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根據雅爾達決議所設立的賠償委員會主要負責在賠償問題上達成協議,賠償問題在波茨坦會議將近結束時才在會議上正式提了出來。但是賠償委員會的成員早已到了波茨坦。由於賠償問題大概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賠償委員會的爭執很容易左右整個會議的情緒。 還有另外一些比較次要的問題。諸如從波斯撤軍,俄國對東普魯士的一部分領土的要求包括對哥尼斯堡城的要求,對戰犯的起訴,從東歐各國驅逐德國人,希臘的“君主法西斯主義”的威脅,以及狄托在伊斯的利亞和奧地利南部的擴張主義目的等等。這些都是已經安排在會議議程上但還未在全體會議上直接討論的問題。
鑑於7月19日以後的討論完全沒有朝達成協議的方向取得任何進展,會議似乎麵臨絕境。把有爭議的問題交給外長們的這種標準手法,毫無成就。因為上級之間的矛盾,外長也一籌莫展,隻能轉彎抹角地講,翻來復去地講,一直講到彼此都感覺厭倦。實際上有兩個真正主要的問題:對德國的經濟政策和俄國在巴爾幹各國的政策。每一問題都有一個有關連的附屬的問題:波蘭西部邊界的問題同德國經濟的前途聯繫在一起,而史達林則堅決地把英美在義大利和希臘的政策同他自己在巴爾幹北部國家的行為的任何討論聯繫在一起。隻有設法使各方對這些主要問題看法上的衝突取得妥協,會議才有一點希望能取得即使是表麵上的成功。一旦對關鍵性爭端作出決議後,就可以指望次要的問題會比較容易地得到解決了。
7月24日和25日又開了兩次全體會議,沒有能打開僵局。這時,為了讓英國代表回國去聽取選舉的結果並據以採取行動,有必要暫時停止會議的正式會議。正式會議直到 7月28日晚上才恢復,但休會的時間並沒有浪費。貝爾納斯尤其忙著為棘手的問題尋找辦法,以便排除困難,並推遲作出決議。杜魯門急於想結束會議。確實,最後階段的會議是在美國人不顧會議能否達成協議,隨時準備離去的威脅下舉行的。貝爾納斯是一個在美國政客之間調和分歧的老手。他所關心的,與其說是扞衛任何特殊的原則,不如說是達成協議。這樣他就非常容易放棄美國原計劃中雄心比較大的部分:自由通航的水道、監督下的選舉、出版自由的保證,等等。但是,他固執地堅持一項原則,就是不應作出任何需要美國對德國和義大利進行援助的經濟安排。會議最後能夠產生一係列的口頭協議,使會議至少在表麵上似乎取得了成功,這大半是靠貝爾納斯的那種象馬販子那樣的堅持。
但是會議進展得很慢。7月28日,在艾德禮和他的新外交大臣貝文回到波茨坦後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幾乎和以前一樣沒有結果。義大利和巴爾幹各國的問題都列在議事日程上。唯一的協議是承認史達林提出的對義大利的賠償要求,其條件是:所要求的數量不致使義大利削弱到依賴國外的(即英美的)經濟援助的程度。
第二天史達林病了,全體會議隻能推遲到他病癒後再開。外長們在這期間十分忙碌,終於開始取得了一些進展。貝爾納斯在同俄國人和英國人進行了非正式的磋商以後,草擬出三個文件。這些文件是:關於德國的賠償、波蘭的邊界以及義大利、保加利亞、芬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不正常”地位。7月30日,他把這些文件提交給其他兩國外長。他們整天舉行會議,似乎有希望照著貝爾納斯建議的總的方針達成協議。為了希望使事情進展得快一些,貝爾納斯於第二天上午告訴莫洛托夫,除非俄國人願意在下一次全體會議上接受全部三個文件,否則,美國人將於8月1日離開會議。艾德禮和貝文已經“在原則上”同意了美國的建議。
在這種背景下,相持不下的局麵終於在7月31日長達四小時的一次全體會議上打開了。會議一開始,貝爾納斯就提出他的三個文件。他強調說,這些文件構成一個互相依賴的整體。關於德國的賠償問題,他建議各大國應以拆遷它自己占領區內主要設備的辦法來滿足自己對賠償的要求。此外,西方國家將把它們占領區內剩餘的主要工廠的四分之一交給俄國。其中一半將無償地轉交,一半則用以換取俄國占領區運交給德國西部的糧食和煤。這樣,貝爾納斯試圖平衡英國對東部糧食的要求和俄國對德國全部賠償中獲得一半的要求。
在這類賠償的分配中,關鍵問題是決定哪些是剩餘的主要設備。這一任務交給了盟國管製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在賠償委員會的全麵指導下進行工作。顯然,這樣一種程序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俄國人急於想立即獲得賠償。為了滿足這一要求,貝爾納斯建議“先期賠償”應立即開始,辦法是在西方占領區內指定應交給俄國人的某些工廠。這種先期交付到時候將在賠償委員會和盟國管製委員會係統地結算出的總數中扣除。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摘錄最後公報的原文)如下:
德國付出賠償時,應保留充分的資源,以使德國人民能不依靠國外援助而生活。為實現德國的經濟平衡,應規定必需的資財,以償付經對德管製委員會批準的進口。
現有的生產品及儲存物品的出口所得,首先應該用以償付此種進口。
再則,象後來規定盟國在德國的行政機構的經濟原則那項聲明中商定的那樣,德國的生活水平不應超過(據推斷,也不應遠遠低於)歐洲大陸的平均生活水平。
鑑於7月19日以後的討論完全沒有朝達成協議的方向取得任何進展,會議似乎麵臨絕境。把有爭議的問題交給外長們的這種標準手法,毫無成就。因為上級之間的矛盾,外長也一籌莫展,隻能轉彎抹角地講,翻來復去地講,一直講到彼此都感覺厭倦。實際上有兩個真正主要的問題:對德國的經濟政策和俄國在巴爾幹各國的政策。每一問題都有一個有關連的附屬的問題:波蘭西部邊界的問題同德國經濟的前途聯繫在一起,而史達林則堅決地把英美在義大利和希臘的政策同他自己在巴爾幹北部國家的行為的任何討論聯繫在一起。隻有設法使各方對這些主要問題看法上的衝突取得妥協,會議才有一點希望能取得即使是表麵上的成功。一旦對關鍵性爭端作出決議後,就可以指望次要的問題會比較容易地得到解決了。
7月24日和25日又開了兩次全體會議,沒有能打開僵局。這時,為了讓英國代表回國去聽取選舉的結果並據以採取行動,有必要暫時停止會議的正式會議。正式會議直到 7月28日晚上才恢復,但休會的時間並沒有浪費。貝爾納斯尤其忙著為棘手的問題尋找辦法,以便排除困難,並推遲作出決議。杜魯門急於想結束會議。確實,最後階段的會議是在美國人不顧會議能否達成協議,隨時準備離去的威脅下舉行的。貝爾納斯是一個在美國政客之間調和分歧的老手。他所關心的,與其說是扞衛任何特殊的原則,不如說是達成協議。這樣他就非常容易放棄美國原計劃中雄心比較大的部分:自由通航的水道、監督下的選舉、出版自由的保證,等等。但是,他固執地堅持一項原則,就是不應作出任何需要美國對德國和義大利進行援助的經濟安排。會議最後能夠產生一係列的口頭協議,使會議至少在表麵上似乎取得了成功,這大半是靠貝爾納斯的那種象馬販子那樣的堅持。
但是會議進展得很慢。7月28日,在艾德禮和他的新外交大臣貝文回到波茨坦後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幾乎和以前一樣沒有結果。義大利和巴爾幹各國的問題都列在議事日程上。唯一的協議是承認史達林提出的對義大利的賠償要求,其條件是:所要求的數量不致使義大利削弱到依賴國外的(即英美的)經濟援助的程度。
第二天史達林病了,全體會議隻能推遲到他病癒後再開。外長們在這期間十分忙碌,終於開始取得了一些進展。貝爾納斯在同俄國人和英國人進行了非正式的磋商以後,草擬出三個文件。這些文件是:關於德國的賠償、波蘭的邊界以及義大利、保加利亞、芬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不正常”地位。7月30日,他把這些文件提交給其他兩國外長。他們整天舉行會議,似乎有希望照著貝爾納斯建議的總的方針達成協議。為了希望使事情進展得快一些,貝爾納斯於第二天上午告訴莫洛托夫,除非俄國人願意在下一次全體會議上接受全部三個文件,否則,美國人將於8月1日離開會議。艾德禮和貝文已經“在原則上”同意了美國的建議。
在這種背景下,相持不下的局麵終於在7月31日長達四小時的一次全體會議上打開了。會議一開始,貝爾納斯就提出他的三個文件。他強調說,這些文件構成一個互相依賴的整體。關於德國的賠償問題,他建議各大國應以拆遷它自己占領區內主要設備的辦法來滿足自己對賠償的要求。此外,西方國家將把它們占領區內剩餘的主要工廠的四分之一交給俄國。其中一半將無償地轉交,一半則用以換取俄國占領區運交給德國西部的糧食和煤。這樣,貝爾納斯試圖平衡英國對東部糧食的要求和俄國對德國全部賠償中獲得一半的要求。
在這類賠償的分配中,關鍵問題是決定哪些是剩餘的主要設備。這一任務交給了盟國管製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在賠償委員會的全麵指導下進行工作。顯然,這樣一種程序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俄國人急於想立即獲得賠償。為了滿足這一要求,貝爾納斯建議“先期賠償”應立即開始,辦法是在西方占領區內指定應交給俄國人的某些工廠。這種先期交付到時候將在賠償委員會和盟國管製委員會係統地結算出的總數中扣除。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摘錄最後公報的原文)如下:
德國付出賠償時,應保留充分的資源,以使德國人民能不依靠國外援助而生活。為實現德國的經濟平衡,應規定必需的資財,以償付經對德管製委員會批準的進口。
現有的生產品及儲存物品的出口所得,首先應該用以償付此種進口。
再則,象後來規定盟國在德國的行政機構的經濟原則那項聲明中商定的那樣,德國的生活水平不應超過(據推斷,也不應遠遠低於)歐洲大陸的平均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