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曙焰老人說,那時那人見麵問聲“吃了嗎”,也不一定是問吃飯了沒有,許多時候就是打個招呼,你總不能說“穿了”吧?參加抗聯後也是一樣,慢慢地,見了團長會叫聲“團長”。這回沒團長了,見到上級要敬禮,忘了要受批評、被罰站,就覺得不習慣。記得我剛上隊時,也搞過隊列訓練,練著練著敵人來了。敵人沒來,練著練著一些人煩了,說練這玩意兒有什麽用?那練什麽有用啊?練射擊。練這個是真有用,戰場上一槍一個,那多直接、痛快呀。那教官也七長八短、千奇百怪。像山林隊出身的,那槍打得真準,大家也真服氣,可有的為了出手快,把匣子槍的準星鋸掉了,你說能教出什麽樣的射手?扔下鋤頭拿起槍,班長、排長、連長告訴你幾句,對了錯了的,你就在實戰中悟去吧。抗聯培養許多遊擊戰人才,遊擊戰與正規戰有許多不同,但軍事技術應該是正規的。許多人不說身經百戰,也是大小幾十仗了,這回像個新兵似的從立正、稍息練起。
張瑞麟、李桂林老人說,我們是1944年初“過蘇聯”的,教導旅正在進行滑雪訓練,把我們看傻眼了。這東西不吃糧、不吃草,穿上“像箭打似的”(形容速度快),太好了。那時軍事訓練占70%,還有政治教育、文化學習,你說這下子把我們落下多遠吧。好在這時不光蘇聯教官,就是一般戰士都能給我們當老師了。
李敏老人說,教導旅有60多女兵,頭一年讓我當護士。其實正兒八經的都是蘇聯護士,咱就是學習,多幹些粗活。第二年調到無線電營學報務。人力跑交通,幾天、十幾天、個把月,甚至幾個月跑一趟,這回幾分鍾就聯繫上了,那能不認真學嗎?李兆麟講藝不壓身,多學幾手,回國有用。學跳傘,選的都是身強力壯的,說我不合格,我去找李兆麟,他說你以工作人員名義跳。去伯力郊區飛行學校,先學一星期地麵動作,然後聯繫從跳傘塔跳傘,半個月後就坐飛機上天了。我從小就愛跟男孩子玩打仗,哥哥參軍後就盼著當兵,沒想到這兵當到蘇聯來了,還上天了。飛機轟轟響,2000來米高吧,教官一揮手下去一個,像下餃子、扔土豆似的。剛下去頭朝下,傘一開就正過來了。手抓傘繩,風在耳邊呼呼響,山河大地越來越近。腳一著地,身上那汗像雨點子似的嘩地摔到地上,緊張呀,高興呀。有的風大,被傘拖著跑出好遠才能站住。有時被傘蓋住,拱半天才能拱出來。安全著地,就算合格了。
境內境外
1938年底,3路軍1支隊鬆門山戰鬥失利後,張光迪、陳雷率隊“過蘇聯”,被安頓在海蘭泡城外一座兵營。半個月後,一個會說漢話的蘇聯軍官來找陳雷,說讓他去學習一段時間。部隊怎麽辦呀?那軍官說由支隊長帶著,已經安排好了。
這是陳雷第一次“過蘇聯”,對蘇聯充滿了神秘、神聖感。
一個穿便裝的蘇聯人,陪陳雷坐火車到伯力。一個穿便裝的小老頭,後來得知是蘇軍少校,把陳雷接到黑龍江邊一條小街的一棟二層樓。進一樓左拐3室1廚的男主人舒裏科,是個鐵路上尉(當時蘇聯鐵路職工佩戴軍銜),女主人叫娜嘉。臨街的一麵是個套間,外間為客廳,裏間是臥室。陳雷就住在這裏。小老頭少校天天來看他,安排他的生活,娜嘉給他做飯,對他都很誠懇、熱情。
後來,抗聯管這種住進抗聯人員的蘇聯人家,叫“工作房子”。趙尚誌1941年秋回國前,就在伯力住這種“工作房子”。
想想“過蘇聯”前的情景,眼下簡直就是天堂了。可部隊呢?他的學習又是怎麽安排的呀?還在佳木斯做地下工作時,他就知道滿洲省委和抗聯不時派人到蘇聯學習。那個小老頭少校每次推門進來,他就等著他告訴他去什麽學校學習,每次都是失望。窗外街上車來人往,室內書架上好多書,大都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而且都是中文版,就翻看起來。這一翻不要緊,就像老牛進了白菜地般如饑似渴讀起沒完了。
1997年筆者採訪時,已經八十高壽的陳雷老人說:“我這輩子的這點馬列主義水平,還真得益於在‘工作房子’的那幾個月的學習。”
很快已是6月。這天來了兩個人,問詢生活、身體情況後,其中一個拿起書架上的一本《革命秘密工作者的經驗》,說這本書你看了嗎?陳雷說看了。那人說我們派你回去做秘密工作,你覺得怎麽樣?
陳雷心裏尋思,還沒安排我去學校學習呀。就說:我原來就是做地下工作的,是從大逮捕中逃出來的,上了敵人的黑名單,回去很容易暴露。
那人說:我們送你去個非常保險的地方,行不行?
陳雷說:我身上好幾處傷疤,不適合做秘密工作,我要回部隊。
幾天後,一個蘇軍少校帶陳雷上火車,行至與中國境內佛山隔江相對的一個小站,換乘汽車進到山裏一個營地,一看全是抗聯的人——是趙尚誌準備帶回東北的隊伍。
版圖橫跨歐亞大陸的蘇聯,一直把歐洲視為重點,情報工作也是一樣。20世紀30年代初,受製於種種國際條件,非常活躍的西線情報活動被迫偃旗息鼓,在遠東地區則異軍突起,這自然就少不了中國人參與其間,先期主要利用生活在中蘇邊境地區的中國人。
張瑞麟、李桂林老人說,我們是1944年初“過蘇聯”的,教導旅正在進行滑雪訓練,把我們看傻眼了。這東西不吃糧、不吃草,穿上“像箭打似的”(形容速度快),太好了。那時軍事訓練占70%,還有政治教育、文化學習,你說這下子把我們落下多遠吧。好在這時不光蘇聯教官,就是一般戰士都能給我們當老師了。
李敏老人說,教導旅有60多女兵,頭一年讓我當護士。其實正兒八經的都是蘇聯護士,咱就是學習,多幹些粗活。第二年調到無線電營學報務。人力跑交通,幾天、十幾天、個把月,甚至幾個月跑一趟,這回幾分鍾就聯繫上了,那能不認真學嗎?李兆麟講藝不壓身,多學幾手,回國有用。學跳傘,選的都是身強力壯的,說我不合格,我去找李兆麟,他說你以工作人員名義跳。去伯力郊區飛行學校,先學一星期地麵動作,然後聯繫從跳傘塔跳傘,半個月後就坐飛機上天了。我從小就愛跟男孩子玩打仗,哥哥參軍後就盼著當兵,沒想到這兵當到蘇聯來了,還上天了。飛機轟轟響,2000來米高吧,教官一揮手下去一個,像下餃子、扔土豆似的。剛下去頭朝下,傘一開就正過來了。手抓傘繩,風在耳邊呼呼響,山河大地越來越近。腳一著地,身上那汗像雨點子似的嘩地摔到地上,緊張呀,高興呀。有的風大,被傘拖著跑出好遠才能站住。有時被傘蓋住,拱半天才能拱出來。安全著地,就算合格了。
境內境外
1938年底,3路軍1支隊鬆門山戰鬥失利後,張光迪、陳雷率隊“過蘇聯”,被安頓在海蘭泡城外一座兵營。半個月後,一個會說漢話的蘇聯軍官來找陳雷,說讓他去學習一段時間。部隊怎麽辦呀?那軍官說由支隊長帶著,已經安排好了。
這是陳雷第一次“過蘇聯”,對蘇聯充滿了神秘、神聖感。
一個穿便裝的蘇聯人,陪陳雷坐火車到伯力。一個穿便裝的小老頭,後來得知是蘇軍少校,把陳雷接到黑龍江邊一條小街的一棟二層樓。進一樓左拐3室1廚的男主人舒裏科,是個鐵路上尉(當時蘇聯鐵路職工佩戴軍銜),女主人叫娜嘉。臨街的一麵是個套間,外間為客廳,裏間是臥室。陳雷就住在這裏。小老頭少校天天來看他,安排他的生活,娜嘉給他做飯,對他都很誠懇、熱情。
後來,抗聯管這種住進抗聯人員的蘇聯人家,叫“工作房子”。趙尚誌1941年秋回國前,就在伯力住這種“工作房子”。
想想“過蘇聯”前的情景,眼下簡直就是天堂了。可部隊呢?他的學習又是怎麽安排的呀?還在佳木斯做地下工作時,他就知道滿洲省委和抗聯不時派人到蘇聯學習。那個小老頭少校每次推門進來,他就等著他告訴他去什麽學校學習,每次都是失望。窗外街上車來人往,室內書架上好多書,大都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而且都是中文版,就翻看起來。這一翻不要緊,就像老牛進了白菜地般如饑似渴讀起沒完了。
1997年筆者採訪時,已經八十高壽的陳雷老人說:“我這輩子的這點馬列主義水平,還真得益於在‘工作房子’的那幾個月的學習。”
很快已是6月。這天來了兩個人,問詢生活、身體情況後,其中一個拿起書架上的一本《革命秘密工作者的經驗》,說這本書你看了嗎?陳雷說看了。那人說我們派你回去做秘密工作,你覺得怎麽樣?
陳雷心裏尋思,還沒安排我去學校學習呀。就說:我原來就是做地下工作的,是從大逮捕中逃出來的,上了敵人的黑名單,回去很容易暴露。
那人說:我們送你去個非常保險的地方,行不行?
陳雷說:我身上好幾處傷疤,不適合做秘密工作,我要回部隊。
幾天後,一個蘇軍少校帶陳雷上火車,行至與中國境內佛山隔江相對的一個小站,換乘汽車進到山裏一個營地,一看全是抗聯的人——是趙尚誌準備帶回東北的隊伍。
版圖橫跨歐亞大陸的蘇聯,一直把歐洲視為重點,情報工作也是一樣。20世紀30年代初,受製於種種國際條件,非常活躍的西線情報活動被迫偃旗息鼓,在遠東地區則異軍突起,這自然就少不了中國人參與其間,先期主要利用生活在中蘇邊境地區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