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拯民說,他們走了,我也走吧。再一尋思,摸摸腦袋,這帳不對勁呀?日本子懸賞,楊總司令的腦袋是1萬元,我就50元哪?這不是太虧了嗎?
大家哈哈大笑。後來打熊被熊咬死的警衛排長黃正海,當時說副總司令,什麽時候咱們去找找這倆小子,讓他們看看你是誰,嚇出他屎來。
“我們有如在大海中失去了舵手的小舟”,“總聽不到各處革命凱歌之聲”,那是怎樣地讓他望眼欲穿?在“對中央的最低限度要求”中,他希望派來會使用電台、炸藥的技術人員,還“要求兩架高射機關槍”。因為這次反“討伐”,敵機太猖狂了,必須教訓教訓它。而在眼前饑寒交迫的現實中,這種從心裏流出來的樂觀、向上、團結、友愛,則無時不在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一說是1941年1月20日,一說是同年3月8日,還說是農曆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二道河子密營周圍被扒去和沒被扒去樹皮的老林子,在北風中呼嘯著。密營裏,官兵們圍趴在他們欽敬的首長逐漸冷去的遺體上,號啕大哭。
楊總司令的犧牲,是我們長白山區根據地人民和第一路軍的無可補償的損失。他為革命事業艱苦卓絕地奮鬥了一生。他的全部生活是黨的生活,他沒有個人生活。我們一路軍的全體幹部戰士不要忘記楊總司令是被日本帝國主義強盜殺害的,這一筆血海深仇,我們一定要讓敵人用血來償還!同誌們,革命的戰士們!抬起頭,挺起胸,握緊槍,為東北和全國人民報仇,為楊總司令報仇!
靖宇同誌生前沒有完成的事業要由我們來完成。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無愧於心地在靖宇同誌墓前說:楊靖宇同誌,我們在你之後,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
我們莊嚴宣誓:為了祖國人民,為了楊總司令,我們第一路軍全體戰士,緊密團結,堅決繼承楊靖宇的事業,踏著烈士的血跡,繼續奮戰,克服一切困難,一定把鬼子趕出去!
這是1940年3月15日,魏拯民在1路軍官兵追悼楊靖宇大會上的講話。
還用說什麽嗎?
第43章 “拚著我們白的骨頭紅的血”
“我不能不死”
傅天飛,別名傅世昌、傅崇禮,1911年生於吉林省雙城縣(今屬黑龍江省),1927年初中畢業,考入哈爾濱商船學校。
位於鬆花江江橋北端東側,掛著“商”字招牌的船校,是東北軍“造就海軍將校人才”的軍官學校。校園環境、建築、設施一流,學生吃穿用一律官費,而且是罕見的高標準。一年四季,學生輪換白、黃、黑三色軍服,吃的是名牌“雙合盛”高級麵粉,用的鋼筆是美國“派克”,教材是英國的。東北當局把這些未來的海軍將校當成寶貝,精心嗬護、培養,矚目的當然是與黑土地別樣色彩的藍天樣的海洋。
在清一色男性的船校,傅天飛堪稱帥男,英俊瀟灑,青春健朗。他的同學、著名作家舒群,形容他“仿佛一座歷年虔心保存的石窟的精琢石雕,古剎的彩繪塑像,是明確無誤的,完美無缺的”。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學業,自以優異成績考上船校後,始終名列前茅。有軍籍、無軍籍的教師都喜歡他,校長王時澤對他也青睞有加,認為他前途無量。
那種年代能讀中學,光憑聰明、勤奮顯然是不夠的。不知他家境如何,而他看到沿街乞討的人,經常是傾囊相助。一次在道外十六道街一家大煙館門口,看到副對聯“多抽點少抽點多少抽點,早進來晚進來早晚進來”,橫批“進來抽點”,他怒不可遏,上去就撕。
1930年秋,馮仲雲來到船校,以教學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自然不能不關注到傅天飛。學製三年半,即將畢業的英俊青年,如錦的前程正在朝他招手,他卻加入了共產黨,開始了職業革命者的生涯。
1933年上半年,作為團滿洲省委巡視員,傅天飛兩次去吉林、磐石、海龍巡視工作。同年秋,又隨1軍獨立師南下輝發江。主持召開南滿團員代表大會,在隊伍內發展團員(年底達109人),召集群眾大會進行講演,同時主編《人民革命軍報》和《反日青年報》,口才筆才皆得好評。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當時許多人都以背誦幾句導師語錄為能,這個精力充沛的熱血書生說的寫的,都是普通士兵和百姓大眾一聽就懂的。
同年冬,傅天飛回團省委開會,在哈爾濱正陽街口“獨一處”飯館,巧遇老同學舒群。
以往唇紅齒白的傅天飛,這一刻眼角甚至出現了皺紋,紋路裏嵌著泥垢。一雙大手黑黢黢的,裂開不少口子。進飯館坐下,就從衣兜裏摸出個煙口袋,用報紙卷好吸了一口,道:老同學,今兒個俺當客了。
太陽島、水上俱樂部、中央電影院、極樂寺等等,哈爾濱那些好玩好看的去處,當年他們這些時代驕子,哪兒沒去過?夏天在鬆花江遊泳,冬天去溜冰場溜冰,在輕曼的音樂中吃比洛斯卡(炸包子),喝牛奶、布紮(飲料),暢談人生、理想。這個要當航海家,那個要指揮艦隊駛向大洋。回想當年,無論如何,舒群也難以把眼前的這個人,與那個西裝革履,或白、黃、黑三色嗶嘰軍裝,白淨的手指夾著老巴奪菸草公司的俄式長管“大白杆兒”的傅天飛,聯繫起來。
大家哈哈大笑。後來打熊被熊咬死的警衛排長黃正海,當時說副總司令,什麽時候咱們去找找這倆小子,讓他們看看你是誰,嚇出他屎來。
“我們有如在大海中失去了舵手的小舟”,“總聽不到各處革命凱歌之聲”,那是怎樣地讓他望眼欲穿?在“對中央的最低限度要求”中,他希望派來會使用電台、炸藥的技術人員,還“要求兩架高射機關槍”。因為這次反“討伐”,敵機太猖狂了,必須教訓教訓它。而在眼前饑寒交迫的現實中,這種從心裏流出來的樂觀、向上、團結、友愛,則無時不在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一說是1941年1月20日,一說是同年3月8日,還說是農曆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二道河子密營周圍被扒去和沒被扒去樹皮的老林子,在北風中呼嘯著。密營裏,官兵們圍趴在他們欽敬的首長逐漸冷去的遺體上,號啕大哭。
楊總司令的犧牲,是我們長白山區根據地人民和第一路軍的無可補償的損失。他為革命事業艱苦卓絕地奮鬥了一生。他的全部生活是黨的生活,他沒有個人生活。我們一路軍的全體幹部戰士不要忘記楊總司令是被日本帝國主義強盜殺害的,這一筆血海深仇,我們一定要讓敵人用血來償還!同誌們,革命的戰士們!抬起頭,挺起胸,握緊槍,為東北和全國人民報仇,為楊總司令報仇!
靖宇同誌生前沒有完成的事業要由我們來完成。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無愧於心地在靖宇同誌墓前說:楊靖宇同誌,我們在你之後,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
我們莊嚴宣誓:為了祖國人民,為了楊總司令,我們第一路軍全體戰士,緊密團結,堅決繼承楊靖宇的事業,踏著烈士的血跡,繼續奮戰,克服一切困難,一定把鬼子趕出去!
這是1940年3月15日,魏拯民在1路軍官兵追悼楊靖宇大會上的講話。
還用說什麽嗎?
第43章 “拚著我們白的骨頭紅的血”
“我不能不死”
傅天飛,別名傅世昌、傅崇禮,1911年生於吉林省雙城縣(今屬黑龍江省),1927年初中畢業,考入哈爾濱商船學校。
位於鬆花江江橋北端東側,掛著“商”字招牌的船校,是東北軍“造就海軍將校人才”的軍官學校。校園環境、建築、設施一流,學生吃穿用一律官費,而且是罕見的高標準。一年四季,學生輪換白、黃、黑三色軍服,吃的是名牌“雙合盛”高級麵粉,用的鋼筆是美國“派克”,教材是英國的。東北當局把這些未來的海軍將校當成寶貝,精心嗬護、培養,矚目的當然是與黑土地別樣色彩的藍天樣的海洋。
在清一色男性的船校,傅天飛堪稱帥男,英俊瀟灑,青春健朗。他的同學、著名作家舒群,形容他“仿佛一座歷年虔心保存的石窟的精琢石雕,古剎的彩繪塑像,是明確無誤的,完美無缺的”。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學業,自以優異成績考上船校後,始終名列前茅。有軍籍、無軍籍的教師都喜歡他,校長王時澤對他也青睞有加,認為他前途無量。
那種年代能讀中學,光憑聰明、勤奮顯然是不夠的。不知他家境如何,而他看到沿街乞討的人,經常是傾囊相助。一次在道外十六道街一家大煙館門口,看到副對聯“多抽點少抽點多少抽點,早進來晚進來早晚進來”,橫批“進來抽點”,他怒不可遏,上去就撕。
1930年秋,馮仲雲來到船校,以教學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自然不能不關注到傅天飛。學製三年半,即將畢業的英俊青年,如錦的前程正在朝他招手,他卻加入了共產黨,開始了職業革命者的生涯。
1933年上半年,作為團滿洲省委巡視員,傅天飛兩次去吉林、磐石、海龍巡視工作。同年秋,又隨1軍獨立師南下輝發江。主持召開南滿團員代表大會,在隊伍內發展團員(年底達109人),召集群眾大會進行講演,同時主編《人民革命軍報》和《反日青年報》,口才筆才皆得好評。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當時許多人都以背誦幾句導師語錄為能,這個精力充沛的熱血書生說的寫的,都是普通士兵和百姓大眾一聽就懂的。
同年冬,傅天飛回團省委開會,在哈爾濱正陽街口“獨一處”飯館,巧遇老同學舒群。
以往唇紅齒白的傅天飛,這一刻眼角甚至出現了皺紋,紋路裏嵌著泥垢。一雙大手黑黢黢的,裂開不少口子。進飯館坐下,就從衣兜裏摸出個煙口袋,用報紙卷好吸了一口,道:老同學,今兒個俺當客了。
太陽島、水上俱樂部、中央電影院、極樂寺等等,哈爾濱那些好玩好看的去處,當年他們這些時代驕子,哪兒沒去過?夏天在鬆花江遊泳,冬天去溜冰場溜冰,在輕曼的音樂中吃比洛斯卡(炸包子),喝牛奶、布紮(飲料),暢談人生、理想。這個要當航海家,那個要指揮艦隊駛向大洋。回想當年,無論如何,舒群也難以把眼前的這個人,與那個西裝革履,或白、黃、黑三色嗶嘰軍裝,白淨的手指夾著老巴奪菸草公司的俄式長管“大白杆兒”的傅天飛,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