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傑自傳》中說:
漢奸集團的文武大官中,當時對於日本戰俘的態度,大約可分為三種:
一種是深惡痛絕,大有不共戴天之勢,即不得已見了麵,也想藉機大罵他們一頓。代表這類的典型人物就是溥儀。
溥儀特赦以後,常常對採訪他的記者說:“過去的溥儀已經死了,現在站在你麵前的是個新生的溥儀。”
用2007年中國的一句流行語,這個曾自認“一點兒中國人味也沒有了”的人,也是“太有才了”。
銀幕、螢光屏上的漢奸,即便在那種“高大全”的年代,也是那麽惟妙惟肖,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再看到外國影視中很少出現這種形象,即便有也絕非漢奸那樣猥瑣、下作,就想我們的編導能否淡化這類形象?有時甚至希望有人能夠考證出這個捧回天照大神的溥儀,原來不是中國血統——可這是可能的嗎?
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作為“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溥儀對於研究封建王朝的宮廷文化,對於研究漢奸文化(如果有人有誌於研究“漢奸學”,溥儀絕對是個難得的“典型”),當然是有價值的。除此而外,這個叫漢奸的敗類,還能有別的什麽價值嗎?
下麵是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溥儀作為證人,被首席檢察官季南詢問時,庭長衛勃的插話:
我們當然不審判證人,但我們很關心能對他相信到何種程度。擔心生命有危險、怕死,這些都不是為怯懦和從戰場上逃跑辯護的理由,因為那些情況無論如何不能證明背叛是正確的。整個上午我們聽了這個人為他同日本人合作進行辯護。我認為,我們已聽夠了。
我們很關心我們對他能相信到何種程度。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對他的信任問題。
第35章 薑全我們
為復辟不惜賣國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代行吉林省軍政大權的熙洽,就欣喜若狂地忙活起來了。
首先以副司令長官公署名義發出電文:“未喻:日軍侵占東北,我軍應萬分容忍,幸勿端自我開,中日事件由外交解決。”同時派出少將參議安玉珍,去已被日軍占領的長春聯繫投降。21日,日軍第2師團師團長多門二郎率日軍到達省城吉林,熙洽親去火車站迎接,口稱“老師”。26日,在日本人授意下,熙洽將原來的軍政兩個機關合二為一,改稱吉林省長官公署,自任長官。28日,發表聲明脫離與南京政府和張學良政權的關係,宣告吉林“獨立”。
30日,在天津靜園的溥儀,接到熙洽的一封信。熙洽在信中說他期待了20年的機會,今天終於到來了。請皇上勿失良機,立即到祖宗發祥地主持大計,在日本支持下,先據滿洲,再圖關內。隻要皇上一到奉天,吉林即首先宣布復辟大清。
熙洽,姓愛新覺羅,1884年生於奉天省興京縣,為溥儀的遠支宗室。1911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多門當時任教官。之後,曾在保定軍官學校執教,任奉天講武堂教育長、東三省巡閱使署參謀處長、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軍事處長、吉林督軍署參謀長。這個念念不忘復辟清朝的復辟狂,是搞清朝復辟活動的宗社黨巨頭之一。他在吉林組織了一個“冷社”,網羅一幫清室的遺老遺少,吟詩唱和,抒發復辟的理想和對民國的仇恨。談起國家、社稷,他憤憤地道:我的國家早亡了!
“滿洲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內閣會議”,討論各部次長和重要司長的人事安排。清一色漢奸的各部總長們,心裏當然都有自己的一套人馬了。沒想到國務院總務廳長駒井德三首先亮出一個名單,全是日本人。會場死寂好一陣子,熙洽開腔了:“滿洲國”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聘請幾個日本人做顧問是可以的,安排這麽多人做官成何體統?新政府剛成立,軍部也沒和我們說過,這個人事安排方案是誰做出來的?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熙洽敢說話,一是自恃“建國”有功,日本人不會把他怎麽的;二是對自己沒當上總理大臣,隻弄了個財政部總長兼吉林省長不滿;三是溥儀是“執政”,不是皇帝,如此還怎麽復辟大清朝呀?
駒井當然有備而來,況且這是第一次“內閣會議”,必須立下規矩,使這幫東西知道自己是些什麽貨色,是幹什麽的,從此服服帖帖的。
曾為日本在華浪人頭目的駒井,當即猛地站起來,聲色俱厲、“理直氣壯”地道:“滿洲國”是怎麽成立的?難道不是日本人用生命換來的嗎?日本在滿洲建設“王道樂土”,誠心誠意地希望“滿洲國”將來能夠富強康樂,這是必須有日本人的全力指導才能獲得的。日本政府派遣它的優秀官吏到“滿洲國”來,你們應該表示歡迎,而不能稍有敵視和懷疑。
又道:在成立新政府的時候,你們哪一個沒有伸手接過關東軍的“機密費”?把錢拿到手,有什麽資格出來搗亂?!
像訓狗似的被訓了一通,誰還敢說什麽?
有敢說的。
鄭孝胥,1860年生於福建省閩侯縣,清進士。曾任清朝駐日本公使館秘書,駐東京領事,神戶、大阪總領事,之後為廣西邊務督辦、湖南布政使、安徽按察使、廣東按察使。1907年辭官後從事實業和公共事業,辛亥革命後任商務印書館董事,依然留根辮子,門上插著黃龍小旗。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等,都曾屢次請其出山,一概拒絕,一心復辟清朝。1923年經帝師陳寶琛、莊士敦推薦,到得溥儀身邊,從此成為溥儀的知音和須臾離不開的拐棍。
漢奸集團的文武大官中,當時對於日本戰俘的態度,大約可分為三種:
一種是深惡痛絕,大有不共戴天之勢,即不得已見了麵,也想藉機大罵他們一頓。代表這類的典型人物就是溥儀。
溥儀特赦以後,常常對採訪他的記者說:“過去的溥儀已經死了,現在站在你麵前的是個新生的溥儀。”
用2007年中國的一句流行語,這個曾自認“一點兒中國人味也沒有了”的人,也是“太有才了”。
銀幕、螢光屏上的漢奸,即便在那種“高大全”的年代,也是那麽惟妙惟肖,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再看到外國影視中很少出現這種形象,即便有也絕非漢奸那樣猥瑣、下作,就想我們的編導能否淡化這類形象?有時甚至希望有人能夠考證出這個捧回天照大神的溥儀,原來不是中國血統——可這是可能的嗎?
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作為“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溥儀對於研究封建王朝的宮廷文化,對於研究漢奸文化(如果有人有誌於研究“漢奸學”,溥儀絕對是個難得的“典型”),當然是有價值的。除此而外,這個叫漢奸的敗類,還能有別的什麽價值嗎?
下麵是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溥儀作為證人,被首席檢察官季南詢問時,庭長衛勃的插話:
我們當然不審判證人,但我們很關心能對他相信到何種程度。擔心生命有危險、怕死,這些都不是為怯懦和從戰場上逃跑辯護的理由,因為那些情況無論如何不能證明背叛是正確的。整個上午我們聽了這個人為他同日本人合作進行辯護。我認為,我們已聽夠了。
我們很關心我們對他能相信到何種程度。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對他的信任問題。
第35章 薑全我們
為復辟不惜賣國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代行吉林省軍政大權的熙洽,就欣喜若狂地忙活起來了。
首先以副司令長官公署名義發出電文:“未喻:日軍侵占東北,我軍應萬分容忍,幸勿端自我開,中日事件由外交解決。”同時派出少將參議安玉珍,去已被日軍占領的長春聯繫投降。21日,日軍第2師團師團長多門二郎率日軍到達省城吉林,熙洽親去火車站迎接,口稱“老師”。26日,在日本人授意下,熙洽將原來的軍政兩個機關合二為一,改稱吉林省長官公署,自任長官。28日,發表聲明脫離與南京政府和張學良政權的關係,宣告吉林“獨立”。
30日,在天津靜園的溥儀,接到熙洽的一封信。熙洽在信中說他期待了20年的機會,今天終於到來了。請皇上勿失良機,立即到祖宗發祥地主持大計,在日本支持下,先據滿洲,再圖關內。隻要皇上一到奉天,吉林即首先宣布復辟大清。
熙洽,姓愛新覺羅,1884年生於奉天省興京縣,為溥儀的遠支宗室。1911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多門當時任教官。之後,曾在保定軍官學校執教,任奉天講武堂教育長、東三省巡閱使署參謀處長、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軍事處長、吉林督軍署參謀長。這個念念不忘復辟清朝的復辟狂,是搞清朝復辟活動的宗社黨巨頭之一。他在吉林組織了一個“冷社”,網羅一幫清室的遺老遺少,吟詩唱和,抒發復辟的理想和對民國的仇恨。談起國家、社稷,他憤憤地道:我的國家早亡了!
“滿洲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內閣會議”,討論各部次長和重要司長的人事安排。清一色漢奸的各部總長們,心裏當然都有自己的一套人馬了。沒想到國務院總務廳長駒井德三首先亮出一個名單,全是日本人。會場死寂好一陣子,熙洽開腔了:“滿洲國”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聘請幾個日本人做顧問是可以的,安排這麽多人做官成何體統?新政府剛成立,軍部也沒和我們說過,這個人事安排方案是誰做出來的?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熙洽敢說話,一是自恃“建國”有功,日本人不會把他怎麽的;二是對自己沒當上總理大臣,隻弄了個財政部總長兼吉林省長不滿;三是溥儀是“執政”,不是皇帝,如此還怎麽復辟大清朝呀?
駒井當然有備而來,況且這是第一次“內閣會議”,必須立下規矩,使這幫東西知道自己是些什麽貨色,是幹什麽的,從此服服帖帖的。
曾為日本在華浪人頭目的駒井,當即猛地站起來,聲色俱厲、“理直氣壯”地道:“滿洲國”是怎麽成立的?難道不是日本人用生命換來的嗎?日本在滿洲建設“王道樂土”,誠心誠意地希望“滿洲國”將來能夠富強康樂,這是必須有日本人的全力指導才能獲得的。日本政府派遣它的優秀官吏到“滿洲國”來,你們應該表示歡迎,而不能稍有敵視和懷疑。
又道:在成立新政府的時候,你們哪一個沒有伸手接過關東軍的“機密費”?把錢拿到手,有什麽資格出來搗亂?!
像訓狗似的被訓了一通,誰還敢說什麽?
有敢說的。
鄭孝胥,1860年生於福建省閩侯縣,清進士。曾任清朝駐日本公使館秘書,駐東京領事,神戶、大阪總領事,之後為廣西邊務督辦、湖南布政使、安徽按察使、廣東按察使。1907年辭官後從事實業和公共事業,辛亥革命後任商務印書館董事,依然留根辮子,門上插著黃龍小旗。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等,都曾屢次請其出山,一概拒絕,一心復辟清朝。1923年經帝師陳寶琛、莊士敦推薦,到得溥儀身邊,從此成為溥儀的知音和須臾離不開的拐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