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張景惠看走眼了,對臧式毅可是看得挺準。
1885年生於奉天城南農家的臧式毅,是靠著伯父資助得以讀書並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和日本陸軍振武學校的。從1920年任黑龍江督軍公署參謀,到十年後的遼寧省主席,這是個無論在誰手下都會讓上司很快感到離不開的人物,靠的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精明、才識和幹勁。他是奉係新派骨幹,力主改革,為第一次直奉戰爭大敗的奉係注入活力。新派首腦張學良,對他更是讚賞有加,說他做事一板一眼,有條不紊,作風踏實,讓人放心。
第二次直奉戰爭,奉係勢力南達蘇皖。楊宇霆任江蘇督辦,指名要臧式毅赴南京管理軍務、政務。不久,地方軍閥捲土重來,奉軍三麵被圍,臧式毅在下關冒死送楊宇霆過江後,力戰不支被俘,半年後獲釋。
張作霖皇姑屯被炸身亡,奉軍主力仍在關內,局勢緊張而又微妙,誰也搞不清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麽事情。臧式毅力主內緊外鬆,秘不發喪,對外聲稱張作霖隻是受點輕傷,與日本人周旋,同時派人去北平讓張學良出關,巧妙地化解了當時的緊張局麵。
張學良除掉楊宇霆、常蔭槐後,深受楊宇霆信任、倚重的臧式毅,不但沒受株連,反倒接替楊宇霆擔任了東三省兵工廠中將督辦,並提拔為東北保安總司令部中將參謀長。
“九一八”事變後,土肥原任偽奉天市長,一個月後讓位於趙欣伯。這個趙欣伯本是文人,當了市長後親自率領偽警察巡街,並不斷受命去勸降臧式毅。日本人當然喜歡這樣的奴才了,不過更希望的還是像臧式毅這樣的奉係精英,也能成為奴才。他們不是為看走眼了張景惠而欣喜嗎?
在偽滿,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會幾句日本話,似乎也能使侵略者有種親近感,更不用說曾留學日本的臧式毅了。對這種人通常是要區別對待的。臧式毅愈是冷淡,一言不發,也就愈能吊起他們的胃口。而且,無論他們怎樣把“滿洲事變”說得冠冕堂皇,師出有名,那內心也是虛弱的,也就需要幾張老麵孔當招牌。“四巨頭”會議後,雖然馬占山又反了,可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吉林省長熙洽、遼寧省長臧式毅等等,不還都是原來的老人嗎?怎麽能說這“滿洲國”是偽的呢?
日本人給臧式毅出的第一道試題,是用張作相在東北建立個特殊政權,還是迎接溥儀來東北建立滿蒙獨立國?臧式毅並未明確表態,隻說他願與熙洽合作,一切以吉林的主張為主張,採取一致行動。
剛解除軟禁的臧式毅,好像還有點兒忸怩作態,寧願當個坐車的,不大想在這條路上走得太快、太遠。可既然當了奴才,還由得了他嗎?
“滿洲國”民政部長兼奉天省長臧式毅,奉獻給主子的“傑作”之一,是1932年7月偽民政部公布了縣的“官製”,在縣長下設置“小二管大王”的日本參事官(後改稱“副縣長”,在邊境地區則直接由日本人任縣長),並在一些重要部門配備日本指導官——前麵寫過、後麵還將寫到的不斷被抗聯打死的指導官、參事官。
就實際工資而言,“滿洲國”各級機構中的“小二”,相當於“大王”的2至3倍。這註定是要引起“大王”們的不滿的。怎麽辦?發“特別機密費”,每年達百萬元以上,由總務廳長這位真正的大王統一掌管,每月分發。鄭孝胥1萬元,張景惠、熙洽、臧式毅各8000,趙欣伯等人7000,依次遞減。至於溥儀這個“皇帝”,每年帝室費用即達80萬元。
那時的1元錢,能買5斤左右豬肉。
日本人稱讚臧式毅為“譜寫滿洲國史第一頁的棟樑人才”,其實鄭孝胥、張景惠、熙洽都是這樣的“人才”。鄭孝胥“不識時務”,一心復辟,還鼓吹“國際共管”,拿下。隻是鄭孝胥官帽再大,也是個外來戶,在東北沒有根基,熙洽等人就不同了。熙洽在上邊犯“下”作亂,下邊那“大王”們的腰杆子好像就硬了些,“小二”們的事就有些難辦。臧式毅雖然不像熙洽那樣,也是土生土長,在東北經營多少年了,比之“老實、忠厚”的張景惠,這等“精英”也是不得不防的。況且招牌也有用膩的時候,奴才也是自己提拔起來的用著順手。
1934年12月,由關東軍司令部特務部策劃,偽民政部主辦,將偽奉天省拆解為奉天、安東、錦州3個省,偽吉林省拆解為吉林、濱江、三江、間島4個省,偽黑龍江省拆解為龍江、黑河兩個省,東省特別區取消,順勢拿下臧式毅、熙洽、張景惠、張海鵬(熱河省長)等人的省長(行政長官)的官帽。第二年春天,臧式毅的民政部長和熙洽的財政部長又沒了,後者前麵說過當了宮內府大臣,前者成了參議府議長,都被高高地掛起來了。
官大了,權沒了,腰包可是鼓起來了——上述4人在被免去兼任的省長(行政長官)時,每人又揣進了30萬元現金。
在主子眼裏,這些人模狗樣的東西,歸根結底不就是為了錢財嗎?
臧式毅兼省長時,通過他的秘書長曹承宗賣官。好縣份的縣長官帽,一頂幾百至上千元,差的幾百元,最差的也不低於200元。
1885年生於奉天城南農家的臧式毅,是靠著伯父資助得以讀書並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和日本陸軍振武學校的。從1920年任黑龍江督軍公署參謀,到十年後的遼寧省主席,這是個無論在誰手下都會讓上司很快感到離不開的人物,靠的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精明、才識和幹勁。他是奉係新派骨幹,力主改革,為第一次直奉戰爭大敗的奉係注入活力。新派首腦張學良,對他更是讚賞有加,說他做事一板一眼,有條不紊,作風踏實,讓人放心。
第二次直奉戰爭,奉係勢力南達蘇皖。楊宇霆任江蘇督辦,指名要臧式毅赴南京管理軍務、政務。不久,地方軍閥捲土重來,奉軍三麵被圍,臧式毅在下關冒死送楊宇霆過江後,力戰不支被俘,半年後獲釋。
張作霖皇姑屯被炸身亡,奉軍主力仍在關內,局勢緊張而又微妙,誰也搞不清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麽事情。臧式毅力主內緊外鬆,秘不發喪,對外聲稱張作霖隻是受點輕傷,與日本人周旋,同時派人去北平讓張學良出關,巧妙地化解了當時的緊張局麵。
張學良除掉楊宇霆、常蔭槐後,深受楊宇霆信任、倚重的臧式毅,不但沒受株連,反倒接替楊宇霆擔任了東三省兵工廠中將督辦,並提拔為東北保安總司令部中將參謀長。
“九一八”事變後,土肥原任偽奉天市長,一個月後讓位於趙欣伯。這個趙欣伯本是文人,當了市長後親自率領偽警察巡街,並不斷受命去勸降臧式毅。日本人當然喜歡這樣的奴才了,不過更希望的還是像臧式毅這樣的奉係精英,也能成為奴才。他們不是為看走眼了張景惠而欣喜嗎?
在偽滿,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會幾句日本話,似乎也能使侵略者有種親近感,更不用說曾留學日本的臧式毅了。對這種人通常是要區別對待的。臧式毅愈是冷淡,一言不發,也就愈能吊起他們的胃口。而且,無論他們怎樣把“滿洲事變”說得冠冕堂皇,師出有名,那內心也是虛弱的,也就需要幾張老麵孔當招牌。“四巨頭”會議後,雖然馬占山又反了,可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吉林省長熙洽、遼寧省長臧式毅等等,不還都是原來的老人嗎?怎麽能說這“滿洲國”是偽的呢?
日本人給臧式毅出的第一道試題,是用張作相在東北建立個特殊政權,還是迎接溥儀來東北建立滿蒙獨立國?臧式毅並未明確表態,隻說他願與熙洽合作,一切以吉林的主張為主張,採取一致行動。
剛解除軟禁的臧式毅,好像還有點兒忸怩作態,寧願當個坐車的,不大想在這條路上走得太快、太遠。可既然當了奴才,還由得了他嗎?
“滿洲國”民政部長兼奉天省長臧式毅,奉獻給主子的“傑作”之一,是1932年7月偽民政部公布了縣的“官製”,在縣長下設置“小二管大王”的日本參事官(後改稱“副縣長”,在邊境地區則直接由日本人任縣長),並在一些重要部門配備日本指導官——前麵寫過、後麵還將寫到的不斷被抗聯打死的指導官、參事官。
就實際工資而言,“滿洲國”各級機構中的“小二”,相當於“大王”的2至3倍。這註定是要引起“大王”們的不滿的。怎麽辦?發“特別機密費”,每年達百萬元以上,由總務廳長這位真正的大王統一掌管,每月分發。鄭孝胥1萬元,張景惠、熙洽、臧式毅各8000,趙欣伯等人7000,依次遞減。至於溥儀這個“皇帝”,每年帝室費用即達80萬元。
那時的1元錢,能買5斤左右豬肉。
日本人稱讚臧式毅為“譜寫滿洲國史第一頁的棟樑人才”,其實鄭孝胥、張景惠、熙洽都是這樣的“人才”。鄭孝胥“不識時務”,一心復辟,還鼓吹“國際共管”,拿下。隻是鄭孝胥官帽再大,也是個外來戶,在東北沒有根基,熙洽等人就不同了。熙洽在上邊犯“下”作亂,下邊那“大王”們的腰杆子好像就硬了些,“小二”們的事就有些難辦。臧式毅雖然不像熙洽那樣,也是土生土長,在東北經營多少年了,比之“老實、忠厚”的張景惠,這等“精英”也是不得不防的。況且招牌也有用膩的時候,奴才也是自己提拔起來的用著順手。
1934年12月,由關東軍司令部特務部策劃,偽民政部主辦,將偽奉天省拆解為奉天、安東、錦州3個省,偽吉林省拆解為吉林、濱江、三江、間島4個省,偽黑龍江省拆解為龍江、黑河兩個省,東省特別區取消,順勢拿下臧式毅、熙洽、張景惠、張海鵬(熱河省長)等人的省長(行政長官)的官帽。第二年春天,臧式毅的民政部長和熙洽的財政部長又沒了,後者前麵說過當了宮內府大臣,前者成了參議府議長,都被高高地掛起來了。
官大了,權沒了,腰包可是鼓起來了——上述4人在被免去兼任的省長(行政長官)時,每人又揣進了30萬元現金。
在主子眼裏,這些人模狗樣的東西,歸根結底不就是為了錢財嗎?
臧式毅兼省長時,通過他的秘書長曹承宗賣官。好縣份的縣長官帽,一頂幾百至上千元,差的幾百元,最差的也不低於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