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4年草木凋零開始的冬季“討伐”,敵人調集3000多日偽軍對付哈東支隊,並提出“不打山林隊,專打趙尚誌”,結果每次接戰都討不到便宜,連肖田地之戰的傷亡也大於對手。
聽著部下的報告,日軍第10師團師團長岩越喃喃地道:“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誌。”
打出來的統一戰線
13個人的珠河遊擊隊成立時,珠河地區武裝蜂起。
一種是地主武裝,大排隊、保衛團、自衛團、民團,名目繁多,一個意思。有錢人家的大院套裏,用當時人的話講,“那槍頭子戳得像高粱棵子似的”。而在日本人占據的縣城和鐵路沿線的較大集鎮,商家和有錢大戶也組織商團、民團。如此武裝蜂起,是因為這年頭兵荒馬亂,遍地起鬍子。原先就是鬍子的,義勇軍失敗後拉杆子上山的,一向誠實勞動而喪失了勞動權利的,為了養家餬口,除了去那大院套裏扛槍外,也就剩下這條路了。“九一八”事變後盛極一時的紅槍會,其成員大都是山東人,有的回山東老家了,留下來的有的被地主武裝收編,有的成了鬍子。至於棒子手、砸孤丁、小線,搶不了大戶,就對窮人下手,為扒身衣服也會害條命。白天深草沒棵的,走夜道更危險,從背後給你一棒子,或是用鐮刀鉤住脖子,或用繩子勒脖子,叫“背死狗”。
地主武裝也好,山林隊也罷,特別是後者,通常都會有一支勢力較大、口碑較好者,能夠號令一方天地。作為中心、領袖,有時還糾合一些隊伍攻打集鎮,用鬍子的行話講叫“壓山溝”。而這時的珠河,乃至哈爾濱東部地區,還沒有這樣一支武裝,或者說還沒來得及形成這樣一支力量,更沒人想到很快成了氣候的,竟會是小小的珠河遊擊隊。從沒人放在眼裏,到誰也不能不放在眼裏,一些隊伍紛紛戴上遊擊隊的紅袖標。“打”字當頭的趙尚誌和珠河遊擊隊的赫赫威名,毫無疑義是打出來的。
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是三岔河之戰後的6月29日成立的,趙尚誌任支隊司令,張壽籛任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謀長梁佐術。支隊下設總隊、大隊、中隊、小隊,均為三三製,另有炮隊、騎兵隊、教導隊和少年隊,直屬司令部領導,司令部設經濟部、政治部、執法處和秘書處。全支隊450餘人,其中9個中隊180多人是黨直接領導的基本隊伍。而在3個總隊中,有兩個總隊長和副總隊長,是原地主武裝的首領。
顯然,這是一支統戰性質的聯軍。
1935年1月28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成立時隻有3個團,一年多後發展為6個師。又半年後擴大為10個師約6000人左右,其中黨的基本隊伍1500餘人,從名稱到內容都是正兒八經的聯軍了。
哈東支隊2總隊長黃英,當過鬍子,是個小地主,原為珠河縣黑龍宮鎮民團頭子。因他槍法好,說起“黃英”少有人知其是誰,提起“黃炮”大名鼎鼎,他的隊伍參加反日聯合軍後也叫“黃炮”。1934年8月26日《中共珠河縣委報告》中說:“其成分大部分是秋皮屯一帶農民,但亦有很多炮手在內,故戰鬥力較強。黃炮本身是一個什麽也不懂的農民,無論如何不願離開我們。他的名譽很大,遠近無不知之。”
黑龍宮是日偽在道北的一個重要據點,群山環抱,地勢險要。1934年4月,趙尚誌率珠河遊擊隊連端老虎窩、新開道、古紮子三個偽警察分駐所,又攻占秋皮屯,後又聯合“北來隊”、“白龍隊”、“呂紹才隊”等幾支義勇軍,攻打黑龍宮。戰前,趙尚誌派人與黃炮見麵,勸他率部反正,他嘴上答應,心裏話這黑龍宮可不是紙糊的,憑你幾句話就把俺收了去,世上哪有這樣的買賣?沒想到真就成了紙糊的,趙尚誌很快帶人打進來,黃炮想投降也來不及了,更不用說反正了,隻有落荒而逃。
黑龍宮是珠河遊擊隊打下的第一個鎮子,這在當時的各種武裝中都是少見的。戰前趙尚誌派人與幾支義勇軍聯繫,勸說聯合作戰,來的沒來的,一些人那心思也跟黃炮差不多。這回真的打下來了,在這一帶活動的義勇軍都找上門來,表示願意聽從指揮。有的是敬,有的是怕,或者兼而有之。而在敬與怕中,或多或少都惦著分杯羹——打下一座鎮子,那會有多少“好賀兒”(錢財、好東西)呀。
黃炮也托人上門求情,趙尚誌二話沒說,歡迎。
“九江隊”首領、慣匪於海雲,也大老遠趕來了,趙尚誌仍是歡迎。
在上麵引用的介紹“黃炮隊”的珠河縣委報告中,這樣評說“九江隊”:“九江、容易、跨海等,他們本來在鐵路南一麵坡附近之大青山一帶,受日本委託保護韓國走狗四百餘戶種稻地。這稻地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軍用糧食,以四千元作保護費收買他們的。”“因我隊的勝利,九江遂分十餘人,容易十餘人,以及別的一部分小義勇軍留守該處,大隊(九江四十餘人,容易四十餘人)過鐵道北西進,參加我聯合指揮部,並推老趙為司令,實際上自己是非常不滿意。”“九江隊戰鬥力較其他隊為強,頗有相當軍事經驗,其下級基本隊至今不過四五十人,與旁的義勇軍一樣組織法,然下級士兵反九江情緒很高。”
聽著部下的報告,日軍第10師團師團長岩越喃喃地道:“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誌。”
打出來的統一戰線
13個人的珠河遊擊隊成立時,珠河地區武裝蜂起。
一種是地主武裝,大排隊、保衛團、自衛團、民團,名目繁多,一個意思。有錢人家的大院套裏,用當時人的話講,“那槍頭子戳得像高粱棵子似的”。而在日本人占據的縣城和鐵路沿線的較大集鎮,商家和有錢大戶也組織商團、民團。如此武裝蜂起,是因為這年頭兵荒馬亂,遍地起鬍子。原先就是鬍子的,義勇軍失敗後拉杆子上山的,一向誠實勞動而喪失了勞動權利的,為了養家餬口,除了去那大院套裏扛槍外,也就剩下這條路了。“九一八”事變後盛極一時的紅槍會,其成員大都是山東人,有的回山東老家了,留下來的有的被地主武裝收編,有的成了鬍子。至於棒子手、砸孤丁、小線,搶不了大戶,就對窮人下手,為扒身衣服也會害條命。白天深草沒棵的,走夜道更危險,從背後給你一棒子,或是用鐮刀鉤住脖子,或用繩子勒脖子,叫“背死狗”。
地主武裝也好,山林隊也罷,特別是後者,通常都會有一支勢力較大、口碑較好者,能夠號令一方天地。作為中心、領袖,有時還糾合一些隊伍攻打集鎮,用鬍子的行話講叫“壓山溝”。而這時的珠河,乃至哈爾濱東部地區,還沒有這樣一支武裝,或者說還沒來得及形成這樣一支力量,更沒人想到很快成了氣候的,竟會是小小的珠河遊擊隊。從沒人放在眼裏,到誰也不能不放在眼裏,一些隊伍紛紛戴上遊擊隊的紅袖標。“打”字當頭的趙尚誌和珠河遊擊隊的赫赫威名,毫無疑義是打出來的。
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是三岔河之戰後的6月29日成立的,趙尚誌任支隊司令,張壽籛任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謀長梁佐術。支隊下設總隊、大隊、中隊、小隊,均為三三製,另有炮隊、騎兵隊、教導隊和少年隊,直屬司令部領導,司令部設經濟部、政治部、執法處和秘書處。全支隊450餘人,其中9個中隊180多人是黨直接領導的基本隊伍。而在3個總隊中,有兩個總隊長和副總隊長,是原地主武裝的首領。
顯然,這是一支統戰性質的聯軍。
1935年1月28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成立時隻有3個團,一年多後發展為6個師。又半年後擴大為10個師約6000人左右,其中黨的基本隊伍1500餘人,從名稱到內容都是正兒八經的聯軍了。
哈東支隊2總隊長黃英,當過鬍子,是個小地主,原為珠河縣黑龍宮鎮民團頭子。因他槍法好,說起“黃英”少有人知其是誰,提起“黃炮”大名鼎鼎,他的隊伍參加反日聯合軍後也叫“黃炮”。1934年8月26日《中共珠河縣委報告》中說:“其成分大部分是秋皮屯一帶農民,但亦有很多炮手在內,故戰鬥力較強。黃炮本身是一個什麽也不懂的農民,無論如何不願離開我們。他的名譽很大,遠近無不知之。”
黑龍宮是日偽在道北的一個重要據點,群山環抱,地勢險要。1934年4月,趙尚誌率珠河遊擊隊連端老虎窩、新開道、古紮子三個偽警察分駐所,又攻占秋皮屯,後又聯合“北來隊”、“白龍隊”、“呂紹才隊”等幾支義勇軍,攻打黑龍宮。戰前,趙尚誌派人與黃炮見麵,勸他率部反正,他嘴上答應,心裏話這黑龍宮可不是紙糊的,憑你幾句話就把俺收了去,世上哪有這樣的買賣?沒想到真就成了紙糊的,趙尚誌很快帶人打進來,黃炮想投降也來不及了,更不用說反正了,隻有落荒而逃。
黑龍宮是珠河遊擊隊打下的第一個鎮子,這在當時的各種武裝中都是少見的。戰前趙尚誌派人與幾支義勇軍聯繫,勸說聯合作戰,來的沒來的,一些人那心思也跟黃炮差不多。這回真的打下來了,在這一帶活動的義勇軍都找上門來,表示願意聽從指揮。有的是敬,有的是怕,或者兼而有之。而在敬與怕中,或多或少都惦著分杯羹——打下一座鎮子,那會有多少“好賀兒”(錢財、好東西)呀。
黃炮也托人上門求情,趙尚誌二話沒說,歡迎。
“九江隊”首領、慣匪於海雲,也大老遠趕來了,趙尚誌仍是歡迎。
在上麵引用的介紹“黃炮隊”的珠河縣委報告中,這樣評說“九江隊”:“九江、容易、跨海等,他們本來在鐵路南一麵坡附近之大青山一帶,受日本委託保護韓國走狗四百餘戶種稻地。這稻地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軍用糧食,以四千元作保護費收買他們的。”“因我隊的勝利,九江遂分十餘人,容易十餘人,以及別的一部分小義勇軍留守該處,大隊(九江四十餘人,容易四十餘人)過鐵道北西進,參加我聯合指揮部,並推老趙為司令,實際上自己是非常不滿意。”“九江隊戰鬥力較其他隊為強,頗有相當軍事經驗,其下級基本隊至今不過四五十人,與旁的義勇軍一樣組織法,然下級士兵反九江情緒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