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28日,美國宣布廢除《美日通商條約》,對日本實行經濟製裁。日本從美國進口物資占其進口總量的40%左右。大量戰略物資沒了來源,加上當年日本幹旱,電力不足,軍工生產僅完成預定計劃的80%,東邊道這座“金庫”的戰略價值就愈顯突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原因之一,也是為了獲取那裏的石油和礦產資源。1路軍的存在,不但使侵略者不得安寧,還直接影響了對這一地區礦業資源的掠奪。於是,盡管關東軍剛在諾門罕吃了敗仗,還是迫不及待地調兵遣將,開始了又一輪的“大討伐”。
所謂的東邊道“獨立大討伐”結束兩年半後,又恢復常態,關東軍第2獨立守備隊司令官野副昌德少將,披掛上陣,參戰日軍為6400人,約占總兵力的1/10。
需要特別交代一筆的,是由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穀隆一郎直接指揮的10個警察大隊,每個大隊200至300人,包括程斌在內的10個大隊長,原來或抗聯,或義勇軍,全是叛徒。岸穀重用這幫東西,原因不言自明,而且授權他們可以跨越省境進行跟蹤、追擊。在這次“大討伐”中,這幫東西的危害也最大,岸穀也因此而升任偽通化省次長。
準備工作進行了將近一年的野副“大討伐”,將3個偽省劃為東、西、南、北和東北5個“討伐區”,分片包幹,意在將抗聯隊伍分割包圍。在各分擔區內,大部隊運用“踩踏戰術、梳篦戰術、拉網戰術”,來回拉網,窮搜山林,並有飛機配合偵察。各種工作班、特搜隊的軍警憲特,則散於遊擊區的山林內,搜集情報,尋找蛛絲馬跡。一旦發現目標,即咬住不放,窮追到底,此即所謂“壁虱戰術”,又稱“狗虱戰術”。
筆者不知壁虱為何物,總覺得應該就是前麵寫過的草爬子。而據說是這種戰術的發明者岸穀,則這樣解說“壁虱戰術”:“一旦開始追擊,就不能鬆手。稍一放鬆,他就會死灰復燃,而我們就將前功盡棄。所以,直到戰鬥到最後一人,也要徹底地進行追擊。就像‘壁虱’那樣,咬住不放,不給對方一分鍾的喘息時間。”
從1938年起,連續三年,通化地區8月中旬即強迫農民收割莊稼,並對居民糧食集中保管,限量配給,以期斷絕抗聯糧道,實行“飢餓政策”。偽通化省1939年“集團部落”達450多個,為1936年的3倍,已實現“集團部落”化,濛江縣又是典型縣。通化北、濛江南的無人區,各縱橫百餘裏。無人區裏可以藏人,但要取得糧食就不能不與人接觸,而這幾乎就意味著暴露目標了。
10月1日至5日,南滿省委和1路軍領導人在樺甸縣頭道溜河召開會議,決定化整為零,分散遊擊。楊靖宇率總部、警衛旅、少年鐵血隊和1方麵軍,在輯安、通化、金川、柳河、撫鬆、濛江、樺甸地區活動。魏拯民率3方麵軍,在敦化、安圖、寧安南部鏡泊湖遊擊,並與吉東省委、2路軍取得聯繫。2方麵軍指揮金日成,率部在長白、安圖、撫鬆一帶作戰。
會後,楊靖宇率警衛旅南下濛江。11月22日,在那爾轟一號橋伏擊日偽“討伐隊”,殲敵30餘人。12月7日,在龍泉鎮北的角杆頂子與日軍有馬部隊交戰,斃傷敵10餘人。9日,又在大北山與日軍渡邊部隊作戰,之後悄然潛入山林。與此同時,2方麵軍攻克和龍縣二道溝金溝,襲擊偽警察署。3方麵軍在敦化寒蔥嶺伏擊鬆島部隊,斃傷敵幾十人。
野副在樺甸縣召開會議,痛責“討伐”不力的指揮官。偽吉林省警務廳長森豐,一股火,心髒病發作,死在會場裏。
可接下來,1路軍就在1939年和1940年的嚴冬裏,不可挽回地走向了必然。
大雪飄飄,山野皆白。倘是在林子裏隱蔽,還行,一動,別說雜色服裝的隊伍,就是有保護色的動物,也極易被發現。天上飛機,地上警犬,最討厭的是警犬。其他季節,在河裏走上一段,它就蒙了,這工夫隻要被它嗅上,什麽招都不靈了。深冬雪厚,上麵一層冰樣的雪殼子,一腳上去,哢嚓一聲,那人就陷進去了。在前麵開路(也叫蹚道)的人,再壯實,蹚上百把米就氣喘籲籲了,就得換人。倘是被敵人跟蹤追擊,那就是為敵人蹚道了。
敵人並不是漫天撒網,那樣再有6萬人馬也無濟於事。它知道1路軍各部的活動區域、大概範圍,有重點地進行“踩踏”、“梳篦”、“拉網”,並有快速機動部隊隨時待命。一旦發現目標,或用汽車運至山下,或乘坐更靈活快捷的爬犁進山追擊。
叢茂山老人說,個頂個地跑,它日本子根本不值個。若在過去,冬天把溜子埋了,夏天更容易,林子裏三閃兩晃就沒影了,翻過幾道岡梁抽袋煙、眯一覺都行。現在不行了,它跟腚攆你,有的一溜道上都是敵人,換班來。他們不耽誤吃飯、睡覺,卻不讓你吃飯、睡覺,那人哪受得了呀。跑著跑著,有的一頭就拱雪窩子裏了,有的你拉我拽地能起來,有的拉都拉不動。說不出話,有的還能用手指著腦袋,或者胸脯子,讓你給他一槍。年紀老的、小的,體格弱的,有點兒病的,負了傷的,活下來的不多。
趙明山老人說,那時哪能像現在這樣吃頓飯菜呀,那時就是吃包米粒子。沒敵情時煮熟了吃,打仗、鑽林子就那麽放嘴裏嚼。開頭有時能吃上鹽煮黃豆,後來黃豆沒了,鹽也沒了。都知道鹽吃多了咳嗽,沒鹽吃也咳嗽,還咳得挺厲害,不光俺一個人,你說怎麽回事兒?後來有鹽了,很快就不咳嗽了,你說怪不怪?那時打仗,好多就是為了弄糧弄鹽弄衣服。凍死了,餓死了,還怎麽打日本子呀?
所謂的東邊道“獨立大討伐”結束兩年半後,又恢復常態,關東軍第2獨立守備隊司令官野副昌德少將,披掛上陣,參戰日軍為6400人,約占總兵力的1/10。
需要特別交代一筆的,是由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穀隆一郎直接指揮的10個警察大隊,每個大隊200至300人,包括程斌在內的10個大隊長,原來或抗聯,或義勇軍,全是叛徒。岸穀重用這幫東西,原因不言自明,而且授權他們可以跨越省境進行跟蹤、追擊。在這次“大討伐”中,這幫東西的危害也最大,岸穀也因此而升任偽通化省次長。
準備工作進行了將近一年的野副“大討伐”,將3個偽省劃為東、西、南、北和東北5個“討伐區”,分片包幹,意在將抗聯隊伍分割包圍。在各分擔區內,大部隊運用“踩踏戰術、梳篦戰術、拉網戰術”,來回拉網,窮搜山林,並有飛機配合偵察。各種工作班、特搜隊的軍警憲特,則散於遊擊區的山林內,搜集情報,尋找蛛絲馬跡。一旦發現目標,即咬住不放,窮追到底,此即所謂“壁虱戰術”,又稱“狗虱戰術”。
筆者不知壁虱為何物,總覺得應該就是前麵寫過的草爬子。而據說是這種戰術的發明者岸穀,則這樣解說“壁虱戰術”:“一旦開始追擊,就不能鬆手。稍一放鬆,他就會死灰復燃,而我們就將前功盡棄。所以,直到戰鬥到最後一人,也要徹底地進行追擊。就像‘壁虱’那樣,咬住不放,不給對方一分鍾的喘息時間。”
從1938年起,連續三年,通化地區8月中旬即強迫農民收割莊稼,並對居民糧食集中保管,限量配給,以期斷絕抗聯糧道,實行“飢餓政策”。偽通化省1939年“集團部落”達450多個,為1936年的3倍,已實現“集團部落”化,濛江縣又是典型縣。通化北、濛江南的無人區,各縱橫百餘裏。無人區裏可以藏人,但要取得糧食就不能不與人接觸,而這幾乎就意味著暴露目標了。
10月1日至5日,南滿省委和1路軍領導人在樺甸縣頭道溜河召開會議,決定化整為零,分散遊擊。楊靖宇率總部、警衛旅、少年鐵血隊和1方麵軍,在輯安、通化、金川、柳河、撫鬆、濛江、樺甸地區活動。魏拯民率3方麵軍,在敦化、安圖、寧安南部鏡泊湖遊擊,並與吉東省委、2路軍取得聯繫。2方麵軍指揮金日成,率部在長白、安圖、撫鬆一帶作戰。
會後,楊靖宇率警衛旅南下濛江。11月22日,在那爾轟一號橋伏擊日偽“討伐隊”,殲敵30餘人。12月7日,在龍泉鎮北的角杆頂子與日軍有馬部隊交戰,斃傷敵10餘人。9日,又在大北山與日軍渡邊部隊作戰,之後悄然潛入山林。與此同時,2方麵軍攻克和龍縣二道溝金溝,襲擊偽警察署。3方麵軍在敦化寒蔥嶺伏擊鬆島部隊,斃傷敵幾十人。
野副在樺甸縣召開會議,痛責“討伐”不力的指揮官。偽吉林省警務廳長森豐,一股火,心髒病發作,死在會場裏。
可接下來,1路軍就在1939年和1940年的嚴冬裏,不可挽回地走向了必然。
大雪飄飄,山野皆白。倘是在林子裏隱蔽,還行,一動,別說雜色服裝的隊伍,就是有保護色的動物,也極易被發現。天上飛機,地上警犬,最討厭的是警犬。其他季節,在河裏走上一段,它就蒙了,這工夫隻要被它嗅上,什麽招都不靈了。深冬雪厚,上麵一層冰樣的雪殼子,一腳上去,哢嚓一聲,那人就陷進去了。在前麵開路(也叫蹚道)的人,再壯實,蹚上百把米就氣喘籲籲了,就得換人。倘是被敵人跟蹤追擊,那就是為敵人蹚道了。
敵人並不是漫天撒網,那樣再有6萬人馬也無濟於事。它知道1路軍各部的活動區域、大概範圍,有重點地進行“踩踏”、“梳篦”、“拉網”,並有快速機動部隊隨時待命。一旦發現目標,或用汽車運至山下,或乘坐更靈活快捷的爬犁進山追擊。
叢茂山老人說,個頂個地跑,它日本子根本不值個。若在過去,冬天把溜子埋了,夏天更容易,林子裏三閃兩晃就沒影了,翻過幾道岡梁抽袋煙、眯一覺都行。現在不行了,它跟腚攆你,有的一溜道上都是敵人,換班來。他們不耽誤吃飯、睡覺,卻不讓你吃飯、睡覺,那人哪受得了呀。跑著跑著,有的一頭就拱雪窩子裏了,有的你拉我拽地能起來,有的拉都拉不動。說不出話,有的還能用手指著腦袋,或者胸脯子,讓你給他一槍。年紀老的、小的,體格弱的,有點兒病的,負了傷的,活下來的不多。
趙明山老人說,那時哪能像現在這樣吃頓飯菜呀,那時就是吃包米粒子。沒敵情時煮熟了吃,打仗、鑽林子就那麽放嘴裏嚼。開頭有時能吃上鹽煮黃豆,後來黃豆沒了,鹽也沒了。都知道鹽吃多了咳嗽,沒鹽吃也咳嗽,還咳得挺厲害,不光俺一個人,你說怎麽回事兒?後來有鹽了,很快就不咳嗽了,你說怪不怪?那時打仗,好多就是為了弄糧弄鹽弄衣服。凍死了,餓死了,還怎麽打日本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