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想想,問:“大明為什麽要禁海?如果不是這樣,也會有大海船。”
吳承恩說:“太祖有諭,片板不得入海。唯恐宵小,私通外藩,禍亂朝廷。”
王直說:“好一個‘片板不得入海’。那沿海百姓豈不是遭罪?”
吳承恩說:“這話有些大逆不道了。在別處,可說不得。”
王直說:“不公不義的事,就得講出來。沒什麽說不得。”
吳承恩想了想,說:“恩公和這個日藩使節團,還是早點脫離幹係。畢竟朝廷嚴禁海外貿易,遇上官軍,難免動起手。”
王直問:“那舟山島上駐了多少像你這樣的官兵?”
吳承恩說:“大概有7、8千,加上民工雜役都上萬了。所以海盜們全聞風而走,遠遁外海,附近已經看不到。”
王直想著,怪不得,來時普陀島上連一個人影也沒有。主要是留下來太危險。但解放軍東海艦隊竟然在這檔口,還湊過來,找打的是不?暗暗又有些擔心。
王直問:“現在海盜上岸劫掠的,還多嗎?”
吳承恩說:“各府軍隊齊聚過來,烏合之眾哪還敢造次。”
王直說:“既然這樣,局麵比起從前,是好了。”也想著,難怪解放軍在日本附近海域,遇不到滿載而歸的倭寇了。是大明這邊形勢發生改變。
吳承恩說:“官軍缺船出海,也隻能管得一時太平。”
王直想想也對,官軍來自各地,不可能永遠駐在這邊。而海盜們暫時撤退,依然保留了實力。以後還可以“卷土”,不,“覆水”重來。
過了些時候,奇妙丸已經離舟山島比較近了。島上邊的事物隱約可見。王直找來望遠鏡,通過炮窗,細細觀察。發現對麵島沿上,聚集了不少小船,還有些兵丁在忙著準備。冬天來了,盡刮西北風。這些小船如果是衝著普陀島而來,順風不久便到。難不成……
吳承恩在一旁問著:“你手裏頭拿著的,是什麽東西?”
王直將望遠鏡遞給他,並說著:“把眼睛湊上去,可以看得很遠。”
吳承恩也對著舟山島那邊試了試,說:“難不成是傳說中的千裏眼?”
王直“嗬嗬”地笑了起來,說:“沒有千裏,十裏都沒有。”
吳承恩說:“那邊有人有船,還是繞過去吧?”
王直想了想,確實有危險。馬上過去通知水手們改向繞行,另找個僻靜無人處,再靠過去。
等到回來時,吳承恩已經看好了。將望遠鏡還給王直,然後說:“那些都是官兵,看架勢,好像要出海。恩公務必小心。”
王直想著,吳承恩和自己的判斷差不多。這回恐怕大水衝起龍王廟,官軍很可能對解放軍下手。
奇妙丸繞了個大圈,尋了個安全地帶,將吳承恩送過去。王直和吳承恩相互告別,也不知道往後還有沒有見麵的機會。若是有緣,總會有下次。若是無緣,此番便是永別。
一百二十三、是去是留
更新時間2011-12-26 11:42:55 字數:858
送走了吳承恩,王直率領“奇妙丸”從舟山島返航。臨出發前,王直讓吳承恩將《西遊記》前兩回的草稿,又謄抄了一份帶上。而原底,王直就自己當做紀念,特意收藏了。想來那吳承恩一定會將後邊章節補全,使得《西遊記》順利出世,流芳千古。
因為忌憚大明官軍,過去攻打“花果山”,王直命手下加快行程,將帆打滿,順著風勢,趕回普陀。
王直興許沒有想到,這與吳承恩的萍水相逢又匆匆一別,還有後續,但也經歷了六載光陰。此時的吳承恩,隻知曉了《西遊記》的開頭,哪裏能寫出全本。六年後,他才從王直口裏,聽說下邊的情節。等到終於作完《西遊記》,拿到王直的墳前燒化,那是更久遠的事情了。《西遊記》裏的故事真真假假,到底又有誰看透了。但有一樁事實:五百年後,“孫悟空”從“五指山”下,又重生了。
王直沒想這麽多,也沒想那麽遠。目前當務之急,是如何處理“大明官軍極可能來攻打解放軍”的問題。王直對未來並沒有清晰的規劃。率領“解放軍東海艦隊”,來到大明江浙沿海,隻是一個隨心所欲的決定。要知道幾乎所有部下包括自己,都是扶桑人。在大明這邊根本不能長住,否則難免有思鄉情緒,乃至動搖軍心。王直雖然一廂情願地想留下來,卻有些勉強。
如今,過到大明的最主要理由:“送明珠返鄉”,已基本達成。大明沿海的局勢又得到控製,海盜們懼於官軍的強大,不敢妄為。王直有心想幫忙,似乎也用不上。而且真的讓他對付作為“同胞兄弟”的中華兒女,哪怕是所謂的“海盜”,也下不去手。解放軍留在東海,意義不大了。所以王直想著,要不還是回去尾張。這樣也可以避免與大明官軍發生衝突。至於“明珠”,問問她,在岸上可有親屬。如果有的話,送將過去,多給些金銀,保障今後生活,就行了。
王直這麽想著,心裏已經有了計較。既然大明留不得,扶桑老家還等著自己回去呢。繼續當“織田信長”少爺,也不錯。有了大批錢財做後盾,還真得可以像大哥鬆岡則方說的那樣:招兵買馬、稱王稱霸。再想想,還有個四弟竹千代(德川家康),等著自己去“解救”呢。有了實力,可以打敗今川家,使竹千代脫離魔爪的控製,回到自己身邊。到時候四兄弟聯手打天下。
吳承恩說:“太祖有諭,片板不得入海。唯恐宵小,私通外藩,禍亂朝廷。”
王直說:“好一個‘片板不得入海’。那沿海百姓豈不是遭罪?”
吳承恩說:“這話有些大逆不道了。在別處,可說不得。”
王直說:“不公不義的事,就得講出來。沒什麽說不得。”
吳承恩想了想,說:“恩公和這個日藩使節團,還是早點脫離幹係。畢竟朝廷嚴禁海外貿易,遇上官軍,難免動起手。”
王直問:“那舟山島上駐了多少像你這樣的官兵?”
吳承恩說:“大概有7、8千,加上民工雜役都上萬了。所以海盜們全聞風而走,遠遁外海,附近已經看不到。”
王直想著,怪不得,來時普陀島上連一個人影也沒有。主要是留下來太危險。但解放軍東海艦隊竟然在這檔口,還湊過來,找打的是不?暗暗又有些擔心。
王直問:“現在海盜上岸劫掠的,還多嗎?”
吳承恩說:“各府軍隊齊聚過來,烏合之眾哪還敢造次。”
王直說:“既然這樣,局麵比起從前,是好了。”也想著,難怪解放軍在日本附近海域,遇不到滿載而歸的倭寇了。是大明這邊形勢發生改變。
吳承恩說:“官軍缺船出海,也隻能管得一時太平。”
王直想想也對,官軍來自各地,不可能永遠駐在這邊。而海盜們暫時撤退,依然保留了實力。以後還可以“卷土”,不,“覆水”重來。
過了些時候,奇妙丸已經離舟山島比較近了。島上邊的事物隱約可見。王直找來望遠鏡,通過炮窗,細細觀察。發現對麵島沿上,聚集了不少小船,還有些兵丁在忙著準備。冬天來了,盡刮西北風。這些小船如果是衝著普陀島而來,順風不久便到。難不成……
吳承恩在一旁問著:“你手裏頭拿著的,是什麽東西?”
王直將望遠鏡遞給他,並說著:“把眼睛湊上去,可以看得很遠。”
吳承恩也對著舟山島那邊試了試,說:“難不成是傳說中的千裏眼?”
王直“嗬嗬”地笑了起來,說:“沒有千裏,十裏都沒有。”
吳承恩說:“那邊有人有船,還是繞過去吧?”
王直想了想,確實有危險。馬上過去通知水手們改向繞行,另找個僻靜無人處,再靠過去。
等到回來時,吳承恩已經看好了。將望遠鏡還給王直,然後說:“那些都是官兵,看架勢,好像要出海。恩公務必小心。”
王直想著,吳承恩和自己的判斷差不多。這回恐怕大水衝起龍王廟,官軍很可能對解放軍下手。
奇妙丸繞了個大圈,尋了個安全地帶,將吳承恩送過去。王直和吳承恩相互告別,也不知道往後還有沒有見麵的機會。若是有緣,總會有下次。若是無緣,此番便是永別。
一百二十三、是去是留
更新時間2011-12-26 11:42:55 字數:858
送走了吳承恩,王直率領“奇妙丸”從舟山島返航。臨出發前,王直讓吳承恩將《西遊記》前兩回的草稿,又謄抄了一份帶上。而原底,王直就自己當做紀念,特意收藏了。想來那吳承恩一定會將後邊章節補全,使得《西遊記》順利出世,流芳千古。
因為忌憚大明官軍,過去攻打“花果山”,王直命手下加快行程,將帆打滿,順著風勢,趕回普陀。
王直興許沒有想到,這與吳承恩的萍水相逢又匆匆一別,還有後續,但也經歷了六載光陰。此時的吳承恩,隻知曉了《西遊記》的開頭,哪裏能寫出全本。六年後,他才從王直口裏,聽說下邊的情節。等到終於作完《西遊記》,拿到王直的墳前燒化,那是更久遠的事情了。《西遊記》裏的故事真真假假,到底又有誰看透了。但有一樁事實:五百年後,“孫悟空”從“五指山”下,又重生了。
王直沒想這麽多,也沒想那麽遠。目前當務之急,是如何處理“大明官軍極可能來攻打解放軍”的問題。王直對未來並沒有清晰的規劃。率領“解放軍東海艦隊”,來到大明江浙沿海,隻是一個隨心所欲的決定。要知道幾乎所有部下包括自己,都是扶桑人。在大明這邊根本不能長住,否則難免有思鄉情緒,乃至動搖軍心。王直雖然一廂情願地想留下來,卻有些勉強。
如今,過到大明的最主要理由:“送明珠返鄉”,已基本達成。大明沿海的局勢又得到控製,海盜們懼於官軍的強大,不敢妄為。王直有心想幫忙,似乎也用不上。而且真的讓他對付作為“同胞兄弟”的中華兒女,哪怕是所謂的“海盜”,也下不去手。解放軍留在東海,意義不大了。所以王直想著,要不還是回去尾張。這樣也可以避免與大明官軍發生衝突。至於“明珠”,問問她,在岸上可有親屬。如果有的話,送將過去,多給些金銀,保障今後生活,就行了。
王直這麽想著,心裏已經有了計較。既然大明留不得,扶桑老家還等著自己回去呢。繼續當“織田信長”少爺,也不錯。有了大批錢財做後盾,還真得可以像大哥鬆岡則方說的那樣:招兵買馬、稱王稱霸。再想想,還有個四弟竹千代(德川家康),等著自己去“解救”呢。有了實力,可以打敗今川家,使竹千代脫離魔爪的控製,回到自己身邊。到時候四兄弟聯手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