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943年11月 (下)


    威廉·哈代·麥克尼爾 [美國]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 1953


    第四節 1943年的戰後規劃和準備工作


    第五節 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 1943年11月22日-12月6日


    (一)籌備工作


    (二)第一次開羅會議 1943年11月22-26日


    (三)德黑蘭會議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


    (四)第二次開羅會議 1943年12月2-6日


    (五)兩個會議的意義


    第四節 1943年的戰後規劃和準備工作


    在阿拉曼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以及盟軍北非登陸之後,盟國已能確有信心地展望戰爭的勝利結束,盡管德國和日本投降的時間和情況還有待以後才能看到。如何把戰爭打碎了的世界拚合起來的問題在1942年還或多或少帶有學究氣,但到1943年,它卻越來越顯得迫切了。這問題有兩個方麵。一是近期的:戰後的善後救濟和復興工作不能聽其自然,不能依靠個人的積極性,或是仰賴於自由市場的作用。所有參戰國的經濟活動都已經納入戰爭軌道,以致不能指望和平時期的經濟關係會正常地、自動地恢復;此外,歐、亞廣大地區已經遭到或者很快將會遭到交戰部隊的蹂躪。在交通中斷、貨幣製度失去信用、原料匱乏和工廠被毀的情況下,看來在盟國取勝以後,經濟崩潰和普遍的飢餓顯然將接踵而來,除非戰勝國能迅速地進行係統的善後救濟和復興工作。


    這個問題很早就預見到了。早在1940年8月,邱吉爾就答應說英國政府將承擔解放後的歐洲的救濟工作,他建立了一個各部間的特別委員會,由弗雷德裏克·李滋-羅斯爵士領導,盡量買進剩餘農產品和其他剩餘物資以供將來救濟分配之用。但是隨著戰爭的蔓延和加劇,剩餘物資多半絕跡;同時,由於美國和俄國參戰而造成的形勢變化,顯然要求對戰後善後救濟問題作新的探討。1942年11月,美國成立了一個類似李滋-羅斯委員會的組織來規劃戰後救濟工作。這個名為海外善後救濟執行局的組織的領導人,是紐約州的前州長赫伯特·萊曼。


    可是,由各個國家分別來搞救濟顯然不行,搶購物資將無謂地引起漲價,單是這個理由就足以說明這一點。關於建立一個國際性實施救濟工作的機構的初步計劃早在1942年2月就提出來了。英國政府、俄國政府和美國政府提出了各種建議。在努力協調這些建議之後,1942年8月產生了一係列有關國際救濟機構的章程草案中的第一個草案。到1943年5月,三個主要盟國以及中國達成初步協議,於是聯總章程的建議草案的全文被分發到四十個其他盟國和有關國家去徵求意見和批評。到1943年9月,已按照一些較小盟國的意見作了不大的修改,就這樣,1943年9月24日公布了聯總的協議草案。1943年11月9日所有聯合國家的代表在白宮簽署了這份草案。


    聯總協議規定,設立一個負責戰後救濟物資分配的國際性管理機構,但包括十分重要的財政問題在內的許多項目將留待聯總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解決。這個會議於1943年11月10日至12月1日在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舉行。足足有四十四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會議,使之成為大戰開始以來舉行過的歷次國際性會議中給人印象最為深遠的一次會議。聯總委員會達成了一係列重要協議。它決定,各捐獻國應把本國國民經濟收入的百分之一左右供聯總用作採辦救濟物資之用。它決定,受惠國內部對救濟物資的分配不應根據個人財力調整,而且不允許根據宗教、種族或政治信仰作任何歧視。凡有足夠外匯支付聯總救濟物資的國家必須以外匯支付,無力支付的國家可同樣接受救濟物資而不使負債。最後,選舉赫伯特·萊曼為這個新機構的總裁。


    不大好辦的是聯總與戰地軍事當局之間的關係該如何處理。羅斯福於1943年11月10日作出決定:在美軍將作戰的區域內,任何特區或國家解放後的大約頭六個月中,軍事機構將負責救濟工作,此後才由聯總接手。英國方麵表示同意,於是,所有的英美司令部都設立了一個民事部門(實際上在艾森豪領導下北非已經建立了一個類似的機構),專門負責被解放國家和戰敗國家的救濟工作以及有關當地民間的其他事務。


    鑑於聯總以及軍方救濟工作機構的建立,人們有理由期望,歐亞解放後緊接著會出現的問題將得到妥善處理。可是,遠在這些問題的範圍之外還存在著戰後問題的另一個方麵。聯合國家之間將來的關係怎樣?特別是“大聯盟”的前景將會怎樣?如何處置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些戰敗的敵人?可以採取些什麽安全措施來防止未來的戰爭?諸如此類的問題涉及到盟國內部的利益和政策的衝突——這些衝突暫時都被聯合對付希特勒這個壓倒一切的需要基本上掩蓋著,但是這些衝突依然存在,有時候還相當表麵化,使盟國間不能融洽無間。 俄國政府和美國政府都各自珍藏著一個理想的模式,希望按照它來建立一個和平、富饒和幸福的世界。美國設計的方案是:世界由自由、獨立、民主的國家組成,這些國家大體上和在美國、英國以及西歐發展形成的議會式民主製相仿佛。許多美國人相信,在這樣一個世界上,各種利益之間將會自然而然地調諧一致。既然沒有人喜歡戰爭,假如人民又能夠真正地控製他們的政府,那末也就不會再有什麽戰爭了。一旦發生爭端,可以通過一個新的改進過的國際聯盟經法律程序用公開辦法得到解決。象羅斯福和赫爾這樣的人主張,在一個民族被邪惡的領導人引入歧途時,國際組織將不得不訴諸武力——一支警察部隊,其存在本身就足以使潛在的侵略者望而生畏,從而能夠保證和平,即使不能保證永久的和平,至少也能保證一個相當長時期的和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最新章節