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春,為擺脫敵人對敦化地區的“討伐”,根據魏拯民的指示,陶淨非率2師和崔賢、安吉率領的1路軍15團,再次向五常發起遠征。
他們不知道西征早已失敗了,也不知道10軍的確切位置。自兩年前踏上征途之日起,就與下江總部失去了聯繫。
抗聯的意義本來就在於戰鬥,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都要戰鬥,消滅敵人,牽製敵人。
在下江出征時,2師100多人,從五常縣牤牛河東返時隻剩十幾個人。轉戰吉東、東滿再西征,收容失散人員,收編山林隊,再戰鬥,再傷亡,一忽兒增至幾十人,一忽兒再剩十幾人。在五常縣最多時曾發展到130多人,待到年底重返下江時,算他就剩3個人了,包括5團團長任德勝、政委樸東和等人都犧牲了。
1942年春,陶淨非帶一支小部隊在五常縣老爺嶺活動時,被敵包圍,戰鬥中犧牲。
5軍1師、2師西征,留守下江的3師兵分兩路活動。一路8團由政治部主任季青率領,以駝腰子為中心進出依蘭、勃利,掩護主力西征。一路9團由師長李文彬親自率領,東進虎林北部地區,與7軍3師聯合作戰。
像十二烈士山的勇士一樣,3師的神槍手們,戰場上有鬼子先不打偽軍,打偽軍則特別喜歡獵殺那些叫做“教官”、“指導官”的兩腳獸。
李文彬任大隊長的偽森林警察大隊,駐防三道河子兩年間,從未打過反日武裝。起義後,兩個多月,就消滅大佐以下日偽軍百餘人。
一是共產黨創建、領導的武裝,二是山林隊,三是譁變偽軍,東北抗聯主要由這樣三種隊伍構成。前者抗日堅決,可士兵放下鋤頭拿起槍,軍官中也少有懂軍事的,就難免要用血的代價交付學費。義勇軍中除了在老百姓的眼裏就是鬍子的山林隊外,有相當數量的原東北軍,軍官受過比較正規的訓練,山林隊的頭頭、骨幹槍法也好。缺點是擾民,抽大煙的多,兵痞多,易動搖,隨風倒。譁變偽軍與之大同小異,吃苦精神往往趕不上義勇軍、山林隊。
李文彬堪稱集上述各類優長的代表人物。從小受苦,種地、打零工,誠實勞動,用那時人的話講是個正經人。在東北軍中從班長幹到連長,性格沉穩,處事公正、果斷,富於謀略,深諳帶兵之道。隊伍中那麽多炮手,打仗都是好手,平時也牛氣,難管理,屬驕兵悍將之列。而到了李文彬手下,起義時皆聽命於他,起義後很快成為5軍的一支勁旅。
1938年7月21日,《宋一夫、周保中給五、七軍幹部重要指示信》中說:
文彬同誌是最優秀的最可敬的領導幹部。
1939年9月12日,李文彬帶9團1連回寶清途中,被偽35團追擊、包圍,激戰中犧牲。敵人砍下他的頭顱,又將身體肢解、拋扔。
對小孤山十二烈士的遺體也是這樣。汪雅臣犧牲後,敵人把烈士遺體運到五常縣,先是立在大街上示眾,然後斬首。
張中華,1912年生於吉林省永吉縣烏拉街,“九一八”事變前考入哈爾濱鐵路扶輪專科學校,曾任寧安縣委書記、5軍政治部主任、道南特委書記、5軍寧安留守處主任。
比張中華大三歲的張鎮華,寧安縣人,“九一八”事變前在東北軍中當兵,歷任5軍1師參謀長、2師副師長、警衛旅政治部主任、3師副師長,在李文彬犧牲後繼任師長。
張中華沉靜、內向,愛思考問題。張鎮華活潑、幽默,和誰都能自來熟。有人打仗不要命,開晚會讓他演個節目就臉紅了,張鎮華就非讓他“來一個”不可。西征失利回來,在4軍留守處密營第一次見到彭施魯,就像老熟人似的:老彭呀,快給弄點兒“好嚼裹兒”吧,這腸子、“肚子”(胃,“肚”音du)都快餓沒啦。
1938年8月,張鎮華帶支小部隊在富錦縣活動,得知一隊日偽軍經常進出撓力河右岸的柳毛河溝裏。派人偵察,是在保護採金隊採金,共是60多敵人,其中日軍20人,4名軍官。張鎮華精心策劃,10日上午率隊悄然摸近,突然發起攻擊,衝進帳篷。敵人毫無準備,企圖頑抗的被擊斃,其餘或者逃跑,或者被俘。一袋煙工夫的戰鬥,繳獲機槍4挺,其他長短槍40餘支,子彈兩萬多發,以及許多糧食和軍需品。
前麵說過,張中華和侯國忠指揮部隊,在代馬溝附近襲擊軍列。之後,他又率隊與2軍5師在代馬溝再次襲擊軍列,殲滅100多敵人。
1937年底,張中華率領的寧安留守部隊,在樺皮溝一帶被敵包圍,戰鬥中負傷被俘。抓到這等人物,敵人當然高興了,軟硬兼施,到了是無計可施。
張鎮華也是被俘後堅貞不屈,被敵殺害的。有人說他負傷了,有人說是激戰中癲癇病發作。同時被俘的,還有前麵寫過的朱新玉等6名女兵。
1938年以後,在遠非“非人”兩個字所能描摹、概括的戰鬥環境中,1路軍高級幹部,僅2方麵軍指揮金日成等幾人倖存。2路軍、3路軍雖軍以上幹部戰死較少,師團幹部亦大量犧牲,已經不是“提拔的、培養的、教育的,趕不上犧牲的多”了,而是培養的、提拔的源頭已經近於枯竭了。
1938年11月30日,《周保中致黃玉清信》中說:
我們滴最後一點兒血來拚,我們決心用我們的骨灰來培養被壓迫民族解放之花。
他們不知道西征早已失敗了,也不知道10軍的確切位置。自兩年前踏上征途之日起,就與下江總部失去了聯繫。
抗聯的意義本來就在於戰鬥,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都要戰鬥,消滅敵人,牽製敵人。
在下江出征時,2師100多人,從五常縣牤牛河東返時隻剩十幾個人。轉戰吉東、東滿再西征,收容失散人員,收編山林隊,再戰鬥,再傷亡,一忽兒增至幾十人,一忽兒再剩十幾人。在五常縣最多時曾發展到130多人,待到年底重返下江時,算他就剩3個人了,包括5團團長任德勝、政委樸東和等人都犧牲了。
1942年春,陶淨非帶一支小部隊在五常縣老爺嶺活動時,被敵包圍,戰鬥中犧牲。
5軍1師、2師西征,留守下江的3師兵分兩路活動。一路8團由政治部主任季青率領,以駝腰子為中心進出依蘭、勃利,掩護主力西征。一路9團由師長李文彬親自率領,東進虎林北部地區,與7軍3師聯合作戰。
像十二烈士山的勇士一樣,3師的神槍手們,戰場上有鬼子先不打偽軍,打偽軍則特別喜歡獵殺那些叫做“教官”、“指導官”的兩腳獸。
李文彬任大隊長的偽森林警察大隊,駐防三道河子兩年間,從未打過反日武裝。起義後,兩個多月,就消滅大佐以下日偽軍百餘人。
一是共產黨創建、領導的武裝,二是山林隊,三是譁變偽軍,東北抗聯主要由這樣三種隊伍構成。前者抗日堅決,可士兵放下鋤頭拿起槍,軍官中也少有懂軍事的,就難免要用血的代價交付學費。義勇軍中除了在老百姓的眼裏就是鬍子的山林隊外,有相當數量的原東北軍,軍官受過比較正規的訓練,山林隊的頭頭、骨幹槍法也好。缺點是擾民,抽大煙的多,兵痞多,易動搖,隨風倒。譁變偽軍與之大同小異,吃苦精神往往趕不上義勇軍、山林隊。
李文彬堪稱集上述各類優長的代表人物。從小受苦,種地、打零工,誠實勞動,用那時人的話講是個正經人。在東北軍中從班長幹到連長,性格沉穩,處事公正、果斷,富於謀略,深諳帶兵之道。隊伍中那麽多炮手,打仗都是好手,平時也牛氣,難管理,屬驕兵悍將之列。而到了李文彬手下,起義時皆聽命於他,起義後很快成為5軍的一支勁旅。
1938年7月21日,《宋一夫、周保中給五、七軍幹部重要指示信》中說:
文彬同誌是最優秀的最可敬的領導幹部。
1939年9月12日,李文彬帶9團1連回寶清途中,被偽35團追擊、包圍,激戰中犧牲。敵人砍下他的頭顱,又將身體肢解、拋扔。
對小孤山十二烈士的遺體也是這樣。汪雅臣犧牲後,敵人把烈士遺體運到五常縣,先是立在大街上示眾,然後斬首。
張中華,1912年生於吉林省永吉縣烏拉街,“九一八”事變前考入哈爾濱鐵路扶輪專科學校,曾任寧安縣委書記、5軍政治部主任、道南特委書記、5軍寧安留守處主任。
比張中華大三歲的張鎮華,寧安縣人,“九一八”事變前在東北軍中當兵,歷任5軍1師參謀長、2師副師長、警衛旅政治部主任、3師副師長,在李文彬犧牲後繼任師長。
張中華沉靜、內向,愛思考問題。張鎮華活潑、幽默,和誰都能自來熟。有人打仗不要命,開晚會讓他演個節目就臉紅了,張鎮華就非讓他“來一個”不可。西征失利回來,在4軍留守處密營第一次見到彭施魯,就像老熟人似的:老彭呀,快給弄點兒“好嚼裹兒”吧,這腸子、“肚子”(胃,“肚”音du)都快餓沒啦。
1938年8月,張鎮華帶支小部隊在富錦縣活動,得知一隊日偽軍經常進出撓力河右岸的柳毛河溝裏。派人偵察,是在保護採金隊採金,共是60多敵人,其中日軍20人,4名軍官。張鎮華精心策劃,10日上午率隊悄然摸近,突然發起攻擊,衝進帳篷。敵人毫無準備,企圖頑抗的被擊斃,其餘或者逃跑,或者被俘。一袋煙工夫的戰鬥,繳獲機槍4挺,其他長短槍40餘支,子彈兩萬多發,以及許多糧食和軍需品。
前麵說過,張中華和侯國忠指揮部隊,在代馬溝附近襲擊軍列。之後,他又率隊與2軍5師在代馬溝再次襲擊軍列,殲滅100多敵人。
1937年底,張中華率領的寧安留守部隊,在樺皮溝一帶被敵包圍,戰鬥中負傷被俘。抓到這等人物,敵人當然高興了,軟硬兼施,到了是無計可施。
張鎮華也是被俘後堅貞不屈,被敵殺害的。有人說他負傷了,有人說是激戰中癲癇病發作。同時被俘的,還有前麵寫過的朱新玉等6名女兵。
1938年以後,在遠非“非人”兩個字所能描摹、概括的戰鬥環境中,1路軍高級幹部,僅2方麵軍指揮金日成等幾人倖存。2路軍、3路軍雖軍以上幹部戰死較少,師團幹部亦大量犧牲,已經不是“提拔的、培養的、教育的,趕不上犧牲的多”了,而是培養的、提拔的源頭已經近於枯竭了。
1938年11月30日,《周保中致黃玉清信》中說:
我們滴最後一點兒血來拚,我們決心用我們的骨灰來培養被壓迫民族解放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