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1日,6軍正式成立,夏雲傑任軍長,馮治剛任參謀長,張壽籛為政治部代理主任。
此前的1月26日,在湯原縣吉興溝召開了東北民眾反日聯軍軍政擴大聯席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趙尚誌、李延祿、夏雲傑、張壽籛、謝文東、李華堂、馮治剛等。會議時間比較充裕,學習討論了中共中央、中國蘇維埃中央政府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通過了《東北反日聯軍軍政擴大聯席會議決議》,決定按照《八一宣言》關於成立統一的國防政府的精神,成立東北民眾反日聯軍總司令部,並醞釀成立東北人民臨時政府。28日,會議選舉趙尚誌為東北民眾反日聯軍總司令,李華堂為副總司令,張壽籛為總政治部主任。
湯原縣東南臨鬆花江,西北靠小興安嶺,山高林密,河流縱橫。此等地利,又有久經考驗的堅強的地方黨和遊擊隊,自然是開展遊擊戰的好去處。3軍渡江前,即在勃利縣青山裏召開會議,確定了北進湯原的戰略意圖。一是與湯原遊擊隊會合,並將原東北反日聯合軍指揮部改編為東北反日聯軍總司令部,使其成為北滿反日遊擊運動的軍事領導機關;二是開闢江北遊擊區,依託小興安嶺發展、吸納各種反日武裝,擴大統一戰線;三是幫助湯原遊擊隊擴編為6軍,使6軍成為江北反日武裝的骨幹力量;四是在小興安嶺開辦聯軍訓練所,為聯軍培養軍政幹部。
這無疑是一幅宏偉的藍圖。小個子的趙尚誌,絕對雄才大略大氣魄。兵強馬壯的3軍,作為鬆花江沿岸乃至北滿地區一支舉足輕重的抗日武裝,即將在這片得天獨厚的黑土地上,推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抗戰史劇。
但是,局勢的發展是難以預料的,何況英雄不是神仙,也有難邁的溝坎——就有了1936年9月的珠河、湯原中心縣委和3軍、6軍黨委聯席會議,和1937年6月的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擴大會議。
西征——大遊擊
“春風不刮,楊柳不發。”幹冷的北風已被潮潤的南風替代,除了四季常青的油鬆,山野大地已然是毫無生氣的黃褐色,背陰處還被冬雪頑固地據守著,可山間叮咚的溪流,天上歌唱的雁陣,滿世界都是春的氣息——抗聯的好日子馬上就要被春風颳來了。
1936年4月上旬,趙尚誌率3軍司令部直屬隊政治保安營、少年連和5團、6團共300餘人,從湯原浩良河出發,開始西征木蘭、巴彥、東興(今屬木蘭縣)、慶城(今慶安)、鐵力、海倫。
這時,湯旺河流域的敵偽據點都被拔除,方圓200多公裏的廣大地區完全為3、6兩軍所控製,被服廠、野戰醫院、軍需倉庫、軍械修理所,還有聯軍政軍學校,正在深山老林中選址、修建。3軍的4個團,已經擴編為4個師。剛有了新的根據地,萬事開頭難,通常的思維,這工夫正該守在家裏忙活的,可這不是趙尚誌的風格。
舒樂鎮是湯原通往通河、木蘭的必經之地,也是敵人的一個重要據點,駐有日軍一個小隊和200多偽軍、偽警察。戰前,趙尚誌派70餘名手槍隊員潛入鎮內,戰鬥打響,裏應外合,一舉拿下,抓獲日軍20餘人、偽軍80多,繳獲槍枝300多。又用繳獲日本開設的銀行的錢款,將鎮內店鋪的布匹購買一空。該換季了,前方後方都需要這東西呀。
西征第一仗,打得舒服又快樂,接著又攻襲了竹廉鎮。
5月,樹枝鼓苞,達子香火紅。這天,西征部隊在通河縣窪大張附近一個大院套打尖,哨兵報告縣城方向開來幾輛汽車。趙尚誌說肯定是日本子,立即指揮部隊進入陣地。
前麵兩輛車上全是鬼子,鋼盔擠擠匝匝的,遠遠望去,像是載了滿車西瓜。鬼子挺警覺,來到大院套前百來米停下,未敢貿然進入,當官的“嘰裏哇啦”說著什麽。趙尚誌一聲“打”,平地驟起雷霆颶風,機槍、步槍、“大抬杆”一齊開火,天地間立刻就被槍聲和鬼哭狼嚎般的叫聲填塞了。
個把小時後,鬼子捲土重來。機槍“嘎嘎”叫,炮彈“咣咣”炸,鬼子成散兵隊形向大院套衝擊。也是百來米的距離,趙尚誌又是一聲“打”,炒豆般的槍聲中,4桿“大抬杆”有些沉悶的“嗵嗵”聲,格外地鼓舞、振奮人心。
機槍是抗聯的寶貝,可它的彈著點是線狀的,這“大抬杆”就不同了。擀麵杖粗細、兩米來長的槍管,3斤來重的、如高粱米、黃豆粒大小的鐵砂,被斤把火藥“轟”出槍膛後,是呈喇叭狀向前噴射的,一打就是一麵子,而且在百把米的距離上喇叭口最大,威力也最大。不過,它畢竟是介於土槍土炮間的一種老式武器,不能連續發射,轟一傢夥就得重新裝填彈藥,麻煩,耽誤時間。可使用它們的都是熟練的快手,“彈藥手”更是嚴陣以待,一傢夥轟倒一麵子,其他武器或者頂住敵人,或者敵人再推進10米、8米的,就又開始發威了。兵強馬壯的3軍,之所以捨不得淘汰這種又稱“二人抬”的笨傢夥,就因為在這種火候上特別管用。
鬼子來了援軍,是偽軍,大家還是瞄準鬼子射擊。有個軍官在後麵揮舞指揮刀,趙尚誌指給少年連機槍手張祥:看到了吧?把這小子幹掉!張祥是個神槍手,一個點射,鬼子軍官應聲栽倒了。
敵人沒了指揮,有些亂,趙尚誌立即命令兩側部隊出擊,接著正麵也向敵人衝壓下去。偽軍先跑,陣勢頓時大亂,鬼子也掉頭逃竄。
此前的1月26日,在湯原縣吉興溝召開了東北民眾反日聯軍軍政擴大聯席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趙尚誌、李延祿、夏雲傑、張壽籛、謝文東、李華堂、馮治剛等。會議時間比較充裕,學習討論了中共中央、中國蘇維埃中央政府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通過了《東北反日聯軍軍政擴大聯席會議決議》,決定按照《八一宣言》關於成立統一的國防政府的精神,成立東北民眾反日聯軍總司令部,並醞釀成立東北人民臨時政府。28日,會議選舉趙尚誌為東北民眾反日聯軍總司令,李華堂為副總司令,張壽籛為總政治部主任。
湯原縣東南臨鬆花江,西北靠小興安嶺,山高林密,河流縱橫。此等地利,又有久經考驗的堅強的地方黨和遊擊隊,自然是開展遊擊戰的好去處。3軍渡江前,即在勃利縣青山裏召開會議,確定了北進湯原的戰略意圖。一是與湯原遊擊隊會合,並將原東北反日聯合軍指揮部改編為東北反日聯軍總司令部,使其成為北滿反日遊擊運動的軍事領導機關;二是開闢江北遊擊區,依託小興安嶺發展、吸納各種反日武裝,擴大統一戰線;三是幫助湯原遊擊隊擴編為6軍,使6軍成為江北反日武裝的骨幹力量;四是在小興安嶺開辦聯軍訓練所,為聯軍培養軍政幹部。
這無疑是一幅宏偉的藍圖。小個子的趙尚誌,絕對雄才大略大氣魄。兵強馬壯的3軍,作為鬆花江沿岸乃至北滿地區一支舉足輕重的抗日武裝,即將在這片得天獨厚的黑土地上,推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抗戰史劇。
但是,局勢的發展是難以預料的,何況英雄不是神仙,也有難邁的溝坎——就有了1936年9月的珠河、湯原中心縣委和3軍、6軍黨委聯席會議,和1937年6月的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擴大會議。
西征——大遊擊
“春風不刮,楊柳不發。”幹冷的北風已被潮潤的南風替代,除了四季常青的油鬆,山野大地已然是毫無生氣的黃褐色,背陰處還被冬雪頑固地據守著,可山間叮咚的溪流,天上歌唱的雁陣,滿世界都是春的氣息——抗聯的好日子馬上就要被春風颳來了。
1936年4月上旬,趙尚誌率3軍司令部直屬隊政治保安營、少年連和5團、6團共300餘人,從湯原浩良河出發,開始西征木蘭、巴彥、東興(今屬木蘭縣)、慶城(今慶安)、鐵力、海倫。
這時,湯旺河流域的敵偽據點都被拔除,方圓200多公裏的廣大地區完全為3、6兩軍所控製,被服廠、野戰醫院、軍需倉庫、軍械修理所,還有聯軍政軍學校,正在深山老林中選址、修建。3軍的4個團,已經擴編為4個師。剛有了新的根據地,萬事開頭難,通常的思維,這工夫正該守在家裏忙活的,可這不是趙尚誌的風格。
舒樂鎮是湯原通往通河、木蘭的必經之地,也是敵人的一個重要據點,駐有日軍一個小隊和200多偽軍、偽警察。戰前,趙尚誌派70餘名手槍隊員潛入鎮內,戰鬥打響,裏應外合,一舉拿下,抓獲日軍20餘人、偽軍80多,繳獲槍枝300多。又用繳獲日本開設的銀行的錢款,將鎮內店鋪的布匹購買一空。該換季了,前方後方都需要這東西呀。
西征第一仗,打得舒服又快樂,接著又攻襲了竹廉鎮。
5月,樹枝鼓苞,達子香火紅。這天,西征部隊在通河縣窪大張附近一個大院套打尖,哨兵報告縣城方向開來幾輛汽車。趙尚誌說肯定是日本子,立即指揮部隊進入陣地。
前麵兩輛車上全是鬼子,鋼盔擠擠匝匝的,遠遠望去,像是載了滿車西瓜。鬼子挺警覺,來到大院套前百來米停下,未敢貿然進入,當官的“嘰裏哇啦”說著什麽。趙尚誌一聲“打”,平地驟起雷霆颶風,機槍、步槍、“大抬杆”一齊開火,天地間立刻就被槍聲和鬼哭狼嚎般的叫聲填塞了。
個把小時後,鬼子捲土重來。機槍“嘎嘎”叫,炮彈“咣咣”炸,鬼子成散兵隊形向大院套衝擊。也是百來米的距離,趙尚誌又是一聲“打”,炒豆般的槍聲中,4桿“大抬杆”有些沉悶的“嗵嗵”聲,格外地鼓舞、振奮人心。
機槍是抗聯的寶貝,可它的彈著點是線狀的,這“大抬杆”就不同了。擀麵杖粗細、兩米來長的槍管,3斤來重的、如高粱米、黃豆粒大小的鐵砂,被斤把火藥“轟”出槍膛後,是呈喇叭狀向前噴射的,一打就是一麵子,而且在百把米的距離上喇叭口最大,威力也最大。不過,它畢竟是介於土槍土炮間的一種老式武器,不能連續發射,轟一傢夥就得重新裝填彈藥,麻煩,耽誤時間。可使用它們的都是熟練的快手,“彈藥手”更是嚴陣以待,一傢夥轟倒一麵子,其他武器或者頂住敵人,或者敵人再推進10米、8米的,就又開始發威了。兵強馬壯的3軍,之所以捨不得淘汰這種又稱“二人抬”的笨傢夥,就因為在這種火候上特別管用。
鬼子來了援軍,是偽軍,大家還是瞄準鬼子射擊。有個軍官在後麵揮舞指揮刀,趙尚誌指給少年連機槍手張祥:看到了吧?把這小子幹掉!張祥是個神槍手,一個點射,鬼子軍官應聲栽倒了。
敵人沒了指揮,有些亂,趙尚誌立即命令兩側部隊出擊,接著正麵也向敵人衝壓下去。偽軍先跑,陣勢頓時大亂,鬼子也掉頭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