懲戒了!
眾大臣聽了,有些點頭,有些沉默不語。
景帝似乎受到了極大的震動,頗為忐忑不安,他掃視著眾大臣,好半天沒說話。
於謙大步上前:皇上,臣以為陳大人之言,純屬無稽之談。
景帝:哦?於愛卿,那你說說。
於謙:剛才王大人所言極是,大災與天降異兆並無關聯,與推行新法更是風馬牛不相及。我大明自土木堡之變後,元氣喪盡,百廢待興,新法乃是富民強國之策,因運而生,為百姓造福,為國家謀利,何錯之有?
陳循冷笑:於大人難道沒聽說天下人對新法的非議嗎?
於謙:陳大人所說的,不過是那些騎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豪強,新法要他們清田均稅,不得盤剝百姓,他們自然是要狗急跳牆,大肆攻擊新法了!
陳循惱怒地:於大人,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於謙:新法利弊,天下人自有公論,豈是陳大人寥寥數語就可抹煞?
陳循:哼哼,你的新法管用,百姓又為何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陳循此話一出,眾大臣都一愣,景帝也呆住了。
於謙凜然地:天災不可慮,隻要朝野上下齊心協力,抗災濟民,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臣擔心的倒是人禍,朝中謠言四起,惟恐天下不亂……
陳循氣得跳起來,指著於謙:於大人,你……你這是血口噴人!
景帝見於謙和陳循各不相讓,便咳了一聲,擺擺手:好了好了,兩位先別爭,此事容朕想想,隔日再議。
陳循見景帝如此表態,便唯唯諾諾退了下去。
於謙卻站著沒動:皇上,當務之急是賑災安民,臣建議,即刻傳令山西、河南、山東各級官府,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王直趕忙附和:皇上,老臣附議。
景帝點點頭:好,朕準奏。
於謙:至於京城逃荒來的饑民,亦要善加安頓,開倉發給糧食,對患瘟疫者,設立藥局給予救治。
景帝又點點頭,看著陳循:陳愛卿,你是戶部尚書,京城的糧倉……
陳循:回皇上,京城糧倉裏的所有糧食全拿出來,恐怕也救不了眼前這個急啊!
景帝倒吸了一口冷氣:是嗎?
於謙當機立斷:皇上,倉中糧食不足,可由京中富戶承擔。
景帝想了一想,當即同意;那好,就按於愛卿的意思辦吧。
眾大臣:是,臣等領旨。
景帝注視著眾大臣,忐忑不安地嘆了口氣:唉,但願上天早降甘霖,讓我大明百姓度過此難!
18、華蓋殿外
散朝後,於謙和王直一同出來。
王直滿臉憂慮:於大人,剛才你都看見了。
於謙點點頭。
王直提醒地:這些人惟恐朝政不亂,連成一體,興風作浪,於大人小心了!
於謙:謝王大人提醒,於謙心裏有數。
王直:此事剛剛開頭,日後當有變故,望大人早作準備,以防萬一。
於謙聽了,臉色更為凝重,默默點點頭。
十五 天災人禍
1、城門內
城門內,聚著一堆逃荒的饑民。他們骨瘦如柴,麵有菜色,拖兒帶女,境況
十四 幽禁英宗(11)
極為悽慘。
有患了瘟疫的,倒臥在街頭,奄奄一息。
於謙身著便服,坐著一頂小轎,沿街悄悄察看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