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解放軍占領了日本後,中日該稱一家了;等解放軍占領了北美後,中美也是一家了。但就算是做了夫妻,成了一家人,這種族的問題還是得重視。畢竟種族可是關係著傳承、關係著祖宗。
要解決隻有一個辦法,促使大明改革開放。在未來解放軍東進的時候,利用大明的移民來開發北美。這樣就能從根本上,防止日本人種的過度擴散。
但大明的改革開放有風險啊。解放軍和大明都已經徹底交惡過了。誰知道這次朝廷假惺惺的招安,包藏了怎樣的禍心。解放軍裏的其他人估計麻煩不會很大。作為首領的王直,命運就堪憂了。就像赤壁之戰前,若是孫權投了曹操。孫家的大臣們,日子照樣過,該有的職位和待遇,不會怎麽變。可孫權的下場就難說了。
誰白了,王直若是還想著讓大明實行改革開放,就得又押上前程和性命,賭上一回。但是如果大明不改革開放,解放軍的東進就會遭遇種族難題。就算中國最終能統一世界,換個角度看,是不是日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為了大明的改革開放,王直似乎很有必要,再去賭一把。王直也因此失了一夜的眠。
三百三十五、決定應召
更新時間2013-7-20 15:03:55 字數:1030
第二天清晨,一夜未合眼的王直在迷迷糊糊中,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而且是非做不可的決定。那就是接受大明的招安,並促使大明“實行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
其實人的許多重要抉擇,往往都是在神智不清的時候,下了決心。因為隻有這種時候,最容易改變固有的觀念和判斷。就像馬雲在蹲大便的時候,想到要讓“淘寶”改名叫“天貓”。而脾氣很倔的人,一旦做了決定,又是很難回頭的。王直和馬雲好似同屬這一類人。
決定“應召”,可不一件小事。這直接關係到解放軍的戰略走向,甚至是存亡大計。“東進圖強”無疑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有利抉擇。但是王直現在卻變了主意,西去大明,接受招安。不僅個人的命運,變得兇險難測,而且連帶使得解放軍隊伍同樣前途未卜。
但王直覺得有必要這麽做,不單是為了“改革開放”,也是為了解放軍“東進美洲”之後,可以從大明調送人口,去搞殖民開發。王直是傻瓜,所以他永遠把“愛國”擺在第一位。而不是像某些人,習慣於口頭上義正言辭地表態,而實際作為卻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
既然王直重新下了決心,那麽很快整支解放軍主力都因這巨大戰略調整,而牽動起來。戰士們是否跟隨前往大明,全憑個人意願。不想去的,可以先留下。王直這麽做,其實是在預備後手,畢竟“改革開放”隻是先期目標。日本,解放軍還是要來的;美洲,解放軍也還是要去的。解放軍東進的意圖並未改變,僅僅是推後而已。不想現在過去大明的戰士們,未來就可以是東進的骨幹力量。在王直的眼中,這些人反倒更忠誠。相比之下,吵著嚷著,要回大明,接受招安的王滶及其同夥,在王直看來,是革命的敗類,屬於最不忠誠的份子。正好,趁著招安,把他們都弄到大明去,省得最終影響革命大計。
其實王直也非常清楚一點。那就是去了大明之後,自己有可能再也來不了日本。因為這趟招安之旅,異常兇險,很可能自身不保。若是豐臣秀吉此前,沒有大舉攻明。情況應該可以好上許多。就如今解放軍與大明雙方之間這種敵對局麵,前往應召,後果極可能不堪設想。
但為了“改革開放”大計,更為了後續的“東進圖強”,王直隻能捨身犯險了。
若是隨便換一個聰明人,站在王直的立場上,肯定不願再去大明。但王直是傻瓜呀,而且是真正愛國的那種傻瓜。
駐守東京附近的解放軍主力預備一分為二,一部分留下候命;另一部分南下長崎,經由那裏,轉去大明。解放軍難得控製了日本,革命果實不能輕易捨棄。因形勢需要,隻能先做此調整。
但在去往大明應召之前,王直還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便是回去尾張,同那邊的親人、兄弟都道個別。因為也許便是永訣。
三百三十六、託付後事
更新時間2013-7-20 15:05:35 字數:1050
既然義父王直已經答應招安,王滶倒也不再為難,重新給了自由。王直單獨召見了河尻秀隆,向他交代後事。
河尻秀隆甫一見王直,就跪地不起,痛哭認罪。說著:“都是我屢犯糊塗,加之保護不周,才讓主上受了如此委屈。”
王直連忙上前將之扶起,勸道:“你不必自責,算起來,我身邊的人屬你最忠心。”是啊,似乎已經有太多的人,紛紛背叛了王直。早先織田家的親人和臣下們姑且不算,如今大哥、三弟、義子、洋人和盟友也都如此。也難怪王直備受打擊下,決定改變革命路線,重新選擇“改革開放”。當年太祖也不正是因為經歷了太多這種事,所以才想著變換方針,在文化觀念、意識形態方麵,重搞革命。革命最怕的是什麽?那就是身邊的戰友、親人,都改變了思想觀念,與自己不齊心,與革命不相符。
河尻秀隆依舊大哭著,說:“這一回要不是我誤判形勢,斷不至於讓主上受困,又不得以答應了賊人的要求。”
要解決隻有一個辦法,促使大明改革開放。在未來解放軍東進的時候,利用大明的移民來開發北美。這樣就能從根本上,防止日本人種的過度擴散。
但大明的改革開放有風險啊。解放軍和大明都已經徹底交惡過了。誰知道這次朝廷假惺惺的招安,包藏了怎樣的禍心。解放軍裏的其他人估計麻煩不會很大。作為首領的王直,命運就堪憂了。就像赤壁之戰前,若是孫權投了曹操。孫家的大臣們,日子照樣過,該有的職位和待遇,不會怎麽變。可孫權的下場就難說了。
誰白了,王直若是還想著讓大明實行改革開放,就得又押上前程和性命,賭上一回。但是如果大明不改革開放,解放軍的東進就會遭遇種族難題。就算中國最終能統一世界,換個角度看,是不是日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為了大明的改革開放,王直似乎很有必要,再去賭一把。王直也因此失了一夜的眠。
三百三十五、決定應召
更新時間2013-7-20 15:03:55 字數:1030
第二天清晨,一夜未合眼的王直在迷迷糊糊中,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而且是非做不可的決定。那就是接受大明的招安,並促使大明“實行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
其實人的許多重要抉擇,往往都是在神智不清的時候,下了決心。因為隻有這種時候,最容易改變固有的觀念和判斷。就像馬雲在蹲大便的時候,想到要讓“淘寶”改名叫“天貓”。而脾氣很倔的人,一旦做了決定,又是很難回頭的。王直和馬雲好似同屬這一類人。
決定“應召”,可不一件小事。這直接關係到解放軍的戰略走向,甚至是存亡大計。“東進圖強”無疑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有利抉擇。但是王直現在卻變了主意,西去大明,接受招安。不僅個人的命運,變得兇險難測,而且連帶使得解放軍隊伍同樣前途未卜。
但王直覺得有必要這麽做,不單是為了“改革開放”,也是為了解放軍“東進美洲”之後,可以從大明調送人口,去搞殖民開發。王直是傻瓜,所以他永遠把“愛國”擺在第一位。而不是像某些人,習慣於口頭上義正言辭地表態,而實際作為卻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
既然王直重新下了決心,那麽很快整支解放軍主力都因這巨大戰略調整,而牽動起來。戰士們是否跟隨前往大明,全憑個人意願。不想去的,可以先留下。王直這麽做,其實是在預備後手,畢竟“改革開放”隻是先期目標。日本,解放軍還是要來的;美洲,解放軍也還是要去的。解放軍東進的意圖並未改變,僅僅是推後而已。不想現在過去大明的戰士們,未來就可以是東進的骨幹力量。在王直的眼中,這些人反倒更忠誠。相比之下,吵著嚷著,要回大明,接受招安的王滶及其同夥,在王直看來,是革命的敗類,屬於最不忠誠的份子。正好,趁著招安,把他們都弄到大明去,省得最終影響革命大計。
其實王直也非常清楚一點。那就是去了大明之後,自己有可能再也來不了日本。因為這趟招安之旅,異常兇險,很可能自身不保。若是豐臣秀吉此前,沒有大舉攻明。情況應該可以好上許多。就如今解放軍與大明雙方之間這種敵對局麵,前往應召,後果極可能不堪設想。
但為了“改革開放”大計,更為了後續的“東進圖強”,王直隻能捨身犯險了。
若是隨便換一個聰明人,站在王直的立場上,肯定不願再去大明。但王直是傻瓜呀,而且是真正愛國的那種傻瓜。
駐守東京附近的解放軍主力預備一分為二,一部分留下候命;另一部分南下長崎,經由那裏,轉去大明。解放軍難得控製了日本,革命果實不能輕易捨棄。因形勢需要,隻能先做此調整。
但在去往大明應召之前,王直還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便是回去尾張,同那邊的親人、兄弟都道個別。因為也許便是永訣。
三百三十六、託付後事
更新時間2013-7-20 15:05:35 字數:1050
既然義父王直已經答應招安,王滶倒也不再為難,重新給了自由。王直單獨召見了河尻秀隆,向他交代後事。
河尻秀隆甫一見王直,就跪地不起,痛哭認罪。說著:“都是我屢犯糊塗,加之保護不周,才讓主上受了如此委屈。”
王直連忙上前將之扶起,勸道:“你不必自責,算起來,我身邊的人屬你最忠心。”是啊,似乎已經有太多的人,紛紛背叛了王直。早先織田家的親人和臣下們姑且不算,如今大哥、三弟、義子、洋人和盟友也都如此。也難怪王直備受打擊下,決定改變革命路線,重新選擇“改革開放”。當年太祖也不正是因為經歷了太多這種事,所以才想著變換方針,在文化觀念、意識形態方麵,重搞革命。革命最怕的是什麽?那就是身邊的戰友、親人,都改變了思想觀念,與自己不齊心,與革命不相符。
河尻秀隆依舊大哭著,說:“這一回要不是我誤判形勢,斷不至於讓主上受困,又不得以答應了賊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