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被劈頭澆了盆冷水,頓時拉下臉來。
孫太後在簾子內微微點頭:於愛卿所言極是,哀家也是這個意思。重建三殿兩宮,所耗財力甚眾,朝廷得時時為百姓著想,不可奢靡太過了。皇上,你說呢?
英宗見孫太後附和,很是掃興,臉上頗為不滿,又不好發作,吞吞吐吐地:這個……
王振見狀,忙向下麵的大臣們使了個眼色。
侍郎丁銘急忙上前:啟稟太後、皇上,臣以為太後之言雖不無道理,卻也太過多慮,當今我大明國富民強,有目共睹,區區一場慶典,以我天下無敵之國力,當是九牛一毛而已。
徐珵也跟著附和:微臣附議。皇上登基以來,建立如此不世功業,天下百姓莫不感恩戴德,滿朝文武更想藉此良機,一來慶賀皇上功德,二來向世人盡展我大明神威,第三嘛,也可將太後垂簾聽政、母儀天下的恩德傳揚四海。
孫太後冷笑:徐大人這話說得好聽啊,可哀家還是覺得不妥。越是太平盛世,越要小心謹慎才好,萬不可盲目自大,自以為是。
英宗卻覺得太後有點羅嗦,臉上更掛不住了。
王振見狀,忙出來為英宗說話:太後警世之言,奴才十分感動,可人心所向,已如烈火燎原,隻恐難以遏製!
孫太後:是嗎?王公公此話怎講?
王振突然撲通跪下,眾大臣見狀,像是得到了號令,全都嘩啦一聲跪倒了。惟有於謙直挺挺站著。
孫太後吃了一驚:列位愛卿,你們這是非要哀家……
英宗暗暗得意:太後,你也聽聽滿朝文武的意願嘛。
眾大臣一齊叩頭:請太後明察!
孫太後看看王振,又看看堅跪不起的眾大臣,心知無法挽回,無奈地:好吧,這事就依了皇上。
英宗大喜,剛點了點頭,王振已站起來,麵對大臣,威嚴地:皇上有旨,八月中秋,在奉天殿前舉行慶賀大典!
眾大臣跪在地上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英宗神采飛揚地離開龍椅:退朝。
眾大臣剛站起來,一個信使急匆匆奔進來,直至殿前,撲通跪下,神色慌張地:皇上,八百裏急報!
英宗吃了一驚,立刻站住了身子。
王振若無其事地:何事如此慌張?快呈上來。
信使將急報呈給王振,王振再恭敬地轉呈給英宗。
英宗坐回到龍椅上,打開急報,看了一眼,神情一下嚴峻了。
眾大臣都意識到發生了大事,惴惴不安地看著英宗。
英宗略有些慌亂,但聲色俱厲:哼,太平天下,竟然有亂民在浙、皖兩省邊界,聚眾造反,占山為王,與朝廷為敵,真是膽大包天!
一 盛世憂患(4)
眾大臣聞言都目瞪口呆,於謙的臉色更是憂心如焚。
王振:萬歲爺萬勿憂慮,區區幾個盜賊造反,何足掛齒。
英宗仍然有些不安地:先生,這急報上說,那十萬大山中,為首的號稱“桃源王”,手下亂民已達數十萬之眾,豈是區區幾個盜賊而已!
王振卻不動聲色:在奴才眼裏,數十萬之眾就是區區小數,隻要官兵一到,皇威所及,何愁蕩平不了這些犯上作亂之徒!
讓王振這一說,英宗很快恢復了鎮定:唔,先生言之有理,那就派官兵前往進剿。
眾大臣:皇上聖明。
英宗看著眾大臣:事關社稷安危,朕決意即刻發兵,你們誰願……
王振大有深意地打量著於謙,似乎計上心來,不等英宗問完,早胸有成竹地:啟稟萬歲爺,奴才已替萬歲爺想好了。
英宗:先生保薦的是何人啊?
王振:奴才素聞兵部侍郎兼河南、山西巡撫於謙於大人才能卓著,精於兵法,遇事果決幹練,派他前往,定不負皇命。
於謙完全沒想到王振竟會保薦他,不由一愣。孫太後則連連點頭,很是讚許。
英宗遲疑著,想了一想,終於應允:於愛卿的才幹,朕是知道的,那好吧,朕就依先生所奏,請於愛卿走一遭。
孫太後看著於謙,發話了:於愛卿,還不上來領命。
於謙大步上去,跪下:臣於謙領旨。
王振看著於謙跪在地上的身影,狡詐地笑了。他的笑容裏頗有得計的陰險。
英宗威嚴的聲音:太平盛世,亂民流竄浙、皖邊界,聚眾造反,危及社稷安定,實為朝廷之大害。朕特命兵部侍郎兼河南、山西巡撫於謙為統帥,錦衣衛指揮馬順為監軍,領十萬兵馬,前往進剿。有敢抗命者,格殺勿論!欽此!
4、道上
於謙率領浩浩蕩蕩的官兵往南方進發。
樊忠等將領緊隨其後。
監軍太監馬順趾高氣揚地騎在馬上,一同前往。
於謙臉上凝重的表情……
5、山口
於謙的大軍亞以了浙、皖邊界的十萬大山中。
放眼看去,逶迤的山嶺中聳立著一道險峻的關隘,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於謙身穿官服,騎在高頭大馬上,儒雅之中透著一股凜然之氣。
馬順和眾將領率大軍簇擁於後,沿山路緩緩而上。
關隘遙遙在目。
於謙“籲――”一聲,勒住馬韁。
樊忠指著前方:於大人,前麵就是黑風口。
孫太後在簾子內微微點頭:於愛卿所言極是,哀家也是這個意思。重建三殿兩宮,所耗財力甚眾,朝廷得時時為百姓著想,不可奢靡太過了。皇上,你說呢?
英宗見孫太後附和,很是掃興,臉上頗為不滿,又不好發作,吞吞吐吐地:這個……
王振見狀,忙向下麵的大臣們使了個眼色。
侍郎丁銘急忙上前:啟稟太後、皇上,臣以為太後之言雖不無道理,卻也太過多慮,當今我大明國富民強,有目共睹,區區一場慶典,以我天下無敵之國力,當是九牛一毛而已。
徐珵也跟著附和:微臣附議。皇上登基以來,建立如此不世功業,天下百姓莫不感恩戴德,滿朝文武更想藉此良機,一來慶賀皇上功德,二來向世人盡展我大明神威,第三嘛,也可將太後垂簾聽政、母儀天下的恩德傳揚四海。
孫太後冷笑:徐大人這話說得好聽啊,可哀家還是覺得不妥。越是太平盛世,越要小心謹慎才好,萬不可盲目自大,自以為是。
英宗卻覺得太後有點羅嗦,臉上更掛不住了。
王振見狀,忙出來為英宗說話:太後警世之言,奴才十分感動,可人心所向,已如烈火燎原,隻恐難以遏製!
孫太後:是嗎?王公公此話怎講?
王振突然撲通跪下,眾大臣見狀,像是得到了號令,全都嘩啦一聲跪倒了。惟有於謙直挺挺站著。
孫太後吃了一驚:列位愛卿,你們這是非要哀家……
英宗暗暗得意:太後,你也聽聽滿朝文武的意願嘛。
眾大臣一齊叩頭:請太後明察!
孫太後看看王振,又看看堅跪不起的眾大臣,心知無法挽回,無奈地:好吧,這事就依了皇上。
英宗大喜,剛點了點頭,王振已站起來,麵對大臣,威嚴地:皇上有旨,八月中秋,在奉天殿前舉行慶賀大典!
眾大臣跪在地上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英宗神采飛揚地離開龍椅:退朝。
眾大臣剛站起來,一個信使急匆匆奔進來,直至殿前,撲通跪下,神色慌張地:皇上,八百裏急報!
英宗吃了一驚,立刻站住了身子。
王振若無其事地:何事如此慌張?快呈上來。
信使將急報呈給王振,王振再恭敬地轉呈給英宗。
英宗坐回到龍椅上,打開急報,看了一眼,神情一下嚴峻了。
眾大臣都意識到發生了大事,惴惴不安地看著英宗。
英宗略有些慌亂,但聲色俱厲:哼,太平天下,竟然有亂民在浙、皖兩省邊界,聚眾造反,占山為王,與朝廷為敵,真是膽大包天!
一 盛世憂患(4)
眾大臣聞言都目瞪口呆,於謙的臉色更是憂心如焚。
王振:萬歲爺萬勿憂慮,區區幾個盜賊造反,何足掛齒。
英宗仍然有些不安地:先生,這急報上說,那十萬大山中,為首的號稱“桃源王”,手下亂民已達數十萬之眾,豈是區區幾個盜賊而已!
王振卻不動聲色:在奴才眼裏,數十萬之眾就是區區小數,隻要官兵一到,皇威所及,何愁蕩平不了這些犯上作亂之徒!
讓王振這一說,英宗很快恢復了鎮定:唔,先生言之有理,那就派官兵前往進剿。
眾大臣:皇上聖明。
英宗看著眾大臣:事關社稷安危,朕決意即刻發兵,你們誰願……
王振大有深意地打量著於謙,似乎計上心來,不等英宗問完,早胸有成竹地:啟稟萬歲爺,奴才已替萬歲爺想好了。
英宗:先生保薦的是何人啊?
王振:奴才素聞兵部侍郎兼河南、山西巡撫於謙於大人才能卓著,精於兵法,遇事果決幹練,派他前往,定不負皇命。
於謙完全沒想到王振竟會保薦他,不由一愣。孫太後則連連點頭,很是讚許。
英宗遲疑著,想了一想,終於應允:於愛卿的才幹,朕是知道的,那好吧,朕就依先生所奏,請於愛卿走一遭。
孫太後看著於謙,發話了:於愛卿,還不上來領命。
於謙大步上去,跪下:臣於謙領旨。
王振看著於謙跪在地上的身影,狡詐地笑了。他的笑容裏頗有得計的陰險。
英宗威嚴的聲音:太平盛世,亂民流竄浙、皖邊界,聚眾造反,危及社稷安定,實為朝廷之大害。朕特命兵部侍郎兼河南、山西巡撫於謙為統帥,錦衣衛指揮馬順為監軍,領十萬兵馬,前往進剿。有敢抗命者,格殺勿論!欽此!
4、道上
於謙率領浩浩蕩蕩的官兵往南方進發。
樊忠等將領緊隨其後。
監軍太監馬順趾高氣揚地騎在馬上,一同前往。
於謙臉上凝重的表情……
5、山口
於謙的大軍亞以了浙、皖邊界的十萬大山中。
放眼看去,逶迤的山嶺中聳立著一道險峻的關隘,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於謙身穿官服,騎在高頭大馬上,儒雅之中透著一股凜然之氣。
馬順和眾將領率大軍簇擁於後,沿山路緩緩而上。
關隘遙遙在目。
於謙“籲――”一聲,勒住馬韁。
樊忠指著前方:於大人,前麵就是黑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