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國寶迷蹤之爭:大漠伏龍 作者:喬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誌遠透過望遠鏡觀察,隻見前麵幾裏遠的沙丘後麵露出來一架飛機的尾翼來,煙正是從那裏飄起的。
李誌遠開始緊張起來,確實有一架軍用運輸飛機墜落了,它裏麵有多少蘇聯人呢?他們的任務中是什麽呢?現在還有多少個人活著呢?。。。。。。。
由於李誌遠昨天對天空發射了信號彈,雖然他相信在這種鬼地方,蘇聯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會知道在哪個方位有活人存在,但為了保險起見,李誌遠還是盡可能地沿著山穀的邊緣和沙丘的底部向前慢慢接近,這樣可以避免被對方從望遠鏡中觀察到。
就這樣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靠近著,直到下午,李誌遠才接近了那架軍用運輸飛機,隻見這架龐然大物的頭紮在一個沙丘裏麵,右邊的螺旋漿已經折斷,一半深陷在沙堆中,煙就是從這裏發出的。
如果李誌遠對蘇聯運輸機有了解的話,他就會知道這是一部裏-2型飛機,是蘇聯生產製造的近程活塞式運輸機,1940年正式投入使用。該機型曾被命名為波斯-84,後以其主任工程師裏森諾夫的名字改為裏-2型。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起落架為後三點前主起落架式,可收放,動力裝置為2台阿什62hp星型發動機,單台功率為735千瓦。機長19.65米,翼展28.81米,機高5.15米最大商務載量2.7噸,最大巡航速度230公裏/小時,最大航程2650公裏,最大飛行高度5600米,起飛滑跑距離455米,著陸滑跑距離430米,機組成員4人,可乘坐14人。
裏2型飛機和美國大名鼎鼎的dc3型運輸機有著密切的關係,毫不客氣的說,裏2就是dc3在蘇聯的生產型。外形幾乎一致,主要區別在發動機,明顯可以看出蘇聯粗粗拉拉的工藝。
李誌遠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他看了很久,都沒有發現有什麽動靜,但是他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飛機的艙門是打開著的,而且由倉門開始有一連串的腳印向著山穀延伸,看上去好像是兩個人的腳印。
但李誌遠很難判斷從飛機裏出來的人有沒有受傷,因為沒有血跡,還有他們會不會突然回來呢?
李誌遠趴在沙丘後麵,耐心地等待著,他已經習慣地等候,在這個寂靜的世界裏,隻有輕煙在飄蕩著,讓人有著一絲的不安。
黑夜來臨了,沒有人回來,飛機中也是一片安靜,青煙早已消失,但李誌遠還是在耐心地等待著,他沒有一絲的睡意,他好像又回到了過去的殺場,所有的寂靜中都隱隱埋藏著殺機。
四、再陷絕境(2)
李誌遠之所以不願貿然行事,主要是因為他隻有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後援。他不怕死,他隻擔心不能一下子消滅所有的敵人,如果他就這樣貿然地衝進飛機裏,一旦與裏麵的敵人發生槍戰,必定會驚動那兩個沒有回來的人。當然飛機裏也可能沒有任何的人,而那兩個走出了飛機的人也可能已經走到很遠的地方去了,根本不會知道這裏會發生什麽。
李誌遠最擔心的是那兩個人會一直走到他出來的那個洞穴口去,可是他再心急,也必須先要確定這部飛機裏有沒有敵人,準確的來說是活著的敵人。
當大地還在沉睡,黎明即將來臨時的那一刻,天仍然還處在黑暗之中,李誌遠早已悄然地摸到了運輸飛機的艙門,他躡手躡腳地登上了艙門,他的手指扣在扳機上,耳朵貼著艙門上傾聽著裏麵的動靜。
艙門位於靠近機翼處,機翼上有一排的窗戶,可是都被布遮蓋著,因此由艙門向裏望去,還是一片黑暗,但感覺裏麵堆放著很多東西。當天空越來越亮時,裏麵的情況也越來越清楚。
由艙門開始,向前是中艙,前艙和駕駛室,向後是後艙,李誌遠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後兩艙的情況,它們約占了整個飛機的三分之二長,裏麵堆的全是大大小小的箱子,幾乎將通道都堵住了。中艙通向前艙是一道半人多高的小門,僅容一人通過,門半掩著,一隻手無力地從裏麵伸出,一隻tt-30式手槍落在中艙的地板上,顯然那是個死人。
李誌遠從半掩的艙門向內望去,隻見地上的那個死人的穿著同脖子折斷的那個士兵完全一樣,他的身後是分左右的兩排木製的長椅,左右後排的長椅子上四個士兵仰麵靠在椅子的靠背上,他們的全身滿是鮮血,看樣子也是死人一個。
除了艙門,前艙跟駕駛室是有一半是用透明玻璃隔開的,所以可以看見駕駛室內的兩個駕駛座位上坐著兩名駕駛員,他們的頭無力地垂著,一動不動,顯然也是死人啦。駕駛室內的各種儀表上的亮大部分都在亮著,有些還在閃著。由於飛機衝進了沙丘裏,強大的衝擊力使得機頭受損,無數的沙流進了駕駛室,此時,還在慢慢地滲透著。
在確認沒有別的人後,李誌遠開始檢查這些士兵的死因,令他吃驚的是,所有的人都是被手槍或mp40衝鋒鎗近距離打死的,隻有那個趴在艙門邊的那個士兵還有一絲反抗的跡像,而其他六個人似乎很吃驚,死不瞑目,滿是驚疑。
駕駛室的兩個駕駛員,他們的額頭明顯在飛機撞入沙丘時因為衝力撞在了前麵的儀表上,但是並不是致死的原因,它們的安全帶是打開的,腰間的槍套也打了開,可以想像當他們聽到中艙傳來的慘叫聲時,不禁回頭張望,然後搖晃著身體掙紮著解安全帶,掏手槍,並要從座位上站起來時,從後而來的是致使的子彈,從他們的後頸沿耳根由下致上射入,他們根本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就轟然地倒在了座位上。也就是說殺死他們的人是他們認識的,而且十分的熟悉。
李誌遠開始緊張起來,確實有一架軍用運輸飛機墜落了,它裏麵有多少蘇聯人呢?他們的任務中是什麽呢?現在還有多少個人活著呢?。。。。。。。
由於李誌遠昨天對天空發射了信號彈,雖然他相信在這種鬼地方,蘇聯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會知道在哪個方位有活人存在,但為了保險起見,李誌遠還是盡可能地沿著山穀的邊緣和沙丘的底部向前慢慢接近,這樣可以避免被對方從望遠鏡中觀察到。
就這樣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靠近著,直到下午,李誌遠才接近了那架軍用運輸飛機,隻見這架龐然大物的頭紮在一個沙丘裏麵,右邊的螺旋漿已經折斷,一半深陷在沙堆中,煙就是從這裏發出的。
如果李誌遠對蘇聯運輸機有了解的話,他就會知道這是一部裏-2型飛機,是蘇聯生產製造的近程活塞式運輸機,1940年正式投入使用。該機型曾被命名為波斯-84,後以其主任工程師裏森諾夫的名字改為裏-2型。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起落架為後三點前主起落架式,可收放,動力裝置為2台阿什62hp星型發動機,單台功率為735千瓦。機長19.65米,翼展28.81米,機高5.15米最大商務載量2.7噸,最大巡航速度230公裏/小時,最大航程2650公裏,最大飛行高度5600米,起飛滑跑距離455米,著陸滑跑距離430米,機組成員4人,可乘坐14人。
裏2型飛機和美國大名鼎鼎的dc3型運輸機有著密切的關係,毫不客氣的說,裏2就是dc3在蘇聯的生產型。外形幾乎一致,主要區別在發動機,明顯可以看出蘇聯粗粗拉拉的工藝。
李誌遠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他看了很久,都沒有發現有什麽動靜,但是他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飛機的艙門是打開著的,而且由倉門開始有一連串的腳印向著山穀延伸,看上去好像是兩個人的腳印。
但李誌遠很難判斷從飛機裏出來的人有沒有受傷,因為沒有血跡,還有他們會不會突然回來呢?
李誌遠趴在沙丘後麵,耐心地等待著,他已經習慣地等候,在這個寂靜的世界裏,隻有輕煙在飄蕩著,讓人有著一絲的不安。
黑夜來臨了,沒有人回來,飛機中也是一片安靜,青煙早已消失,但李誌遠還是在耐心地等待著,他沒有一絲的睡意,他好像又回到了過去的殺場,所有的寂靜中都隱隱埋藏著殺機。
四、再陷絕境(2)
李誌遠之所以不願貿然行事,主要是因為他隻有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後援。他不怕死,他隻擔心不能一下子消滅所有的敵人,如果他就這樣貿然地衝進飛機裏,一旦與裏麵的敵人發生槍戰,必定會驚動那兩個沒有回來的人。當然飛機裏也可能沒有任何的人,而那兩個走出了飛機的人也可能已經走到很遠的地方去了,根本不會知道這裏會發生什麽。
李誌遠最擔心的是那兩個人會一直走到他出來的那個洞穴口去,可是他再心急,也必須先要確定這部飛機裏有沒有敵人,準確的來說是活著的敵人。
當大地還在沉睡,黎明即將來臨時的那一刻,天仍然還處在黑暗之中,李誌遠早已悄然地摸到了運輸飛機的艙門,他躡手躡腳地登上了艙門,他的手指扣在扳機上,耳朵貼著艙門上傾聽著裏麵的動靜。
艙門位於靠近機翼處,機翼上有一排的窗戶,可是都被布遮蓋著,因此由艙門向裏望去,還是一片黑暗,但感覺裏麵堆放著很多東西。當天空越來越亮時,裏麵的情況也越來越清楚。
由艙門開始,向前是中艙,前艙和駕駛室,向後是後艙,李誌遠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後兩艙的情況,它們約占了整個飛機的三分之二長,裏麵堆的全是大大小小的箱子,幾乎將通道都堵住了。中艙通向前艙是一道半人多高的小門,僅容一人通過,門半掩著,一隻手無力地從裏麵伸出,一隻tt-30式手槍落在中艙的地板上,顯然那是個死人。
李誌遠從半掩的艙門向內望去,隻見地上的那個死人的穿著同脖子折斷的那個士兵完全一樣,他的身後是分左右的兩排木製的長椅,左右後排的長椅子上四個士兵仰麵靠在椅子的靠背上,他們的全身滿是鮮血,看樣子也是死人一個。
除了艙門,前艙跟駕駛室是有一半是用透明玻璃隔開的,所以可以看見駕駛室內的兩個駕駛座位上坐著兩名駕駛員,他們的頭無力地垂著,一動不動,顯然也是死人啦。駕駛室內的各種儀表上的亮大部分都在亮著,有些還在閃著。由於飛機衝進了沙丘裏,強大的衝擊力使得機頭受損,無數的沙流進了駕駛室,此時,還在慢慢地滲透著。
在確認沒有別的人後,李誌遠開始檢查這些士兵的死因,令他吃驚的是,所有的人都是被手槍或mp40衝鋒鎗近距離打死的,隻有那個趴在艙門邊的那個士兵還有一絲反抗的跡像,而其他六個人似乎很吃驚,死不瞑目,滿是驚疑。
駕駛室的兩個駕駛員,他們的額頭明顯在飛機撞入沙丘時因為衝力撞在了前麵的儀表上,但是並不是致死的原因,它們的安全帶是打開的,腰間的槍套也打了開,可以想像當他們聽到中艙傳來的慘叫聲時,不禁回頭張望,然後搖晃著身體掙紮著解安全帶,掏手槍,並要從座位上站起來時,從後而來的是致使的子彈,從他們的後頸沿耳根由下致上射入,他們根本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就轟然地倒在了座位上。也就是說殺死他們的人是他們認識的,而且十分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