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國寶迷蹤之爭:大漠伏龍 作者:喬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探險隊員們再次圍坐在一起,四個受傷的蘇聯人又驚又恨地看著希斯,希斯一臉微笑,他舉起酒說:“很抱歉剛才的事,不過我由衷地希望我們四支探險隊能夠共同合作,創造比前人偉大的成就!”
然而沒有人回應他,希斯笑笑:“噢,原來大家心中早有打算,此時此刻恐怕最擔心的是,要是別人比自己先找到寶物怎麽辦?或者是一起找到寶物的話該怎麽分?不對,我真沒想到,原來你們是在擔心我對你們不利!”希斯攤攤手,做出一副無可奈何的神情:“看來明天恐怕隻有我這隻探險隊出發啦!不過沒關係,等我滿載而歸時,你們可不要眼紅噢。”說完希斯喝下一杯酒,打了個響指,帶著他的人走出了大門。
二、瘋狂的人(4)
克洛澤在來中國前,他就查詢了大量資料,閱讀了所有能找到的在新疆探險的前人所記錄的筆記,並從中發現了不少問題,至少他是這樣認為。第一、事實上根本沒有人真正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由克裏雅出發,所有的人其實都是沿著沙漠的兩側、沿著河流的方向,向沙漠的腹地盡可能的靠近,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更多地發現那些未被人所發現的被沙漠所掩埋的古代城市。從行進的路線可以大至歸為三條:第一條,沿克裏雅河至尼雅、且末、米蘭、古樓蘭、羅布泊、孔雀河,這是最多探險者至愛;第二條,沿於田、和田河至阿瓦提、沙雅、庫爾勒、孔雀河、古樓蘭、羅布泊;第三條,沿於田、和田至麥蓋提、喀什、阿克蘇、阿瓦提、沙雅、庫爾勒、孔雀河、古樓蘭、羅布泊;而由達裏雅布依鄉或塔中無論是到沙雅還是胡楊森林的直線距離,卻從沒人提到過。第二、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幾乎沒有人去注視過,作為古西域36國中,這裏曾出現過烏貪訾、卑陸後國、東且彌、車師後城國等眾多小國,但人們並沒有重視並去尋找它們。還有其他的一些問題,克洛澤一時還不能確定,他想可能是出於時代的局限性,人力有限,再加上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才有了如此眾多的遺留問題,事實上也是如此,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為世界笫二大沙漠,麵積約5000平方公裏,一望無際的瀚海,威嚴恐懼,維吾爾族人稱之“死亡之海”、“人類禁區”,意思是說進入沙漠的人沒有活著回來的,這是因為沙漠遼闊,極易迷失方向,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沒有能飲用的水,夏季地表溫度達攝氏60度,春秋季狂風達9級以上,人類難以抗拒,就是先進的科學儀器到了這裏也往往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希斯是個不倦的人,一路上,他總是不斷地測量、繪圖、記錄、收集岩石碎片、骨頭、植物和其他所有在別人眼裏一文不值的東西。
克洛澤覺得自己就好像一個傻子一樣,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麽,當他向希斯提出自己的疑問時,希斯淡淡地回答:“追隨前人探險的路,既不困難,也不危險,更無刺激有趣可言是嗎?”
克洛澤沒有回答,算是默認啦。
希斯說:“我們很快就要進入自己的角色啦,我向你保證,你的一生不會再有比這次探險更危險更令你自豪的啦,你所要做的就是等待。”
當克洛澤他們到達了植被地帶的邊緣,登上第一座高高的沙丘,一望無限的沙漠突然就出現了,克洛澤很難形容自己的心情。風吹過緩緩移動的沙丘,沙丘上形成了成千上萬個波紋。沙子很硬很結實,人幾乎不會陷進去。隻有植物的身影,當隊伍停下時,好像周圍突然寂靜下來,連腳步聲也慢慢變小聽不見了,根本聽不見有生命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沒有蟋蟀唧唧的聲音,寂靜中聽不見鳥叫的聲音。
他們沿著西北方向前進,那裏有著幾座黑色的小山,就是喀拉墩。無論是1906年的赫定,還是1908年斯坦因,他們都未能在這裏找到什麽值錢的東西,所以他們更願意去更有價值的地方。沙丘上有著兩根連接在一起的木樁,形成一個“t”字,那是維吾爾族人立在他們的聖地上的,這樣他們的族人就很容易地看到。但這裏還是聖地嗎?克洛澤他們隻看到幾棵紅柳樹,幾處孤零零的房子的遺蹟,隻剩下一些基本結構,很難想像以前這裏曾經有過輝煌。
在一個維吾爾牧人的帶領下,希斯他們來到一處遺址,裏麵散布的文物極其豐富,除各種武器,如弓箭,還有一些裝飾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歐洲的玻璃杯、中國的絲織品及古幣、印度波斯式的獅頭碗碟,真是琳琅滿目。這裏差不多所有的房屋都是木頭造的,牆垣是柳條編的,然後在柳條上塗上泥巴,有三個地方門框迄今仍直立著,有一扇門開得極大,給克洛澤的印象是:“仿佛還是一千五百多年以前一樣,這個古城中所住的最後一個人剛離開似的。”
希斯指揮人們掘出了一尊三尺半高直立的佛像,佛像的木座雕刻著蓮花及其他花的裝飾。不久,各種怯盧文木板文書也陸續出土,在一間房屋沙土掩埋下,發現了17張上麵寫字的漢文文書以及87片木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破衣、幾粒稻麥和幾小塊毛氈。
隨後德國的另一支探險隊一天後跟上來了,而至於英國和蘇聯的兩隻探險隊顯然決心避開希斯。
希斯的發現讓專家們興奮不已,又經過近兩個星期的發掘清理工作,大致出土了38座雕像。這些嵌在牆上的浮雕供養人像挖掘起來十分困難,因為地下水滲透已經侵蝕了雕像主體部分,當覆在上麵的沙漠層被拂開後,隨時都可能坍塌。所以,挖掘工作程序一般是:當雕像大半部被清理出來並被拍照以後,即刻仍舊用沙子遮埋住。有時候為了獲得時間用來拍照,希斯指揮人用繩子將雕像上部捆住,因為年代久遠,若一陣風將沙子從雕像頭部吹去,則頭就會掉下來。盡管如此,很多佛雕像還是遭到某些損壞。希斯將所有地下清理出來的雕像的安放位置和每座雕像的具體形狀,包括精確的數據,都及時記錄下來,除此之外,還有一套如何將雕像從沙牆上挖出來的的照片。希斯令人將那些挖出來的巨大的泥塑重新埋在地下,這遭到了專家組的強烈反對,希斯漠然地說:“尊敬的先生們,我希望你們不要忘記了,你們現在是站在別人國土上,難道你們確信隻要能夠花花力氣就能夠將它們運回到柏林去嗎?我相信讓它們安安靜靜地仍在其保護層下休憩,直到遙遠的將來,直到和田有它自己的地區博物館時,這是最好的選擇。而你們收穫也是巨大的,僅拍照膠捲就用了近400多英尺長,這就是最好的明證。”。
然而沒有人回應他,希斯笑笑:“噢,原來大家心中早有打算,此時此刻恐怕最擔心的是,要是別人比自己先找到寶物怎麽辦?或者是一起找到寶物的話該怎麽分?不對,我真沒想到,原來你們是在擔心我對你們不利!”希斯攤攤手,做出一副無可奈何的神情:“看來明天恐怕隻有我這隻探險隊出發啦!不過沒關係,等我滿載而歸時,你們可不要眼紅噢。”說完希斯喝下一杯酒,打了個響指,帶著他的人走出了大門。
二、瘋狂的人(4)
克洛澤在來中國前,他就查詢了大量資料,閱讀了所有能找到的在新疆探險的前人所記錄的筆記,並從中發現了不少問題,至少他是這樣認為。第一、事實上根本沒有人真正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由克裏雅出發,所有的人其實都是沿著沙漠的兩側、沿著河流的方向,向沙漠的腹地盡可能的靠近,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更多地發現那些未被人所發現的被沙漠所掩埋的古代城市。從行進的路線可以大至歸為三條:第一條,沿克裏雅河至尼雅、且末、米蘭、古樓蘭、羅布泊、孔雀河,這是最多探險者至愛;第二條,沿於田、和田河至阿瓦提、沙雅、庫爾勒、孔雀河、古樓蘭、羅布泊;第三條,沿於田、和田至麥蓋提、喀什、阿克蘇、阿瓦提、沙雅、庫爾勒、孔雀河、古樓蘭、羅布泊;而由達裏雅布依鄉或塔中無論是到沙雅還是胡楊森林的直線距離,卻從沒人提到過。第二、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幾乎沒有人去注視過,作為古西域36國中,這裏曾出現過烏貪訾、卑陸後國、東且彌、車師後城國等眾多小國,但人們並沒有重視並去尋找它們。還有其他的一些問題,克洛澤一時還不能確定,他想可能是出於時代的局限性,人力有限,再加上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才有了如此眾多的遺留問題,事實上也是如此,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為世界笫二大沙漠,麵積約5000平方公裏,一望無際的瀚海,威嚴恐懼,維吾爾族人稱之“死亡之海”、“人類禁區”,意思是說進入沙漠的人沒有活著回來的,這是因為沙漠遼闊,極易迷失方向,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沒有能飲用的水,夏季地表溫度達攝氏60度,春秋季狂風達9級以上,人類難以抗拒,就是先進的科學儀器到了這裏也往往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希斯是個不倦的人,一路上,他總是不斷地測量、繪圖、記錄、收集岩石碎片、骨頭、植物和其他所有在別人眼裏一文不值的東西。
克洛澤覺得自己就好像一個傻子一樣,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麽,當他向希斯提出自己的疑問時,希斯淡淡地回答:“追隨前人探險的路,既不困難,也不危險,更無刺激有趣可言是嗎?”
克洛澤沒有回答,算是默認啦。
希斯說:“我們很快就要進入自己的角色啦,我向你保證,你的一生不會再有比這次探險更危險更令你自豪的啦,你所要做的就是等待。”
當克洛澤他們到達了植被地帶的邊緣,登上第一座高高的沙丘,一望無限的沙漠突然就出現了,克洛澤很難形容自己的心情。風吹過緩緩移動的沙丘,沙丘上形成了成千上萬個波紋。沙子很硬很結實,人幾乎不會陷進去。隻有植物的身影,當隊伍停下時,好像周圍突然寂靜下來,連腳步聲也慢慢變小聽不見了,根本聽不見有生命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沒有蟋蟀唧唧的聲音,寂靜中聽不見鳥叫的聲音。
他們沿著西北方向前進,那裏有著幾座黑色的小山,就是喀拉墩。無論是1906年的赫定,還是1908年斯坦因,他們都未能在這裏找到什麽值錢的東西,所以他們更願意去更有價值的地方。沙丘上有著兩根連接在一起的木樁,形成一個“t”字,那是維吾爾族人立在他們的聖地上的,這樣他們的族人就很容易地看到。但這裏還是聖地嗎?克洛澤他們隻看到幾棵紅柳樹,幾處孤零零的房子的遺蹟,隻剩下一些基本結構,很難想像以前這裏曾經有過輝煌。
在一個維吾爾牧人的帶領下,希斯他們來到一處遺址,裏麵散布的文物極其豐富,除各種武器,如弓箭,還有一些裝飾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歐洲的玻璃杯、中國的絲織品及古幣、印度波斯式的獅頭碗碟,真是琳琅滿目。這裏差不多所有的房屋都是木頭造的,牆垣是柳條編的,然後在柳條上塗上泥巴,有三個地方門框迄今仍直立著,有一扇門開得極大,給克洛澤的印象是:“仿佛還是一千五百多年以前一樣,這個古城中所住的最後一個人剛離開似的。”
希斯指揮人們掘出了一尊三尺半高直立的佛像,佛像的木座雕刻著蓮花及其他花的裝飾。不久,各種怯盧文木板文書也陸續出土,在一間房屋沙土掩埋下,發現了17張上麵寫字的漢文文書以及87片木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破衣、幾粒稻麥和幾小塊毛氈。
隨後德國的另一支探險隊一天後跟上來了,而至於英國和蘇聯的兩隻探險隊顯然決心避開希斯。
希斯的發現讓專家們興奮不已,又經過近兩個星期的發掘清理工作,大致出土了38座雕像。這些嵌在牆上的浮雕供養人像挖掘起來十分困難,因為地下水滲透已經侵蝕了雕像主體部分,當覆在上麵的沙漠層被拂開後,隨時都可能坍塌。所以,挖掘工作程序一般是:當雕像大半部被清理出來並被拍照以後,即刻仍舊用沙子遮埋住。有時候為了獲得時間用來拍照,希斯指揮人用繩子將雕像上部捆住,因為年代久遠,若一陣風將沙子從雕像頭部吹去,則頭就會掉下來。盡管如此,很多佛雕像還是遭到某些損壞。希斯將所有地下清理出來的雕像的安放位置和每座雕像的具體形狀,包括精確的數據,都及時記錄下來,除此之外,還有一套如何將雕像從沙牆上挖出來的的照片。希斯令人將那些挖出來的巨大的泥塑重新埋在地下,這遭到了專家組的強烈反對,希斯漠然地說:“尊敬的先生們,我希望你們不要忘記了,你們現在是站在別人國土上,難道你們確信隻要能夠花花力氣就能夠將它們運回到柏林去嗎?我相信讓它們安安靜靜地仍在其保護層下休憩,直到遙遠的將來,直到和田有它自己的地區博物館時,這是最好的選擇。而你們收穫也是巨大的,僅拍照膠捲就用了近400多英尺長,這就是最好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