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中旬到4月底,1軍出通化,進輯安,然後柳河、桓仁、興京、寬甸、本溪,先後轉了七個縣,行程約兩千公裏,4月30日在本溪縣梨樹甸子大東溝,一場漂亮的伏擊戰,將這支尾隨了兩個多月的“大尾巴隊”大部殲滅。


    大東溝兩山夾一溝,山大溝深,這種地形邵本良當然是不會輕易進去的。楊靖宇命令各部,將破衣爛衫什麽的一路丟棄,盡顯狼狽之狀。而每天10點來鍾就會出現在頭上的飛機,則向邵本良報告這支隊伍掉隊的越來越多。當天上午,三架飛機飛臨梨樹甸子上空盤旋偵察,未見異常,邵本良就親自率領一個加強營進了大東溝,子彈就從兩側疾風暴雨般潑瀉下來。


    這是一個“口袋陣”。等在溝口的是1師6團,中間是軍部教導1團和1師少年營,還有幾支山林隊,守在溝裏拐彎處的是1師3團。發現中了埋伏,前頭的拚命往前沖,後麵的不顧一切往回跑,都被頂住,中間的則被截成幾段。突不出去,“大尾巴隊”開始向兩側山上反撲。此時樹枝剛剛打苞,離樹葉關門還早著哩,視野非常好。官兵居高臨下,沉著地據槍一個一個地“點名”。幾門迫擊炮還沒架好,鬼子連長菊井少佐就見鬼去了。


    一些老人說,溝底有條小河,河溝裏的水都紅了。


    綜合上世紀60年代初家鄉黨史人員調查當事人的資料和筆者採訪到的老人的說法,進入伏擊圈的500多人,跑掉的頂多不會超過50人,其中包括邵本良。這小子腳後跟中了一槍,在幾個馬弁拚死衛護下,趁亂溜了。


    三個多月後,1軍在通化四道江再次伏擊“大尾巴隊”,斃俘近百人。


    梨樹甸子伏擊戰,邵旅日本指導官英俊誌雄大佐毫毛未傷,抹了滿臉血躺在死屍堆裏裝死,竟讓他混了過去。這次,這個“武士道”又如法炮製,打掃戰場時被戳穿“東洋景”,官兵給他一陣亂槍,說“叫你裝死”。


    梨樹甸子伏擊戰後,“大尾巴隊”一蹶不振。


    “大尾巴隊”死了多少人,日本人當然不會心疼,問題在於曾被無比信賴的邵本良,這時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了。如果俯首帖耳聽使喚,日本人也許會給他個什麽閑差,安然無恙地吃他的賣國俸祿。這個桀驁不馴的鬍子頭,卻堅持說他那套戰法沒錯,那滿金一個豆的少將是憑本事幹出來的。當然他是和部下弟兄說的,卻可能不傳到日本人耳朵裏嗎?而且,有時對主子也來幾句橫的,那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道江伏擊戰,這個腳傷未愈就上陣賣命的漢奸,再次逃脫後住進奉天一所日軍醫院,不久就死了——據說是被毒死的。


    第10章 創建根據地


    兩個人的縣委


    1934年5月5日,《中共磐石中心縣委給人民革命軍黨部的第二次指示信》中說:


    你們半年多八、九百裏的活動中,沒有幫助和領導群眾鬥爭,對這工作是白跑了。若是遊擊隊和群眾不配合起來鬥爭,有多少諸葛亮的遊擊戰術也不會好的。


    遊擊隊的活動不是上山脈地勢好的問題,是依靠群眾奪取群眾的問題。


    請讀者牢記這兩段簡短的引文,它們道出了東北抗聯得以生存、發展、壯大,以及最終不得不退到蘇聯的根本原因——後麵將詳細敘述。


    能在1934年春作出這等深刻的指示,磐石中心縣委著實是有眼力、水平的。


    潘國權要當紅軍沒當成,被楊靖宇安排回家不久,仙人洞就來了一對“夫妻”。


    男的叫李明山,二十五歲左右,高個兒,臉稍長,大眼睛,皮膚白淨,談吐文雅,一看就是個讀過不少書的人。那時那人對讀書人高看得很,有的讀書人在莊稼人麵前也把自己看得很高,這個挺英俊的讀書人卻不。不管多窮的人家,進屋大叔、大嬸叫著,炕沿上一坐,莊稼嗑一套一套的。


    李明山本名孫永煥,曾任第一屆興京縣委書記,又在清原從事秘密工作,有豐富的地方、地下工作經驗。1軍成立後,調任獨立師3團政治部主任。為開闢桓仁、興京抗日根據地,楊靖宇將他調來擔任桓興聯合縣委書記兼組織部長,人們都叫他“李縣委”。時間長了,一些人也像“工作同誌”一樣叫他“李同誌”、“老李”、“小李子”。他左手少兩根指頭,有人叫他“八個爪”,他也一樣答應。


    女的叫樸金華,化名趙淑英、曹同誌,以至於後來也“張同誌”、“李同誌”叫慣了的莊稼人,不免好奇地問她:曹同誌,你怎麽起這麽個名字呀?


    樸金華端莊、秀氣,當時隻有十九歲,卻是個老革命。她是龍井縣水簾洞人,十一歲讀小學時參加革命活動,被日本領事館警察署逮捕,關押一年。十五歲參加東滿遊擊隊,扛支不比她矮多少的步槍,在長白山打遊擊。她原是2軍的,因1軍女同誌少,調來1軍,擔任桓興縣委宣傳部長兼婦女主任。為了隱蔽身份,便於開展工作,組織上讓她和李明山假扮夫妻。兩個人都是朝鮮(族)人,說一口流利的漢話。


    桓興縣委受通化中心縣委(原海龍中心縣委)領導。因1軍經常在桓興地區活動,就直接在楊靖宇領導下工作。


    兩個人的縣委,很快在老禿頂子山周邊地區打開局麵。黨團組織和反日會、婦女會、農民自衛隊、青年義勇軍(又名“小孩隊”)等等,陸續建立起來,工作紮實而又活躍,抗聯官兵說這回咱們有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雪冷血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正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正隆並收藏雪冷血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