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國寶迷蹤之爭:大漠伏龍 作者:喬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簡單地說,在成吉思汗攻占了西域後,由於西域地區是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和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地區,蒙古統治者要鞏固自己的統治,必然要利用伊斯蘭教的作用,伊斯蘭教開始逐漸成為主流,從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汗國統治時期開始一直向後,統治者由上至下,不留餘力地推行伊斯蘭教,而從唐朝就開始盛行的佛教由此開始惡夢,佛教和伊斯蘭之間的戰爭,讓無數的教徒由此而失去了生命,這場宗教之戰的最終結果是到16世紀初,佛教勢力已基本退出了哈密。以哈密佛教勢力的退出為標誌,伊斯蘭教在經過大約六個世紀的傳播後,終於取代佛教成為新疆的主要宗教。
在這場戰爭中,沙漠中的一個小國的國王,他原是主張佛教的,當成吉思汗的鐵蹄從他的國家上踏過時,他被迫信了伊斯蘭教,從此他開始迷茫了,無法尋找自我,因為他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真理,特別是看到戰爭和鮮血時,他在想:“這不是我需要的。”在他看來,無論是佛教也好,伊斯蘭教也好,隻有能讓所有的人相親相愛,遠離戰爭的宗教才是好的宗教,但是現在看起來,每一種宗教都在排它。當成吉思汗的大軍離開時,他的國家失去了一半的人口,原來繁華的城市更多的成為了廢墟,於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離開這裏,去四處尋找真理,如同無數的先知那樣,到沒有人煙的地方去思考,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意誌,但忠於他的人始終不離不棄地跟隨著他,他們最終選擇了天山,因為這裏離著上天最近,以許他可以聽到上蒼的聲音,從而能夠找到內心中的答案。漫長的年代過去了,國王死了,一批一批的忠誠者也死了,他們的後代也漸漸地消亡,但沒有人願意離開,當最後一位人就要離開這個世界時,他悲傷地望著石壁上的《古蘭經》和《佛教教義》,說出了最後的話語:“唯有風沙才能抹盡我們的鄉愁。”
穆典赤從中還發現,他們所見到的雪狼以前實際上是那個國王所帶來的獵犬和狼雜交的後代,漫長的年代讓它們看上去更像狼多些。
穆典赤走進下一間石室,這間比前麵的那一間要小許多,隻有8個火盆,左右兩邊的石壁卻沒有了冰層,上麵畫著一共8幅圖,將整個石壁都占得滿滿的,也許正是如此,上麵並沒有文字。
第一副圖:畫上的場麵是宏大的戰爭場景,無數的回族士兵在血泊著掙紮呻吟,而畫的盡頭則是蒙古大軍數不盡的飄揚著的旗幟。
第二副圖分三個部分:左邊是回族醫生在治療回族士兵,他的手中是一個瓶子,瓶子中的液體正滴落在回族士兵的傷口上;中間則是那個受了傷回族士兵站起了身,手持長戈,看情景同左邊的時間相隔不長,因為那個醫生的瓶子隻是瓶口傾斜向上,手中還拿著瓶塞;右邊則是回族士兵和蒙古士兵交雜在一起,打得難分輸贏。
第三副圖分兩部分:左邊是回族士兵在同蒙古士兵搏鬥,右邊則是一個回族士兵跪在地上,向一個蒙古將軍奉獻物品,仔細辨認,那是回族醫生手中的瓶子外加一幅羊皮書卷。
第四副則分三個部分:左邊是蒙古醫生在治療蒙古士兵,他的手中是一個瓶子,同回族醫生的一樣,瓶子中的液體正滴落在蒙古士兵的傷口上;中間則是那個受了傷蒙古士兵站起了身,手持長戈和弓箭,身邊是一匹仰天長嘯的戰馬,看情景同左邊的時間相隔不長,因為那個蒙古醫生的瓶子隻是瓶口傾斜向上,手中還拿著瓶塞;右邊則是蒙古大軍的士兵和戰馬正踐踏過回族士兵的旗幟,盡頭是成群的回族士兵被砍殺。
第五副圖是一副長卷:蒙古大軍席捲各個城市,無數的人被殘殺,無數的人成為奴隸,無數的財產和牲口被掠奪,城市成為廢墟,殘陽下到處是無情的烈火,而蒙古人則在飲酒、唱歌、跳舞,刀口上滴著鮮血。
第六副圖畫著一隊蒙古士兵全身白色,垂頭喪氣地護送著靈車,走在沙漠中,而遠處一隊回族士兵正虎視眈眈。
第七幅分兩部分:左邊畫得是一個回族青年將軍從一個蒙古醫生的手上搶過那個瓶子和那捲羊皮書卷;右邊則畫著沙漠中蒙古騎兵正在追趕那個回族青年將軍。
第八幅分三部分,左邊畫著一個箱子放在廢墟中,周圍是漫天的黃沙和成群的野狼;中間畫得是那個回族青年將軍正將一個鑰匙一樣形狀的玉交給一個回族人,他滿身血汙,身上還插著斷刃和箭頭;右邊的則畫著那個回族人跪著高舉著那塊玉匙,而他麵前的回族王者則頭也不回,右手明顯一個“去吧”的動作,他的麵前放著兩本書,其中一本封麵上寫著《古蘭經》,另一本書麵上則放著一串佛珠。
穆典赤看完了,心想:“看來那個瓶子裏裝得是一種神奇的藥劑,可以很快讓受傷的士兵恢復戰鬥力,而那個羊皮書卷則無疑是神奇的配方啦。可是問題是,如果那藥真的那麽神奇,那個靈車裏的蒙古要人又怎麽會死呢?而最後回族王者顯然根本不願知道藥方的下落。而那神奇的藥劑和配方則被藏在滿是風沙和狼群的廢墟中,不用說,這個地方一定是在沙漠中的某一個角落,那會是什麽地方呢?”
穆典赤又向前走去,他踏出了一道門檻,他的麵前出現了一座巨大的封閉著的石門,旁邊立著一塊石碑,穆典赤仔細分辨著上麵已經模糊的字跡,終於分辨出了那麽幾句:“這裏埋葬著一個偉大的的聖靈,他曾是王者,仁慈、博愛、充滿智慧。他的光芒曾照射整個吉爾班通古特大草原。。。。。。。(他或它?)是神的守護者。。。。。。妄入者,唯死神與你同伴而行。。。。。。”
在這場戰爭中,沙漠中的一個小國的國王,他原是主張佛教的,當成吉思汗的鐵蹄從他的國家上踏過時,他被迫信了伊斯蘭教,從此他開始迷茫了,無法尋找自我,因為他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真理,特別是看到戰爭和鮮血時,他在想:“這不是我需要的。”在他看來,無論是佛教也好,伊斯蘭教也好,隻有能讓所有的人相親相愛,遠離戰爭的宗教才是好的宗教,但是現在看起來,每一種宗教都在排它。當成吉思汗的大軍離開時,他的國家失去了一半的人口,原來繁華的城市更多的成為了廢墟,於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離開這裏,去四處尋找真理,如同無數的先知那樣,到沒有人煙的地方去思考,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意誌,但忠於他的人始終不離不棄地跟隨著他,他們最終選擇了天山,因為這裏離著上天最近,以許他可以聽到上蒼的聲音,從而能夠找到內心中的答案。漫長的年代過去了,國王死了,一批一批的忠誠者也死了,他們的後代也漸漸地消亡,但沒有人願意離開,當最後一位人就要離開這個世界時,他悲傷地望著石壁上的《古蘭經》和《佛教教義》,說出了最後的話語:“唯有風沙才能抹盡我們的鄉愁。”
穆典赤從中還發現,他們所見到的雪狼以前實際上是那個國王所帶來的獵犬和狼雜交的後代,漫長的年代讓它們看上去更像狼多些。
穆典赤走進下一間石室,這間比前麵的那一間要小許多,隻有8個火盆,左右兩邊的石壁卻沒有了冰層,上麵畫著一共8幅圖,將整個石壁都占得滿滿的,也許正是如此,上麵並沒有文字。
第一副圖:畫上的場麵是宏大的戰爭場景,無數的回族士兵在血泊著掙紮呻吟,而畫的盡頭則是蒙古大軍數不盡的飄揚著的旗幟。
第二副圖分三個部分:左邊是回族醫生在治療回族士兵,他的手中是一個瓶子,瓶子中的液體正滴落在回族士兵的傷口上;中間則是那個受了傷回族士兵站起了身,手持長戈,看情景同左邊的時間相隔不長,因為那個醫生的瓶子隻是瓶口傾斜向上,手中還拿著瓶塞;右邊則是回族士兵和蒙古士兵交雜在一起,打得難分輸贏。
第三副圖分兩部分:左邊是回族士兵在同蒙古士兵搏鬥,右邊則是一個回族士兵跪在地上,向一個蒙古將軍奉獻物品,仔細辨認,那是回族醫生手中的瓶子外加一幅羊皮書卷。
第四副則分三個部分:左邊是蒙古醫生在治療蒙古士兵,他的手中是一個瓶子,同回族醫生的一樣,瓶子中的液體正滴落在蒙古士兵的傷口上;中間則是那個受了傷蒙古士兵站起了身,手持長戈和弓箭,身邊是一匹仰天長嘯的戰馬,看情景同左邊的時間相隔不長,因為那個蒙古醫生的瓶子隻是瓶口傾斜向上,手中還拿著瓶塞;右邊則是蒙古大軍的士兵和戰馬正踐踏過回族士兵的旗幟,盡頭是成群的回族士兵被砍殺。
第五副圖是一副長卷:蒙古大軍席捲各個城市,無數的人被殘殺,無數的人成為奴隸,無數的財產和牲口被掠奪,城市成為廢墟,殘陽下到處是無情的烈火,而蒙古人則在飲酒、唱歌、跳舞,刀口上滴著鮮血。
第六副圖畫著一隊蒙古士兵全身白色,垂頭喪氣地護送著靈車,走在沙漠中,而遠處一隊回族士兵正虎視眈眈。
第七幅分兩部分:左邊畫得是一個回族青年將軍從一個蒙古醫生的手上搶過那個瓶子和那捲羊皮書卷;右邊則畫著沙漠中蒙古騎兵正在追趕那個回族青年將軍。
第八幅分三部分,左邊畫著一個箱子放在廢墟中,周圍是漫天的黃沙和成群的野狼;中間畫得是那個回族青年將軍正將一個鑰匙一樣形狀的玉交給一個回族人,他滿身血汙,身上還插著斷刃和箭頭;右邊的則畫著那個回族人跪著高舉著那塊玉匙,而他麵前的回族王者則頭也不回,右手明顯一個“去吧”的動作,他的麵前放著兩本書,其中一本封麵上寫著《古蘭經》,另一本書麵上則放著一串佛珠。
穆典赤看完了,心想:“看來那個瓶子裏裝得是一種神奇的藥劑,可以很快讓受傷的士兵恢復戰鬥力,而那個羊皮書卷則無疑是神奇的配方啦。可是問題是,如果那藥真的那麽神奇,那個靈車裏的蒙古要人又怎麽會死呢?而最後回族王者顯然根本不願知道藥方的下落。而那神奇的藥劑和配方則被藏在滿是風沙和狼群的廢墟中,不用說,這個地方一定是在沙漠中的某一個角落,那會是什麽地方呢?”
穆典赤又向前走去,他踏出了一道門檻,他的麵前出現了一座巨大的封閉著的石門,旁邊立著一塊石碑,穆典赤仔細分辨著上麵已經模糊的字跡,終於分辨出了那麽幾句:“這裏埋葬著一個偉大的的聖靈,他曾是王者,仁慈、博愛、充滿智慧。他的光芒曾照射整個吉爾班通古特大草原。。。。。。。(他或它?)是神的守護者。。。。。。妄入者,唯死神與你同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